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五月风暴”与阿尔都塞的思想转变

年“五月风暴”与阿尔都塞的思想转变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再次错过了重大的历史时刻,“伟大事件”终究没有到来,但对“五月风暴”的反思却成了阿尔都塞思考的主题。众所周知,在1968年“五月风暴”之前,阿尔都塞敏锐地意识到重释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意义。本节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剖析“五月风暴”对“革命”概念的滥用以及由此引发的阿尔都塞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两大阵营对抗日趋结构化的20世纪60年代,“五月风暴”的爆发无疑唤起了人们对巴黎公社的模糊记忆和对共产主义幽灵的无意识,并且激起了人们对革命的向往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然而,这场运动的惨淡落幕,事实上证明了这只是一场乌托邦的地火,共产主义革命仍然停留在人们视线的最远端,难以靠近。

在这场运动中,整整一代知识分子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的大肆赞扬,成为扛大旗的急先锋、有的大肆贬损,对运动置若罔闻。在这些知识分子中,最悲壮的当属路易·阿尔都塞。因为在阿尔都塞身上展示了这场运动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最为警觉和最为现代的再阐释”使他成为激进知识分子的精神导师,阿尔都塞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革命主题的追求,使得诸多青年知识分子纷纷走向街头,参与这场运动;另一方面,运动的主题却是与阿尔都塞的思想逻辑渐行渐远,阿尔都塞在“伟大事件”前夜对马克思思想科学性的重释以及对理论人道主义的批驳,仍然没有使这场运动脱离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厄运。马克思主义再次错过了重大的历史时刻,“伟大事件”终究没有到来,但对“五月风暴”的反思却成了阿尔都塞思考的主题。

众所周知,在1968年“五月风暴”之前,阿尔都塞敏锐地意识到重释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是借此重新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进一步明确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旨趣,当然,这种阐释已经融入其时代视野;另一方面,由于斯大林模式、苏共“二十大”以及法共的教条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出现了一些理论“偏离”,这主要表现在经济主义、人道主义、实证主义等的泛滥,阿尔都塞回归马克思的文本亦是对这些理论“偏离”的回应。在这些重释中,最显著的论点是“认识论断裂”、“理论的反人道主义”以及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我们从这些论断中可以看到,其中都关涉到对主体意识哲学及其背后的历史哲学的拒斥。阿尔都塞认为,正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主体意识哲学及其历史哲学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走向经济决定论、历史决定论。阿尔都塞原本借此重释来打破人道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但是,从1968年“五月风暴”的口号及其诉求中可见一斑,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理念重新占领了思想的舞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五月风暴”在某种程度上是重述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从运动的结局来看,这无疑强化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理念。这场运动的悖反之处就在于此,阿尔都塞看出了其中的秘密所在,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言说应该如何严格地与资产阶级的话语区别开来。只有在意识形态话语的区分及其所承载的哲学思想的区分中,才能真正地领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性质。在此,追求一套真实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话语便成为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主题。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对“五月风暴”的反思,因为这其中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诉求,并且同时开启了阿尔都塞理解和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路径。

在阿尔都塞看来,“五月风暴”制造了一种“革命”假象,仿佛“革命”正在以一种摧枯拉朽之势汹涌而来,而事实上,革命远未到来!阿尔都塞认为,就经典马克思主义论述而言,如果革命能够顺利展开的话,那么其必须符合如下三个条件:革命主体的形成、革命政党的组织、革命纲领的指导,三者缺一不可。本节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剖析“五月风暴”对“革命”概念的滥用以及由此引发的阿尔都塞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