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陆路丝绸之路国内节点地区分析

陆路丝绸之路国内节点地区分析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覆盖的范围很大,是从太平洋西岸延伸到大西洋东岸,覆盖亚洲、欧洲两大洲,牵动太平洋、大西洋两大洋,浩瀚上万千米。是新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枢纽节点地区,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新丝路经济带中发挥通道和走廊作用,联通内陆与边疆地区。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覆盖的范围很大,是从太平洋西岸延伸到大西洋东岸,覆盖亚洲、欧洲两大洲,牵动太平洋、大西洋两大洋,浩瀚上万千米。在中国境内,东起东海之滨,西至西域之边,横贯中国大陆东西两端,长度覆盖4000多千米。按照古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发端于西安(长安),西至新疆边陲。本书按照这样的路径重点分析沿途主要省区的基本情况,集中于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六省区,从自然区位、文化积淀、资源富集、交通条件、经济实力、增长极点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研判这些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为。

6.3.1 中心节点区陕西关中地区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节点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陕西,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古代称为长安),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古“丝绸之路”中国原点。是新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枢纽节点地区,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自然区位

陕西省关中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总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地域南北长约880千米,东西宽160千米~490千米,古时称为八百里秦川。全省常住人口3775.12万人(2014年年末指标)[10]城镇人口1984.58万人,占52.57%;乡村人口1790.54万人,占47.43%。下辖西安1副省级市、宝鸡等9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东邻河南省、山西省,西连甘肃省、宁夏区,南抵四川、湖北、重庆,北接内蒙古区,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境内气候差异很大,年平均气温13.0℃。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

2.文化积淀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炎帝故里及皇帝的葬地。陕西省内有9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秦始皇兵马俑、长城、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兴教寺塔、未央宫、林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陕西省也是中国重要科教资源汇集地,共有高等学校96所(2014年),拥有8所著名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3.资源富集

陕西省农业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大田作物为主,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已查明地下矿产资源94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10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11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36种),矿产潜在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煤、石油、天然气、盐、钛、钼、煤、镍等61种矿产的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十位。陕北及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水泥灰岩、黏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陕北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田。

4.交通条件

陕西交通便捷,形成以西安为枢纽的铁路、高速公路、民航三大交通网络。航空系统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汉中城固机场、榆林榆阳机场、宝鸡机场、安康机场等。其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是全国吞吐量第九大机场(2014年),有3座航站楼,2条跑道,机场技术类别4F级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 2926.02万人次(2014年度指标),年货邮吞吐量17万吨。公路网密集,有西宝高速、西康高速、西铜高速、西汉高速(京昆高速公路陕西段)、包茂高速(陕西段)、青银高速(陕西段)、福银高速(陕西段)、沪陕高速(陕西段)。普速铁路网有陇海铁路(潼关至宝鸡段),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宁西铁路,西康铁路。高铁郑西客运专线、西宝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

5.经济实力

以2014年指标作为统计数据年份(以下指标均为2014年数据)[11],陕西省全年经济产出总量(GDP)17689.94亿元,粮食生产年总产出量1197.8万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142.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2.84亿元,进出口总额1683.53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1.76亿美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8元(2013年指标)[1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03元(2013年指标),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736.72亿元(2013年指标)。

6.增长极点

区域发展极点城市——西安市。中国历史上13个朝代的京城,具有1100多年建都历史,3100多年建城历史。2014年,常住人口862.75万人,面积10108平方千米,经济总量(GDP)5474亿元(2014年指标),社会零售商品总额2872.9亿元。西安市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枢纽城市,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接合部,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西安是西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是中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拥有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多个,西安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市。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陕西将着力推进内陆经济外向化、西部经济国际化步伐,特别是发挥西安市的枢纽作用,着力培养成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极,扩大极化效应。

6.3.2 河西走廊节点区甘肃兰州地区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节点地区——甘肃省兰州地区。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城市兰州市,为河西走廊枢纽城市。在新丝路经济带中发挥通道和走廊作用,联通内陆与边疆地区。

