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千里河西文明长廊

千里河西文明长廊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初,转发了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纲要》,这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对河西地区的开发建设,是共和国历史上河西的第三次创业。与“再造河西”同步开展的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活动,是在新的形势下,对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和特点的大胆实践,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实践。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就是紧密围绕“再造河西”发展战略的要求,以思想

走进河西

当面对青藏高原的余脉——马牙雪山,感受着身后蒙古高原的大漠寒风时,我们将目光西移,伸向那遥远的天际,你可曾知道,那就是中国最长的走廊地带——河西走廊

乌鞘岭

乌鞘岭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是古丝绸之路通往长安的重要关隘。

脚下的这条公路以前曾是崎岖难行的山间小道,而它却是两千多年前由长安出发通往罗马的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曾在这里相会,各民族文化曾在这里交流,此刻,我们正站在冲突与融合之间,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站在思考与探索之间。

这是一座博物馆,展现往我们面前的是大自然的沧海桑田,是时光流动的历史定格,是创造生命伟业的顽强不屈和人类精神灵光的永恒绝唱。

河西走廊地形狭长,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河西走廊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南隔祁连山与青藏高原相接,北连合黎山和龙首山与蒙古高原相望,呈现着大西北独有的两山夹峙、天高云淡的特殊景象,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之地。

汉武帝时期的张骞穿越河西走廊出使西域时,他绝没有想到,他打通的是人类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从此,河西走廊便在这条世界性的大道上占据着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

河西走廊上的边塞与古城遗址

河西走廊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条通道,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最早的窗口。在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多少撼人心魄的历史事件,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谱写了共创中华文明伟业的宏伟诗篇。

西汉设立河西四郡,也拉开了大规模开发河西走廊的历史。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河西走廊曾是“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许多地方“土沃泽饶”,盛唐时期曾有“天下富庶,扬州第一,凉州第二”的美誉。《资治通鉴》对这种繁荣盛况作了如此的描述:“自安远门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随着中原王朝政治中心的东移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河西走廊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为人们心目中对河西走廊的写照。

祁连山地与河西走廊上的绿洲

今天,古老的河西走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大西北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

在河西走廊上,分布着甘肃省的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五地市,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占甘肃全省面积的60%以上。河西走廊在甘肃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河西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初具规模,全省70%的商品粮、80%的油料、90%的棉花产自河西,是甘肃省率先奔小康的地区。

河西走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开发的电力资源容量达360万千瓦,已探明并开采的矿产资源有80多种,其中,镍、铂、锡、铑、水晶、钙等20多种矿藏在全国居前四位。镍矿居我国第一位,世界第二位。铂族金属矿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钢铁产量居西北第一位,石油品质居西北第二位。化工、原材料、食品加工等工业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河西走廊上崛起的现代工业

在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肃南马蹄寺、张掖大佛奇、武威文庙等古迹举世闻名。先后崛起在河西走廊的玉门“石油城”、金昌“镍都”、酒泉钢铁公司、核工业基地和卫星发射中心,与古已有之的“金张掖”、“银武威”相映成辉,共同镶嵌出共和国大西北璀璨夺目的天空。

[同期声]

在我们祖国的大西北,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地带,这就是举世瞩目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这里有人类文化‘圣地’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逶迤的万里长城,辽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漠。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进程中,河西走廊正在成为甘肃省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大西北的金腰带。

再造河西

河西走廊是古老的,因此,河西走廊也就拥有许多的永恒令人沉醉。那戈壁滩上伫立的烽燧,烈日下的残垣断壁,与永恒的山、永恒的戈壁默默对视,静静地诉说着河西走廊昔日的繁荣。

而当我们在乡村、在城镇,在机关、在学校、在剧院、在广场,看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而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的热闹场景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今天的河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美好家园的豪迈热情。

