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罗马贵族之间存在竞争现象

古罗马贵族之间存在竞争现象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以铅丹与粉锡(铅粉)治病的记载。现在,某些地方仍在滥用含铅的丹药,如铅、铅丹、铅霜、密陀僧、黑锡丹、樟丹等或含铅化物的偏方治疗慢性病,如癫磆、哮喘、牛皮癣、驱蛔虫、堕胎等。然因铅丹毒性较大,稍过量即有铅中毒之虞,所以当代已绝少用作内服,主要供外用,是中医骨伤科、外科熬制硬膏药的基础原料。铅霜毒性大,现在临床也少用。

铅是一种古老的金属,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由于铅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腐蚀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远在古代就被开采、利用,对远古人类生活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中国古代对铅的认识

1.中国古代早期铅、锡混淆 铅和锡都是柔软的白色金属,熔点都比较低,因此中国古代早期总是铅、锡不分。如《管子》一书中说:“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博物志》中说:“烧铅锡成胡粉。”(胡粉即氧化铅)《尔雅》说:“锡之善者曰铅。”从这些书籍记述中可以认为,我国古人一般都是把铅和锡混在一起来谈论的。古人并不知道,这两个貌似“弟兄俩”的金属脾气却大不相同,锡对人体似乎危害不大,因为在自然界中,金属锡很少以游离状态存在,如果将锡石与木炭放在一起燃烧,它就会还原成金属锡。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锡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展成极薄的薄片,而且在常温下,锡不氧化,由于具有这种性质,所以锡常用来包裹器具。我国殷墟出土的数具虎面铜盔,其中有一具很完整,内部红铜外镀锡,不仅美观,还可以防腐蚀,看来我国当时已掌握了镀锡技术。纯锡可铸成种种生活器具和礼具,据分析这些东西在古代肯定是有的,但因锡对寒冷非常灵敏,-13℃以下会发生相变,这时锡由银白色逐渐变成灰色,体积逐渐增大,同时开始散碎。特别是在-33℃时,这种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一把好端端的锡壶,会自动变成一堆碎末。由于锡有这种性质,我国许多有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古锡器都没有保存下来。

2.中国古代铅的应用

(1)西安秦兵马俑: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西安秦兵马俑,其出土时绚丽的光彩,令人啧啧称奇。据考古研究,兵马俑身上的彩色就是含有铅的各种颜料。张志军曾在秦兵马俑彩绘颜料的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写道:秦俑彩绘中使用的铅丹颜料可能是人工制造的。

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中记载:“铅之与丹异类殊色,而可以为丹者,得其数也”。文献上,在汉代就已使用铅丹这个术语,表明这一颜料是人工用铅制备的。因此,在这个时期或较早以前,这种制造的产品—铅丹,肯定已被人们所熟知。

在古代,由铅制备铅丹有两种工艺:一种是在敞开的盘中,烘烤黑铅,以获得铅丹;另一种是用醋处理金属铅,然后加热,由此形成铅白而获得的。我国古代由铅矿石生产金属铅的历史起源很早,早在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已有铅制的酒器和铅戈。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有一件铅戈的含铅量达到97.5%,说明当时冶炼铅技术已达一定水平。从那时至秦代这一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并掌握铅丹的工艺过程是完全可能的,况且由铅生产铅丹的工艺过程并不复杂,那时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物质条件是可以达到的。综上所述,秦俑彩绘中使用的铅丹颜料可以认为是一种人造颜料。

(2)铅与疾病治疗:在中国古代,铅曾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使用含铅和汞的“万应灵药”(金丹),古人有“太阳者铅,太阳者丹也,二物成药,服之成仙。”据传,这种“万应灵药”可以治疗癫磆,也可使人长命百岁。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以铅丹与粉锡(铅粉)治病的记载。其后随着药学的发展,铅类药物的品种渐增多。在后汉时期,这种制品已被非常普遍地应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铅类药物就有金属铅、铅粉、铅霜、铅丹及密陀僧等5种。现在,某些地方仍在滥用含铅的丹药,如铅、铅丹、铅霜、密陀僧、黑锡丹、樟丹等或含铅化物的偏方治疗慢性病,如癫磆、哮喘、牛皮癣、驱蛔虫、堕胎等。