1.自然区位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东部链接陕西省,南部直瞰四川、重庆、青海,西部直达新疆;北部联通内蒙古区、宁夏;西北出境蒙古国。全省总占地面积为43万平方千米[13],占中国4.72%。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人口2729万人,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省区。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会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地势东西长1659千米,南北宽530千米,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陇南山地,陇东、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以北地带东西长600多千米。气候特点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在0℃~14℃,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

2.文化积淀

甘肃历史跨越8000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诞生在天水;周王朝发迹于庆阳;秦王朝的先祖在陇南、天水创业兴邦。甘肃建省有1200多年历史,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元代正式设置甘肃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教育、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现有普通高校34所,中央所属的科研机构22个。

3.资源富集

甘肃省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资源量约286.2亿立方米,林地资源面积约为396.65万公顷,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经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量的74%,有亚洲最大的金矿——甘肃阳山金矿,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石油可采储量为6亿千克,天然气探明储量31.57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个大油田。煤炭预测储量为1428亿千克,已探明储量为125亿千克,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庆阳、华亭、靖远和窑街等矿区。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2.37亿千瓦,居全国第5位。太阳能年总辐射值为4800兆焦/米3~6400兆焦/米3,富集区位于河西西部地区,以及甘南西南部地区。

4.交通条件

甘肃省的交通条件由公路、铁路、民航三大系统构成,形成以省会兰州为中心,链接国内各地的快速交通网络。铁路系统普通铁路通过省内的有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宝中线、宝成线、干武线、红会线、嘉镜线、嘉策线、敦煌线、酒泉下河清至内蒙古赛汉陶来苏木铁路,快速铁路通过省内的有兰新高铁。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构成联网,国家高速公路省内通过线有京藏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兰海高速公路、定武高速公路、柳格高速公路、张汶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平绵高速公路[14]。航空系统通航机场有9个,分别是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具有航空口岸);酒泉敦煌机场、酒泉鼎新机场(军民合用机场);嘉峪关机场;张掖军民合用机场;金昌金川机场;庆阳机场;天水机场(天水军民合用机场);陇南成州机场;甘南州夏河机场。开辟了以兰州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以及通往韩国、泰国、沙特等国家国际航线。

5.经济实力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草畜、水果、马铃薯、蔬菜等主导产业,制种、中药材、啤酒原料等区域性优势产业,以及食用百合、黄花菜、花椒、球根花卉、油橄榄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业和产品。以2014年指标作为统计数据年份(以下指标均为2014年数据),来代表甘肃省经济产出能力。2014年,甘肃省全年经济总产出量(GDP)6835.27亿元[15],年粮食总产量1158.7万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工业增加值2070亿元,重点支柱行业分布在机械、冶金、有色、建材、食品行业工业,石化、电力煤炭行业,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3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86.5亿美元,财政收入1234.5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

6.增长极点

区域发展极点城市——兰州市。市区面积164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64万人,少数民族55个。经济总量(GDP)1913.5亿元(2014年指标)[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67元。201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兰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工业城市,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支点,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国东中部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陇海线、兰新线、青兰线、包兰线四大铁路干线交会,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6.3.3 黄河中段节点区宁夏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节点地区——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地处中国西北部地区内陆高原,母亲河黄河流经区内,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自古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故此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宁夏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通道作用,同时发挥回族群众集中的特点,发展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1.自然区位

宁夏东部毗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壤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南北相距约456千米,东西相距约250千米,总面积为6.6万多平方千米,首府银川市。宁夏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冬季寒长,夏季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全年平均气温在5℃~9℃。宁夏境内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贺兰山南北长200多千米,东西宽15千米~60千米。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宁夏平原地区海拔1.1千米~1.2千米。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

