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与欧盟战略合作

中国与欧盟战略合作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欧洲版图内有52个国家和地区,有2个地区组织与中国有经贸关系。中国与欧盟双方投资领域宽泛,合作形式多样,合作水平不断加深。开展航空领域合作,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引进空客飞机,推进中欧双方购机合作。

在欧洲版图内有52个国家和地区,有2个地区组织(欧盟和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有经贸关系。欧洲地区总面积27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8亿。欧盟以及非欧盟西欧国家为发达经济体,市场成熟,政策稳定;中欧和东欧国家经济转型也较快,陆续加入欧盟;独联体国家均属经济转型国家。在对欧经贸合作中,西欧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以及资金和技术的来源地;独联体、中东欧国家则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合作区。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往来久远。新中国成立之初欧洲一些国家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欧双方之间经贸往来日益加深,贸易额不断增长,几乎年年刷新纪录,到2011年,双方已经发展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已经突破5000亿美元,未来时期将达到1万亿美元,已经确立为战略伙伴关系。

9.4.1 中国与欧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和欧盟自1975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关系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2003年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后,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相互依存显著提升。

1.中国与欧盟双方关系的三次升华

中国与欧盟在1998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到2001年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到200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中欧关系的三次跳跃。双方表现出关系发展的积极势头,在经济、贸易、文化、艺术、教育、环保、文生、政治、国际事务等方面不断深入发展。中欧关系虽然经历过波折,但是总体上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在中欧双方共同努力下,双方经贸关系不断提升,战略互信深化,人文交流方兴未艾,各领域合作日益拓展。中欧之间已经形成了政治、经贸、人文“三大发展平台”,扩展为60多个领域的对话合作格局业已形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中欧已成为彼此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

2.中国与欧盟双方彼此已经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

图9-4-1 2002年至2013年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额走势图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和外交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指标整理绘制)

中国与欧盟之间贸易总量双方都是彼此的最大贸易伙伴(见图9-4-1 2002年至2013年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额走势图)。2008年以来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欧洲发生“欧债危机”,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中欧贸易持续上扬,欧盟连续10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5672.1亿美元,2012年双方贸易总额高达5460亿美元。2013年前11个月,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5060亿美元,中国与欧盟每天的贸易额都已经超过10亿欧元(约合17亿美元)。(见表9-4-1 2002—2010年中国对欧盟贸易额)。

表9-4-1 2002—2010年中国对欧盟贸易额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www.jctrans.com,2010年4月9日)

中国与欧盟之间贸易结构互补,纺织、机电为主要领域,德国、荷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为主要伙伴。在中欧贸易国别结构方面,德国、荷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2年我国同这五个国家的贸易总额占整个中欧贸易额的比重达到70.4%。其中,中德贸易比重为29.5%,中荷贸易比重为12.4%,中英贸易比重为11.6%,中法贸易比重为9.3%,中意贸易比重为7.6%。中欧贸易商品结构,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的品种以机电产品纺织品、杂项制品以及贱金属及制品等为主。2012年这四类产品在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中占比为71.5%,其中机电产品占43.3%,纺织品及原料占13.6%,杂项制品占8.4%,贱金属及制品占6.2%。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品种以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等产品为主,2012年这四类产品的进口占比为74.5%。

中国与欧盟双方投资领域宽泛,合作形式多样,合作水平不断加深。欧盟27国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5万家,中国实际利用欧盟国家直接投资809.37亿美元,中国对欧盟国家的投资也取得积极进展,科技、教育、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至2010年底,中国对欧投资存量为157.1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这一领域投资金额占比超过85%,在其他领域合作不断拓宽。

开展人文领域合作,中国与欧盟及部分成员国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2012年中国公民首站赴欧盟人数超过150万[11],在欧洲留学人员超过20万,每天来往中欧两地的航班超过70架次。

开展航空领域合作,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引进空客飞机,推进中欧双方购机合作。2006年以来,中国采购了约600架空中客车飞机,空客飞机在中国民航运输机队中的份额达到了43%[12],中国订购的首架空客A380飞机于2011年10月交付使用,天津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成为产业投资合作的成功典范。

开展石化领域合作,英国石油、英荷壳牌巴斯夫等欧洲公司纷纷来华合资建厂,已建成上海赛科乙烯、中海壳牌乙烯、南京扬巴乙烯等合资企业,中国石油、中国化工等企业也与欧洲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

开展铁路领域合作,中国与奥地利、法国、德国、匈牙利、瑞典等国政府和企业开展了包括装备引进、技术合作、人员培训、市场开发等在内的深层次合作,在机车车辆、铁路建设、磁浮交通、客货运输、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系统等方面取得进展。

开展能源领域合作,建立了中欧能源对话机制、中欧清洁能源中心项目“两大合作平台”,在能源工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2005年中欧建立气候变化双边伙伴关系,中国同欧盟主要成员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通过双边磋商机制,在应对与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清洁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