红崖山水库

红崖山水库位于石羊河下游,处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维护张掖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变河西地区的面貌,曾进行过两次大的开发建没。第—次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解决温饱;第二次是80年代初开始的“两西建设”,使河西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大部分农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建设,河西的开发建设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基本实现小康向宽裕型小康迈进的关键转折时期,面临着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加快实现宽裕型小康新目标两大任务。1998年底,甘肃省委、省政府做出部署,决定实施“再造河西”发展战略。1999年初,转发了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纲要》,这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对河西地区的开发建设,是共和国历史上河西的第三次创业。

“再造河西”包含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促进经济体制转换的发展战略,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战略;既提出了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奋斗目标,更反映了提高经济质量的客观要求。“再造河西”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开发和建设,是立足于农业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建设高科技型、节水型、外向型、加工型、生态型和综合经济长廊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再造河西”,不单纯是推动河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河西地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河西地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再造河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河西发展史上的一次新的创业,是推动河西迈向现代文明的变革。“再造河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依赖于河西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依赖于河西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依赖于河西各族人民的开拓创新。文明形态的变革,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重构,是人的力量的再建。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物质文明建设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发展。

疏勒河

疏勒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水系之一,与石羊河、黑河共同维护着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

祁连山下的花海

保护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与“再造河西”同步开展的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活动,是在新的形势下,对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和特点的大胆实践,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实践。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就是紧密围绕“再造河西”发展战略的要求,以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环境卫生建设和宣传文化事业的基本建设为工作重点,以开展创建“四城”、“四村”、“四线”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河西走廊的优势,在全省两个文明建设中,率先把河西五地市建成全省精神文明模范地区,为“再造河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推动河西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行列。

1999年,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嘉峪关市召开大会,全面部署开展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活动。中央文明办全文转发了《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纲要》,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河西各地市积极响应,围绕《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纲要》的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出本地区的实施意见,创建活动在河西的广大城镇和乡村全面开展起来。

这雄伟的关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军事功能,今天,它矗立于茫茫的戈壁上只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显示着它的历史价值。但是,听到这震耳的鼓声,我们感知的却是河西人民在“再造河西”、实施西部大开发伟大实践中的信心和他们的呐喊。

西部明珠

说起河西走廊,人们不能不提起丝绸之路,不能不提起往日的丝路重镇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可以诉说。而在今日的河西,更不能不说在戈壁滩上崛起的新兴城市金昌市和嘉峪关市,它们虽没有古老的历史,甚至它们都还十分年轻,但它们是共和国的骄子,是闪耀在西北高原上的名珠。

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建设文明城镇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为此,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开展“四城”创建活动,即在河西五地市及县、乡政府所在城镇,深入开展创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先进城镇活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经过5年努力,85%以上的城镇要达到省级文明城镇水平。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造就城市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

嘉峪关市,这座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关城命名的城市,是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的试点城市。在深化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嘉峪关市将“以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相结合,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文刚班组和文明家庭活动,全面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现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嘉峪关市在为现代文明建设塑造精神的同时,城市建没的速度也是惊人的。2000年,他们共投入6650万元,实施了城市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对城区主要街区的人行道进行了改造,全部铺设了彩色釉面花砖,兴建了3万平方米的雄关广场,将市郊双泉水引入城,建成了24公顷、储水135万立方米的迎宾湖,使戈壁钢城充满了生气和灵气。2001年上半年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近300公顷的绿地种植,使绿化覆盖率由过去的14%增长为21.97%;实施了暂住人口“安居工程”,把暂住人口纳入规范化管理,统一修建了住宅区,消除了乱搭乱建各类违章建筑现象;近两年他们共投资1.03亿元,建立了以政府网、企业网、公众网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形成了全省第二大网络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紧扣建设文明城市的目标,占全市城市人口三分之一的酒钢公司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将“在企业做文明职工,在社会做文明市民,在家庭做文明成员”渗透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中,并加大投资,创建文明厂区和文明住宅小区。近年来,酒钢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所属二级厂矿中有90%以上都是市级文明单位。

戈壁新城——嘉峪关市

酒钢公司

酒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

铁路、民航、金融、电力、邮电等各个行业都积极参与全市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广泛开展了“共建杯”、“金融杯”、“双学杯”等“十杯”竞赛活动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已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意识。目前,全市有300个单位进入了不同层次的文明单位行列,占全市单位总数的91%。