2.文化积淀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是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富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积淀。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地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代西周时期建都于镐(今西安市西),统治中心在陕西关中,将此以北地区称为朔方(包括内蒙古河套地区、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春秋时期,现今固原地区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汉朝属朔方史部。唐朝时期,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北宋时期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元朝时期在西夏国故地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明初在宁夏设府,清朝在宁夏设巡抚,宁夏为准省级。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信奉伊斯兰教,全区现有清真寺3300多处,阿訇4000多人,满拉6000多人,伊斯兰教协会13个。明代就有规模宏大的清真寺,现存较著名的清真大寺有银川南关清真寺(原寺始建于1915年)、永宁纳家户清真寺(始建于1524年)、同心清真大寺(始建于1573年,后曾三次重修)。公元1055年,西夏毅宗发数万人建成天寺塔(今银川西塔),藏《大藏经》,并到处修建寺庙

3.资源富集

宁夏区矿产资源以煤和非金属为主,已获探明储量的矿产种类达34种。煤炭探明储量300多亿吨,预测储量2020多亿吨,储量位居中国第六位,形成贺兰山、宁东、香山和固原四个含煤区。石油、天然气分布于灵武、盐池地区,属中小型油(气)田。非金属矿产石膏、石灰岩、石英岩及黏土为优势矿产。石膏矿藏量居中国第一,探明储量45亿吨以上。宁夏石油、天然气有相当储量,具备发展大型石油天然气化工的良好条件。石英砂岩(硅石)探明储量在1700万吨以上。宁夏是中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水资源贫乏。

4.交通条件

航空交通系统有民航机场3个,分别是银川河东机场、中卫香山机场、固原六盘山机场。形成了以省城银川河东机场为中心,联通国内各地主要机场的航空网络,河东机场银川市东南(黄河东岸)。铁路交通系统有包兰铁路穿越本区,纵贯银川市区南北,东接华北重镇包头,与京包铁路相连;西接西北古城兰州,和兰新、兰青、陇海三条铁路衔接。宝中铁路北起中卫,南至陕西宝鸡,横跨陕甘宁三省区。境内有高速公路网络,贯通区内的高速路有京藏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等在境内贯通。有6条干线国道,以银川为中心形成路网[17],连通各市县。

5.经济实力

以2014年指标作为统计数据年份(以下指标均为2014年数据),来代表宁夏经济产出能力。2014年,宁夏区经济产出能力(GDP)2750亿元[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2亿元。粮食产量377.9万吨,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8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10元,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209亿元和4578亿元。

6.增长极点

区域发展极点城市——银川市。城市面积9491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148.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8.27万人,其中回族人口50.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1%。经济总量(GDP)1395.67亿元(2014年指标)[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47亿元,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1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75元。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举办地。

宁夏在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民族特点,发挥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独特优势,发挥窗口作用和平台作用。

6.3.4 北疆节点区内蒙古沿黄带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节点地区——内蒙古沿黄带。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市。黄河从宁夏流出进入内蒙古,形成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经济活跃区,“呼包鄂”地区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必经地区,也是“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地区。

1.自然区位

内蒙古自治区地形由东北向西南斜伸,东西直线距离2400千米,南北跨度1700千米,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为118万平方千米[20],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名列全国省区第三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个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千米。人口2466万人(2014年指标)。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形地势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第二大高原。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黄河由宁夏石嘴山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被称为河套地区。

2.文化积淀

内蒙古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5000多年前,内蒙古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东胡人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游牧生活。为北方古代匈奴、东胡等地。战国后期,燕国、赵国、秦国的领土已经拓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阴山山脉南部定居。秦汉属于匈奴、鲜卑及五原、朔方、右北平、武威、张掖等郡,唐置丰、胜、甘、肃等州,元属上都、集宁等路(府),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忽必烈迁都大都前的上都(开平城)就在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忽必烈迁都于燕京,并改称大都,清朝时期属内蒙古及察哈尔、山西。1928年分置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省。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现辖9个地级市、3个盟、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2个市辖区。

