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增强“赶考”意识

增强“赶考”意识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京赶考”,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全面执政的思想警示和自我告诫。如今,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时代考题。确切地说,“两个务必”既是为解决党内可能存在的危及党执政的“四种情绪”的灵丹妙药,又是实现中国共产党“赶考”承诺的谆谆告诫。

袁 秀

“进京赶考”,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全面执政的思想警示和自我告诫。如今,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时代考题。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实现中国梦,必须不断增强“赶考”意识,有了“赶考”意识,才能从容应对考试,才能振奋精神状态,才能提高执政能力,才能交出优异答卷。

一、“进京赶考”:中国共产党走向执政的历史警示

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壮言:“我们去进京赶考。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1.“进京赶考”是对党执政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刻忧思。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胜利前夜,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们没有被新的胜利冲昏头脑,没有沉浸在新政权蓝图的喜悦中,而是在冥思: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能否长久执政和为人民执好政?

深谙中国国情的毛泽东看到,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不论是封建王朝的历史更迭,还是农民起义建立的新政权,无不印证了因胜而骄,因骄而衰,由衰而败这一历史规律。早在1944年,郭沫若撰写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对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由开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胜利进京,到进京后迅速腐败、分裂而败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毛泽东对其极为赞赏,要求全党同志作为整风重要文件认真学习,告诫大家一定要从李自成的失败中汲取教训。1945年7月4日,毛泽东与黄炎培进行了著名的“周期率”对话。黄老意味深长地说:“我生60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执政前夕,中国共产党面对“长久执政,执政为民”的“赶考”要求,庄严地提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赶考命题,由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漫长曲折、难度空前的执政“赶考”序幕。

2.“进京赶考”是对党内“四种情绪”可能生长的现实警示。站在由农村到城市、由战争到和平、由革命到执政、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转折的历史方位上,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党执政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危及执政的不良情绪。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地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如果任其泛滥,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我们党丧失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其亡也忽”成为现实并非没有可能。

正如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但在党员工作上的疏于管理使得“一些坏分子也钻进了党内”,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党的组织与思想上不纯洁的现象。严重脱离群众、官老爷作风十足、贪污腐化增多等“不良情绪”在党内极少数干部身上发生了。对此,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而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必须来一次全党的大清洗,才能停止许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危险现象,才能遏制党内“四种情绪”的蔓延滋长,才能克服七届二中全会所预料的种种情况。

3.“两个务必”是“赶考”承诺的思想警戒。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承担由夺取政权向掌握政权崭新任务转变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离开西柏坡赴北平的路上,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同志们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回首64年的赶考征程,我们的党已经成长为拥有85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我们的党正在引领全国人民向着建设“两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行,那切中时弊、振聋发聩的“两个务必”言犹在耳,它不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还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更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确切地说,“两个务必”既是为解决党内可能存在的危及党执政的“四种情绪”的灵丹妙药,又是实现中国共产党“赶考”承诺的谆谆告诫。

二、执政“赶考”: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现实挑战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执政“赶考”的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异答卷呈现在了人民的面前。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世纪新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时代课题,完成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党面临着世所罕见的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

其一,中国社会深刻转型的新挑战。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容忽视,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复杂的全方位的社会嬗变,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各国之间开始了越来越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也带来了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也纷至沓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群众的主体意识、维权意识与公平意识迅速成长,同时对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人民民主日益完善,人民参政议政愿望日趋强烈,渴望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网络世界的迅速崛起,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社会交往、沟通方式的同时,也让生活从现实社会扩展到虚拟社会,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从平面空间扩展到多维空间。总而言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与新要求。

