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国著名经师与经堂教育的延续

民国著名经师与经堂教育的延续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时期,回族经堂教育持续发展,涌现了更多的著名经师。东部地区有“现代中国四大阿洪”之称的王静斋、达浦生、哈德成、马松亭,就集中体现了民国时期著名经师的风采。哈德成,名国祯,原籍陕西南郑,早年随父哈希龄移居上海,民国著名经师、教育家。民国和新中国著名经师、教育家。除“四大阿洪”外,民国时期东部著名经师,还有最早提倡兴办现代教育的北京王宽(浩然)阿洪,以及庞士谦、张子文、杨仲明等。

民国著名经师与经堂教育的延续

民国时期,回族经堂教育持续发展,涌现了更多的著名经师。与清代经师不同的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经师多关注国事,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致力于发挥伊斯兰教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对中国的特殊作用。东部地区有“现代中国四大阿洪”之称的王静斋、达浦生、哈德成、马松亭,就集中体现了民国时期著名经师的风采。

img83

民国时期的四大阿洪

王静斋(1879—1949),名文清,天津人,民国著名经师、译经家。他出身经学世家,8岁随父亲学经,后接受经堂教育,遍投名师,26岁挂幛毕业。先后在河北、北京、辽宁、黑龙江、天津、山东、台北、贵州等地清真寺执教,门徒众多。1922—1923年,他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进修,并到沙特、土耳其等国游学,搜集阿拉伯文经典600余种携带回国。1927年创办《伊光》月报,主张遵经革俗。1936年在北京组织回教典籍编译社,组织翻译、出版伊斯兰教经籍。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先后以文言文、经堂语、白话文翻译出版了甲、乙、丙三种版本的《古兰经译解》,是最受推崇的汉译《古兰经》版本之一。他力主改革经堂教育,培养中阿两通人才。在《五十年求学自述》一文中,他详细回顾了自己的求学、执教经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民国时期经堂教育的珍贵文献。1949年5月25日,他在贵阳病逝,安葬在那里。

达浦生(1874—1965),名凤轩,江苏六合人,民国著名经师、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出身经学世家,7岁入蒙馆学汉文,10岁习经文。1894年赴北京牛街礼拜寺跟随著名阿洪王宽(字浩然)学习,1896年学成穿衣。1899年返回六合清真寺任教,创办广益小学。1905年任北京牛街礼拜寺阿洪。1907年应王宽之邀,协助创办回文师范学堂,后任北京笤帚胡同清真寺阿洪。1912年起任甘肃回民劝学所所长兼省视学6年。1921—1927年间数次赴印度和东南亚考察伊斯兰教育。1928年归国,任上海福佑路清真寺教长,并与哈德成等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并任校长,联合上海穆斯林组成中国回教公会。1938年只身赴南亚、埃及宣传抗日,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告世界穆斯林书》,呼吁全世界穆斯林支持中国抗日战争。1939年回国后将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迁到甘肃平凉,改名为陇东伊斯兰师范学校,任校长。

哈德成(1888—1943),名国祯,原籍陕西南郑,早年随父哈希龄移居上海,民国著名经师、教育家。幼年曾读儒书,并由其父学阿拉伯语。16岁到江苏镇江和河南投伊斯兰教经师深造。后担任上海浙江路清真寺教长,自修阿拉伯语、英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每逢主麻聚礼或尔德会礼宣讲“卧尔兹”,他交替用汉语、英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宣讲,博得称赞。曾在寺内设《古兰经》讲座,一时中外穆斯林执经求教者络绎于途。1913年赴麦加朝觐,回国后发起成立协兴公司,经营海外贸易,以赢余为培养人材之资。1924年与马刚侯等筹组“中国回教学会”,并发行该会《月刊》,翻译《古兰经》。1928年与达浦生等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并选派优秀生赴埃及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1941年辗转到云南沙甸,协助马坚翻译《古兰经》,并任教于养正阿拉伯语专科学校高级班。1943年10月25日因病归真于沙甸,终年56岁。哈德成爱国爱教,毕生献身于伊斯兰教文化教育事业,对教义研究较深。他桃李满门,所选送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的优秀生马坚等,在学术、教学上均有显著成就。

