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高专学报发展刍议

高职高专学报发展刍议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高专学报发展刍议高职高专绝大多数创办或公开于1998年以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去高职高专办的内刊转为公开学报。这也是高职高专比“本科学报”更难发展的原因之一。那么,高职高专学报应如何做好发展这个主题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若干高职高专学报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高职高专学报发展刍议

高职高专绝大多数创办或公开于1998年以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去高职高专办的内刊转为公开学报。1998年后,国家出版管理部门放宽对高校学报的限制,允许没有公开期刊的高校有一份公开学报,一大批高职高专办的内刊转为公开学报。另一种是新办的高职高专创办的学报。高职高专在高校中属于“第三世界”,受学校学制、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培养目标等条件的影响,科研力量相对较弱,学报栏目设置只能以学校的专业设置为基础,尽可能照顾各个学科和专业,并且刊发与栏目相对的稿子,学科优势不及专业性期刊,有的学报甚至搞成综合版,文理兼容,各科内容相互混杂,很难引起专业人员对综合版面的兴趣,导致学报版面分散,缺乏优势学科和特色栏目。这类学报都存在以下共同特点和主要问题。

1 特点和主要问题

1.1 主办单位科研力量较弱,学报“对内”发挥作用有限

近几年来,高校纷纷“升级”,不少条件较好,科研实力较强的高职高专都升格为本科院校。现在的高职高专绝大多数是短时间升格无望的学校,或由中等专业学校等升级的高职高专。这些学校由于高等教育大发展,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师都忙于教学,无暇于科研工作。大多数教师缺少科研工作的训练和经验,又面临着升级后职称的转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申报、评审等。因此,高职高专教师在科研上和本科学校教师有较大的差距,高职高专总体来说科研实力较弱。而学报是学校的学术窗口,是学校科研成果的园地,科研力量弱就导致了学报这个学术窗口不亮,园地成果不丰。学报发挥的作用自然就十分有限。

1.2 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较长,吸引高质量外稿的能力较弱

高职高专除少数是双月刊外,绝大多数是季刊,从来稿到刊出,一般需要半年或半年以上的时间甚至长达一年。由于刊期长,加上编辑、审稿力量不足,审稿周期也较长,常常导致一些质量高的稿件,在审结之前被他刊采用或已被他刊决定采用,导致好稿流失,同时还导致编辑审稿劳动的浪费。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长客观上也导致了来稿的减少,更导致了高质量稿件的流失。另外,有关行政部门不合理的期刊分级,将期刊分级的结果和职称评审等挂钩(如:多篇高职高专发表的文章评职称时只能算一篇),人为地阻止了高职高专的高质量来稿。这也是高职高专比“本科学报”更难发展的原因之一。

1.3 整体质量不高,读者面窄

如前文所述,主办单位科研力量弱,校内稿件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同时又由于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长,吸引外稿的能力有限,导致高职高专学报学术质量整体不高。质量不高,影响力就小,读者面就窄,就更加不能吸引较高质量的稿件,这样往往形成恶性循环。造成高职高专整体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如作者队伍的差异,也有内部的,如主办单位重视程度不高;既有主观的,如主办者对自己的学报定位不高,也有客观的,如主办单位科研力量较弱等。

1.4 经费投入有限,编辑力量不足

由于专科学报对内发挥的作用有限,举办单位在办刊经费的投入上有限。大多数高职高专仅能维持日常运转。由于同样的原因,高职高专的编辑力量普遍不足。大多数高职高专专职编辑的数量都较少。大多数高职高专编辑任务繁重,整天忙于审稿、编校和编务,基本上沦为编辑匠,很少有时间学习、做研究。高职高专编辑力量不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学报编辑流失严重。

从以上分析可知,高职高专学报处在学报类学报的底层,因此在某些方面和大学学报不可比拟,从而决定了高职高专学报发展只能创造性的学习各学报的先进经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由于专科学报为学报的大多数,整体上处在所谓亟待发展和无可限量发展的阶段,即学报发展的初级阶段,可构成学报发展的蓝海(热门的发展成熟的叫红海),因此它的优势是起步低同时压力低,对影响因子等指标没有硬性规定,只要稍有发展即为很大的成绩。那么,高职高专学报应如何做好发展这个主题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 专科学报的发展

2.1 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编辑加工质量

高职高专学报及编辑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应承认由于所处高职高专学报,所以校内好稿有限,即便有少数好稿早也早已投到著名度较高的刊物。因此,高职高专稿子或内容重复,前后逻辑性差,研究存在这样那样的欠缺在所难免,因此学术质量总体上和大学学报没法比,要办成名刊强刊几乎是不可能的,办成精品也难。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摘引率等指标不能和大学学报比,走向国际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但是,编辑加工的量和方式方法比大学学报多,专科学报编辑的加工能力至少应不逊色于大学学报,因此学报的编辑质量是可以比而且应该比。如将一些东拼西凑、网上剪切的东西拼凑起来投到高职高专学报来,而且不知是否是有意回避,与其文章内容最密切的文献并未被列入,尤其不愿意列出相关的新近的中文文献。如果编辑漫不经心、草率马虎、不加思考,那么这类文章就很容易蒙混过关。又如论文前后重复叙述角度不同、内容相同的材料多次出现等。需要编辑进行查新、压缩,不规范处进行规范。应坚持基本的政治导向、学术质量、规范标准、坚持“三审制”以达到出版要求。同时,高职高专学报的报酬什么也很低,从学校横向和学报纵向都没法比,所以必须遵守编辑精神、安贫乐道才是真。[1]