3.资源富集

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大陆自然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农业资源、畜牧业资源、矿产资源丰富,耕地总面积约550万公顷。农作物资源种类25类10266个品种,植物物种2351种,名贵药材600多种。内蒙古大草原,天然草场辽阔,草原总面积8700万公顷[21],可利用草场面积6800万公顷,占中国草场总面积的25%。著名草场有呼伦贝尔草场、锡林郭勒草场、科尔沁草场、乌兰察布草场、鄂尔多斯草场和乌拉盖草场6大著名草原。大兴安岭地区是国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全内蒙古地区森林总面积约2366.40万公顷[22],占中国森林总面积的11%,居中国第1位。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稀土储量居世界之首,煤炭储量7016亿吨,居中国第一位,天然气地质储量7903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天然气田是截至2010年中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陆上特大型气田之一。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01亿千瓦,居中国首位。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集聚地,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其中,霍林河煤矿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中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锡林浩特市北郊的胜利煤田,是中国最大的、煤层最厚的褐煤田,已探明储量159.32亿吨,保有储量159.31亿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里门诺尔碱矿,是亚洲天然碱储量最大的碱矿,锡林郭勒盟锡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保有储量4.67万吨以上。锡林郭勒盟锗储量中国第一,储量1600万吨,占中国已探明总储量的30%。内蒙古萤石储量居世界第四,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石墨的远景储量为3亿~5亿吨,居中国首位,矿区在西起阿拉善右旗,东至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长1000千米的地带,成矿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其中兴和县石墨矿是中国三大石墨生产基地之一。通辽市是中国最大的铸造砂和玻璃生产用砂基地,天然硅砂储量约为550亿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宝山玛瑙矿储量2775吨,居中国第一。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

4.交通条件

公路网系统高速公路有:京新高速、京藏高速、集阿高速、丹锡高速、二广高速等高速公路通过,区内以高速公路和国道形成公路网系统,2015年,内蒙古公路总里程达到17万千米。铁路运输系统干线铁路有京包线、包兰线、京通线、集通线、集二线、呼准线、包神线、东乌线。航空系统有民航机场10个,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包头二里半机场、乌海机场、鄂尔多斯机场、乌兰浩特机场、赤峰机场、通辽机场、锡林浩特机场、海拉尔东山机场、巴彦淖尔机场。形成了以省会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航空网络。大部分机场达到4C级以上标准,其中呼和浩特机场飞行区等级达到4E级,包头、呼伦贝尔、锡林浩特机场达到4D级。

5.经济实力

经济总产出能力(GDP)17769.5亿元(2014年指标)[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3.2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9.9亿元,粮食生产总产连续两年稳定在550亿斤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9.5%,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5.5亿美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50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76元。

6.增长极点

内蒙古区内发展极点主要集中在呼包鄂经济圈(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主要发展资源经济。其次在边境线上的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地区,这两个地方主要发展口岸经济。国家已经确立“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确立了向北开放桥头堡地位。

6.3.5 高原节点区青海北沿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节点地区——青海北沿地区。青海省,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必经之地,也是“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地区。

1.自然区位

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800千米,土地总面积71.75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四位,人口558万(2014年指标)[24]。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辖2个地级市,6个民族自治州,48个县级行政单位,是多民族集居省区,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青海省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屹立于南部,祁连山矗立于北部,柴达木盆位于中部,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因而得名“青海”。

青海与西藏共同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中华水塔”。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的地形大势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日照长。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年平均气温在2℃~9℃。

2.文化积淀

长江领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据在长江源头的可可西里和沱沱河沿等地发现的旧石器,可断定在数万年以前,古人类曾在那里生活过。从远古起,最早在青海劳动生息的民族羌人的祖先三苗就从江汉间流徙至青海,逐水草而居,以狩猎游牧为主。公元前5世纪到前2世纪,战乱带来了外族文明,从战国时代开始,由于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河湟地区羌人由狩猎、畜牧转到农业。公元3世纪~6世纪,魏、蜀、吴三国鼎立,战火纷争,羌人卷入。公元6世纪末,隋朝建立,统一中国,接受吐谷浑“奉表称蕃”,唐宋时期,青海为吐蕃所辖。元明时期。清朝时期(约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右派继承了清王朝,1929年1月正式成立青海省。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组成,以西宁为省会。