其二,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社会阶层不断产生、分化、组合,而且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也涌现出来。阶层和群体的分化重组为群众工作带来了新问题与新挑战。一是利益主体多元化,新的社会组织、新的阶层结构使得群众主体结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利益主体呈现出了利益的“个体分化”“区域分化”与“阶层内部分化”。二是收入差距日益加大,贫富矛盾愈演愈烈。近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识的警戒线。三是阶层不断固化,阶层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交织、叠加与纠结,甚至利益博弈和冲突日益明显。同时,随着不同阶层成员之间的地位构成趋于稳定,社会不公甚至出现代际转移或传承,“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的出现亦加深了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其三,中国共产党自身情况的新变化。从党自身的状况看,中国共产党经过60多年的执政,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考验,党员干部中仍存在着不少背离先进性要求的问题,影响着党的执政成效:一些党员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论素养不够,思想水平不高;一些党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责任感衰退,对党的事业和前途缺乏信心;一些党员人生观、价值观错位,缺少了脚踏实地办实事的精神,缺少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些党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特权思想和腐败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一些党员能力素质不达标,不敢、不愿、不会做群众工作,遇到问题绕着走、无视群众利益诉求、群众工作观念不转变、缺乏群众工作的能力与经验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瞩目现实,展望未来,我们虽然不再面对白色恐怖、枪林弹雨,但是,我们却面对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着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面对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世所罕见的艰巨任务。毫无疑问,我们要在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没有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的长期艰苦奋斗,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实现体制转换和社会转型,协调日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没有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凝聚力、号召力,没有广大干部以公仆身份与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也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应对来自国内外乃至大自然的种种严峻挑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终跳出历史周期律,没有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没有人民群众作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没有与人民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更是不可想象的。在时代环境和时代任务发生变化的今天,我们党只能靠一如既往地做好群众工作,更好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广泛地团结凝聚和组织动员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

三、继续“赶考”: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我们应牢记这一殷切嘱托,永不懈怠,不断增强“赶考”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以自身建设的扎实改进,交出实现“中国梦”的优异答卷。

其一,增强“赶考”的为民意识,汲取“考官”的无穷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事业,我们的“赶考”是循着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赶考”。伴随社会转型,社会“四个多样化”已经成为现实,社会成员利益需求和价值追求多样化已是大势所趋。“赶考”考官——人民群众除了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共同价值追求外,还有着多方面的个人价值追求,“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继续赶考,这是一场以领导干部为主体的考试,领导干部作为考生,就应该放下官架子,深入到群众中去,虚心听取群众的呼声,采纳群众好的意见建议。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势必很难学到真本事,考出好成绩。适应“考官”的期盼,就必须坚持“两个务必”,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对照检查自己在把握民情、反映民意、聚集民智、解决民生、维护群众权益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坚持维护公平正义,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以清正廉洁的作风赢得群众拥护、以改善民生的实效回应群众期待、以谦虚务实的态度集纳群众智慧;就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巩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形成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赶考”合力

其二,增强“赶考”的学习意识,提高“考生”的赶考能力。中国共产党经过60多年的执政,党的干部队伍自身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干部缺乏了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深刻体验;一些干部忘却了艰苦奋斗,公款吃喝盛行,奢靡攀比之风与日俱增;一些干部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意志颓废、不思进取等等。我们必须牢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党员干部赶考能力的提升,既是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理想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要克服本领恐慌、提升赶考能力的根本出路就是学习。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做善学善思、善知善行和善做善成的模范。一是要向书本学习,以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外交等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储备。用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二是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才。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立足实践,深入实际,在全面深化改革、谋求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三是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放下官架子,甘当人民的小学生,带着真诚真心真情向人民群众去请教、去学习,从群众生动鲜活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局面的钥匙,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树“赶考”意识,常怀“赶考”之心,常修“赶考”之能,以永远“赶考”的坚定步伐,尽心尽职,与广大人民一道同心共筑中国梦。

其三,增强“赶考”的忧患意识,保持“考试”的清醒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克难履险的重要法宝。能否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力戒奢侈腐化,过好“权”“利”关,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共产党人执政“赶考”的成败与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历练,我们党能够在历史转折关头把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困难面前保持昂扬的斗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它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自我约束,它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可或缺的政治品格,已成为全党全民奋发向上的巨大的力量源泉。

历史的经验表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居安思危,保持“赶考”的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是我们党走向兴盛与发达的强大动力,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克难履险的法宝。我们党要继续得到人民的拥戴,永葆生机与活力,持久巩固执政地位,完成伟大历史使命,就一刻也不能忘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今天,我们遇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新矛盾更加纷繁复杂。在成绩面前,有些同志往往会自我满足、心浮气躁、忘乎所以,于是乎不讲科学、好大喜功、急躁冒进,这是千万要不得的。我们必须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居安思危、保持忧患意识、坚持科学决策,准确把握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实现科学化的决策和管理。在决策和管理活动中,摆正全局与局部、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决杜绝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坚决杜绝长官意志、贻害子孙的对人民利益极不负责任的决策和管理行为,多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实事,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