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豫剧沿革年,洛阳明星耀神州

豫剧沿革年,洛阳明星耀神州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如今,豫剧除遍及河南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场乐器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出现了女演员后,逐步形成了常香玉、陈素贞、马金凤、闫立品、崔兰田五大名旦表演流派。目前,五大流派桃李天下。豫剧的传统剧目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
豫剧沿革年,洛阳明星耀神州_名都记:洛阳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一带演出时,因设备简陋,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可能是因为“吼”缺乏艺术意味,就改叫“靠山簧”。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为“豫东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据邹少和先生(1872—1945)1937年冬完成的《豫剧考略》一书所述,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邹少和先生回忆:“宣统年间,小旦李剑云者,阳武人,天赋佳喉,清脆圆润,高下疾徐,婉转曲折,玑珠走盘,无不如意,又复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剧风为之一变。”比较著名的须生有张小乾、张同庆、澎海豹、许树云,名小生有黄儒秀(黄娃、黄马褂)、王金玉(筱火鞭),红脸王唐玉成,武生曹彦章等。1927年后,豫剧界出现了女演员王润枝、马双枝、陈素真、常香玉等,她们先后在开封等城市演出中,吸收了坠子、大鼓、京剧的一些唱腔、剧目和表演;又有樊粹庭、王镇南等为陈素真、常香玉等编写了一批新戏,使豫剧的舞台艺术发生了显著变化。

1938年,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1949年以后,河南豫剧院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创作了许多新戏新腔,并培养出一批以演现代戏见长的演员,如高洁、魏云、柳兰芳、马琳、王善朴等。如今,豫剧除遍及河南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豫剧音乐丰富多彩,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爆,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

豫剧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场乐器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豫剧的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四旦、四花脸。俗称:“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作“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据1956年统计,豫剧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计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有《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均摄制成影片。崔兰田的代表作有《三上轿》《卖苗郎》《秦香莲》《桃花庵》。阎立品的代表作有《秦雪梅》《钓金龟》《碧玉簪》《盘夫索夫》等。马金凤的代表作有《花打朝》《对花枪》《穆桂英挂帅》。常香玉的代表作有《花木兰》《红娘》《断桥》等。

新中国成立后,豫剧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宁夏、青海、新疆等10几个省区,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之一。

“豫东调”的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的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豫剧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等。以梆子按拍,节奏明快、欢畅。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畅淋漓,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宏大场面,具有浓烈或深邃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有棱有角。1927年以前的豫剧没有女演员。出现了女演员后,逐步形成了常香玉、陈素贞、马金凤、闫立品、崔兰田五大名旦表演流派。常派激昂奔放,陈派明快清新,马派刚健明亮,崔派深沉含蓄,闫派细腻委腕。目前,五大流派桃李天下。豫剧的传统剧目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等剧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