马松亭(1895—1992),名寿龄,北京牛街人。民国和新中国著名经师、教育家。先后投于达浦生、张子文、王友三等大阿洪门下。曾在涞水、涿鹿、济南、北京、台北、重庆、香港等地清真寺任教长。1925年参与创办济南成达师范学校,一直是该校的主力。1933年送留学生去埃及,与埃及国王福瓦德议定在开罗爱资哈尔大学成立中国学生部。1934年回国,带回埃及国王捐赠的大批图书及各种形体的阿拉伯文铅字,自此我国始有自己铅印的阿文经书。1936年在北平发起建立福德图书馆。后任成达师范学校代理校长、重庆清真寺教长。1946年创办北平回教经学院,任院长兼东四清真寺教长。1948年任台北清真寺教长。1951年后,历任北京西单清真寺教长,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

庞士谦阿訇

除“四大阿洪”外,民国时期东部著名经师,还有最早提倡兴办现代教育的北京王宽(浩然)阿洪,以及庞士谦、张子文、杨仲明等。庞士谦(1902—1958),字益吾,河南孟县人。早年曾赴河南、山西、甘肃等地访师求学。1930—1937年间任北平成达师范学校训育主任,兼授阿拉伯语课程。1938年率“中国法鲁克留埃学生团”赴开罗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就读于教法学院,专攻教法与圣训等学科。1947年回国后,在北平参与创建回教经学院并任教,主编《月华》杂志及《月华周报》,同时担任北平师范大学阿拉伯语兼职教授。1949年,在北京回民学院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任教。他致力于改革经堂教育,提倡在宗教课程外加授科学文化课程,主张各清真寺给经学儿童加授汉文课本,并亲手试编了阿文小学新式教科书。张子文(1875—1966),名德纯,辽宁本溪人。学识渊博,通晓阿拉伯、波斯、俄、德等多种外语,德语尤精,民国著名经师、教育家,马松亭以及马善亭、杨明远、李廷相、赵铭周等一批知名阿洪俱曾在其门下习经。杨仲明(1870—1952),名敬修,号秀真,天津人。他学识渊博,思想开阔,富有进取精神,故被称为“杨才子”。他痛感经堂教育衰微不振,主张改革经堂教育,倡导中、阿文教育并重,以振兴宗教教育,培养新式人才。曾先后在河北三河县、玉田县、丰润县和辽宁盖县、沈阳市、绥远(今呼和浩特)、太原等地清真寺任阿洪和应邀讲学,弟子众多。1908年在北京创建了“京师教育总会”,推行新式教育,于1911年编撰了《中阿初婚》新式教材。1924年,他同时子周、王静斋等在天津创办了阿文大学,还一度在成达师范学校任教。后完成了译著《教心经注》和《古兰经大义》,影响颇大。

img85

杨仲明译《古兰经大义》

民国时期的西宁东关大寺

在西北地区,经堂教育的传统样式依然保存。提出“遵经革俗”口号,对传统教派和门宦形成巨大冲击的,是民国时期马晚福创立的伊赫瓦尼教派(新教)。马万福(1849-1934),字子西,伊赫瓦尼派创始人,民国著名经师。他是甘肃河州果园村(今属东乡族自治县)人,故又称“马果园”或“果园哈只”。1886年朝觐麦加,留居三年,在瓦哈比学派“海力希巴”学校学习,萌发了改革中国伊斯兰教的思想。1893年回到甘肃,在若妥清真寺讲学,并同一些著名阿洪讨论瓦哈比教义,主张“遵经革俗”、“凭经立教”,受到一部分阿洪、群众的拥护,但也遭到当地门宦派别的反对。1916年,得宁海镇守使马麒支持,以西宁东关大寺为中心宣讲其主张,使西宁成为伊赫瓦尼派的中心。此后,其主张始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广泛传播,成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影响最大的伊斯兰教革新运动。在马万福之后,宁夏阿洪虎嵩山(1880—1955)成为宁夏地区伊赫瓦尼派的著名传播者和教育家。他原名镇林,宁夏同心县人。自幼从父习经,后到海原县拜王乃必阿洪为师,历时5年,22岁时应聘为同心县清真小寺阿洪。后接受伊赫瓦尼派凭经立教、遵经革俗的主张,对不符合经训的一些礼俗进行改革,声望日著。他博览各种伊斯兰经籍和汉文译著,融会贯通,富有独立见解。1924年经上海赴麦加朝觐,翌年归国后即在湖南常德县应聘为开学阿洪。1927年回原籍提倡回民新式教育,主张学经兼学汉文化,联合各界推动回民教育的发展,并对清真寺经堂教育的内容、方法实行改革。1934年,他与马鸿逵合作在银川举办宁夏省私立中阿学校。1937年在宁夏吴忠创办中阿讲习所,从事伊斯兰教经典的研究和讲学;后改名为吴忠中阿师范学校,任副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宣传爱教爱国,并撰写了《致全国穆斯林同胞抗战胜利祈祷词》,分发各清真寺。他对著名的《侯赛尼经注》所作的注释,题名为《侯赛尼大词典》,收词一万多条,在经堂教育中有广泛影响。马万福、虎嵩山阿洪的遵经革俗主张,与东部“四大阿洪”提倡经汉两通,发展回族教育的主张不谋而合,代表了民国时期回族伊斯兰教发展的时代特征,并深刻地影响了经堂教育的变革。