当代中医界仍在广泛使用的主要有铅丹和密陀僧。中医认为铅有解毒杀虫、消肿化腐、收敛生肌、定惊镇痫、平喘豁痰、降逆除呕之功。历代医家主要用于痈疽、瘰疬、瘿瘤、阳痿、癫磆、痰喘、寄生虫病。有用于外敷,亦有用于内服的:

①铅丹(Pb3O4)中药异名有广丹、东丹、红丹、黄丹、桃丹、陶丹、朱丹、樟丹、松丹、真丹、国丹、虢丹、朱粉、铅华、铅黄等。历代流传不少内服及外用之验方。内服者,如《普济方》的“治赤白痢方”及《伤寒论》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然因铅丹毒性较大,稍过量即有铅中毒之虞,所以当代已绝少用作内服,主要供外用,是中医骨伤科、外科熬制硬膏药的基础原料。铅丹本身具有收敛、制泌、杀菌、消肿、生肌的作用。如:金伤散(《外科精义》)功能收敛止血,治外伤肌肉破绽出血不止;太乙膏(《外科正宗》)功能消肿去火,解毒生肌,适用于疮疡已溃或未溃者;夹纸膏(《医宗金鉴》)功能收敛排脓,生肌止痛,主治臁疮、溃烂痛痒、久不收口;止血散(《经验方》)功能止血化瘀,主治跌打金创出血等。

②密陀僧(PbO)异名金陀僧、没多僧、炉底、金炉底、银炉底、银池、淡银、丹锭、金生。古代亦有单味蜜陀僧内服的记载,如《圣惠方》的“治赤白下痢方”。但现代密陀僧通常只作外用。密陀僧具有燥湿杀虫、敛疮止痒、消肿止血的作用。如:密陀僧散(《医宗金鉴》)功能祛风杀虫,治疗白癜风及狐臭,用醋调搽或细粉干扑患处;灭瘢散(《幼科证治准绳》)功能祛风灭瘢主治面黯,灭雀斑(一方去鹰矢白为“四白灭瘢散”,其功用与主治相同);玉容散(《经验方》)治粉刺、雀斑、瘢黯晦气。

③铅(Pb)异名黑锡、黑铅、青铅、青金、乌锡、铅精、水锡、素金、黑金、水中金。中医认为铅有镇心安神、坠痰杀虫、降逆平喘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和剂局方》中的“局方黑锡丹”,适用于阴寒囊缩、肾寒疝气、寒凉腹痛、虚寒哮喘等症。还有《医门法律》中的“二味黑锡丹”,由铅与硫黄两味组成,功能温肾定喘,适用于肾虚气喘,其平喘作用比局方黑锡丹更强,有时颇能奏奇功,现代中医偶亦用之。其他中医典籍《圣惠方》、《普济方》也记载诸多含铅内服方,惟现代已基本不用。至于外用者,如《医宗金鉴》中“八宝提毒丹”(又名黑色灵药)、《疡科心得集》中“神妙生肌散”也都以铅为主药,现代中医外科已很少用。

④铅霜[Pb(C2H2O2·3H2O)]异名铅白霜。功能坠痰、镇惊、止衄、敛疮,主治肠炎下痢出血、鼻衄、惊瘅、溃疡等。古代有内服及外用之记载,如《圣济总录》中治喉痹肿痛的“比金丸”及治消渴症的“消石丸”,《惠直堂经验方》中治痰喘的“定金丸”。铅霜毒性大,现在临床也少用。

⑤铅粉[2PbCO3·Pb(OH)2]异名宫粉、胡粉、杭粉、定粉、瓦粉、光粉、白粉、水粉、粉锡、铅华、解锡、锡粉、流丹、鹊粉、白膏、铅白。功能杀虫解毒,燥湿敛疮,制秘止泻。主治虫积腹痛、疥癣、痈疽、下痢、烫伤。脾胃虚寒及孕妇忌用。现代中医有时也用之。

