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校报评论刍议

校报评论刍议

时间:2022-07-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校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它的中心任务是“办报育人”。校报除大量刊载新闻报道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及时有力地发表评论。评论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从目前高校校报情况来看,评论工作是比较薄弱的。这样,不仅与校报的性质和职能不相称,而且严重影响了校报的指导性和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

校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它的中心任务是“办报育人”。校报除大量刊载新闻报道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及时有力地发表评论。评论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从目前高校校报情况来看,评论工作是比较薄弱的。这样,不仅与校报的性质和职能不相称,而且严重影响了校报的指导性和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要提高校报质量,除增强新闻报道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校报的评论工作,现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党的报纸历来都十分重视评论工作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所谓旗帜和灵魂,我认为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评论可以直接表述报纸的领导机关、报纸编辑部和编辑的思想、观点、态度,二是可以作为编辑部一个时期或一个问题的报道和指导思想。如果报纸没有评论,这家报纸就等于没有观点和宣传纲要,报纸的真正舆论监督作用也谈不到了。凡是有威信有影响的报纸,都是十分重视评论工作的。重视报纸评论,善于用评论阐明问题,制造舆论,指导工作,已成为党报的优良传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都有过自己参加办报和写作评论的历史。据有关资料统计,1851年到186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为《纽约论坛报》写的评论,共有500余篇,几乎占他们一生撰稿1600余篇的三分之一。1912年到1923年,列宁在《真理报》发表论文852篇,其中大部分是评论。在重视并经常撰写评论方面,毛泽东堪为全党的楷模。他为党报的评论工作的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许多有理论价值、指导全局工作的重要言论,都是以评论形式出现的,如《将革命进行到底》等。他不仅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写了许多评论,而且对如何搞好评论作过多次指示。过去,党报在群众中享有那么大的威望和影响,除了及时地真实地传播革命信息外,报纸上经常发表重要评论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加强对报纸的领导,在197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新闻工作座谈会议上,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在新闻工作中推行的“左”的路线及其“假、大、空”,要求报纸要加强理论宣传,对“四化”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进行理论阐明。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斗争。由此看来,报纸要进行理论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这不仅是党中央对报纸的基本要求,也是办好报纸提高质量的重要内容。当然报纸的舆论监督有多种形式,但评论则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校报要十分重视评论工作。

二、评论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完整的报纸不可没有评论

报纸与杂志不同,杂志是一本一本与读者见面的,而报纸则是一天一天与读者见面的,一张报纸没有新闻报道固然不能称其为报纸,如果没有评论同样也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报纸。马克思认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中央领导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一文中指出:“党的新闻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也可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用大量生动的事实和言论,把党和政府的主张,把人民的各方面的意见和活动及时地、准确地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我认为报纸的喉舌作用,言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评论发挥出来的。评论太多太滥不好,但没有评论,舆论的力量显得很不够了。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特别是编辑、总编辑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其评论的任务,如果只具备写消息报道的素质和能力,而没有写评论的素质和能力,那就不是一个完备的新闻工作者。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如何改进新时期《人民日报》宣传工作时说:“记者应该采写评论性的新闻。就是说,我们的记者不仅要善于采写很有说服力的事实,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画龙点睛的评论,把摆事实和讲道理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穆青同志在同新华社四川分社负责人谈新闻改革的设想时说过:“在外国记者的一些成功的报道中,我看两个东西突出了。一个是评论,就是说不完全是用事实讲话,而是用各种事实来发议论,发表看法;另一个是注意事实的细节。”综上所述,不论从报纸的基本职能,还是从做一个完备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来看,评论绝不是可要可不要、可重视可不重视的问题,而是报纸和报纸编辑部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三、报纸有多种文体,而评论则自成一体,有着其他文体不可代替的作用

报纸上的文体各种各样,但归结起来,大致为叙述描写类,和说理论证类。也有人分为三类,即新闻报道、评论文章和文艺作品。不论是两分法还是三分法,而评论则自成一体,并且在报纸中还是举足轻重的一体。那么评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呢?

评论可以说是新闻宣传的一种文体,是以政论的形式反映、阐明新闻内容,具有新闻价值的论文。它与新闻报道相比,新闻报道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评论则是配合消息报道所阐发的说理文。新闻报道可以使读者对所报道的事实知其然,而评论则主要是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研究论述,使读者知其所以然。评论与一般理论文章相比,理论文章所论述的多为学术性或业务性的问题,而评论虽然具有理论文章的特点,但它主要是对新闻内容的分析和评判。所以,新闻报道一般来说不具备理论性,理论文章一般来说不具备新闻性,而评论则两者兼而有之,自成一体。