人造环境,环境育人。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带来了城市价值的攀升。近年来,嘉峪关市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人和人、人和物,精神和经济、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使嘉峪关市社会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2000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均居全省第一。

嘉峪关关城

雄伟的嘉峪关关城,辽阔壮观的塞外风光,与现代新兴城市的宜人景象交相辉映,古老与现代、苍茫雄浑与秀丽旖旎交织于一体,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魅力。一座凝结着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灿烂之光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正蓬勃兴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金昌市是建立于戈壁滩上的新型工业城市,是我国镍工业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在创建“四城”活动中,全力实施了以文明形象、绿化美化和文明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共建美好镍都“八大工程”,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人民广场主体雕塑、城标和大型电子显示屏等配套建设,实施了城市亮化工程。

“镍都”金昌

金昌地处河西走廊中段。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

酒泉市

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酒泉市坚持“跳出老区建新区、建好新区带老区”,“新区抓框架、老区抓美化、整体促提高”的思路,在原有12平方公里老城区的基础上,又扩建8平方公里,使市区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

张掖市投资266万元建成了“金张掖信息港”,投资580万元建成了信息中心,实现了与国家信息中心、科技部信息通道和全国百市信息网的联网,加快了科技兴市战略的实施。

张掖市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古称“甘州”,是丝绸之路重镇,有“金张掖”的美誉。

武威市

武威古称凉州,“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和重镇。

武威市实施了“名城形象塑造工程”,在城市基础建设、环境卫生绿化、优质服务、营造优良秩序方面有了新突破,化解了过去“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的老大难问题,使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化程度有了跳跃式的大发展。

创建文明社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优化生活环境的迫切要求。河西各地市在全面推进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将创建文明社区列为工作重点,先后涌现出张掖新乐花园小区、武威富民花园小区、武南阳光小区、嘉峪关雄关小区等一批标准化住宅小区,文明社区建设取得良好成果。

张掖市新乐花园住宅小区,是张掖市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实施安居工程而兴建的住宅小区。新乐小区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狠抓优化育人环境的形象工程、依法治区的保障工程、物业管理的基础工程、社区经济建设的繁荣工程,使得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省级文明小区等荣誉称号。

创建“四城”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河西五地市城市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玉门、敦煌,这些西部地区的明珠城市各具特色,它们自东向西,连为一体,构成了欧亚大陆桥兰新线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带,带动着整个河西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希望沃野

巍巍祁连绵延西去,绿洲草原陪伴相随。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激励下,河西各地市的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充分利用河西丰沛的水土资源、光热资源,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河西成为甘肃省率先奔小康的地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对河西的广大农村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再造河西”战略中,将河西地区农业发展问题作为促进河西发展的首要问题列为战略重点,予以了充分重视。与“再造河西”战略相配套,建设现代新农村也就成为《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纲要》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蓬勃发展的河西走廊特色农业

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纲要》对河西的广大农村明确提出了“四村”建设目标。在广大的农村,围绕乡镇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四村”活动,经过5年的努力,80%以上的乡镇实现:村村通车、通电、通水、通邮、通电话;村村道路硬化、“四旁”绿化、村容美化、净化;村村有广播电视室、文化图书室、体育场地、农民夜校;村村农户改院、改厨、改水、改厕、改圈。

文明村镇建设量大面宽,是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活动中的难点工作。

河西各地市在创建“四村”活动中,充分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促进农民进市场、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迈向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户为基础,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十星级文明农户”创评、文明小城镇建设等活动。

临泽县在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的活动中,优化载体,精心组织,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了“十星级文明社”、文明乡镇、“星级”系列创建活动;文明楼院、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安全文明小区、科普文明村、计划生育“六好”合格村创建活动;地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五乡”先进乡镇创建活动;“十村百社千户”文明示范点创建活动。这五个层次的创建活动涉及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由农户到社、由社到村、由村到乡镇,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工作链条,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文明村镇示范县、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县等20多项荣誉称号。

