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庭院深深鉴宝人

庭院深深鉴宝人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主人黄柏林用他低沉中略带雄浑的语音开始了他的人生讲述。从此,时任生产大队妇女主任的母亲夏沈月,含辛茹苦,独自承担了抚养6个子女的重任。对书生气十足的黄柏林来说,被安排在书店工作,是对他的最好奖赏。黄柏林既有看准机会获得丰厚利润的成功交易,也有不慎买入赝品蒙受巨亏的情况发生。他希望借助专家的深厚学识和鉴别能力,避免自己买入赝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们想不到,在上林湖畔,竟会杀出一匹书画鉴赏方面的“黑马”。他就是在业界取得了一定名望的民间鉴宝人士黄柏林。

慈溪市逍林镇林西村,紧靠周塘西街的黄家路一号,门面是别致的朱金大门。纵横排布的门钉和一对门环,古味浓郁。再抬头仰望,门上方有一匾,写着“以古为鉴”四个大字。在铝合金门窗的小洋楼取代青瓦粉墙的低矮村舍占据人们视线的今天,这扇大门一下子把时光拉回了好几个世纪前。我们在想,这宅院里的主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不一会,大门“喀隆”一声,缓缓向两边开启了。进到里面,没有人开门,原来门的开合是电钮控制的。主人的面还没见到,打招呼的声音先传了出来。但很快就看到了他,一位肤色黝黑的穿西服的中年人,身上有着一种质朴的大气。一路跟随主人走进去,古树修竹,亭台楼阁,泉池相连,曲径通幽,一时间,让人仿佛置身皇家园林之中。进门处有一副对联,写着:“修为原不易行先乎孝艺裕乎文,学问本有真春发其华秋结其实”。似乎凝含着主人的人生感叹与感悟,阐发着做人与做学问两方面的道理。

庭院中的景致都比较集中,房屋也不多,前后三排,有限的几间,但中间的主楼却给人以巍峨之感。二楼之上的阁楼外面挂着一块“四明伟观”的匾。进入客厅,屋里是全套的清朝年间的红木桌椅,都按古代的格式摆放着;走入隔壁的书房,陈放着文房四宝的长条桌上,正平放着一幅墨汁淋漓的水墨寒梅图。穿行间,到处可见雕花的门窗、屏风等古老的器物,并伴随着木扇门开启时的吱呀声。“阿国,阿国,快来给客人泡一杯绿茶。”带领我们简单参观之后,主人一面对着屋后面喊,一面请我们在客厅坐下。女主人在后面的厨房间答应着,不一会就转出身来,给每人递上一杯热气袅袅清香扑鼻的绿茶。女主人的身上同样有着几分质朴的味道。

“两年前,在这座宅院刚落成时,就有媒体采访过我。但报道中说的我由地道的农民成为古字画收藏、鉴定方面国内年轻收藏家翘楚,显然与事实不符。”主人黄柏林用他低沉中略带雄浑的语音开始了他的人生讲述。他说,他的远祖为黄宗羲,至今仍有家谱为证。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着男儿血性的大学问家黄宗羲,是黄柏林心中一个隐约的梦。黄柏林的祖父黄启钿,号迪轩,终身以儒为业,工书法。父亲黄明,性嗜书,是三五支队的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为第一任慈溪浒山镇镇长,兼任财粮主任,后任当时的余姚县粮食局副局长,“文革”时遭迫害,撒手人寰,其时黄柏林年仅11岁。

从此,时任生产大队妇女主任的母亲夏沈月,含辛茹苦,独自承担了抚养6个子女的重任。由于家里人口多,劳力少,懂事的黄柏林坚持到高中毕业,便毅然弃学就农,以减轻母亲负担。后来还去水云浦做民工,抬石挑泥争先恐后,干部子弟的书生弱骨得到了磨炼。不久又应征入伍,在武汉三镇“白云黄鹤”之地,苦练了三年武功,进一步锤炼了一副男儿风骨。复员后,黄柏林回到家乡,被安排在逍林供销社,做一名普通的新华书店销售员。