评论不仅自成一体,而且有着别的不能代替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一,及时直接地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有多种手段,而评论是最重要的形式,并且报纸通常是通过社论、短评表现出来的。比如,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期间,《人民日报》连发数篇社论,及时直接地阐明了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二,反映舆论,引导舆论。舆论是指大家对存在于现实之中,并随着情况不同而在发展变化着。客观存在着的这些看法、议论意见并不是众人一口,众人一声,而是纷纭复杂,有是有非,评论的作用,则能够将群众中对所关心的问题的看法、议论、意见、集中而有条理地反映在报纸上,并且能够较好地按照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通过科学分析,支持正确的,批评错误的,揭示本质,阐明道理,把群众的思想认识逐步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从而推动舆论并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三、评论新闻,解释新闻。报纸的读者,不仅需要从报纸上了解事实,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事实的分析和评判,纲领性地知道事实的根底和本质,以便在认识上思想上有所提高。当然,不是任何新闻都作解释和进行评判,但关键性的众说纷纭而又带普遍性的问题,报纸有责任帮助读者对新闻有个透彻的认识,以使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上述这些作用,当然,其他文体也可以体现,但毕竟不是其他文体的根本任务。要起到上述这些作用。评论才是当之无愧的。

四、写好评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提高水平,提高素质

要写好评论,充分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基本素质,勤学苦练才能搞好。我认为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党性原则。所谓党性原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在写评论的时候,一定要以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目标”。具体说,(一)要在党委领导下进行,重要的评论一定由党委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把关定向,认真审阅。(二)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评论宣传的观点必须正确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教育、科技、知识分子政策,体现党的基本主张,决不能散布削弱党、反对党的领导与党的政策决定相违背的倾向。(三)要遵守宣传纪律,哪些应该在报纸上公开评论,哪些不应该公开评论,以及怎样评论、评到什么程度,都必须与党和学校的决定、部署步调一致。(四)要有针对性,敢于针对思想上实际上存在的热点问题,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地进行评论。

二、要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办好评论要坚持党性原则,但是仅此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马列主义不仅仅是革命工作的指针,而且也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社会和区别真假、明辨是非的锐利武器。评论的作用在于评判事实,组织和引导舆论。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树立正气,反对歪风。但是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何谓正气何谓歪风?仅凭感性知识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方法加以分析、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缺乏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评论来的。刘少奇说过:“马列主义记者,要有马列主义的工具”;“缺乏马列主义理论与方法,就看不清问题。”

实践证明,丰富的知识对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特别是从事高校校报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报纸所要反映和评论的不是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事物,而是各方面和整个社会。高校校报也要反映和评论整个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甚至牵涉整个社会,况且高校层次那么多,学校那么杂,范围那么广,孤陋寡闻、抱残守缺是根本不能适应形势要求的。在我省高校校报队伍中,大部分同志是学自然科学的,部分同志是学社会科学的,学自然科学的缺少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学社会科学缺少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只具备某一方面的知识,都不是一个完备的校报工作者。所以,我们必须尽力争取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以便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三、要有一定的写评论的功力。评论是配合事实、论述道理,以具有强烈的倾向性为其特点的。它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深刻的说理,对重要事件、思想问题、政策问题、理论问题或群众关心及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评论,以表明校报或受党委委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校党政的意见和态度,并借此影响读者引导读者,因而,评论的写作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写作,在某种意义上说,评论写作的基础和根底要求得更雄厚。

要写好评论,还必须在选题、说理、文风等方面多下工夫。

选好评论题目,是写好评论的关键。邓拓曾说过:“评论的选题计划是所有选题计划中最重要的,它的完善与否将影响整个报纸的政治效果。”从这几年校报所发的评论来看,相当一部分选题是好的,问题是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口子开得太大,问题选得不准,题目定得不新。因此,在选题上应该力求克服“大”“旧”“空”,做到“小”“新”“实”。

选好题目之后,论理也至关重要,论理如医生用药,用药不妥,病根难除;论理不当,难以服人。我认为论理,实质上就是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观点,经过系统的推理论证,得出规律性的结论的问题。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既要运用马列主义具体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又要有综合性的高层的结构能力。这不是说评论高深莫测,不可捉摸,而是说任何事情都有具体规律。叶圣陶说:“论说文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开头往往把所要说明的事物概括地提出来,下一个诠释,立一个定义。这样,平凡固然平凡,然而是文章的常轨,不能说这有什么毛病。从下诠释立定义开了头,接下去把诠释和定义里的内容推阐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是一篇有头有尾的论文。”当然,评论的写作并不那么简单,但这毕竟是个常轨,常轨则是必须遵守的。

文风是文章的风格。评论是以文字来吸引读者、打动读者、说服读者的。目前,我们校报评论的语言,书本上的语言太浓,缺少通俗化和口语化,读过之后,其语句文字都好像在那些书本上和报纸上看过一样,没有新鲜感和具体感,因此,许多评论显得沉闷干瘪。毛泽东同志的文风,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的文章深入浅出,逻辑性强,生动流畅又富有哲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据上所述,评论在报纸中有着其他文体不能代替的作用,是对一张报纸和一个完备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同时,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形式。我们校报工作者,应不断增强和提高写好评论的勇气和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校报质量而努力。

注 原载《高校校报研究》1986年第五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