2.2 服务地方服务专业办出特色

在学校教育模式尚没有特色的情况下,学报要办成专门期刊实在是强人所难,但作为学术期刊又必须按学术期刊规律运行,因此学报必须有少许特色也是理所当然,其中切实可行是办特色栏目。一要服务地方办学,二要服务特色专业,弄清这二点开设栏目也就不至于目空一切。一是地方上有什么特色文化,特色经济和特色研究作者群,这些都是开设栏目的依据。二是根据本校作者群中的特色专业和研究兴奋点开设特色栏目。在这方面若干高职高专学报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以戏曲特色被CSSCI收录,湖南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传播特色见长,《上饶师专学报》开辟的“方志敏研究”特色栏目。又是高职高专办的一些特色刊物,如《殷都学刊》开辟的“殷商文化研究”,《吕梁学刊》开辟的“赵树理研究”专栏,上海印刷高职高专的《出版与印刷》,无不以独特的视角,丰厚的底蕴,取得了成功。[2]

2.3 利用网络发展学报

由于知网等数据库检索主要以作者、关键词、主题、刊名等形式呈现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检索时强调的是前面几项而非刊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发展学报。利用网络能更好地为读者和作者服务,提高学报的服务水平,增加编者和作者、读者之间的亲和力。以提高学报的知名度。如,1)利用知网等数据库免费介绍本刊的论文和邮箱,让读者在访问论文的同时了解刊物以提高学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优质稿源等;2)利用知网等数据库查新论文识别论文的难点、疑点、寻找审稿人等,以提高编、审、校以及管理工作效率,以弥补编辑人员的不足;3)建立自己的网页全面地介绍自己的学报,大到办刊宗旨,小到每期目次和栏目设置,还可以介绍学报的基本情况、来稿要求,以及发布信息等。同时还可以把本学校最新科研动态以及本学报文章被人大报刊资料索引或其他重要文摘引用的情况向作者和读者公布。这样,既可以使读者很快地从网上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提高了学报的影响力,扩大了学报的知名度。这样做除了主动宣传功能外,还能使自己的学报在网络世界有一席之地,也能方便作者投稿,减少作者投稿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学报有效来稿的数量。[3]

2.4 明确服务对象加强对可能作者群的规范指导

高职高专办学宗旨是强调校企合作、订单式定向培养学生、工学结合、围绕区域和地方经济及行业市场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其成果产出以技术实践应用型为主,那么高职高专学报的编辑从心理到行为,对稿件的认识,组、审、退、编等的处理,会有很大的不同。对高职高专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其他单位投到学报的稿件,不能像对待重点大学学报的稿件一样,要求什么目的、理论依据、实验方法、结果结论等论文各要素齐全,也不能盲目强调理论上的深入探讨。所以这类学报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生产、服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发表那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重要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文章。增加应用性文章在学报所刊文章中的比重,突出技术性及实用性。同时,与普通高校及科研院所相比,高职高专学报的可能作者群的查新创新意识、规范意识等相对薄弱。因此,学报编辑还要注意发现和扶植培养人才,加强对学校及相关企业的科研技术人员等可能作者群的规范指导。有针对性地对校内外的作者群进行规范指导。以实现论文从作者自创(作者自认为有创造性)到读者他创(读者认为有创造性)的转变。如:1)学报应根据学校师生的科研和学科建设来设置醒目和工作重点,确保学科优势,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扶持新兴学科,兼顾其他学科。2)应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日常工作,服务于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通过学报这一平台使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提高,青年教师的职称得以晋升,同时通过切实的工作留持这部分教师成熟以后撰写的稿件。3)对论文的加工力度就比一般学校大。题目太泛大空的应尽量缩小,以言之有物;文章结构混乱,条理不清应理顺;实验、结果和分析应深入,重点突出;参考文献不规范的应规范;文字叙述、图表简洁自明,多余部分尽量压缩等。

总之,刊号就是高职高专学报的最大资源。高职高专学报应明确学报定位和出版内容,有所为有所不为,辅以各种编辑和管理手段。高职高专学报的质量就能有所提高,从而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王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之可为与不可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94~95.

[2]郝艳君.高专学报如何做好选题策划[J].吕梁高等高职高专学报,2000(6):50~51.

[3]李潜生.谈“专科学报”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65~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