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阿尔都塞研究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总问题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注重强调具体,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一般。“总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阿尔都塞的总问题具有反人道主义倾向,阿尔都塞的学说是反人道主义学说,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有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之分。因此,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不是继承关系,而是否定关系。

第三节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问题”

阿尔都塞研究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总问题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总问题?用阿尔都塞的话说,总问题就是深层的思想结构,就是思想的内在整体,它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还具有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从理论上讲,总问题指问题的总体性,而不是问题本身。问题的深层结构,是思想内部各个点联系起来的整体,因为当人们认识事物时思想内部总是不同的,其结构体系也不同。它是解答问题的体系和方法——解答问题的结构形式。总问题性质决定具体问题的性质。从方法上讲,总问题是方法的总体性,即用综合的、总体的方法研究哲学。它有3个特点:一是每一种思想都是一种整体,并由自己的总问题从内部统一起来,若抽出一部分就可以改变整体。这是方法的总体性原则。二是每一个独特思想的整体意义并不取决于此思想与外界的各种关系,而取决于现有的意识形态的环节,即从这个环节对社会问题反映的环节,它是一种功能关系。每一个独特思想的发展不取决于从开始到终点的真理关系,而是取决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三是推动思想的动力不在其内部而在其外部。不是由思想家的动机决定,而是由思想家与时代条件、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总体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则。而这3个原则不是意识形态原则,而是科学原则。这样,阿尔都塞就把科学与意识形态从总体性原则思维角度区别开来。这正是阿尔都塞的独特思想之处,也正是这一原则的确立,为阿尔都塞的整体思想的出笼和创新提供了基本前提。笔者以为,意识形态内部本身存在着结构,它也是一种分层结构,同样存在着一系列功能,主要表现为两种功能,一是理论功能,二是价值功能。价值功能取决于社会因素,即取决于社会的影响。理论功能是整个意识形态功能的支撑,这不仅只是整个意识形态体系,还是最高层面上的理念,而且还有中间环节。与此相关的还有其他功能、问题等。而阿尔都塞的观点有其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思想要创新、要发展,不然思想就发挥不了作用;而另一方面,价值功能要求相同。看起来不矛盾,其实矛盾重重。那么二者的接合部就是要用润滑剂——先进理论的动力作用对价值功能进行改造,来实现二者的结合。阿尔都塞还认为,意识形态功能是价值功能的说法是有局限性的,必须引出科学性。他认为科学性、思想性,比价值功能更重要,故而人道主义只讲价值而不讲理论,有其局限性。

二、阿尔都塞“总问题”的特征

阿尔都塞“总问题”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4点:第一,非意识形态化,是科学;第二,意义整体决定个别,是方法;第三,是结构的整体,不是机械的堆积,是解答问题的框架;第四,具有具体性、特定性和历史性。例如,意识形态具有历史性功能,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其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区别。

阿尔都塞注重强调具体,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一般。他说,任何意识形态都是具体的、特定的、历史的。传统的观点总是从生产力、物质中强调作用,有了它们才有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东方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强调规律和一般,而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试图超越它,十分重视意识形态,这正是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地方。

三、“总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卢卡奇总体性原则的关系

1.“总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总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也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问题——有无自己的理论体系?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怎样?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问题,如起点是什么?是否是黑格尔、费尔巴哈的综合,还是有自己的独立性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来探索与解决。

2.阿尔都塞的“总问题”与卢卡奇思想总体性原则的区别

阿尔都塞的“总问题”与卢卡奇思想总体性原则的区别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二者均强调总体性。卢卡奇强调意识形态性、总体性与阶级意识相联系。阿尔都塞则排斥意识形态,他虽然强调意识形态,只是从关系的角度、思想背景的角度来强调。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不成熟的理论形态。二是卢卡奇的总体性是本质论的,阿尔都塞的总问题是认识论的。三是卢卡奇的总体性是历史意义的,阿尔都塞的总问题是科学意义的。四是卢卡奇的总体性有人道主义倾向。阿尔都塞的总问题具有反人道主义倾向,阿尔都塞的学说是反人道主义学说,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四、阅读“青年马克思”

