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韩汉语教学的语料研究

对韩汉语教学的语料研究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韩汉语教学的语料研究白星皛[1]摘 要:韩、汉两种语言具有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对韩汉语教学中韩语汉字词是基本语料,成语是成品语料,俗语是升华语料。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用已知项化解未知项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完全可行的。这一优势无疑对提高对韩汉语教学的效果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对韩汉语教学的语料研究

白星皛[1]

摘 要:韩、汉两种语言具有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对韩汉语教学中韩语汉字词是基本语料,成语是成品语料,俗语是升华语料。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用已知项化解未知项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完全可行的。那么,在教学语料的选择和利用上就可以依据这种对应关系,来建立高效的汉语教学语料资源系统。

关键词:汉语教学 教学语料 汉字词 成语 俗语

一、引言

由于对韩汉语教学是针对具有一定母语背景和特点的学生进行的教学,所以,只有从比较语言学和比较文化学的角度对教学对象做针对性的分析,建立一定的教学基础后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韩语汉字词中存在大量的与汉语对应的同音同形同义词,借助母语迁移很容易掌握。同时,进一步延伸到成语和俗语的层面,我们也不难找到韩语与汉语的对应关系。因此,对韩汉语教学中用已知项化解未知项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完全可行的。那么,在教学语料的选择和利用上就可以依据这种对应关系,来建立高效的汉语教学语料资源系统,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讲解清楚其中的细微区别,分清由于历史、国别等不同因素所造成的差异。这一优势无疑对提高对韩汉语教学的效果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韩语汉字词是对韩汉语教学的基本语料

韩语中有很多的汉字词,所占的比例很大,也很重要。追溯朝鲜历史可以知道,李朝第四代国王李裪,在1444年制订出28个朝鲜字母的朝鲜文方案《训民正音》,就和汉字夹用。多年来,韩语当中夹用汉字的现象一直延续着。根据《标准国语大词典》(1999)的统计资料,现代韩国人使用的词汇中,汉字词约占韩语词汇量的60%左右。韩国著名学者南广佑指出:“汉字语也是国语,占国语词汇的一大半,教学汉字乃是国语教育的捷径。”韩国人能够迅速理解中国人的对话内容,就是因为汉字词的大量存在所造成的。

有人认为:“汉字不止是记录汉语,超越时空的书写符号,而且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每个汉字就像‘活化石’一样,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还有人认为:“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足见汉字的重要作用。如果在对韩汉语教学中首先将韩语中的汉字词掌握好,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韩语中的汉字词包括同音同形同义词、异音同义词、同音异形词等。其中同音同形同义词占相当大的比例,在汉语双音节词和韩语双音节汉字词中,意义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双音节词有2 860个,占全部双音节词的57%,(其中动词约占33%;形容词约占9%;动词兼形容词约占0.5%;副词约占0.5%)。其中需要讲解的是汉字的写法,因为在韩语中汉字词一直是以繁体字的形式出现的,教学中必须明确其简化字的写法。

(一)同音同形同义词

名词:电话、动物、工业、寡妇、信用等。

动词:研究、准备、通知、练习、运动等。

形容词:伟大、安全、优秀、丰富、活泼等。

副词:忽然、渐渐、毕竟等。

这类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完全等同的,在教学中可以直接引用,学生接受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障碍

(二)异音同义词

城市——都市、医院——病院、毕业——卒业等。

这一类词语大多是一个相同的语素和另一个相近的语素构成的。然而,其中相近的语素追根溯源的话,通常都是一脉相承的。

(三)同音异形词

介绍——绍介、安慰——慰安、搬运——运搬等。

这一类词语只是调换了词语的顺序,语音和意义都没有变化,所以,这类词语掌握起来没有什么困难。

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曾通过统计15种报纸,得出2005年汉字使用情况。专家根据报告得出,汉字和词语的覆盖率非常高。581个汉字就可以覆盖语料的80%。也就是说,认识使用频率最高的581个字,就可以读懂媒体文字的80%。当覆盖率达到90%的时候只需要934个字。当覆盖率达到99%的时候需要2 315个字。对于词来说,了解4 000条词语,就能看懂80%的报纸;了解1万条词,就能看懂90%。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表示,掌握1万多条词和900多个汉字的人,就可以阅读90%左右的报纸。从这个角度来讲,韩国学生仅学会韩语汉字词的话,已经足以读懂一般的汉语文章了。

三、成语是对韩汉语教学的成品语料

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出来的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其数量众多,包罗万象,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习汉语成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地方是它们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主要来自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历史事件、宗教信仰、传统风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价值观等几个主要方面。然而,在文化背景基本相似的汉语和韩语之间,这种困难似乎可以淡化一些。虽然语种不同,但是表达出来的意义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这种对应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完全对应