3.资源富集

青海省是资源富集地区,其中,水能资源、太阳光照能源、动植物生态资源、矿产资源等丰富。青海是“三江源头”地区(长江、黄河、澜沧江),冰川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冰川总面积4621平方千米,总储量3988亿立方米。石油、天然气、钾盐、石棉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钴等)矿产品的供应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太阳光能资源丰富。各类矿产127种,矿产总类87个,单矿种产地数688个。2010年在青海又发现了“可燃冰”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陆地上发现“可燃冰”的国家。全省耕地面积54.27万公顷,牧草地面积4034万公顷,主要牲畜品种有羊、牛、马、驴、骆驼和猪等13个品种。野生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经济植物1000余种,名贵药材50多种。

4.交通条件

以陆路运输为主,公路网、铁路网、民航网互补,公路系统是青海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和航空为辅助运输方式。公路系统以西宁为中心,国道及省道为主要道路,连通全省各地,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2703千米(2014年指标)[25],基本形成了全省“两横三纵三条路”主骨架公路网。县县通油路,91.6%的乡镇、56.95%的建制村、牧委会通公路。铁路系统兰青铁路和青藏铁路是青海省对外交通的大动脉,形成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青藏铁路、格敦铁路串联成的铁路网。全省铁路营运里程2290千米(2014年指标)[26]。航空系统以省会西宁为中心,形成连通国内各地的航空网络,通航机场3个,西宁曹家堡机场、格尔木机场、玉树三江源机场,规划建设机场3个,花土沟机场、果洛大武机场、德令哈机场。西宁机场是国内4E级干线机场,现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国内航线超过55条,开辟了至曼谷、首尔等国际航线。

5.经济实力

2014年,经济总产出量(GDP)23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2亿元,总财力达到15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3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4.6亿元。粮食产量连续七年超过百万吨。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9.8%。

6.增长极点

区域发展极点城市——西宁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全市常住人口为229.07万人,占全省的39.3%,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59.4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9%。2014年,经济总量(GDP)1077.1亿元(2014年指标)[27]。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6.8%,三次产业比例为3.5∶52.1∶4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67.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省的33.3%。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

6.3.6 西域节点区新疆天山南北坡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节点地区——新疆天山南北坡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位于中国西北边疆,面积166万平方千米[28],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是中国内陆地区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沿天山地带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必经地区,也是“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地区,是从中国大陆进入西亚、中亚,直达欧洲的必经之地和陆路口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自然区位

新疆地处内陆西北部边境地区,陆地边境线长5600多千米,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国、印度、阿富汗八国接壤。新疆区现辖2个地级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22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11个市辖区。新疆人口2203万,是多民族居住区,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汉族、维吾尔、哈萨克、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满族、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45%左右。

新疆地形山脉与盆地相间,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中部为天山,天山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天山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称为东疆。新疆深居内陆。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仅为150毫米左右,南疆气温高于北疆,北疆降水量高于南疆。因此,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2.文化积淀

新疆,古代时称为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唐朝设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元朝设别矢八里等行省,1884年清朝设立新疆省。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早期的人类活动,发生在距今两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地区同期出土的陶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近似。历史上具体记载始自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设置地方政府机构,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蒙元时期西域大部分地区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即察合台汗国),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行省。清朝时期,雍正皇帝时,西域新疆和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新纳入清王朝统治之下的地域,统称“新疆六厅”。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64年的《塔城条约》将新疆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南大约44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割让给俄国(后归塔吉克斯坦)。1865年春,由于清朝衰落,1871年,俄国侵占包括固勒扎城(伊宁市)在内的伊犁河谷,当时清朝在新疆只剩下塔城等少数据点。1881年,清政府收复被沙俄占领长达11年之久的伊犁地区。1884年设立新疆省,实行与中国本部18省一样的行政制度,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新疆政治中心由伊犁迁移到迪化(今乌鲁木齐)。进入新中国时期,194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王震将军率领下攻占乌鲁木齐。

