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习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学习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学习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学习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学习既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有益的影响,又可以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不良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却是一个重要原因。
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_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学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方式,因而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学习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发展水平亦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作用。两者互为基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一)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习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学习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学习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然而如何对待学习,怎样学习,学习什么,学多少等与学习有关的因素,亦会对心理健康带来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1.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学习能够开发大学生的智力,人们常常说“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活”,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大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只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开发、利用和提高。一个人的智力再好、智商再高,如果不学习,智能就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学习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大学生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等。一方面,上述能力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学习能促进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概念的发展。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只有多学习,才能提高理论水平,从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也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和他人,也才能不断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自我调节

学习能够调节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学习能够带来愉快和满足,乐于学习的人常常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和精神寄托,每当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取得一定成绩后,就会感到喜悦和快乐。而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若能埋头学习,也会冲淡或忘掉烦恼。

2.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学习既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有益的影响,又可以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不良的影响。学习负担过重,容易造成心理压力,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学习内容不健康容易造成心理污染,让一些辨别能力差、抵抗力弱的大学生受害;学习难度过大,容易使人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信心;学习方式方法不当,学习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容易导致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劳逸结合不当,过度疲劳,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凡此种种,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不仅与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过程直接相联系,而且还涉及到人的动机、情绪、态度、意志、个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在学习与智力之间划等号。不能认为,学生的智力好、智商高,学习成绩就一定好;反之,也不能由学习成绩的好坏,来推知学生智力的高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就普遍意义而言,其智力起点比较高,智力的个体差异较小。按理说,他们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应该相差不大,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同一班级或同一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差别比较大,有的成绩优秀,有的则对学习感到吃力,极少数甚至无法完成学业,不得不中途退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却是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对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若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甚至有心理疾病,则会不同程度地妨碍大学生学习,阻碍大学生潜能的发挥,严重者甚至无法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