开展汽车领域合作,德国大众、奔驰,法国标致等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投资,已建成一汽大众、东风标致等企业。中国汽车企业也进入欧盟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上汽集团收购英国罗孚轿车、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进行合作,还将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合作,投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项目,收购比利时APM码头泽布吕赫公司部分股权。

9.4.2 共同制定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2013年11月21日,中国与欧盟双方共同制定《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这一全面战略规划确定了中欧在和平与安全、繁荣、可持续发展、人文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的共同目标,将促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这是中欧双方又一次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项文件的签署将指导中欧之间今后时期的发展。文件规定了在以下领域今后时期的发展规划(注释:根据《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13]》文件内容整理):

1.开展和平与安全领域合作

中欧作为多极世界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加强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对话与协调,携手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开展经济繁荣领域合作

中欧经贸关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经贸关系之一,进一步深化各个领域的合作,决心推高面向2020年的贸易与投资关系,促进开放、透明的市场和公平的竞争环境。特别重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机会。开展贸易与投资。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深化农业合作,发挥《中欧农业与农村发展合作规划纲要》的作用,在农业可持续生产、有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科研等领域加强合作;在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城乡统筹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设计具体合作项目。为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深化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创新合作。开展交通和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加强在智能、高端和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方面的合作。扩大在亚欧供应链物流网络兼容、海上运输市场和航线、铁路服务、物流、交通安全、能源效率方面的合作。积极探讨中欧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方式,如项目债券、项目持股、联合承包和联合融资等,进一步统筹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在上述领域的合作。

3.开展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

开展科技创新领域合作。落实《中欧科技合作协定》,加强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在人力资源、技术技能、研究设施、创新融资、科研成果转化、创业精神和创新框架条件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强在可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等战略领域协作。在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航空、水资源、医疗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合作。加强中欧在核安保、核燃料循环、核事故应急、核废物管理和核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开展空间与航天合作。在中欧空间科技合作对话和地球观测组织框架下,加强在地球观测、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与探测等方面的合作。加强在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探讨卫星数据交换和应用方面的合作。加强双方各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间的民用合作。不断深化中欧载人航天领域交流与合作。支持双方开展航天产业和商业领域的合作。

开展能源合作。开展低碳能源技术上的合作,以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商签总体协议、加强科研合作等方式,解决安全高效发展核能的相关问题,加强能源监管合作。

开展城镇化领域合作。就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城乡一体化合作,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的社会经济事务、城市科学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灾害防控和城市交通建设、生态建筑、建筑标准等领域交流经验。区域政策,促进区域政策领域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就区域发展的基础性和前瞻性问题开展联合研究。

开展社会进步领域合作。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领域合作。海洋领域合作,加强在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知识、海洋观测与监测、海洋科技研发、海洋经济、海洋能源利用方面合作。公共政策领域合作,全球发展合作,就重大国际发展问题和各自发展政策的对话与合作,包括推动制定和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4.开展人文交流领域合作

文教和青年交流合作,鼓励汉语在欧盟和欧盟国家语言在华教学,加强中欧学生学者交流,支持青年互访交流,推动中欧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便利人员往来领域合作。

9.4.3 四大伙伴关系规定未来走向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中国和欧洲四国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价值700多亿美元,中国和欧盟首次发表联合声明,宣示共同打造“四大伙伴关系”,中国发表了第二份对欧盟政策文件,规划未来5年到10年的合作蓝图。中国国家主席对欧盟的首次访问是中欧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总部期间,中欧双方发表了《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欢迎中欧关系近40年取得长足发展,认为这有利于中欧双方以及整个世界。双方强调决心加强全球层面合作。双方愿加深对彼此发展选择的理解。欧盟支持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认同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认同欧盟加强经济与货币联盟建设”[14]。习近平指出,中欧战略合作前景广阔,新形势下,我们要全面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开展在中欧、亚欧、全球三个层面的合作,共同打造“和平伙伴关系”、“增长伙伴关系”、“改革的伙伴关系”、“文明伙伴关系”。

1.中欧双方共同建设四大伙伴关系

第一,中国和欧盟要做和平伙伴。带头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欧对构建多极世界格局具有重要战略共识。双方要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支持彼此走和平发展道路。双方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推动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共同参与有关国际规制建设。

第二,中国和欧盟要做增长伙伴。相互提供发展机遇,要尽快谈成谈好投资协定,启动自由贸易协定可行性研究,共同提高中欧贸易质量和水平。希望欧方扩大对华高技术贸易。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坚持市场开放,携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致力于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第三,中国和欧盟要做改革的伙伴。分享改革经验,相互借鉴、相互支持。