3.资源富集

新疆有河流500多条,流经天山南北两坡地带,较大河流有20多条,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较大湖泊有10多个,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等。大冰川1.86万余条,总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冰储量2.58亿立方米,占全国冰川面积42%。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为33.67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沙漠。

土地资源丰富,新疆拥有耕地近331万公顷,可垦荒地1000多万公顷。有“粮仓”、“油盆”、“煤海”之称。主要粮食作物中有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大麦、谷子、黄豆、豌豆、蚕豆,等等。新疆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甜菜、麻类、烟叶、药材、蚕茧等,盛产啤酒花。新疆素有“瓜果之乡”之称,常见瓜果有葡萄、甜瓜(哈密瓜)、西瓜、苹果、香梨、杏、桃、石榴、樱桃、无花果、核桃、巴旦杏等。新疆农林牧土地面积10.28亿亩,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牧草地总面积7.7亿亩,居全国第三位。草原面积约5733.3万公顷,居全国第二。天然牧场4800万公顷,牲畜有羊、牛、马、驴、骆驼、骡、牦牛等。

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巨大,有矿产品种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黄金、宝石、玉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古今驰名,太阳能理论蕴藏量1450~1720千瓦时/平方米·年,居全国第二位。

4.交通条件

新疆已建成以公路为主,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相互配合的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运输系统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以国道4条骨干线为骨架,沟通各市区的公路网络。新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12千米(2014年指标)[29],2014年,完成道路运输客运量35.6亿人次(含城市客运)、旅客周转量279.8亿人,货运量6.5亿吨;完成国际道路运输出入境旅客运量65.4万人次、货运量442.2万吨。

铁路运输系统以兰新铁路为主线,连接包兰铁路和龙海铁路,区内有乌鲁木齐经库尔勒至喀什的南疆铁路,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北疆铁路。2014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段)将开通运营,乌鲁木齐到哈密由原来5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

航空运输系统新疆有机场22个(含新建、迁建),即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喀什国际机场、和田机场、莎车机场(新建)、图木舒克机场(新建)、且末机场(迁建)、楼兰(若羌)机场(新建)、塔中机场(新建)、阿克苏机场、库车机场、库尔勒机场、吐鲁番机场、哈密机场、石河子机场(迁建)、克拉玛依机场、伊宁机场、那拉提机场、博乐机场、塔城机场、阿勒泰机场、喀纳斯机场、富蕴机场(新建),为国内拥有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已与内地51个城市和6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开辟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新西伯利亚、莫斯科、伊斯兰堡、比什凯克、叶卡捷琳堡6条国际航线,航线总长14万千米。

5.经济实力

2014年,新疆经济产出总量达到(GDP)9200亿元(2014年指标)[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9.65亿元。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435万吨,棉花总产量451万吨,特色林果总产量6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60元。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事业进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惠及,一大批工程项目纷纷落地,极大推进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仅2014年,新疆就有12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工程[31],2015年,又有37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申请立项,发展后劲十足。

新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石油开采、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建材、采矿业、宝石加工、食品加工、经济型农业为主要特色产业。新疆具有各类产业园区14个。(见表6-3-1新疆主要产业园区分布表)。

表6-3-1 新疆主要产业园区分布表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2015年7月存在园区实际情况绘制。

6.增长极点

区域发展极点城市——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市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全市辖7区1县,总面积1.4万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12.26平方千米,2014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3万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核心极点都市,也是通往喀什、霍尔果斯口岸城市的枢纽地区,具有非常鲜明的陆路口岸经济特点。由内陆通往欧洲的班列途经此地,喀什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行[32],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乌鲁木齐市生产总值(GDP)2510亿元[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2亿美元,地方财政收入452.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335元。“五大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34]。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会展片区现代服务业基地、南山旅游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地方政府已经确立建设面向中亚西亚的开放的“五大中心”,即现代交通枢纽中心、现代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它们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区域中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