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西行政沿革

陇西行政沿革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陇西行政沿革今天的陇西上古时期叫成纪地①。今陇西地方最早建立的县一级行政组织——道②,其故城在今陇西以东渭河北岸三台村。此陇西之名,泛指地区而言,非行政组织名称。开皇十年改渭州所辖武阳县为陇西县,为陇西置县之始,县境为道辖地,非今日之陇西县地。此时,陇西之名有上下两级建制,即陇西郡和陇西县。宣宗时收复,并恢复渭州、陇西、襄武建置。总帅府和巩昌府均治今陇西。今陇西属雍州,叫
陇西行政沿革_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

陇西行政沿革

今天的陇西上古时期叫成纪地。今陇西地方最早建立的县一级行政组织——道,其故城在今陇西以东渭河北岸三台村。陇西之名,始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此陇西之名,泛指地区而言,非行政组织名称。周赧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戎,设陇西、北地郡,是陇西建郡之始。秦始皇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到四十郡,将所辖黄河以东及陇山以西之地设陇西、北地二郡,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县东南)

汉代,实行州、郡、县三级制,陇西郡属凉州刺史部辖领,郡治狄道。但分道,辖地设襄武、首阳二县(今陇西县城北关和首阳镇)。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陇西郡地增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地),原有道划归天水郡,而襄武、首阳仍隶属陇西郡。王莽时,陇西郡改称厌戎郡。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郡治由平襄郡移治翼县(今甘谷县)。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因羌乱徙金城郡于襄武。永初五年(111年),因羌人多次起义,兵入狄道,便移陇西郡治于襄武县(今陇西县),又于124年还治狄道。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又分汉阳地置南安郡,郡治在道,此为陇西县地置郡之始。至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陇西郡治由狄道移襄武(今陇西县),当时在今陇西县境设有陇西、南安二郡。北魏永安三年(530年),置渭州,治襄武县,因渭水而得名,辖有陇西、南安阳(原南安郡)、广宁(今渭源县境内)三郡。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郡为州,实行州、县二级制,废除陇西、南安郡名,改设渭州,州治襄武。开皇十年改渭州所辖武阳县为陇西县,为陇西置县之始,县境为道辖地,非今日之陇西县地。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为郡,废渭州,恢复陇西郡名,郡治襄武,辖领原陇西、南安二郡地。此时,陇西之名有上下两级建制,即陇西郡和陇西县。

唐初,废郡为州,实行府、州、县三级制。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陇西郡为渭州,隶秦州总管府(府治上邽,即今天水)。太宗贞观初(636年),划全国为十道六百三十四府,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渭州属陇右道辖领。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上柱国公汪达镇守陇右,徙筑襄武于今陇西县城。唐玄宗李隆基于公元713年又将全国分为十五道,并将陇右道从渭州(今陇西县地)移至鄯州(今青海乐都县地)。安史之乱后,吐蕃兴起,陇西郡地陷没于吐蕃达九十年之久。宣宗时收复,并恢复渭州、陇西、襄武建置。此时陇右一带的吐蕃族虽属于唐,而唐王朝却无力统治,只能笼络而已,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末。自哀帝四年(公元907年)唐亡后,陇右诸地又陷吐蕃达五十余年,此后除陇西县在宋时恢复建置外,其陇西郡和襄武县再不见于史册。

襄武自公元前二世纪建县以来,历一千一百多年至唐末,为历代王朝县一级组织,陇西郡自魏初由狄道移治襄武后,直到唐朝灭亡,郡名虽有郡、州之更改,但设在今陇西境高于县一级行政建置的陇西郡和南安郡却达数百年之久。

宋初,西北地区仍被吐蕃和西夏占据,至宋仁宗时,陇西始为宋有。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设古渭州。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改古渭州地为“古渭寨”。由于古渭寨在军事上可控制洮、岷、狄、河各地,在商业上又是与西夏及西域各国的贸易城市,所以在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升古渭寨为通远军。宋哲宗元祐间,在古渭寨(即今陇西县城)新设陇西县。后历金、元、明、清及民国一直沿用至今,达六百余年,辖地虽有大小变迁,但县名县治不曾有变,逾930年。