临泽县乡镇文化活动中心

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

高台县是西路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被列为甘肃省“四村”创建试点县。两年来,他们把创建“四村”当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项目,列入“一把手工程”,做到了“思想上有位子,高度重视,列入议程;组织上有班子,专设机构,配备专人;工作上有路子,制定计划,分步实施;活动上有案子,纳入计划,逐年增加;实施上有果子,办好实事,抓出成效”,形成了以文明村镇为示范点、以公路沿线连成线、以广大乡村“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形成片的抓点、连线、带面的工作新格局,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古浪县是甘肃省有名的国家扶持贫困县,也是甘肃省“四村”创建试点县之一。在“四村”建设中,他们把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当作突破口,在中央文明办的关心帮助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落实资金,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完善机制,先后建起了7个乡镇宣传文化中心。这项工程已成为“党委高兴、政府欢迎、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样板工程”,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基地、乡镇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成为乡镇一流的文化娱乐场所,是农民最爱去的地方。

按照“四村”建设的要求,河西各地市充分重视城镇对乡村的辐射作用,以抓好文明城镇建设为龙头,深入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

酒泉市“绿色通道”工程全面启动。这项工程途经肃州、玉门、安西、敦煌等县市区,总长度554公里,总投入6831万元。项目建成后,全市可新增村地面积4.12万公顷,沿线的主要城镇绿化覆盖率可达到15%,沿线旅游景点全部达到园林化标准,2.9万公顷的农田可以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酒泉市已有42个乡镇联入国际互联网,使农民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市场动态、安排农业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

河西地区公路沿线的防护林

特色农业在河西走廊蓬勃发展

张掖市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创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先进乡镇的活动,促进了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甘州区投资2480万元建成了集农、林、工、牧、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石岗墩高科技示范园区,先后引进以色列电脑自控温室的西红柿、黄瓜、人参果、无花果栽培新技术、新品种28项,建成平移式喷灌田1000多亩,成为科技兴农的典范。

武威市在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活动中,充分重视发挥典型示范、模范引路的作用。民勤县薜百乡宋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石述柱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使宋河村这个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小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走出了一条“治沙治穷奔小康”的路子,赢得了群众的赞扬与拥戴。武威市积极宣传石述柱同志的奋斗精神,推动了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活动在武威地区的深入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河西各地市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强化种植、养殖基础工程、富民工程,不断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普及推广工作,通过开展“科技月”、“科技周”和“三下乡”等活动,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精神,增强科技意识,使群众运用科学技术勤劳致富的意识明显得到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据统计,整个河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义务教育“四率”达93%以上,正向富裕型小康迈进的农民,一有空闲,都要往各乡村设立的科技站、文化室里钻,农民学文化、重科技、跑市场、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追求,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创建活动,促进了河西广大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涌现出了一批像永昌县朱王堡镇、武威市黄羊镇、高台县南华镇、酒泉市总寨镇、临泽县平川乡等一批全国文明乡村镇创建先进单位,使河西地区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河西广大农民群众在现代文明的引领下,正在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农业科技助推河西农业

古道新风

这驼铃在空旷的戈壁滩上曾摇曳了千年,大西北人用双脚踩出的这条光照千古的丝绸古道,串接起了河西走廊一个个城镇,一座座村庄,造就了河西丰厚的历史文化。

今天,这笔直的钢轨,这平坦的公路,又将河西走廊古老的历史文化与崭新的现代文明连接了起来。

河西走廊地形狭长,国道312线、兰新铁路、欧亚航路贯通整个河西,与河西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联为一线。针对公路、铁路、民航、旅游等窗口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纲要》明确提出了“四线”建设目标,即依托河西基础设施、文化资源、驻地军警等优势,将河西地区的公路线、铁路线、航空线、旅游线全部建设成省级文明线,这是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一项重要而富有特色的内容。

