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问题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之间不断凸显的心理问题,给我国的发展与稳定,特别是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四川的这一问题同样严重。为了给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在四川高校之间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寻找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必须针对大学生在人才培养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使高校成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沃土。
选题背景_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输出的人才给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作用。但是,我国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模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中产生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更是出现了马家爵、林森浩这种轰动全国的犯罪案件。大学生之间不断凸显的心理问题,给我国的发展与稳定,特别是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川的这一问题同样严重。为了给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在四川高校之间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寻找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大学生中间存在很大一部分人在心理方面有着不正常的反应,以及无法适应这种生活的障碍,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在面对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挑战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拥有心理上的健康,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良好开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呼声。2001年,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后的这些年里,各个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还远远无法满足现实要求,高校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实践也无法跟上问题的要求。所以,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关注度必须继续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必须有更准确的把握,高校教学与研究人员必须对新形势下如何在大学生之间开展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更积极的思考,为在大学生中间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更多有益的实践。

一、研究背景

科技创新带动着经济更快速的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断书写着新的辉煌,这些辉煌的长久无不依靠人类素质的提高。21世纪这一注定不寻常世纪的到来,世界一体化格局的不断明朗,使大学生受到各方面学习的影响与刺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伴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在不断增加,在这一特殊时间点上,对于具有时代担当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必须担负起的历史重任。与世界不断产生深刻变化同步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水区的历史关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各方面人才不断完善,这使得竞争在以更频繁的频率出现,人与社会之间也随之产生了更多的不协调的问题。快节奏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更快的学习与生活节奏,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人际关系问题,各种观念层出不穷,这些冲击要求大学生在心理应变、抗打击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更强的心理素质。青年大学生在承担着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压力下,他们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不断增多。由于他们具有更敏捷的思维,兴趣比较多,具有更强的竞争意识,对新事物的感知更为敏感。还有一点是,他们还未步入社会,在心理素质方面不够强,自控能力差,没接触过较多的社会交往,这使得他们耐挫能力与成年人来说显得更为薄弱。2002年国家卫生部就针对这一问题召开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具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全国在当时存在3000万青少年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行为方面的问题检出率达到12.97%;有16%-25.4%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这些问题主要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强迫症、神经衰弱。还有许多学生因心理问题使正常的生活学习受到了影响,休学或退学现象在逐年上升。

作为民族的希望,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这是能够使民族发展与振兴,使民族能够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练就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取得体质与心智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存在很大差距,教育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要实现素质教育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这使得高校在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还无法完全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大学对于更好的成长方式的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观念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这一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有一些高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视作德育教育的范围,道德方面的内容还只是包括政治、伦理以及法律方面的内容;德育教育还只是为了适应对于当时重点问题的关注上。21世纪对于人才培养有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有相关要求,要将使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让素质教育在更深层面上得到发展,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使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得到同步发展,使当代大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必须针对大学生在人才培养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使高校成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沃土。因此,对于高校来说,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必须成为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及目标。在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了能够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主要原因,需要各高校在各自的教育环境中为大学生提供能够为他们身心产生积极影响的要素。比如,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本来就有限的教育资源显得更加无法满足需求,师资、管理、硬件设施等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也满足不了要求,这使得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针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再加上高校周边社会环境不是很理想、学生与社会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越来越复杂、继续深造和就业创业都产生了更大的压力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多身心健康方面的负面影响。这几年,由于人口原因,高校生源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高等院校的入学门槛一降再降,使得学生在整体素质方面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以上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的许多研究与调查就指出,在目前的大学生中退学、休学和自杀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些都是一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严重问题的表现,这使得各高校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不断增加。因而,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展开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了摆在高校面前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我们认为,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环节,不断使环教育环境得到优化,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地结合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去,采取这种良好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之间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减少、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对更稳定的校园环境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工作都能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帮助,给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二、研究意义

本书在心理学视角下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特殊问题展开讨论,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举措,研究能够有效地预防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可以提高各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针对性,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选题依据

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并给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伴随着改革开放在近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时,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挑战,生活方面的压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压力的积累对个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作为国内精神方面的卫生权威部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下属部门精神,卫生中心在进行了大量调查后得出的数据表明:仅截止到2009年,全国患有精神类问题患者总数达到了1亿人以上,我国每13人里面就存在1人不同程度或不同类型上有精神方面疾病问题。与此同时,在国内一项近1.2亿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疾病的调查显示,仅从2001-2005年,我国的成年人中有精神方面问题的病人总数达到惊人的17.5%,且集中体现在心境方面的问题、精神焦虑问题、物质滥用问题等项目上。各类精神疾病造成的一个更大的影响是自杀,200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自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杀已经成为了青年人群(15-34岁)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而造成年轻人自杀的因素里,心理压力大又成为第一大因素。数据表明,我国近年来每年有近三十万人因各种原因自杀,而在自杀的人群里,受到心理障碍、疾病长期困扰和折磨又成为了重要的显性因素。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家庭负担,也影响了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精神卫生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而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其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对其意义非凡。无论是大学期间,还是面对即将踏进的社会,大学生都会遇到各种不同事情带来的压力。具体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会承受学习成绩、就业择业、情感恋爱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具体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和迅速的应对,往往会逐渐引发成为心理方面问题和心理疾病。据一项调查显示,从1989到1998年短短10年之间,我们国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率占总生病比例,较1989年增长了7%,达到了27.03%。心理疾病更不容治愈、缓解,它们在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的同时,还有可能带来更加不良的影响。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在全国休学、退学、接受处罚和非正常死亡的事件中,因心理疾病问题诱发的事件就高达1/3。2009年,在一项有2000余名高校学生参与的调查表明,高校学生面对的主要压力来源上是择业问题,接近90%的高校生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没有明确目标,而曾经有轻生想法的人占到接受问卷总人数的8.3%。从心理疾病和障碍的发病率、对高校生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看,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有迹象发展成为制约他们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教育工作者理应对其加以重视、研究。

值得欣慰的是,社会现阶段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也逐渐开始注重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国内大学也普遍更加重视对于高校学生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在理论方面的探讨和实践当中逐渐探索实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为了使这方面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心理方面健康的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意见》具体指出了如何在大学生之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自此开始,在大学生之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变成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内容。紧接着,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到新高度。在2006年6月出台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党和国家提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保障措施的要求,这是第一次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联系起来;而在涉及到全国教育开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于2007年发布并指出,要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以及珍爱生命方面有更高的认识,为更好地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保障。2008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以及教学内容表明了具体的要求,重点阐述规范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开展原则和实施措施,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具体工作开展做出了明确指示;还对教育建设、如何构建并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形成了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规定措施。为能够更方便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教学工作,教育部2011年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内容开展了更细致的指导工作,根据相关规定编写了教学主要要求,这一要求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工作提供了规范,使理论教学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方面。2012年,教育部与共青团中央、卫生部共同在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现实情况的前提下,确定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些意见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我们国家各个相关部门近年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工作,对于有效帮助心理健康教育顺利且有效地开展颁布了许多规定与指导意见,使得全社会对于这方面的关注更加广泛和深刻;同时,在执行这些规定和指导意见方面,各地高校也在不断创新,寻求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不断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切合实际的思想与方法。从各相关部门近几年出台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方面文件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方面需要产生更大的作用,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大学生能不能顺利成长成才,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合格的接班人,是否能够肩负得起时代赋予他们的特殊历史使命,心理健康状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不断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产生重要的实践意义,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