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习型教研组建设

学习型教研组建设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教研组织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型组织。目前许多中小学的教研组织,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因此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也是我们管理者的主要职责,通过学习型教研组把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学习付诸实践,从而提高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组织中被普遍接受及应用,已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学习型教研组建设

一、研究背景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然而,新的教育思想,即使在科学的范围内得到赞同,在实践中也不能立即变为现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教师和学校领导付出巨大的劳动,需要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需要拟定运用这些新的教育思想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体系中的具体操作法。如何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传统的理解总是把学校仅仅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因此,传统教研在功能上更多的是体现为关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这导致有的教师从教数十载,其专业发展水平还只停留在入职后的初期水平。因此,有学者认为:“传统学校,在教师中心、师道尊严背后,掩盖着的是对教师发展的漠视或遗忘。”

基于对传统教师教育的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为此,我们的学校教研理念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变化,认识到学校教研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应当具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应当树立学校教研组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场所的新型教研理念。唯有如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师必须尽快“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才有可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教研才是“真正的教研”,这样的学校教研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所有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人——学生、教师都得到发展。

要发挥学校教研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功能,学校教研组织就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这次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然而运用科学建议于学校实践之中不可能是自发的。学校教研组织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型组织。系统地看,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大家在这种组织中共同学习,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互相砥砺,不断提高自己,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总结了理想的学习团体模式,他认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有时是一个很大的‘队伍’中的一员,一群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一起行动——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取长补短,人们有着比个人的目的更大的共同目标,他们取得了特别的成果”。

从我国传统的学校教研的实际状况来看,学校教研主要是组织教师学习,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因此它具有学习型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目前许多中小学的教研组织,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首先,学科专业化的分工制造了隔离带,从而把一个组织分割成相互独立且常常相互冲突的领域。其次,过分强调竞争,削弱了合作。部门之间、教师之间本应相互合作,共享信息,但他们却在恶性竞争,相互封锁。再次,对组织学习听之任之,常常是停留在通通教学进度,备备自己的教案,出出单元卷子,讲讲作业中的错题等一般的业务上面,缺乏目的性、计划性,流于形式,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犹如一盘散沙,从而削弱了教师的学习能力,而对于如何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把握教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的专题研究甚少,提高教学质量更无从谈起。

因此必须“以校为本”,把学校作为培养教师的阵地,“以组为点”,把教研组作为培养教师的基点。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把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创建成“学习型教研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学校竞争实质是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竞争,学校要创造质量就要从学习中创造。不管采取什么管理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力。如果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眼光,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事实证明:成功的学校=团队学习力+不断创新。它能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因此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也是我们管理者的主要职责,通过学习型教研组把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学习付诸实践,从而提高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研究综述

瓦肯思与马席克在《学习型组织的六项必要行动》中指出,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组织须具备六项行动:(1)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2)促进探究与对话;(3)增进合作与团队学习;(4)建立学习及分享学习的系统;(5)促进成员迈向共同的愿景;(6)促使组织与环境相结合。

柯莱恩与桑德斯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具有以下十个步骤:(1)评估组织的学习文化;(2)增进组织的积极性;(3)在工作场所能安然的思考;(4)奖励冒险;(5)协助成员成为彼此的学习资源;(6)将学习能力运用到工作上;(7)描绘组织的愿景;(8)将组织的愿景融入生活;(9)连接系统;(10)明示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

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其著名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组织中被普遍接受及应用,已是目前的发展趋势。然而,可否将其适用于教育组织或学校组织,则是教育学者及实务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彼得·圣吉指出,美国许多学校都已开始将系统思考的概念,应用到学校的管理和课程的规划上面,而且成效惊人。中小学生特别适合学习系统思考,他们利用基本的工具和计算机仿真软件,学得非常快。然而,彼得·圣吉也承认在教育系统内推动这样的改革,困难仍然很多,必须克服许多因素,包括教师愿意在课堂上尝试新的实验;其次,需要校长等行政人员的配合,在校内提供必要的环境;另外,教育行政机关、社区人士和家长也要支持,学习型组织才比较容易建构成功。他同时指出,在建立相互愿景、分享愿景及学习如何改变既定的心智模式方面,教育组织比企业组织还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未来学习型组织的改革,应该可以和教育改革相互结合,以提升教育品质培养优秀人才。

英国教育学者Southworth于1994年发表一篇名为“学习型学校”的论文,他指出“学习型学校”应具备下列各项相互关联的特征:1.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2.个别教师应是不断的学习者。3.鼓励教师和其他同仁共同合作或相互学习。4.学校为一学习系统的组织。5.学校领导者应为学习的领导者。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反思是重要一环。荷兰学者柯斯根在研究中提出教师在反思中发展的机制,他认为,教育过程中理想的教师对自己行动反思包括五个阶段:第一,行动;第二,对行动反思;第三,意识到关键所在;第四,创造其他行动方法;第五,尝试,其本身又是一种新的行动。