穿行于河西走廊

公路是发展经济的命脉,同样也是传播精神文明的载体。国道312线贯穿整个河西走廊,在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文明公路线的活动中,河西各地区以“国道312线部级文明样板公路建设”活动为契机,积极调动群众的参与意识,以提高道路建设水平和交通服务质量为重点,以净化、绿化、美化交通环境为突破口,拆除违章建筑2000余处,拆除残墙断壁1500余处,拆除乱设广告牌匾近万块,清理马路市场100余处,清理白色污染,使312国道及沿线城乡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公路交通建设系统把文明样板公路建设列为工作的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精心筹划安排,制定了具体的规划方案和实施细则,广大公路职工艰苦奋斗,确保路况良好,行车舒适,路容整洁、美观,公路养护管理及收费部门基本实现了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

公路养护保障了现代丝路的畅通

河西走廊公路沿线风光

交通治安管理系统开展了创建河西走廊“千里平安大道”活动,以“交通安全畅通,治安秩序良好,执法公正文明,警务保障有力,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强化公路沿线治安管理,维护公路交通安全畅通。

河西各地市在实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把交通置于重要战略地位,把文明样板公路建设作为发展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把文明样板公路建设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小区、文明城区相结合,在治理、管理、巩固等方面相互衔接,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文明样板路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乘车行驶在这平坦如砥的公路上,神奇的丝路风光在车窗外闪过,创建文明公路线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沿线管理水平和道路通行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兰新铁路纵贯河西走廊,以武威为枢纽,东与陇海线相接,西与北疆铁路并轨,形成了一条横贯我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兰新线在河西走廊的长度占整个兰新线长度的65%,它在我国铁路网和亚欧大通道中占有重要地位。

武南铁路分局是河西走廊境内干支线铁路运输的承管分局。随着运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武南铁路分局充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抓队伍素质为突破口,强化管理,大力普及新技术和新装备,努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在提高铁路服务工作水平方面,在全路段相继开展了铁路服务职业道德教育和以“诚心待客,热情服务,争当精神文明建设的火车头”为主要内容的站车文明服务竞赛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发挥先进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塑造了铁路良好的企业形象。

嘉峪关铁路部门投资近千万元,对铁路沿线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对火车站广场进行了集中整治。经过积极争取,共同努力,2000年开通了嘉峪关号和酒钢号列车,方便了旅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行驶在河西走廊上的列车

穿越河西走廊的钢铁长龙

嘉峪关机务段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嘉峪关机务段立足戈壁的艰苦环境,面对市场竞争的种种挑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拼搏进取,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教育人,凝聚人,培育出了具有机务段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嘉峪关机务段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神的合力。在实践中,他们突出特色,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在工作效果上,他们立足实际,强化教育,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精神文明建设确保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完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欧亚航路的开通,促进了甘肃民航事业的发展。河西地区现有嘉峪关和敦煌两个机场,甘肃省民航管理局充分重视河西民航文明线建设,积极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强河西地区机场建设,改善河西地区航空运输条件,为河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民航交通环境。嘉峪关机场和敦煌机场在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活动中,以文明行风建设为重点,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机场服务质量,为中外旅客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开通了嘉峪关到兰州、到西安、到北京的空中航线,成立了包机公司,敦煌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中,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即将全面启动。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交流的大通道,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丝路文化。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段,神秘的丝绸古道,遍撒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河西走廊神奇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旅游者来这里观光旅游。

旅游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旅游业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河西走廊文明旅游线,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旅游业建设,培育河西走廊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河西走廊多姿态多彩的自然景观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建成最早的运载火箭和卫星发射中心。

河西走廊各地区在创建河西走廊文明旅游线的工作中,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自己的旅游品牌,使河西走廊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黄金旅游线。

酒泉地区新开通了酒泉到航天城、酒泉到敦煌等7条旅游线,旅游业已成为酒泉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金昌市积极开发古城遗址、圣容寺、汉长城等旅游景观,开展优质文明服务竞赛活动,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生活着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裕固族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业带动民族经济的发展。树林青草间帐篷点点,欢歌笑语中游人宾至如归。马蹄寺神奇的佛教石窟艺术与浓郁的裕固族民族风情在这里融合,裕固族少女欢快的舞蹈抒发着她们对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肃南县马蹿寺景区

