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研究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现状,就新《体育教学大纲》的课程标准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对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对我国部分省市的高校36所进行了专访,分别与学校的教务、体育、卫生等部门的部分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随机访问,重点了解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及改革建议,并查阅学校相关的实施材料。

1 我国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研究

1.前言

体育课程在我国近代学校教育中从无到有,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从体操科到体育课;从新民主主义体育教育到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从计划经济体育教育到市场经济体育教育等。经受过军国民主义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前苏联体育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我国本土化的体育技能教学论、体质教学论等指导的体育教学体系,不断推动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新的教育思潮不断出现,使我们不断反思原有的体育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情况不断突现,与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贯彻中央的《决定》,教育部在调查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于2002年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至今,已经实施几年了。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现状,就新《体育教学大纲》的课程标准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对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我国16个省、市的部分高校(96所)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92人、体育教师384人、学生960人等,发出问卷每人1份,共1536份;分别收回135份、312份、712份,收回率分别为70.3%、81.3%、74.2%,有效问卷分别为129份、302份、675份,有效率分别为95.6%、96.8%、94.8%。调查问卷设计咨询了3名教育学教授,5名体育学教授的意见,并经过两轮问卷效度和信度的一致性检验,有较高的相关一致性,符合调查研究的要求。

(2)访问调查法

对我国部分省市的高校36所进行了专访,分别与学校的教务、体育、卫生等部门的部分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随机访问,重点了解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及改革建议,并查阅学校相关的实施材料。同时,随机观察学校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实践情况。

(3)文献资料法

通过Internet查阅了中文期刊网和手工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方面的学术刊物和相关书籍等来收集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信息材料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普通高校贯彻新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认识分析

认识是形成观念和行为的先导,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状态必然影响新体育课程的实施效果。我们拟从学校贯彻体育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组织方法以及对体育教师的能力要求等方面改革的认识现状来分析。我们从调查结果(表5-1)了解到,多数的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者、体育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对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识比较好。他们认为:新体育课程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对学生体质与健康关心的重要体现。他们认为新体育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地提出了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在参与性、认知性、适应性、发展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比以前的体育课程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更具体,也更明确。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做了较大的改进,坚持了改革创新、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是以学生自我学习锻炼、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为实践的主线,对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有较高的要求。他们认为:新课程标准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提高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有重要作用。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智能结构、自我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体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投入到体育课程的改革中,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然而,调查中也有少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新体育课程的认识不够好,认为新体育课程把《体育与健康》混为一谈,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体育课程,应该坚持体育活动为课程主要形式,不应该把体育课理论化,否则会影响体育教育的作用,难以达到体育教育目标。他们认为:新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也没有较大的变化,仍然是原来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文字编辑上的变化,体育教学实践中也不好操作,不知应该怎样改革体育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应该怎样努力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仍然较模糊。因而,影响着体育教学及其改革效果。

由此,我们认为高等学校对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在总体上是好的,多数人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认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能够不断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有少部分人员对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好,需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改革服务。

表5-1 我国部分高校对新体育课程改革认识的调查结果

(2)普通高校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效果分析

我们拟从高校体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现状,来分析高校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效果。

首先,在体育显性课程方面。我们从调查结果(表5-2)了解到,大多数的体育教学管理者、体育教师和学生认为学校根据新体育课程标准,已经修订了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程的类型多样化;体育教学内容做了明显的改进,调整了原来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比例,增加了体育健身与休闲养生的教学内容的比例,教学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也加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也进行较大的改革,不断改变原来的技术标准化教学方式,采取了灵活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愉快的体育健身教学思想,重视课堂的体育氛围,激发了学生的体育热情。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方法丰富多样,不断形成的体育协会组织、体育俱乐部等,推动了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课内外体育活动衔接较好。考核内容与方法也进行了改革,转变了原来的绝对考核标准,采取灵活的相对考核制度,提高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也有少数管理者、体育教师和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进行适当的体育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有的教师甚至都不知道有新的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化,教学组织与方法还是原来技能教学模式,多年没有变化。课外体育活动一般是大学生自愿进行,没有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体育教师多数是管理教学,不管课外体育活动。

其次,在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方面。我们从调查结果(表5-3)了解到,多数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认为:近几年来学校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学校体育活动氛围好,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较高,课外活动活跃,学校体育设施有较大的改善,校园《体育与健康》文化和环境建设也有较大进步。同时,也有少部分管理者和师生认为:学校的体育活动氛围还不够好,多数学生的体育热情不够高,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与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不相适应,校园《体育与健康》文化建设还有待提高。

表5-2 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显性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结果

img80

表5-3 我国部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结果

由此,我们认为当前高等院校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主流是好的,多数高等院校在积极主动地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深化体育显性课程改革,重视体育隐性课程建设,优化校园体育文化与健康环境,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有少部分高校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力度不够大,信心不足,不能积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不能主动进行新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需要加强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学习,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提高贯彻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并进行必要的检查督导工作,促进新体育课程的贯彻实施。

(3)大学生获得新体育课程教育的效果分析

我们拟从大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大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认知效果、适应性效果、发展性效果等方面来分析。我们的调查结果(表5-4)表明,多数学校体育管理者、教师和大学生认为:通过近几年来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高涨,体育场馆内学生体育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多,有的学校运动场地上晚上还有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他们认为:新体育课程教学加强了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了较好的体育认知效果,掌握了较好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了学生体育意识的提高。他们认为新体育课程强调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和经验积累,在体育活动中加强了师生交往和多方面的互动,使学生获得了较好的体育适应性发展效果。他们认为:通过新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体育素质、身体机能水平、运动能力以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明显增强,学生通过体质与健康监测标准的合格率明显提高。这说明通过新体育课程的改革实践,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明显的提高,体育意识有明显的增强,获得体育认识效果、适应性效果、身心发展效果等显著提高。同时,我们调查中也发现有少数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认为: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不太高,常去运动场地锻炼身体的学生还不多,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不爱学习所致;现在的学生懂得多了,也爱玩耍,也关心体育知识,但体育意识还不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还难以简单地判定,需要进一步研究。

表5-4 我国部分高校学生获得新体育课程教育效果的调查结果

由此,我们认为通过新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也要进一步强化新体育课程改革力度,全面落实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适应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

4.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我国普通高校贯彻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状态良好,多数学校在积极主动地深化《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对新体育课程有较好的认识。多数学校认为:新体育课程标准的推行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体现,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等都比原有的体育教学大纲做了较大的改进,适应了我国加入WTO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具有较高的体育教育指导意义。多数学校已经进行新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修改了体育教学大纲,调整了体育教育内容与组织方法,强化了课外体育和校园《体育与健康》文化建设,显性体育课程更加规范,隐性课程得到较大的发展。学生获得新体育课程教育的认知效果、适应性能力、身心发展状态等都有较好的变化,表明体育课程改革效果良好。但是,我们也了解到,也有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好,忽视了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对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的要求认识不足,实施新体育课程改革力度不够,没有积极修订体育教学计划和大纲,表现出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体育显性课程改革不够、隐性课程重视不足,因而影响着学生获得应有的体育教育效果。亟待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提高体育教师、学生、管理者的认识入手,不断学习研究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了解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状态和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改革体系,稳步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着眼,身心素质是学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任何体育教育改革都不能偏离这个方向,使之成为体育教育改革效果评价的基准。再次,应该抓好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把工作落实在细节上,使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管理评价等形成良性的工作机制,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