这类成语是指从汉语中引进到韩语之后,还保留着引进时的状态,从形式到语义都未发生任何变化的成语。例如:

img13(唇亡齿寒);img14(神出鬼没);img15(实事求是);img16(守株待兔);img17(神出鬼没);img18(隔靴搔痒);img19(居安思危);img20(刻骨铭心);img21(单刀直入);img22(大器晩成);img23(同床异梦);img24(家家户户);img25(刻舟求剑);img26肝胆相照);img27(鸡鸣狗盗);img28(孤掌难鸣);img29(狗尾续貂);img30(近墨者黑);img31(锦上添花);img32(雪上加霜);img33(温故知新);img34(卧薪尝胆);img35(有名无实)等等。

这类成语在韩语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在《朝鲜语辞典》中共有918条,大约占四字格汉语成语的22.35%。

韩语中还有很多与汉语成语完全吻合的俗语。比如,“img36”的意思是“以卵击石”;“img37”意为“白头偕老”;“img38”意为“隔岸观火”;“img39”意为“隔靴搔痒”;“img40”意为“饥不择食”。

(二)局部对应

有些韩语成语是汉语成语局部改动后组成的,比如:

汉语:虎头蛇尾——韩语:龙头蛇尾(img41);

汉语:表里不一——韩语:表里不同(img42);

汉语:孤军奋战——韩语:孤军奋鬪(img43);

汉语:山清水秀——韩语:山明水清(img44);

汉语:纯洁无暇——韩语:纯洁无垢(img45);

汉语:深思熟虑——韩语:深思熟考(img46);

汉语:十有八九——韩语:十中八九(img47);

汉语:三顾茅庐——韩语:三顾草庐(img48)等等。

这部分成语虽然有些语素不同,但整体意思没有变化。因此,也可以直接用到教学上。

(三)寓意对应

比如,“img4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img50img51”:鸡飞蛋打;“img52”:同心同德;“img53”:不伦不类;“img54”:势不两立;“img55”:狗急跳墙;“img56。”这句话意思是,吃完了鸡拿出鸭爪子,即汉语的“瞒天过海”;“img57。”意思是,给盗贼开门,即“引狼入室”;“img58”意思是,掉进缸里的老鼠,即汉语的“瓮中之鳖”之意。

(四)特殊汉字对应

首先,带数字的汉语成语数量非常庞大,特别是带“一”字的成语占有很大比例。

《易经》中说:“道有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始于“一”,人天相和,都是气之“一”的演化,所以,“一”字最重要。“一”字在汉语当中笔画最少,书写也最简单。汉语成语中带“一”字的非常多,而且具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它的多义现象基本上都反映在成语当中。《辞源》中,“一”字有350个词目,而成语却占52%,可见“一”字所占有的分量。从对韩汉语教学角度来说,“一”字不是不可理解的疑难字,它所具备的含义在汉语和韩语当中是相同的,所以,带“一”字的成语理应列为重点语料。

带“一”字的成语在韩语当中基本都能理解。韩语当中带有“一”字的成语数量很大,与汉语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例如:

img59(一鸣惊人);img60(一石二鸟);img61(九死一生);img62(一举两得);img63(一刀两断);img64(一目了然);img65(一泻千里);img66(一视同仁);img67(一场春梦);img68(一触即发);img69(一片丹心)等等。

带有其他数字的韩语成语也很多,例如:

img70(张三李四);img71朝三暮四);img72(十中八九);img73(十匙一饭);img74(九牛一毛);img75(四面楚歌);img76(四分五裂);img77(百年大计);img78(百折不挠);img79百尺竿头)等等。

其次,表现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词语,如:黑白、天地、水木、金玉、安危、千万、上下、来去、东西等等,这些汉字在成语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涵盖的成语面也很广,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些已知的汉字入手学习汉语成语的话,至少已经解决了一半问题。例如:

img80(居安思危);img81(去头截尾);img82(甘吞苦吐);img83(金枝玉叶);img84(苦尽甘来);img85(东奔西走);img86(苦尽甘来);img87(弱肉强食)等等。

另外还有,有关人的人类及生理现象的词语,如:生死、老少、男女、兄弟、左右等等,都是常见常用的汉字。有关这些汉字的成语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

img88(难兄难弟);img89(内柔外刚);img90(丹唇皓齿);img91(骨肉相争);img92(纤纤玉手);img93(束手无策);img94(唇亡齿寒);img95(心心相印);img96(父为子纲);img97(夫为妇纲);img98(夫妇有别);img99(夫唱妇随)等等。

四、俗语是对韩汉语教学的升华语料

俗语也叫俗话,是通俗的大众的哲理性的语言,是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民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成功经验、失败教训、认知感悟、生活感受的总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俗语的解释是:民间流行的、通俗而语意警醒或表意诙谐生动的定型的语句。因为俗语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比喻恰当,形象鲜明,能绘声绘色地表现社会上各种人的精神面相貌和人情世态,所以它在汉语学习中自然占有很重要地位。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该语言的国俗词语及其国俗语义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概念。在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需要特别注意汉语的国俗语义,否则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料的误解现象。因此,通过国俗语义详细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了解得越深刻,交际活动就会越成功。

对外汉语教学中首先要进行的是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因此,一定要重视文化教学,尤其是包含该民族文化因素的词汇教学。实际上,这就是国俗语义的教学。王德春教授给“国俗语义”定义为:“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也就是说,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含义。”国俗语义是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附加意义,它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由文化及其影响下的认知模式共同促成的。通过国俗语义教学可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提高其使用该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换句话说,国俗语义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国情知识和交际能力。