img87

经学大师虎嵩山

经学大师马良骏

在清末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后,陕西回族所剩无几。陕西学派的中心已经西移到甘肃东部的平凉一带。清末民国以来,陇东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经师,他们延续了陕西学派的传统,被称为“陕学阿洪”。民国陕学阿洪中最佼佼者,当属马良骏大阿洪。马良骏(1867—1957),字善堂,甘肃张家川县上磨村人,这里是清末安置回民起义军和回民残部的地点。他先后师从陕西学派著名经师凤翔嘎最(马德清)、禹月明、兰秉文、普洱马(马寿清)阿洪,深得普洱马真传,继承了周老爷开创的陕西学派学风。1893年,普洱马阿洪为他穿衣,首任平凉南塬老庄寺阿洪。1894—1903年,先后在平凉、泾源、华亭等地开学,培养了四大名徒:兰秀斋(兰三爷)、二于(于元福)、坡里马(马金良)、禹明堂。1903年,他受聘到新疆哈密任教,1906年返回。民国二年(1913年)再次受聘到新疆,先后在乌鲁木齐、伊犁、吐鲁番等地任教。期间主要是在伊犁伊宁陕西大寺任教达二十年(1918—1938),培养弟子无数,出众者六十余人,最著名的有十大弟子,即马文海(昌吉马)、张文选、撒凤真、马焕章、马德新、任万奎、马骏杰、马元善、摆永寿、马安礼。他也是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少有的有著述传世的经师,有阿拉伯文著述18种,中阿文对照著述4种,中阿波三种文字合璧1中,阿波对照著述2种,小经著作1种,汉文著述2种。1947年,乌鲁木齐二十三坊回族公举他为新疆回族总教长。

img89

经学大师马良骏的部分著述

img90

民国著名经师兰秀斋

在陇东平凉,民国时期的著名经师有云南二爷马阳、兰秀斋、白有明、坡里马、马荣贵、兰拜、米明善、昭通马、普二爷、者光明、云南三爷等。兰三爷(1880—1970),名月俊,字秀斋,出身经学世家,他的父亲是著名经师兰秉文,因此他既是马良骏的师弟也是其弟子。他二十二岁在马良骏手下穿衣,此后执教逾六十年,在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内蒙古、河南等地开学五十一坊,授徒近千人,有名者三百余人。他的笛子遍布各地,凡有陕学处差不多都等有其弟子执教。其中最著名的弟子,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平凉陕学阿洪中鼎鼎有名的平凉王二爷。

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由于在清末回民起义中幸免与难,到民国时期逐渐发展成为西北回族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中心。清代,河州已经成为回族伊斯兰教的一个重要分布地,历代大阿洪辈出,如:马来迟、马明心、祁静一、马宗生、马葆真、马文泉、马万福、祁明德、马国珍等。自苏非学派传入中国以来,先后在这里形成了20多个门宦。由于教派、门宦众多,伊斯兰教学术兴盛,河州的经堂教育逐渐于清末民国时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有人称之为“河州学派”,并成为此后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有学者指出,清末民初,在中国西北地区,以甘肃河州(今临夏)为中心,形成了以通讲《嘎最经注》、《侯赛尼经注》、《米什卡提··麦萨比哈圣训集》、《宗教科学的复兴》、《伟戛耶》等大部头经典为特点的河州学派。该学派特别重视教法教律的研究,反映了教义学向教法学转变的走向,并倡导改革不符合教法的各种礼仪。因此,与清代形成的传统经堂教育三大学派相比,河州学派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伊斯兰教开始由波斯传统转向了阿拉伯传统,由重视教义学、哲学转向了重视教法学和圣训学,由“理智”(阿格力)传统转向了“传述”(纳格力)传统,由阿波兼授逐渐转向了专攻阿文。这种转变,是跟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思想转变,以及中国穆斯林民国时期的对外交流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