敦煌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大漠戈壁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世界上现存最伟大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岁月千古的阳关、玉门关,大自然神奇造化的鸣沙山、月牙泉,无不令人神往。敦煌市是全国第一批开放城市。在建设文明旅游城市的过程中,敦煌市充分重视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以文明的城市风范,树立起敦煌这块闻名中外的旅游品牌。莫高窟与鸣沙山月牙泉两个风景区已通过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验收,敦煌市已列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今天的敦煌,中外游客如织,人们在这里体会莫高窟博大精深的石窟艺术,领略鸣沙山、月牙泉构织的大漠奇观,深切感受着丝绸之路文化的多姿多彩。

敦煌雅丹地质公园

历史的苍桑曾将丰腴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但是,时光没有毁灭人类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河西的昨天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却使这条千年不变的通道,在向人们讲述它久远的历史故事的同时,又将人们带向那美好的明天。

文明长廊

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确保“再造河西”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是在新形势下,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区域性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和特点的进一步探索。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活动,将思想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依法”与“依德”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巩国提高与深化拓展相结合,表现出全局性、系统性、人民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等鲜明的时代特点。实践表明,它是在新形势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形式。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践。两年多来,河西各地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活动在河西的广大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河西地区经济建设和城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河西广大城镇和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文明开放的新河西正在陇原大地上崛起。

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使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干部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内涵的理解,提高了认识,有效地增强了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青少年的养成教育,促进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社会风气、治安状况明显好转。通过加大科普宣传,普及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自觉性,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嘉峪关市

腾飞的镍都——金昌市

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活动,推动了河西五地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发展,河西五地市20个县市区中,有9个建成全国科技先进县市,7个建成教育先进县市,6个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8个获得全国卫生城市称号。一半以上的县市已建成全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先进县市,已有两个地区、11个县市建成省级文明城市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

河西五地市中,嘉峪关市已率先完成了“四村”建设任务,金昌、酒泉两地市即将完成,张掖、武威两地市“四村”建设任务也已完成过半。

“四线”建设使河西五地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联为一体。文明公路线、铁路线、航空线、旅游线如四条彩链,塑造出了绵延千里的河西文明长廊。

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深刻地改变着河西的面貌,河西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古丝绸之路的土地上谱写出了一页又一页光辉灿烂的华章。一大批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迅速崛起,正在推动河西走廊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中,重振丝路雄风,使河西这个西部的“金腰带”变成一个点、一个面,一个中国西部摆脱贫困落后,奔向富裕文明的“金色走廊”。

这匹腾空的天马,是一种开拓精神的象征。这件创作于1700年前,表现马的精美艺术品,把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勇于超越的从容和自信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天,这匹出土于河西重镇武威雷台汉墓中的铜奔马,作为中国旅游标志享誉世界。

马,蕴含着勇士的灵魂。如果说,河西是古代英雄的舞台,马,就是这个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道具。几乎所有的英雄传奇,都是从马背上生长出来的。

如今,西部大开发激励大西北人奋发图强的,正是那种“马超龙雀”的精神力量。

马超龙雀

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现为中国旅游标志。

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

千里河西,文明走廊。“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建设,示范和带动了甘肃省精神文明工作的深入开展。从黄土高原到千里草原,从黄河两岸到长城内外,精神文明之花正在陇原大地上绽放。

312国道甘肃境内部级样板路建设、陇海铁路兰天段文明样板路工程、白兰高速公路文明路建设、兰朗公路文明线建设、兰州黄河风情文明旅游线建设、兰州中川机场改建文明样板工程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的有声有色,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兰州、白银、天水等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迅速崛起,与武威、张掖、金昌、嘉峪关、酒泉、敦煌等城市一起构成了绵延甘肃全境的文明城市长廊。各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庆阳长甜公路精神文明一条线活动,平凉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定西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双拥为主题的“五城”建设,白银沿黄精神文明示范工程等一批精神文明示范工程相继实施,对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精神文明建设为西部大开发、甘肃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甘肃全省人民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正在奋发努力,用勤劳和智慧铸就陇原新的辉煌。

(《千里河西文明长廊》解说词,200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