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廊文明汉魏晋唐玉关道沿线即河西

走廊文明汉魏晋唐玉关道沿线即河西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廊文明不仅记录在史书中,也反映在考古成果中,河西各地出土的汉魏晋唐文物十分丰富而珍贵,具有代表性的是铜奔马和驿使图。
走廊文明_玉门关和玉关道

1.走廊文明

汉、魏晋、唐玉关道沿线即河西走廊,有着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生产水平很高,人民生活富裕。《汉书》记汉代河西“畜牧为天下饶,人民富庶甲于内郡”。《文献通考》记曹魏河西“民物富庶,与中州不殊”。《唐书》记唐代河西“禾菽相望”,呈现一派“人烟扑地桑柘稠”的繁荣景象。走廊文明不仅记录在史书中,也反映在考古成果中,河西各地出土的汉魏晋唐文物十分丰富而珍贵,具有代表性的是铜奔马和驿使图。

东汉铜奔马出土地雷台,即灵钧台,位于武威城北一公里的新鲜乡,晋代张茂筑,台高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因台上建有雷台观,又称灵钧台为雷台。台西侧有湖泽,称雷台湖。

1961年10月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墓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自墓门至后室总长19.34米,是一座收藏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出土有金、铜、铁、玉、骨、漆、石、陶器等231件。其中铜制器物达172件,铜制器中最突出的是一套铸造精致的武装车马出行列,包括俑45人,车14辆,牛1头,马39匹。马有驾车马,其中胸有刻铭的五匹,铭字为“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张君小车马御奴一人”、“守张掖长张君前夫人辇车马将车奴一人从婢一人”、“守张掖长张君居夫人辇车马将车奴一人从婢二人”等。

这些铜马骏健生动,各具不同姿态,反映了当时雕铸艺术的成就。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一匹奔马,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作昂首嘶鸣,飞奔前进状。支撑马身全部重量的右后足踏在一只飞燕身上,其他三足腾空,既表达了“矢激电驰”的速度超过飞燕,又巧妙地利用飞燕的躯体,保证了奔马的稳定性,从而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意境,表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铜奔马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极大重视,国际上出现了“四海盛赞铜奔马”的热潮。英报称:“奔马已成为一颗吸引人的明星。”它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并正在向世界旅游标志冲刺。

酒泉和嘉峪关之间的果园乡和新城乡,有2000多座汉魏晋唐墓葬,占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1970年由一个女牧羊人首次发现,目前已在新城乡发掘清理18座魏晋墓,墓内最有研究价值的,是画在墓壁上的砖画艺术。已出土的700余幅砖画,堪称玉关通道的地下画廊,汉魏晋唐的史画长卷,内容有驿传、农耕、采桑、畜牧、酿造、井饮、狩猎、屯田、营垒、坞寨、穹庐、庖厨、饮宴、奏乐、博弈、出巡、车舆、生活用具、建筑装饰等,实物有丝束和其他文物,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为研究玉关道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及气候、生态环境提供了翔实的绘画史料和实物资料,而这只是果园新城汉魏晋唐墓的冰山一角。

嘉峪关新城砖画中的《驿使图》,画一头戴黑介帻、身着皂绿色服的佐使,手持简牍文书,驰马疾行,驿马四蹄腾空,奔走于戈壁绿洲的草丛中,形象逼真,乃信使写照。1982年8月25日,国家邮政部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驿使图被定为中国邮政标志。此图说明中国是世界驿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魏晋就由驿骑往来传递公文,为中西交通的重要设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