一身黝黑的皮肤、一个男儿的志向,出身儒学世家的黄柏林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慈溪乡镇街道上寻找着人生突破的方向。对书生气十足的黄柏林来说,被安排在书店工作,是对他的最好奖赏。他沉浸到了书中的世界,尤其喜爱古人的诗书字画。表面上,他是一个呆坐在书柜前的售书员,实际上,内心世界无比丰富。直到如今,他仍能将屈原长达二千余字的《离骚》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屈原内心高洁的向往、对于民生的担忧,似乎也正吻合黄柏林当年的抱负和苦涩心境。十年临柜,十年埋首苦读,黄柏林书店小职员的身份,早已与儒学水平和文化悟性不相匹配。连在书店门口摆摊卖香烟的小贩也对他说:“黄老师,我没有文化,只能靠摆香烟摊度日,你文化高,何必整天待在柜台里面?”

实际上,那时黄柏林的生活确实已经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静,爱好书画的他已经接触到一个令他感到无比兴奋的领域——书画买卖。当时,这一领域还不能公开叫卖。“文革”期间,古玩字画等是一律被当做“四旧”,要加以砸烂、销毁的。人们只是小心翼翼地将历尽劫难的宝物偷偷拿出来,随便开个便宜的价格,以换成可以改善生活的财物。在识货者的眼里,有些宝物可是千金难求啊,黄柏林看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那是1984年的秋天,我26岁。一位曾就读黄埔军校的落魄老者,因手头拮据,拿出一幅家藏的任伯年作品,出价200元,问我要不要。任伯年与其叔任熊等早年曾在镇海、宁波生活,这段典故我在书里早有了解,如今一看到他的大作,真是爱不释手,志在必得……但当时家里也并不宽裕,我是卖了老婆嫁过来的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才凑足了200元钱,买下那幅作品的。为此,还没少挨家人的责怪和抱怨:好好一辆自行车变成了一张破纸片……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附近就有一厂长闻讯而来,出价千元,脸上还笑呵呵的——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了古书画市场的巨大赢利空间。”黄柏林回忆道:“差价800元,可是我站近三年柜台的全部工资收入。”

初涉书画市场,虽已积累了相当的文史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但毕竟道行不深。黄柏林既有看准机会获得丰厚利润的成功交易,也有不慎买入赝品蒙受巨亏的情况发生。不过,做一行就要专一行,黄柏林终于辞去了“铁饭碗”,决心在“书山画海”中搏击风浪。有时候,买错了东西,行语“吃醉”,他也一不声张,二不怪人。只怪自己眼力不逮,人生付学费理所当然。他以失败为激励,狠下心来多看多学,从各个角度,尤其是题跋和笔触,还有印色,细致入微地观察和研究。不仅百看不厌,也临摹不倦。平时外出,辗转于各地书画市场,每到绍兴,他必去“青藤书屋”瞻仰,每过南昌青云谱,他必去寻觅八大山人的旧踪。更多的还是去北京、上海……

然而,作为一名民间自学成才的书画鉴赏、收藏、买卖人士,前面几年,黄柏林始终相信的还是学院专家的眼光和评判水平。他希望借助专家的深厚学识和鉴别能力,避免自己买入赝品。但是,1992年的那次遭遇,让他彻底破除了对于专家的迷信,转而只相信一点:投石问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自己摸着石子过河。

那次,他邀请杭州的几位书画鉴赏专家一起前往德清,鉴别一幅祝枝山的书法作品。黄柏林有些吃不准,前后看了三次,但专家一致认定是真迹。其中一个专家说,我特别喜爱祝枝山的作品,每天都要把玩一阵的,这幅作品,我一看就有感觉,不会错。于是,黄柏林倾尽家中所有,还向朋友大量举债,以10万元的价格买入了此作。然而,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此作无人问津。市场是检验作品真假的最好办法,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幅字的笔法有故意放浪开张的迹象,用笔过快,有些地方没有收笔之处,与祝枝山每笔必收的真迹毕竟有所区别,是一幅赝品。这不仅让黄柏林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他入行十年,几乎没赚什么钱,也让他痛定思痛,从此不再依赖他人。