第四,中国和欧盟要做文明伙伴。为彼此进步提供更多营养。

2.中欧双方肩负各自发展的历史责任

欧盟大力支持中国尽快参加《服务贸易协定》谈判。

双方认为中国参加谈判是《服务贸易协定》未来实现多边化的重要一步。中欧认识到负责任地解决贸易争端至关重要。

中欧双方应该把互通有无的简单买卖型贸易合作提升为各领域联动的复合型经贸合作,利用互补优势,力争早日实现双方年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彼此改革进程中相互学习借鉴,致力于在城镇化、环保合作、区域发展、城乡一体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交流经验。双方重申城镇化伙伴关系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期待着将这一伙伴关系转化成具体合作项目。

加强气候变化合作,以准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一项议定书、另一法律文书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议定成果,在2015年巴黎举行的《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通过。双方强调致力于通过可信、可核查的国内行动实施重大温室气体减排。双方认同各国在巴黎会议前尽早提交其贡献的重要性。中欧将合作采取国内行动避免或减少氢氟碳化物的消费并合作推动全球逐步削减这些物质。

认识到加强中欧文化、教育和青年交流的特殊重要性。加强人员往来与移民事务合作,支持中欧可持续旅游领域合作进一步发展。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双方重申致力于为促进互利的贸易投资交流创造条件,从长远看,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

3.中欧双方肩负维护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

中欧双方重申致力于推动中欧关系在未来十年取得进一步发展,造福中欧人民,并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就全球治理开展更紧密合作。加强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扩大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共同利益,强调多边主义和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争端的重要性。加强政策协调,确保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履行在20国集团峰会上所做的承诺,并在20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内,就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合作。加强外交政策和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决定在多双边层面就推动防扩散和裁军继续开展对话,强调跨区域和区域对话机制对于促进地区和平繁荣日益重要。中欧都肩负着继续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责任,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及公平、透明、基于规则的贸易投资环境,反对保护主义。

9.4.4 中国与欧盟深化合作潜在问题分析

中欧关系发展对中国西部地区向西开放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发展,关系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在中欧关系之间,中国是持积极的、开放的、向上的态度,欧洲方面也认识到了中国的重要力量。欧洲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大陆,具有悠久的开放历史,驾驭开放型经济的经验相比中国而言要丰富得多,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向东看的意愿也在提升,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这是合作的基础。但是也必须看到,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也时常受到干扰,这些干扰来自于以下方面:

1.贸易壁垒不断升级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物美价廉的商品受到世界普遍欢迎,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上扬,使得一些国家的本国产业受到影响,因此保护主义势力抬头,限制中国某些产品对欧盟出口。

一种表现是欧盟对我国频频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这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各成员国针对不公平贸易所使用的措施。贸易救济措施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欧盟对中国频繁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2009年至2012年期间,欧盟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数量占当年所有案件数量的比重2009年为46.7%、2010年为53.3%、2011年为47.1%、2012年为30.8%[15]

另一种表现是增设技术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是国家为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以及保护人类生命及健康,通过设立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等技术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措施。欧盟频繁使用技术贸易壁垒,利用认证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标签和标志要求等手段大量限制我国商品进口欧洲。

2.政治因素影响行影而随

在欧洲具有“四位一体”的结构,松散的国家之间构建了“欧盟”,形成政治共同体;货币统一为“欧元”,形成经济共同体;国家联合组成“北约”,形成军事共同体;具有“欧罗巴文明”,形成文化共同体,这是二战后的欧洲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对具有东方古老文化的中国、对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中国、对于实行一党执政的中国、对于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中国(无军事联盟)无疑是挑战。政治利益高于一切,中欧两大利益集团之间,路途遥远,文化不同、制度不同、价值观不同、做事的理念不同、价值判断的标准不同、行为目的取向不同,必然会在相互交往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甚至是冲突。

3.中国—欧盟—美国利益关系博弈

美国是“北约”成员国,美国与欧洲形成军事上的同盟关系,冷战时期所形成密切联系仍在,利益影响仍在。欧洲人群在美国是社会主流群体,是治理国家的主要决策人群,美国与欧洲国家具有天然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认同感,这两个方面就足以使美国与欧洲之间形成利益联盟,其相互影响是深刻的、密切的,在这些方面中国不具备优势。虽然欧洲在成长,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实体而言欧盟并不具备,联盟的运行机制与完全独立国家的运行机制毕竟有所不同,美国势力对欧盟的影响仍然很大。因此,中美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影响中欧关系。

中欧关系发展的主旋律是在经贸领域,没有深度的军事领域合作,而军事领域合作又恰恰是政治领域合作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恰好在这一方面中国是短板。欧罗巴文化的价值观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种、地域、生态、习俗、信仰、宗教决定的,这与东方文明具有相似的一面,更有不同的一面,而不同的一面也正是相互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的一面,恰好在这一方面中国又是短板。可以预料,中欧关系的发展不是坦途,是在充满荆棘的原野上开路。

因此,建立中国与欧盟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断深化中国与欧盟战略伙伴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多层面、宽领域、全方位开展中欧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利益格局是至关重要的,最终形成相互认同的命运共同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