我们认为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与发展模式不失为21世纪学校组织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而“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是现代学校走向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三、研究内容与目标

1.基于新课程理念,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不断开发组织潜能,形成团体优势,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

2.实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教研组成员具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

3.基于新课程理念,实行高效的电子备课制度,使教师具有自觉的自我反思行为,形成反思型教研模式。

4.研究指导教研组长及教研组实践可操作的途径、方法和策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5.探索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实施策略,如学习机制、环境平台、激励机制等。

6.养成教师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具体操作措施

学习型教研组是指一个能支持和帮助教师个人学习和交流的教学研究小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组织的一种类型。在组内人人学习、时时学习、教师既在组内获取信息,又为组内其他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组内教师之间是一种以共同参与和互教互学为基础的组织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关系。

首先,在保留原教研组格局的基础上对教研组进行改造。由教研组长负责建立教研组课题,通过课题活动促使其向学习型教研组转化,其结构和功能与原教研组相同。其次,针对共同关心的理论学习、热点问题建组。第三,合并各学科的帮教群体。第四,合并有相近研究方向的个人小课题,形成合作课题或子课题群。第五,根据教学能力、兴趣、爱好、培训层次等建组。

良好的学习型教研组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组内应有一个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第二,组内教师应做到资料共享;第三,组内教师应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宽容、相互协调,善于听取、善于反馈;第四,组内成员要善于总结,有向同事学习的勇气;第五,组内成员还要有一定的交流技巧,尤其是在意见的沟通方面。

学习型教研组是为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服务,没有规范的制度,必然一盘散沙。因此,要抓好制度的建设和落实,确保科研工作有序持久地开展,有组织保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各种学习讨论;有时间内容保证——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形式作适当的安排;有信息保证——编印各种信息资料发给教师;有考核保证——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通过各种形式起到引导监督作用。

(一)明确组长职责

根据精简扁平原则,校中层以下设年级组、年级工会小组、年级教研组,因此教研组长工作已相对单一,可以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教研组的工作、学习和研究。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究工作,做到每次活动均有目的、有计划、有总结。坚持教学常规要求和督查,教研组制订计划、采取措施,纠偏改错,要求做到有风格、有新意、有效率。常抓不懈,抓出质量和效益。

(二)营造学习氛围

规范学习行为。以组织学习为重点,以个体学习为补充。让学习内化为组织的日常行为。融入组织的血液中,这样,自主学习将代替波动学习,制度性学习、系统化学习将代替零星式学习。

突出三点要求。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突出“广”、“新”、“专”三点要求。所谓“广”就是学习面广,学习传统教育理论,学习信息教育技术。所谓“新”就是选择新颖的、具有前瞻性的学习材料,紧随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所谓“专”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科专业的对口性。

重视四个环节。(1)个体学习与创新。指的是教研组成员个体在观察、思考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创新。(2)制度化的沟通。个体创新成果必须通过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机制,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共享,才能促进组织学习。在学习型教研组内,为了增进组员间的沟通,进而提升学习与创新能力,打破成员之间的隔阂,增加交流,使知识能够尽快地传播和流动。(3)形成学习网络。更多成员在学习和运用某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应该给出更多的反馈,形成特定的学习网络。这时候,学习就从少数创新个体过渡到一个或更多的团体,并形成互动。(4)形成学习机制和学习保证与促进机制。学习型教研组中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不是精心培育,学习就不会真正发生。同样,如果学习只是一个孤立的项目或任务,而不是全体成员发自内心的追求,教研组也不会开始真正的学习。因此,在组织学习的第四个环节中,教研组长应该在整个教研组层面上建立学习机制和学习促进与保证机制。所谓组织的学习机制,包括建立组织共享的知识库、知识的显性化、从过去经验中学习和“干中学”以及向学生学习、向他人学习等社会化的制度和规范;而组织学习促进和保证机制,则要从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与流程等方面,建立适宜学习、鼓励学习、促进学习的环境。

(三)结对子,请专家

本次研究的样本中(高段语文、数学教研组),共有18位教师,其中13位是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研组以培养青年教师为侧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主线,以教学科研为前导,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树理想,爱岗敬业乐奉献

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负有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成才的重任。要当一名好教师,首先必须有远大理想,树立终身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奋斗的目标。对新分配来校的毕业生,首先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工作文件,学习领袖人物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学习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教育工作大有可为,专意为之,贡献至大,其乐无穷。只要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是一定可以大有作为的。

2.结对子,师傅带徒弟

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其中“适应期”是指刚踏上岗位直至工作满3—5年的时期。主要任务就是站稳讲台,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尽量缩短“适应期”,我们在学校领导及工会的指导下,采用了一老一新结对子的方法。挑选合适的师傅带徒弟,要求他们制订计划,从备课、听课、评课、命题、改作业、教科研诸方面周密设计,分步落实。