1.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有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之分。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青年马克思是从黑格尔、费尔巴哈那里继承而来的,这是传统的观点,阿尔都塞反对这种观点,他说这种观点是各种知识的拼凑,是不科学的。同时,他认为,把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和《资本论》比较也是不科学的。他说,比较有根源性和方法性,这应有前提特征:一是分析性前提。任何理论可还原为原初,而不是总体。二是目的论前提。这是历史的秘密法庭,一般说来,我们先肢解或分解问题,再总体来看其是否合乎真理的标准。三是把观念的基础作为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是观念的产物,观念是历史的原则,我们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判断过去的一切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不是正确的方法,而应从具体性、历史性出发研究和阅读马克思,用它来阅读马克思的著作,这才符合马克思的早期思想。

因此,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不是继承关系,而是否定关系。他说,马克思不是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一开始马克思哲学体系与黑格尔哲学体系有关,但马克思又倒回到历史起点上,自己重新独立地对历史进行研究,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如马克思对历史事件著作的说明等。1843年马克思读了黑格尔关于法哲学的著作后,他并未采纳黑格尔的观点来说明问题,而是用自己的观点说明问题。马克思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是为了针对黑格尔的观点进行批判并重新开展研究的。阿尔都塞还说,黑格尔未抓住现实,而马克思则抓住了现实。他特别强调马克思十分重视英法学说、历史研究等。所以,马克思的思想是在自己观点指导下形成的思想。再如,在马克思接受青年黑格尔派关系问题上,阿尔都塞说,马克思是把德国和法国进行比较后,发现法国的现状是其发现了现实,恩格斯时期又发现了英国的现实,马克思就从神话通向了现实。而现实就成了马克思哲学的起点或可称其为开端,这是哲学意识形态的新变化。阿尔都塞说,这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处学到抽象的方法而已,并非简单地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能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2.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

标志马克思真正清算费尔巴哈问题是1842年马克思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的软弱性使其想谈政治又不敢或少谈政治,只好用宗教的力量来影射政治,对宗教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批判。而马克思不仅大谈政治,还关心社会。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社会论思想应用到了自己的政治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之中,开创了一个现实的时代。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个总体特征,是把宗教、哲学、历史融为一体地进行批判性研究。而当时德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拯救国家,就必须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思想,而马克思站出来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等载体进行批判,使哲学进报纸、进沙龙。宗教论信仰,哲学论精神,政治讲时代。马克思让人们关心政治,关心时代,因为宗教无法取代哲学。相对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马克思不仅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使哲学革命的、性质彻底不同地进入了一个现实的时代。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决裂是总问题上的决裂,这一点可以从《哲学的贫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知。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是彻底的决裂。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但仍保留了黑格尔的理论前提,仍是黑格尔的俘虏。而马克思的批判是彻底的革命,通过批判使其灭亡。

五、“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阅读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不能区分为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因为都是马克思。阿尔都塞不同意这种观点。早期的马克思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成熟的马克思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其标志就是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阿尔都塞把其称为意识的断裂。一是实践的理论意义,即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得以建立;二是马克思的前后思想分歧。二者实际上是一致的,前者是就理论而言,后者是从历史而言。具体来说,马克思是与以往有区别的。以往讲意识形态,马克思也进行了继承,这可称为史前期。意识断裂是指马克思以前意识形态与科学理论的中断。阿尔都塞强调科学与意识形态区分时有两种形态,一是幻觉等,二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断裂也有两层断裂,一是哲学断裂,二是科学断裂(也称意识形态断裂)。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决裂,马克思实现了飞跃。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指哲学意识形态,是不同于幻觉的。同时,马克思的断裂是总问题的转变,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向科学主义的转变,因为人道讲人性总问题,科学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前者讲人性,后者讲生产关系。

六、唯物辩证法说明——实践理论意义说明与矛盾多元分析

1.实践理论问题

第一,阿尔都塞的实践观。阿尔都塞说,前苏联学者讲实践,但在这一问题上应有理论的深刻说明,实践说明理论时,实践是非批判的,应从实践本身来解决,而不是从理论本身来解决。马克思也讲实践,但实践未被认识,实践的结构问题要靠批判来研究。所以应追索实践的认识论意义。而实践的认识论意义指什么?阿尔都塞认为,是指实践的复杂意义。一般的实践指用劳动的生产资料的加工过程,这是狭义的实践,是人对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特殊的加工阶段,实践的一般性定义包含特殊的存在,但不同的实践毕竟有不同的特点。复杂实践中有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实践等,理论实践是整个社会实践的一个部分。马克思讲政治实践,葛兰西等人同样讲政治实践,了解理论实践对全面掌握实践十分重要。

