首页 百科知识 亚洲能源发展与合作战略研究

亚洲能源发展与合作战略研究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背景:随着国际能源市场波动日趋剧烈,全球气候变化争端日渐尖锐,以及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带来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激化,能源供需体系变革已经成为亚洲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由此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亚洲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年来均呈加速上升趋势,与北美、欧洲缓慢下降的趋势再一次形成鲜明对照。

研究背景:随着国际能源市场波动日趋剧烈,全球气候变化争端日渐尖锐,以及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带来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激化,能源供需体系变革已经成为亚洲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亚洲对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高度依赖,与北美、欧洲国家相比,天然气、核电等清洁能源和水电、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都相对偏低(见图 4-1)。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洲能源需求持续增长,90年代起总量规模超过北美、欧洲;而自本世纪以来,增速更是高居全球各地区之首。由此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亚洲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年来均呈加速上升趋势,与北美、欧洲缓慢下降的趋势再一次形成鲜明对照。

图4-1 亚洲能源消费总量、结构的国际比较[1]

亚洲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安全风险增大。亚洲能源资源储量有限,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使得亚洲能源净进口国明显增加:2010年亚洲能源供应的净进口比重占到了能源供应总量的45.8%,对中东、俄罗斯及远东地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强,地缘政治波动直接牵动着地区能源供需形势。

另一重大挑战则来自能源市场内部。世界经济长期失衡导致的美元流动性泛滥使得大宗能源商品市场越来越脱离实际经济周期,金融因素的影响力显著增强。而亚洲在国际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使得亚洲诸国无法积极应对能源市场金融化所带来的风险,只能被动接受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宏观和行业层面的诸多影响。本世纪头十年,亚洲诸国普遍面临较为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而终端消费部门的能源使用成本也愈加难以控制。

第三个重大挑战则是来自于环境和气候压力。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世界工厂”通过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跨越了一度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低水平均衡陷阱,借助于较快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推进了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过渡。然而亚洲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主要来自于廉价的投入要素(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这直接导致了这些国家在获得国际贸易红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退化、生态系统破坏和气候异常等负面影响。

探讨亚洲能源供需体系的变革,是应对来自能源安全、气候风险和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多重挑战,重构亚洲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本章将围绕“亚洲能源供需体系变革的机制、路径与政策”展开研究,旨在通过对亚洲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路径、城市化与工业化特征、能源供需的规模、结构和效率的解构,厘清既有发展模式主导下,如何实现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深化的适度脱钩。通过关键新兴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的刻画和比对,明确在总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最大化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从化石能源主导向多种新兴能源利用技术共生的能源利用模式的过渡;如何设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框架,推进亚洲能源、环境、气候领域的全面合作,实现亚洲能源供需体系的高效、安全、清洁、低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