当然,青年教师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反过来指导“师傅”,如“网络教育技术”、“信息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手段的应用,使“师傅们”获益匪浅。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3.请专家,提升理论水平,指导教育实践

除了学校不定期邀请一些名师(周一贯、王菘舟)来校讲学外,高段教研组还长期邀请了原绍兴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傅定忠老师、诸暨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定期来校全程指导。专家们认真评课,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悉心辅导,使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成立备课组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研组成立年级备课组,强化备课组建设:指定骨干教师为备课组长,每周一次安排时间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大纲、教材、学情,精心设计教案,从效果、风格、艺术上进行思路设计和实施。做到“提前一周、轮流主备、共同研究、优选教案”,精心设计一周各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处理办法、作业和提问,拿出体现学校特色和最高质量的教案,使每位教师在下一周的每一节课上都能按本校的最佳方案展开课堂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这里所说的教案,我们分为“详案”、“简案”和“注案”。“主备”是指备课组的每位老师每学期负责准备1~2个单元的详案,必要时设计或从校园网下载多媒体课件,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完善后大家共享,其它单元则可以采用“简案”或“注案”。优点有三:一是备课真实,注重过程,避免了东抄西挪,敷衍了事;二是集思广益,资源共享,避繁就简,高质高效,共同提高;三是把宝贵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广泛吸收教育信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自身素质。

(五)设立研究课制度

高段教研组每两周开设一节研究课,坚持定期说课、献课、评课制度,做到说课有准备,献课有特色,听课有记录,评课有新意。学校领导配合教研组长不定期随堂听课,坚决杜绝平时教学中的应付课、水分课、乏味课、劣质课。

对于研究课,教研组重在研究的过程,一堂好课是水到渠成的。一堂成功的研究课的推出凝聚了施教者和全体教研组成员的许多心血,推出之前往往需要数次修改教案,多次试教、评课。课前在同备课老师交流后,认真写好教案,上课时,全组教师参加听课,课后先由本人谈教学设计中的几个为什么及教后自己的感受,再有全组老师认真评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方案。研究课的流程图如下:

教研组设立研究课制度,力图使每一堂研究课上成精品课,力图使每一次研究课后对于试教者和其他成员都有所收获,期望培养出自己的名师,诸暨市的、绍兴市的乃至更高的。

五、研究结果

(一)学习型教研组的功能

1.外部功能

学习型教研组的外部功能主要在于形成学习的氛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型教研组能对组内每一位教师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这种支持和帮助不是一一对应式的,而是一个多向交叉支撑的网络。

(2)它能促进教师建立职业认同感。每位教师在组内多种模式的活动中,可以坦诚交流自己的教与学的理念,交换对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与看法,从而营造出有共同心向的信息场和情感场,唤醒职业意识。

(3)它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师发展模式。如自学模式、教学反思模式、经验总结模式、课题驱动模式、论文读评模式、课堂行为分析模式、教改体验模式等多元化的教师自主培养、自主发展模式。多元化的实践可以有效启发教师在复杂的教学情景中做出专业水准的决策。

(4)它可以聚集大量教育教学的可视个案。教师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各个教学事件进行完整的描述、解释、总结、理解、反思,这些具体的教学个案,有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根据个案的类通性,作出创造性的教学决策。

(5)学习型教研组还蕴涵着人文主义精神。教师之间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教师之间的相互关怀和激励,相互督促和支持,榜样、友谊和成就,都会让教师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2.内部功能

内部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向合格型成熟教师方向发展。其具体功能可从以下三个层次说明。

(1)弥补智能结构的缺陷,改善薄弱环节,提高教师素质。处于同组的教师中,虽有共同的研究方向,但组内教师在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长,不同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主观意见、不同的学习风格容易获得一种“异质互补”的趋势,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必须具有宽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种基础能力和熟练的教学技能,以及这三方面在教学教育中的特殊发展和协调。在新教师中开展的以技能“补充型”为主的学习和交流,便是一个例证。

(2)改组和增新智能、保持和发展创造力。3-5年教龄的适应期教师,其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仍是一些“继承性”的实践性知识,其形态还是呈师徒式的线性状,仅靠实践性知识技能只能停留在经验型教师的层次,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很难有创造力。通过这类教师带动学习型教研组的理论学习和协作,既提高了个人的能力,又发挥出群体的整体效应,使教师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成果,防止知识陈旧僵化,同时,使教师的智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只有这样,创造力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成长周期才能缩短。

