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印象和感受是和三门中学的庭院式建筑风格分不开的,这种建筑风格与中国园林建筑息息相通,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的。这种思想是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而形成的。在三门中学校园的建筑中,讲究主次布局和空间布局的序列安排,这些是传统的中国建筑设计的灵魂。
庭院深深深几许_生态学校文化的构

四、庭院深深深几许

人们对三门中学最深的印象就是那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建筑特色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感受。这种印象和感受是和三门中学的庭院式建筑风格分不开的,这种建筑风格与中国园林建筑息息相通,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的。三门中学的庭院式建筑之所以这样美不胜收,是和下面的这些艺术特征分不开的。

首先,它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庭院空间从一开始就注意了天地、自然与人相融合的规律。这种思想是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而形成的。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的主流哲学——儒道哲学思想都十分推崇自然审美思想以及比德之说。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礼乐思想强调“大乐与天地同和”,这里的“和”是儒家所倡的人生最高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道家思想主张人要顺应天道,洁静无为,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天地皆备于我”反映了道家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留恋。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之下园林就成了追求自然思想的现实载体,士大夫们在自己的园林里“师法自然”,营造景观。庭院与园林都重视自然,区别在于对自然的景观化程度不同,园林比庭院更强调模拟自然、表现自然。

三门中学校园作为一种庭院式建筑紧密围绕着“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主题,在建筑空间上,往往表现为应天时、就地利,在自然中应该找到自己恰当的姿态,而不是与之相抗衡,在对庭院空间的处理时注意引入自然之美,艺术再现自然之美。崇尚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统一。为突出环境的优美,三门中学建筑以一种低姿态隐入其中。建筑的颜色采用和自然最易融合的灰白色,窗玻璃则是无色的。校园建筑的高度全部控制在五层之内,大多为四层,并尽量打碎庞大的建筑形体,减少建筑的体积,弱化厚重的建筑形体对自然和人的影响与压力。同时,取消了校园标志性建筑和中心道路,把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突出自然景观

其次,它具有“移步换景,情随境生”的艺术特征。三门中学采用的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建筑,通过建筑、道路、假山和树木等把学校分成了多个空间,这些空间就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风景,然后通过曲折的道路把各个空间连在一起,使人一进校门就美景不断,移步换景,曲径通幽。这就和很多学校那种一进校门学校全貌就展现在面前、让人一览无余的情况截然不同。一览无余对欣赏风景来说是不合适的,一步一景,景随路转,如行山阴道上才是风景吸引人的地方。

另外,每个建筑形体的设计都必须考虑与周边景观相互映照,做到无论站在哪个点上,都能把四周的自然景色引入人们的视野,努力建立建筑与自然的对话。三门中学校园就利用了四面环山的有利条件,把远山和古寺等优美景致纳为观赏的对象,增加园林的景深,扩大园林的欣赏空间,使展现在欣赏者视觉中的空间,不仅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而且是一个“情随境生”的无限空间,即面向无限的宇宙,让视觉感受和审美想象获得充分的自由。

再次,它具有“虚实相生”的艺术特征。虚实相生在传统空间意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重要思想。清初画家笪重光《画筌》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园理亦通画理。造园若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若以实为实,景物就会死板,不能动人。唯有以虚为实,化实为虚,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虚实相生,不但通过对建筑的位置、体量、形态的着意经营,有意识地创造一个虚实相生的外部环境,而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内外交融,从而构成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

三门中学建筑的虚实相生主要是通过各个空间之间隔而不断的布局实现的。隔开各个空间的有的是实在的楼房墙垣,但更多的是几棵古树,几竿翠竹,或者是长长的走廊,这样形成的空间就具有“隔而不断”的特点,这就打破了封闭局促的格局。实实虚虚,虚虚实实,赋予空间以开敞空灵的美感,体现“隔”与“透”、“虚”与“实”的统一,使整个空间成为渗透性空间。通过门窗、走廊所构成的框格欣赏外界的景物,吐纳远近的空间,这确实是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方式。在三门中学校园的各个空间,从亭台楼阁到远近俯仰的借景空间,从不同框格的“无心画”到单向或多向的对景空间,都离不开“无”。凭借这个“无”,才能虚而待物,由“作事物观”到“作画图观”,由单一景面到多重景面,由有限空间到无限空间。

最后,它具有“时空一体”的艺术特征。传统空间意识中,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时间的节奏率领着空间的方位,在中国建筑构图中成就了节奏化、音乐化的时空一体。

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说:“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天地自有无言之美,它在时光的流逝中显现山水花木种种具体形象的先后交替和变化。

在三门中学校园的建筑中,讲究主次布局和空间布局的序列安排,这些是传统的中国建筑设计的灵魂。同时也讲究阴阳刚柔并济,讲究四季晨昏的效果。把握自然性的大时之美,使“良辰”和“美景”互相融合,使时间和空间互相交感,构成一个个风景系列。庭院的艺术空间离不开时间的绵延,离不开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离不开晨昏昼夜的时分变化,离不开晴雨雪雾的气象变化。正是由于这些不断幻变的天时的渲染,才使庭院的欣赏有了更深的审美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