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教学评价是一种有效地检查、督导、调控、管理体育教学的手段。因此,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评价的新体系,是科学引导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要求,全面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5 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1.前言

随着我国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教育改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体育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推进了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实践,使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多样化,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进步。然而,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思想观念的多样性、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使学校体育教学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现象,一些体育教师无从着手,不知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组织方法是符合改革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这无疑影响着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急需科学地引导规范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学评价是一种有效地检查、督导、调控、管理体育教学的手段。可是,长期以来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评价,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技能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内容运动技术化,评价方法单一化,评价标准运动成绩化,评价过程主观随意性大,缺乏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合理性,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影响体育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难以适应当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评价的新体系,是科学引导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

2.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和理论依据

根据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要求,全面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总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观为指导,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一个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使之形成督导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第一,要符合学校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发现、认识、遵循这些规律是搞好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违背教学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体育教学工作就会出现问题和挫折。因此,体育教学评价必须符合体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内部和外部的发展规律,才能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学的外部规律有: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规律、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律。现代社会已经跨入21世纪,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体育教学质量又有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就是要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的内部规律有:学生认识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与学辨证统一的规律,教育、教学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等。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是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体育教学评价就要以这些规律为理论依据。

第二,要符合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思想来源于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就是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总体认识或总的看法。它既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教育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要反作用于教育实践。它既是教育实践经验总结的产物,又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它能在人们对社会发展与教育本身认识的深化和不断掌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有条件地预见教育的未来,为社会、人和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体育教育思想、思潮、观念不断出现,不断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推进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体育教学功能的整体观、终身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健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等等,对原有的技能教学论、体质教学观、竞技体育教学观等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无疑促进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体育教学评价就是要符合现代体育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建立符合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质量评价体系,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要符合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当代教育的发展特点就是要办出教育特色。什么是特色?它是根据不同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发展学校的个性,办出自己的教育特长。任何一个学校不可能在任何专业、学科领域都是领先的,只能是在某些方面较好。因此,根据学校的教育实际,办出自己的教育特色是现代各国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体育教学评价也就要根据学校的体育教育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不能使体育教学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千篇一律,应该促进学校形成自己体育教学的个性化特色。

第四,评价要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导向性是指体育教学评价要指导和促进教学活动或教学工作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评价本身而是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它要揭示教学工作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从而加以肯定和否定。肯定和否定本身就具有导向性。因此,体育教学评价应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需要严肃对待,不能草率从事。在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东西,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同时存在不好的东西或者混乱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体育教学评价导向性原则就是要指导体育教学健康发展,使评价的体系、准则、标准对评价对象已完成的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定,被评价者可以从中受到教益,使评价与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功能,从实际出发指导被评价者以及全体教师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继续向着更高的教学水平努力前进。

可操作性是指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便于评价者操作和被评价者理解与掌握,长效地发挥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怎样才能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操作性呢?一方面,要使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力求科学,使之符合体育教学规律,符合现代体育教学思想,符合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广泛被接受。另一方面,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指标、准则、标准、等级,应力求清晰、简易、明确,易于操作,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长效地发展作用。

可比性是指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指标、标准以及评价结果便于肯定或否定,发现差异和优劣。只有通过比较,明确地肯定或否定,才能发现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效地采取解决的方法,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可比性来激发体育教学工作者的积极性,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取得评价的多功能效益。

3.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指标要素的过程

根据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分析影响体育教学过程质量的基本因素及内涵,并请体育学、教育学专家(副教授以上)20人,对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内涵进行效益贡献归类(表5-17)。然后,根据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因素内涵,形成调查问卷表。对我国部分普通高校50所、中专80所、高级中学150所、初中150所、小学160所等部分体育教师1180人、教学管理者590人、学生1770人进行调查。发放问卷每人1份,共3540份,分别收回936份、455份、1323份,收回率为79.3%、77.1%、74.8%,有效问卷:864份、426份、1149份,有效率为92.3%、93.6%、86.8%。并对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30人、教学管理者20人、体育教授、学者30人、学生50人等进行访谈或座谈,了解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建议。同时,查阅了我国近10年以来学校体育教学评估方面的文献资料等来收集信息材料进行研究。将调查研究材料和结果进行聚类,选定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并用百分率统计出权重(表5-18)。然后,以一级指标为基础,统计出相关二级指标和权重(表5-19),再根据调查材料来确定评价标准和等级(表5-20)。最后,请部分教学管理者20人、专家学者30人、老教师20人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认定和试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表5-17 普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要素内涵及贡献归类分析表