(3)摆脱学科局限性的束缚,通向“全能型”的桥梁。不同专业的教师,在智能方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跨学科的学习型教研组的建立,可以使教师从不同的领域中吸收精华,能符合不同的教学情境的要求。课题型的学习有利于建设和发展校内的教科研梯队,培养学术研究的骨干,尤其是使中青年教师迅速增长经验和才干,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型”教师的大量涌现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也使学者型教师的出现成为可能。

(二)学习型教研组发生作用的内部机制

审视学习型教研组发生作用的内部机制,会发现它有一些独特的东西。

1.情感上的和谐。教师自主参与其中,就自觉地融入到团体之中。与团体同呼吸,共进步。既完善自我,又相互帮助,教师之间形成事业上的朋友。

2.层次上的丰富。学习型教研组有共同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多种舞台。在学习内容和实践层次上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3.环境上的沟通。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与学习环境沟通。建立自己的学习提高模式。

4.榜样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理想和成就易得到承认。在团体中,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奉献,可以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辐射作用,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及时地得到展示。

5.信念的加强。所学的东西不断用于教学实践中,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又不断地交流升华,教师可以迅速建立起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信心,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6.良好的支持。学习型教研组可以获得学校在财、物、信息、时间、政策上的支持。

(三)学习型教研组的弹性目标责任管理

“学习型教研组”是一个新名词,不少学校都没有这种组织。如何将设立的学习型教研组这个“形”,变成推行科学管理、提高学习效益这个“实”,除了组成学习型教研组的人的因素外,关键是明确学习型教研组的权和责。一年来,我们学校实行学习型教研组弹性目标责任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管理过程中的“弹性”主要体现在计划目标的自主性上,而“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业务能力提高是学习型教研组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学校可持续提高办学效益的保证;第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第三,学习组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及其他方面工作的责任;第四,是学校校长室及其他部门对各组工作的保障责任;第五,有适当的奖惩内容。这些内容都统一到学校的培训规划中,工作上有一个正常系统的管理,对教师来说又有一个具体的个人自主发展规划,学习过程有一个具体的组织支持,有利于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

(四)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

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不断开发组织潜能,形成团体优势,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实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业务能力,研究指导教研组长及教研组实践可操作的途径、方法和策略,推进素质教育。

本次研究历时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注下,在全体高段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研究中我们发现,创建学习型教研组可以:(1)使教研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2)使教研组全体成员体会到教育工作的生命意义;(3)把学习转化为创造能量,把个人学习和行为转化为团队学习和行为。

在创建活动中,个体和团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成员之间有很强的凝聚力,形成一个共同的愿景:创建一个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提高研究能力,以形成成功的学习型教研组。

在该教研组中,成员之间互相为师,年长教师传授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则输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习氛围和谐浓厚。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手段、研究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一年来,该教研组的18名教师全部通过了普通话等级测试、省计算机等级考核;每两周推出一节校级公开课,共计16节;每周一节的组内研究课,共计35节;全年共推出镇级公开课7节,市级公开课4节。以上数据是低段教研组和中段教研组总和的1.3倍。所推出的研究课都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观摩者的普遍好评。其中,柴少曼老师和丁珊敏老师获市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张霞老师和柴钰翡老师获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还培养出了市级名师和教坛新秀各一人。

该教研组有着浓厚的教研气氛,较强的研究能力,人人参与课题研究。2003学年,高段语文、数学教研组共申报了4个课题,其中市级立项课题两个——黄芳老师的“自主型课堂教学研究”和张霞老师的“以问题情景创设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探索”,现在正在结题;镇级立项课题两个——丁珊敏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化策略的研究”和柴钰翡老师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获店口镇2002学年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在教育科研上,无论是立项数量还是获奖数量,该教研组名列学校乃至整个店口镇的前茅。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该年段学生在全国、省、地市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均有突出的表现。在2004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中,该年段学生的语、数成绩的平均分均高于其他学校。

学习型教研组的创建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是一个具有勃勃生机,充满活力的组织。研究中我们发现,学校的整体环境的优劣将影响着学习型教研组的创建进程,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可以推进学习型教研组的创立。反过来,学习型教研组的创建也将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

学习是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关键。圣吉曾说过:“学习智障对孩童来说是个悲剧,但对组织来说,学习智障是致命的。”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归根结底,作为教研组的一项基本职能,学习是教研组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学习型教研组的真谛在于使教研组成员在组织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而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只有在学习型教研组中,教师和教研组才会真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六、认识与思考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发挥学习型教研组的作用,在培养教师和干部以及提高管理的效益和办学的质量方面,都有很多文章可做。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如何处理组织学习的全局性和教师个体发展个性、创新性;学校制度的规范性和教研组团体发展的自主性;需进一步完善培养骨干教师的保障体系;如何保障学习的持久性和发展性……可能最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把学习型教研组的目标责任以责任状的形式“签约”下来。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在基础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今天,面对新课程改革,构建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