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五级制,改巩昌府为巩昌路,设便宜都总帅府(后改为巩昌路总帅府,旋又恢复)。在开设巩昌路总帅府时,仍设有巩昌府。总帅府和巩昌府均治今陇西。另外,在监察制方面,巩昌还设有提刑按察司。

明朝建立后,仍袭元制,实行省、府、州、县四级制。明初仍设巩昌府和陇西县,府治陇西,辖秦州(今天水)、阶州(今武都)、徽州(今徽县)三州十四县。另外,还有司道之设,此种司道和监察制度方的司道同时并行。陕西布政司设陇右分守道治陇西,陕西按察司设陇右分巡道治秦州。在军事方面设巩昌卫,辖有五千户所。由此得知明代陇西地方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清朝统一后,实行省、府、州、县四级制,陇西仍沿明制设巩昌府,属陕西布政司。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陕西右布政司移设在陇西,辖领巩昌等四府三州二十八县。陕西按察司增设按察使亦驻陇西。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陕甘分省,巩昌布政司移治兰州,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同时巩昌按察司也移驻兰州。从此,甘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由陇西移到了兰州。

民国成立,废府、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今陇西地区自公元三世纪魏初以来的一千七百余年中,历代都设有高于县一级的行政建置组织,此时随着巩昌府的撤销而结束。

今天的陇西县地域内历史上行政建制曾有:陇西郡、厌戎郡、南安郡和金城郡,渭州、古渭州、古渭寨、陇右道、巩州、巩州通远军、巩州通远军节镇、巩昌府、陕西巩昌路总帅府、巩昌行省、陕西右布政司、巩昌提刑按察司、巩昌布政司及道县、襄武县、陇西县、首阳县、武阳县、桓道县、兰干县、兰盾县、中陶县和内陶县。

注释:

①《禹贡》是《尚书·夏书》中的一篇,简称《禹贡》,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时代的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5—前3世纪。《禹贡》一书将全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今陇西属雍州,叫成纪。《陇西府志》、《清康熙宁远县志卷二》记载:“皇古,上自鸟鼠渭水界,下止汧陇皆成纪地”。因此有陇西成纪、静宁成纪、秦安成纪和天水成纪之分。

②《甘宁青史略》载:周安王十八年,秦献公元年,秦灭狄、戎“于是置狄道、道二邑”,是陇西地方建立县一级行政组织之始。

③《史记·秦本纪》载:秦“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黔中,拔之”

④《史记·匈奴传》、《汉书·匈奴传》

⑤乾隆《陇西县志》称:“始皇罢(诸)侯,置陇西郡于天水”。陇西郡治天水之说查无根据,《读史方舆纪要》、《甘肃地理沿革图表》等书,均谓郡治狄道。

⑥《后汉书·光武纪》载:安帝永初三年,先零羌叛,道骑都尉任尚征讨,战争累败,第二年四月,移金城郡于襄武。

⑦隆乾《陇西县志》载:贞观十四年越国汪华子,袭封上柱国越国公汪达,镇守陇右徙筑今城,顺川之势,以隅为四正,谚云“先有汪家人,后有巩昌城”。

⑧《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陇右道为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开元后移治鄯州。

⑨宋设古渭州,是别于唐末侨设于今平凉的“渭州”而言。

⑩据《宋史·职官志》载:州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由于军事上需要而设立者称“军”,不称州,通远军是控制洮、岷、狄、河一带而设立的军事兼地方行政建置。

img5按通远军升巩州,实将通远军改为巩州,其知州的任用,则为阶衔较高的官员,此为官级之升,非地方建制之升。

img6《金史·完颜仲德传》,钱大昕《养斋录》谓:正大六年移至巩昌府兼行元帅府事。

img7《完颜仲德传》称:完颜仲德,正大八年四月,授巩昌行省及虎符银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