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阿尔都塞的反人道主义

阿尔都塞的反人道主义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反人道主义派的主要代表是阿尔都塞,他采用这一极端化的概念,容易引起误会,但他决不是赞同封建法西斯的反人道的暴行。共产主义共同体是由真正的人组成的。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在认识论的断裂中同一切把历史和政治归结为人的本质的理论彻底决裂。阿尔都塞对人道主义的评价也有两面性。
阿尔都塞的反人道主义_人学的足迹

四、阿尔都塞的反人道主义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派要具体分析,对其中的反人道主义派也要具体分析。反人道主义派的主要代表是阿尔都塞,他采用这一极端化的概念,容易引起误会,但他决不是赞同封建法西斯的反人道的暴行。他说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不过是说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是根本不同的两种理论。他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原则区别是正确的,但他过分夸大了这个区别,对人道主义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从而得出了一些极端化的结论,显然是不对的。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1845年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出现了一个“认识论的断裂”,在前是人道主义者,以后是反人道主义者。他把1845年前叫做人道主义时期或意识形态时期,这个时期可分为两段,1840~1842年为理性自由主义阶段或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阶段,1842~1845年为理性共产主义阶段或人道主义共产主义阶段。在他看来,在第一阶段,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是自由加理性的人道主义,即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人只有服从于理性的内在规律才是自由的,理性就是自由。在第二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费尔巴哈的共同体的人道主义,即主张历史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人的共同体的分裂与恢复)。这就是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在这里,人的本质是历史和政治的基础。共产主义共同体是由真正的人组成的。人将在实践中,即革命中,获得人的本质,而不单纯求助于理性批判。革命不仅是政治的,而且是人道的,即共产主义的。1845年后是科学阶段,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这一阶段的开端,这本书是对他所抛弃了的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后来又经过几个阶段,马克思的理论才日益成长而趋于成熟。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在认识论的断裂中同一切把历史和政治归结为人的本质的理论彻底决裂。这一决裂包括三个方面:(1)制定出建立在崭新概念基础上的历史理论和政治理论,这些概念是:社会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经济的最后决定作用……(2)彻底批判任何哲学人道主义的理论要求。(3)确定人道主义为意识形态。他把意识形态了解为谬误、幻想、利益的片面反映,与科学完全对立。马克思主义有时也谈人道主义,那不过是一种手段,一种辞令,所以马克思主义不包含人道主义,是完全排斥人道主义的,所以是反人道主义的。这样,他就把人道主义全盘否定了,把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绝对对立起来了。《保卫马克思》是1965年出版,1 972年他作过一次自我批评,说把意识形态等同于谬误、幻想是不对的,但他并没有改变他的基本观点。

大家知道,关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理论界的看法是非常分歧的。大致说来,有三个问题:(1)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有没有飞跃?(2)如果有,飞跃的内容是什么?是从空想到科学吗?是前进还是倒退呢?(3)飞跃发生于何时?1843年还是1845年?这里没有篇幅来讨论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阿尔都塞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显然有些不当之处。一是意识形态一词使用不当,对这点他已有自我批评。意识形态与科学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事实上,意识形态虽然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其中也包括科学的成分;科学虽然并不直接反映经济关系,其中也包括意识形态的成分。一是认识论的断裂言过其实,否定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他在思想上的飞跃变成了不可思议的突然变化。这特别表现在阿尔都塞对《手稿》的评价。我认为《手稿》是一本过渡性的著作,它虽然保持人道主义的基本观点,却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准备了思想上的条件,而阿尔都塞则把它看成黎明前的黑暗,认为它在时间上离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最近,在内容上离马克思主义最远。对《手稿》的这种评价不是实事求是的。

阿尔都塞对人道主义的评价也有两面性。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与唯物史观有原则上的区别,但作为一种伦理主张则有合理的东西。人道主义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其中许多观点都可以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加以批判继承,如革命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就是这种批判继承的结果。所以,马克思主义包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决不是毫无共同之处,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是不对的,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反人道主义就陷入另一极端了。

【注释】

[1]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2]“人道主义”(humanism)这个外来词多译“人本主义”,因为,在有些同志看来,“人道主义”带有太浓的伦理色彩,而许多同志并不是把它作为伦理学概念来使用的,但我认为译成“人道主义”更符合此词的本来含义。

[3]《枙1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枛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8页。

[4]《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枛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0页。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 0页。

[6]《西方学者论枙手稿枛》,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8页。

[7]《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枛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3页。

[8]《西方学者论枙手稿枛》,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页。

[9]《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枛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4页。

[10]《西方学者论枙手稿枛》,复旦大学出版社19 83年版,第56~57页。

[11]《西方学者论枙手稿枛》,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9页。

[12]《异化问题》下卷,文学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228页。

[13]《异化问题》下卷,文学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232页。

[14]《异化问题》下卷,文学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47~48页。

[15]《异化问题》下卷,文学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56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1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