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沿革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沿革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阶段是取消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采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核算框架、核算原则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时期,也可称之为与国际接轨时期。出台后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与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挂钩。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沿革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沿革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回顾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2年至1984年。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它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历史产物。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2年。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处于两种核算体系共存阶段。应当说,这两种体系共存的现象,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理论发展制约的烙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92年,中国在参照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把两种核算体系相互转换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并付诸实施,较好地解决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国民经济核算问题。在这一阶段,国家统计局不仅发布以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的“国民收入”为核心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同时还发布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并且解决了历史国民核算资料的相互衔接问题。

第三阶段:1993年至2003年。这一阶段是取消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采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核算框架、核算原则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时期,也可称之为与国际接轨时期。在此阶段,为了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形势及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设计和编制了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一套国民经济循环账户,同时取消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的国民收入等有关指标。

第四阶段:2004年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该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国内生产总值”。从2004年开始,我国加紧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首先对能源、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实物量”的增减情况进行统计,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届时,现有国内生产总值体系考核中忽略的能耗、环境、生态等指标都将补充进去。出台后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与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挂钩。与此同时,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对新型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也进行了研究和实践。2004年,中国科学院提出了由40个具体指标构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由16项指标构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另外全国各地方也纷纷提出了衡量小康建设进程的指标体系,其中江苏制定的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大类18项25个主要指标构成的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