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胡太师首创经堂教育

胡太师首创经堂教育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明清时期,陕西已经成为回族主要的聚居地区。他所倡兴的经堂教育,改变了父传子受、师徒单传的传统方式,吸引各地穆斯林“负笈载道,接踵其门而求学”。从他的二传弟子开始,教馆从私家移入清真寺,在寺内招徒授经,讲课的地方称为“经堂”,此一教育形式也因此被称为“经堂教育”。经堂教育制度的创立,对回族社会的文化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胡太师首创经堂教育

到了明清时期,陕西已经成为回族主要的聚居地区。据明人记载,关中东部“自华以北渡渭水,投清凉寺,一望漠漠黄沙,无寸草人烟,仅有小村皆回回种类”。位于咸阳以东、渭水以北的渭城,据传说曾经分布着回民26坊。渭城回族大姓有马、高、米、者、丁、魏、古、冶、胡等。其中,胡姓祖居在胡家沟。回族经堂教育的创始人,穆斯林尊称为“胡太师巴巴”的胡登洲,就于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出生于陕西省咸阳的渭城湾。

胡登洲幼年时候,每天渡过渭水南岸,跟随那里一位姓高的老师学习。由后人给他的“哈吉”这个称呼,可以推测他曾到麦加朝觐过,并可能曾在那里学习伊斯兰教各学科。但关于他详细的求学经历与师承关系,后人知道的很少,只有一些不一定可靠的传说。

img31

韩敏、苏萌绘:同治年前咸阳县回村分布图

据《经学系传谱》记载,胡登洲一直有兴学的念头,但直到五十岁时都还没有付诸实践。这时候他外出经商,行至西安以东的新丰一带,恰好遇见一位远从阿拉伯半岛来的缠头老人,胡登洲看这位老人仪表非凡,知道是一位穆斯林学者,就向前致“色兰”问候。胡登洲就自己学习中不懂的以及有疑问的问题请教,缠头老人一一回答,而且言简意赅,让人一听就明白。胡登洲还从缠头老人那里得到了从未读过的经书,其中有《母噶麻忒》,这是一本阿拉伯文的苏非文学名著,以诗歌、故事、寓言等文学形式阐发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观。在到北京经商的时候,胡登洲还曾跟随儒家学者学习。据说他天赋很高,能够过目不忘,因而学习的效率很高、成就很快。这样,胡登洲融会贯通了伊斯兰教经学与中国儒家之学,返回故乡陕西,开始实践自己立志兴学的诺言。

看来,胡登洲既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又是一位饱学之士。这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中国的读书人大部分是看不起生意人的。而在伊斯兰教传统中,则像胡登洲这样的“学商兼容”的人士是很多的。如被尊称为“大伊玛目”的哈乃非教法学派创始人艾卜·哈尼法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总之,我们从有限的记载里可以看到,胡登洲是一个继承了伊斯兰教学术传统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人。他求知若渴,“遍索藏经之家,高价乞售”;一旦读到一本没读过的书,则“昼夜钻研”,废寝忘食。他一面勤奋自学、钻研经典,一面则在家中开设学校,自费供养由外地前来求学的门人弟子。他将伊斯兰教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与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结合起来,主要以汉语文讲授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伊斯兰教经典。办学之初,从全国各地闻名而来的学子接踵而至。在教学过程中,他在教学结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学习考察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从而奠定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基础。

位于陕西咸阳附近的胡登洲墓地

胡登州讲学多年,弟子、门人“约百数”。其中成就最大的首推冯、海二师。从那以后“百有余年,学者之多,人才之盛,宛如列星。”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胡登州归真,享年七十八岁。他所倡兴的经堂教育,改变了父传子受、师徒单传的传统方式,吸引各地穆斯林“负笈载道,接踵其门而求学”。他的学生代代相承,分布全国,带动各地清真寺纷起效法。从他的二传弟子开始,教馆从私家移入清真寺,在寺内招徒授经,讲课的地方称为“经堂”,此一教育形式也因此被称为“经堂教育”。经堂教育制度的创立,对回族社会的文化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