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语文教研组建设庶谈

中学语文教研组建设庶谈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教学与研究严重地脱离。每学年开学初,根据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学校为每个三年内的职初青年教师在本组内选择名师和骨干教师作导师,并召开结对大会,明确师徒双方的义务和权利,鼓励双方携手共进。每周一次的教研组集体备课已成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对于教研组工作模块之一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教研组以“磨课”进行。

王 焰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更加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我们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离不开有效教研的支撑。而传统的教研基本是自上而下的,学校教研围绕上级教研转,教研组教研围绕学校安排转,层层教研皆服从、服务于上级的要求与安排,完成上级的布置和任务。教学研究被统一固定为一种模式,缺乏创新。教研的内容基本停留在教材教法介绍,或围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教师缺乏真正的主动的参与,领导、专家等也多是宏观的指导,而较少走进教研组或备课组参与互动。单一的教研活动方式与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必将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我们在教研组建设的认识问题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偏差:认为课堂教学重在完成备、教、辅、改、考等教学环节,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习题集就是教学的全部家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孤军奋战,疲于应付,很少有主动地去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而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又严重削弱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热情,教师们把教研活动当成一种负担。总之,教学与研究严重地脱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化,我们逐渐意识到教研组建设的意义,意识到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前提。

于是,我们结合学校申报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基础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引领’‘互动’式教研方式研究”的要求,对教研组建设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引领

理论学习提升自我。我们每学期都进行广泛的阅读,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大家通读课程标准阅读教育理论以及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书籍。

2012年,学校派我参加了重庆市“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走进“国培”,我接触到了许多教育管理的先进理念,收获了许多深邃的教学思想,我震惊于我的缺失与差距,我感悟到了什么是精彩的教育人生……

走进“国培”,我聆听到了教育花开的声音,我心海激荡……

“国培”,更让我在感受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提升专业素质与学科教学能力的同时,坚定了一种责任、一种理念。

培训回来后,我把专家的讲座及名师的课堂实录进行整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讲述给同行听,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育方法。

观摩学习拓宽视野。我们充分利用外出学习或听课的机会,学习名师是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法、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演绎课堂的,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论,拓宽自己的视野。

“名师引路·共同成长”是教师培养、教学展示的一种模式。每学年开学初,根据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学校为每个三年内的职初青年教师在本组内选择名师和骨干教师作导师,并召开结对大会,明确师徒双方的义务和权利,鼓励双方携手共进。每学期末,学校开展沙龙活动,在交流中分享成长的喜悦,改进活动的方式,对师徒们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

二、互动

切磋探讨是教研组的生活文化。实践表明,成功的教研活动需要达到深度研讨和互动才能有收获。

在集体备课中寻找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每周一次的教研组集体备课已成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备课是教师解读教材,用自己的文化视野处理教材,制订教学预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进行教研组内分工合作、个性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一些重复的劳动,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三备”。“三定”:即定时间地点、定备课内容、定备课中心发言人。要求各备课组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围绕本组学期初制订的集体备课计划开展活动。要根据开学初组内梳理、整合后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借助典型的文本,通过研讨,对各单元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有所得,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整体提高。

“三备”:即个人备、集体备和个性备。个人备:在集体备课前,每一位教师都要对所教单元教材进行钻研,在书中写好批注;每一位教师都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酝酿课堂实施方案。集体备:由备课组长安排主讲教师根据自己准备的内容进行交流,其他教师认真领会,记录自己认为更恰当的方法、策略、案例等。交流结束后,由各位与会教师进行集体评议,备课组长还要针对争议性比较大的问题组织教师讨论,并最终确定教学思路与方法。个性备:集体备课完成后,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和确定的教学思路,结合集体备课思想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备课,完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备课方案。

在课堂教学研讨中实现个人与集体的智慧共享。对于教研组工作模块之一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教研组以“磨课”进行。区级以上的公开课,组内老师总是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备课和试讲,“集体磨”探索和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技能,尽量使公开课获得成功。对校内家常课,我们要求授课教师“自主磨”,以促使其深入思考,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但在课后重视评课,首先确定主评人整理评课记录,然后由教研组长组织集体评课。

评课工作往往分三步骤:第一,由上课教师对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思想和课后反思等作详细说明;第二,由组内其他教师各抒己见,每个人发表诸如“我上这堂课我会怎么处理”的观点,对课堂进行剖析;第三,在人人参与、互研互学的交流、探讨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层层深入,达成共识,给出最优化建议,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取长补短中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合作互动”是创建教研组文化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要营造出这种亲密无间的团队文化氛围,就要打破教师间自我封闭的藩篱,倡导交流、合作与对话。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另外,我们还举办多形式的课堂历练活动。除以上课堂研讨活动外,我们每学期还开出青年教师汇报课、外出学习教师移植课、专家指导教研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观摩特级教师录像课等,聚焦课堂,聚焦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改、以改提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