在对韩汉语教学中尤其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由于历史原因,汉语和韩语一脉相承,以至于汉语俗语和韩语俗语也具有千丝万缕的对应关系,因此,对韩汉语教学中俗语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语料资源。

(一)韩汉俗语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1.直译的俗语

韩语中直接借用汉语中的现有俗语,比如,“img100”,这句话直译就是,近处的外人比远处的本家要好。这正是汉语中的“远亲不如近邻”这一俗语的本意。“img101”这一句与汉语中的“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是完全吻合的。

2.意译的俗语

有些韩语俗语所含的意思虽然与汉语中的俗语相同,但是在表述方法上要比汉语俗语更加生动。比如,“img102。”意思是说,上游的水流干净,下游的水流才会清澈。也就是汉语中“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引申意义。还有“img103img104”的意思是说,有上坡就会有下坡。即,有一利必有一弊。“img105。”这句俗语直译过来就是,在监狱里呆上十年的话,用针也能越狱。这个意思在汉语中可以对应为“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等俗语。

3.相近寓意的俗语

有些俗语表述方法上虽然不尽相同,但却与汉语中的俗语产生了极其巧妙的对应关系。“img106”这句话的意思是,是长还是短比量一下才能知道。汉语当中与之相同的俗语就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img107”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沟里出了龙,与汉语中的俗语“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的意思是相同的。“img108”,字面意思是“白天有鸟儿听,晚上有老鼠听”,即“隔墙有耳”之意。“img109”,字面意思是“别人的饼看起来更大”。相对于汉语的“这山望着那山高”。“img110”,字面意思是“吃了野鸡又吃(野鸡)蛋”,即“一举两得”。“img111”,字面意思是“稻子越熟越低头”,意即“整瓶子不动,半瓶子摇”,比喻“越有修养的人越谦虚”。

(二)熟悉和掌握汉语俗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汉文化

语言与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任何语言都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单独存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最终体现在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国俗词语和国俗语义上。不同的民族呈现出来的国俗语义也有不同的语义民族性特点。比如汉语常以“梅”、“兰”、“竹”、“菊”四种具体可感的植物象征清、雅、淡、薄的君子情怀。转喻则是利用事物之间的临近关系,用源域替代目标域的认知模式。依赖于具体的民族文化背景的俗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俗语中有关各类相关载体的约定,已经积淀成了民族文化的显著特点。要使不同语种中所载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传达,从国俗语义学的角度来理解语义内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

引经据典是提高言语力度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在言语交际当中,最适合的引经据典的材料莫过于俗语。引用俗语以表明自己的意思,或佐证自己的观点,既可以增加说话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又可以省去许多解释和说明,而且还能增加口语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言语交际中,频频使用俗语不仅能使语言形象生动、表意准确、说理深刻、比喻恰当,而且能够提高言语威力、增强沟通力度、提升交际功效。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结构形式相对稳定,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多变,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在人们的口头上广泛流传,而且在各种形式的著作中也被普遍引用。如,用到不识抬举时可用俗语“敬酒不吃吃罚酒”,用到见异思迁时可用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用到自作自受时可用俗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用到临阵磨枪时可用俗语“现上轿现扎耳朵眼”,用到老马识途时可用俗语“老马脚下不迷路”。这些俗语的引用,可使语言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从简单易学通俗易懂的角度来讲,俗语又是民族文化的通俗形式。它不仅浓缩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成分和内容,而且无形当中养成了汉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经常决定着汉民族的行为和习惯。因此俗话可以体现稳定而广泛流传的民俗文化,是民族心理形成的因素和条件。

总之,俗语作为文化的承载体之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沟通和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俗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更加有效地贴近目的语所处的文化背景,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五、总结

学习一种语言的硬件首先是字、词、句,对韩汉语教学中得天独厚的有力条件是韩、汉两种语言具有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这种渊源成就了两种语言之间一脉相承的文化背景,从而也为韩国人学习汉语创造了难得的捷径。尤其是在信息输入上减少了障碍,减轻了其他语言持有者所面临的语言符号识别的负担。具体来说,韩国人学习汉字可以从韩语汉字词入手,学习词语短语可以从韩语成语入手,学习句子可以从韩语俗语入手,这几方面在汉语中都具有对应关系,只要在细节上讲清相互之间的差别,学习起来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先应该给语言学习者建立一种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同步性和不可分割性。由于俗语还承载着文化因素,在对韩汉语教学中俗语教学应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范琦慧:《韩中同形汉字语汇比较考察》,韩国:全南大学校国文系硕士论文,2002年。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金南玉:《韩汉成语比较研究》,《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8期。

金珍我:《韩国学生借助母语迁移习得汉语词的利与弊》,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2005年。

李莉:《国俗语义的认知阐释》,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朴兴洙:《对韩汉字文化教学》,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2005年。

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

郁乃尧:《汉字的故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

张淑贤:《文化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注释】

[1]白星皛: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