img96

教学主导因素教师的教学意识、智能水平、身心投入、互动状态等的影响较大

表5-18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与权重表

img97

表5-19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二级指标与权重表

img98

表5-20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标准和等级表

img99

续表

img100

4.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的运用

根据构建《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形成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表,分别加以阐述运用与要求。

(1)普通高等学校新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是:教学任务重在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发展体育个性,养成健身习惯,为走上社会工作做好身心准备;教学内容多数是学生爱好的运动项目;教学方法与组织的灵活性较大,学生承担运动负荷能力也较强,教学时间一般都在90~100分钟左右;场地器材比较充足,学生班人数一般在20~30人左右,学生上课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也较好等。因此,构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表5-21),对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意识培养、《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体育能力的培养等指标权重应做适当的侧重,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评价的功能,督导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表5-21 普通高等7学校新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表

img101

续表

img102

(2)普通高级中学(中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普通高级中学(中专)体育教学的特点是:教学任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与意识,增进学生健康,加强学生互动力,为升学或就业做好身心准备;教学内容以运动项目为主;教学方法与组织相对灵活;学生承担运动负荷的能力也较强,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太高;教学时间一般是45~50分钟,也有90分钟的课,场地器材不够充足。因此,构建普通高级中学(中专)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表5-22),指标贡献率就应侧重教学中学生参与练习,互动,学生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以及体育健身效果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来评价教学质量。

(3)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是处在12~15岁左右,他们正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学习负担比较重,身体健康发展不平衡,运动素质较差,《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培养启发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提高组织教学方法的兴趣性以及课堂教学互动的要求

表5-22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表

img103

较高。因此,在评价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时,就应偏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课堂表现。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阶段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表5-23)的指标及权重要考虑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来制定,使之更好督促和引导体育教学健康地发展,为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水平服务。

(4)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致处在6~12岁左右,正是长身体、形成个性习惯的重要阶段,是运动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小学生的身心影响有着奠基的作用,而这时的小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控制

表5-2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表

img104

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因而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调节能力较高。因此,构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就应从小学体育教学规律和特点出发,使之科学有效,符合实际,督导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完成小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使学生打好身体健康、运动能力、良好品质等方面的基础,培养对《体育与健康》的兴趣。制定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表5-24),应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状态等因子,来评价《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表5-2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表

img105

5.小结

研究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在总结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观为指导,以国家有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文件和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把当代国内外先进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要求等,融入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使之完善体育教学课程标准,形成监控体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督导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在新世纪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还应遵循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外部规律,以现代体育教育理论、“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从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评价体系的导向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特点,形成全新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新体系。一级指标有参与性、认知性、适应性、,发展性。二级指标有参与意识、参与组织、参与练习、体育知识、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环境互动、体育能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评价标准是对二级指标内涵的进一步解释和规定。评价等级分为优秀(100~90分)、良好(89~80分)、中等(79~70分)、一般(69~60分)、差(59分以下)。

应该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新体系的运用进行广泛的宣传,领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使之形成体育教学的基本规范,督导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调动体育管理和师生的积极性,不断努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根据不同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评价指标的内涵及权重可做适当的调整,使之更有益于规范各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督导体育教学个性化的发展。体育教学评价工作过程中的组织与方法,还应由不同人员如教学管理者、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参与评价,从不同角度、不同比例、以同样的标准来评价体育教学的质量,就能更好地反映体育教学的真实水平和质量,否则,就难以达到评价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在评价工作过程中,应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投身体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