第二,理论实践的内容。首先,理论实践与一般实践的关系是什么?理论实践包含在一般实践之中。认识论实践形式有表象、概念、事实等,其基础由其他实践提供;理论实践形式有经验、技术、意识形态实践;从内容和形态角度看实践,有科学的实践和观念的实践等。以上实践结构是相互照应的,他们共同构成科学的史前史。这就是为什么把不成熟的马克思理论称为科学形态,把成熟的马克思理论称为意识形态理论的依据,并把它们联系起来,是我们理论和思维方法的依据。这种中断就称为认识论断裂。这种断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史分析;二是意识形态的确立。阿尔都塞说,它正反映了成熟与不成熟的前后马克思。事实上,这种划分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一致的,而阿尔都塞用它来探讨理论实践问题。

第三,一般理论实践与现有理论实践的关系。科学理论是一般实践的基础,是大写的理论,科学的性质是实践理论。与此相适应,经验实践与科学实践并存,科学一般以经验为前提,经验以实践为前提,最高的实践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

第四,对马克思的理论实践分析。阿尔都塞说,马克思的理论实践是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实只停留在经验技术上,还未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说明,还未上升到辩证法的高度。而辩证法就是指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指自然辩证法。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理论实践的分析表明:他把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揭示了出来,即从自然辩证法进到了历史辩证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对社会和自然具有反作用;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爆发革命。可见,阿尔都塞正是从人和社会的能动性角度揭示出了马克思的理论实践本质,克服了以前人们只是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社会的不足。

2.关于矛盾多元决定论问题

阿尔都塞对这一问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的:第一,黑格尔的矛盾观是简单化的矛盾观。因为他多番论证矛盾之后,最后又回到矛盾上来。而马克思的矛盾观是多元的矛盾观,它来自历史的多元论,是规定性与特有结构的区别。这是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最大不同之处。黑格尔的矛盾观始终是把观念与思辨相联系,而马克思的矛盾观始终是与历史、存在相联系,并且含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马克思对历史的解释不同于黑格尔。黑格尔用意识辩证法说明市民社会、历史与生活,马克思用物质生活解释人的历史,马克思认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起决定作用,经济是本质,政治和意识形态则是现象。

七、矛盾发展不平衡规律

1.矛盾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依据

阿尔都塞这一观点的直接思想和理论来源,一是受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理论的影响;二是受毛泽东关于主次矛盾发展不平衡规律理论的影响。

2.矛盾不平衡规律的社会现实依据

阿尔都塞认为,第一,社会形态的内在性、不变性的复杂整体结构,是构成主要矛盾和其他各种次要矛盾的条件,不平衡性不在矛盾之外,而是矛盾最深刻的本质,故而矛盾由不平衡性决定,是多元性决定的。从历史角度看,他的这一思想与前苏联布哈林的多元决定论思想是相似的。当时机械论派与德勃林派的分歧表明,是用科学分析社会,还是用最新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二者存在分歧。布哈林是机械论代表,他认为事物的平衡存在着体系间与体系内部两种平衡。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否则,世界就要“死”了。第二,矛盾有动力,这就是阶级斗争。第三,矛盾规律表现形式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矛盾的转移;第二阶段是矛盾的压缩;第三阶段是矛盾的爆发。矛盾压缩不稳就会爆发革命。

3.矛盾不平衡规律的地位

第一,矛盾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从而决定矛盾有不平衡规律。一个矛盾可以支配其他矛盾。我们不可忽视它,它是复杂的整体结构内部的不平衡表现,是多环节复杂的统一体。支配关系是矛盾的基本关系,阿尔都塞说,或支配或被支配,毛泽东很强调这一点。第二,矛盾的主次支配不同决定着矛盾的发展关系。第三,新生概念,即“主导结构”。“主导结构”是相对一元论而言的,一元论是相对多元论而言的。“主导结构”就是复杂的整体结构。

显而易见,阿尔都塞讲矛盾的不平衡规律,始终是以矛盾的多元结构为基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