巨大的心理压力转化为一股更为狠命的学习动力。黄柏林白天实践,晚上钻在书房里,对所有涉及古代书画乃至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做到了烂熟于胸。有些他特别喜爱的书,翻了不止十几二十遍。而这些书,相当部分还是他想方设法从各处“淘”来的孤本、善本,相当于在作书画鉴定时的独门武器。

在经手数万件、失败无数次之后,黄柏林几乎没赚什么钱,但他终于凭借自己深厚的积淀,练就一双比许多专家还“毒”的“火眼金睛”。说起来还有些离奇,有一天,黄柏林与几位慈溪收藏界的富豪在山西五台山参加某活动,走进来两位五台山寺僧,其中一位双目炯炯,对几位富豪视而不见,却只盯住了黄柏林上下观看,然后感叹地说了句:“这位施主不得了,你已经可以做到握沙成金。”

果然,从此以后,黄柏林几乎没有再走过眼。“乱世藏金,盛世藏宝”,在艺术品投资市场日趋走红的时代大背景下,上天并没有亏待黄柏林这位有着大抱负的苦心人。近几年来,业界人士甚至笑称,每次在拍卖会上,只要见到黄柏林在举牌,与他竞争的人就心里有底。黄柏林终于用他的学识和智慧,真正赢来了丰厚的回报。热爱古代文化的黄柏林注定不是一个单纯的书画商人。有了相当的经济基础之后,少年时便萦绕心间的一个梦变得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造一座像“天一阁”一样的中式庭院。还在读初中时,黄柏林就到宁波参观了“天一阁”,从此,梦里的他经常踏入那有书香、有花影的古建筑。于是,首先是找一块土地。当时,包括北京、上海、广西,许多地方的朋友得知他的这一计划,都邀请他到他们那儿建房落户。但黄柏林的第一选择还是回到生他养他的林西村。他选中了一块不甚起眼的工厂土地。他有能力买下这块土地,但拆建并不容易,光是办理手续,他就前前后后跑了数年时间。然后就是设计图纸,像作画一样,一件件在地上添上景物,一边建造一边构思一边修改,又整整耗费了两年的心血。

房子从设计到监工,再到每一处景点的命名,都渗透了黄柏林的独特匠心。在仿欧建筑风靡一时的今天,黄柏林希望他的这座宅院包含尽可能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乡村,在民间,保留下中国式的纯正的一脉。

他的人生更加充实起来了,除了应邀到各地参加一些拍卖、品鉴、收藏的活动,包括应邀到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克里夫兰博物馆等世界级收藏机构去鉴定国宝级画作外,还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为著名书画作题跋,破解名书画的历史公案,以使书画作品“流传有绪”的工作当中。书画自有经济价值以来,历代就不断有人采取各种手法伪造做假,以谋取利益。于是,拥有广博学识和较高艺术修养的专业鉴赏家也就应运而生了。历朝历代,都有高明的鉴赏家识真辨伪,在作品上面写上此作出自何人之手、经历几世收藏、艺术价值如何等评判性的话语,真迹只有一份,艺术价值也有了专业的评论,这样就不致混淆视听,令人无所适从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前仍不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的渊博学者,但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文革”浩劫,古玩字画被当做了封建糟粕加以扬弃,由此,书画鉴赏评定的这条文化链就出现了断裂现象。如今,一些国宝级的书画鉴赏家年事已高,黄柏林掂掂自己的分量,觉得应该有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接手这一工作,从而使后人更好地品读理解书画作品,增加鉴赏与收藏的情趣,并为作品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

“历史中的记载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我感到无比兴奋,欣慰于此宝物没有遭受流失。那位老总更是开心,连连称,他正在写一部传记,我的这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发现,一定要写入传记之中。”黄柏林说。

庭院深深,晚风送来杜鹃花的芳香。长条画桌上一只手机振动起来,黄柏林接起电话,又进入了角色之中。

2009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