总之,目前中医尚在使用的铅类药物主要是铅丹和密陀僧,铅粉偶亦用之,都以外用为主,其他铅类药物已很少使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铅类药物对多种细菌及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收缩黏膜及溃疡处血管,减少分泌物,又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难溶性蛋白化合物薄膜,使病灶与空气隔离,起到抗感染、防腐烂作用,有收敛、解毒、生肌的功能,临床使用有时会出现奇效,所以尽管有毒,国家药典并未予以删除。但铅类药物毕竟毒性较大,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损害,因此必须谨慎用药,尤其内服,须慎之又慎,即便是外用亦不宜久用,更不宜超量,病愈即止,以免蓄积产生铅中毒。纵观中国药学史,铅类药物在中华民族与顽症痼疾的斗争历史中有着重要的贡献,在中国药学史,尤其在微量元素药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3)中国古代铅的其他用途:铅还在我国祭祀、战争、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商代的古墓中发现铅罐、铅爵、铅觚、铅戈等,在汉朝以前就有青铜器大量应用,这些青铜器含铅量超过30%,说明了我国古代对铅的性质和冶炼已有较高的水平。在汉朝(甚至可能是周朝)之前,在制作餐具时已采用含铅的釉彩作为餐具装饰。

(二)世界古代对铅的认识

1.铅的冶炼 人类使用铅始于史前时代,已发现的以铅为基本成分的赭石染料绘画大约绘成于公元前40 000年。大约在公元前6 000年以前,铅作为一种金属已经为人们所认识,考古发现的最早铅矿约建于公元前6 200年,在《旧约全书》中即有开采铅矿的记载,公元前3 000年,在亚洲大陆西部黑海边的小亚西亚山区,人们用原始的方法对矿石进行冶炼,得到了一种略带银灰色既柔软又易加热熔化的物质,这个物质就是被我们现在称之为“铅”的重金属。

大约在5 000年前,人类就已掌握从硫化矿冶炼铅-银合金,以及从合金中提取银的古老技术(烤钵法)。早期的铅主要是冶炼银的副产物,每生产1份银约可生产400份铅。从4 000年前到2 700年前的1 300年间,全球平均每年约生产160吨铅,自2 700年前发明了银币铸炼术后,铅年产量上升到10 000吨左右,到2 000年前的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代,铅产量又迅速上升,当时全世界铅的年产量已升到8万吨之多。人类发明的烤钵冶金法,使得从矿石中大规模提炼金属成为可能,那时为了从硫化矿冶炼铅-银合金和从合金中提取银,大大刺激了铅的生产。从此,越来越多的铅在欧洲和西南亚等地被开采出来,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铅与罗马帝国

(1)罗马帝国铅矿开采:在2 000年前,全球铅产品大部分来自英国矿区。罗马入侵以前,在英国仅是小规模开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建设扩大了它对铅的需求,于是在昆布兰(Cumberland)、诺森伯兰(Morthumberland)和威尔士(Wales)等地,铅矿被大量开采。罗马帝国之所以选择约克作为英国的北部首府,其部分原因也在于阿尔斯顿摩尔(Alston Moor)和南约克州(South Yorkshire)有许多铅矿区。在希腊,最大的银矿劳里昂(Laurion)矿区在300年内也生产了210万吨铅。据说,罗马人每年平均生产8万吨以上的铅,这是工业革命前全球铅产量的最高峰。

(2)铅在古罗马的应用:古罗马帝国为什么如此看重铅,因为罗马人以铅为荣!铅被广泛应用于罗马社会各个领域,他们用铅盖屋顶,用铅保护船的龙骨。铅还被广泛地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含铅陶瓷,铅制的容器、厨具、酒具和餐具,各种玩具、铸像、纪念品、佛珠、戒指、钱币、筛子、盒子、标记物、油漆、化妆品、药品和颜料等,大部分镀料则用铅和锡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制成。随着对基督教信仰的扩大,铅还被用来制造棺材。

(3)罗马的输水管道工程:公元前30年—公元220年是罗马帝国最辉煌的发展时期,帝国文化直接继承了古希腊文化和伊特鲁里亚文化,其建筑成就达到了欧洲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罗马的工程奇迹之一是输水管道工程,这是古罗马为供应城市生活用水而建造的送水渡槽。公元前312年建造了一条长16km的地下输水道,公元前2世纪中叶时开始架设地上引水道。第一条地上引水道建于公元前114年,全长86.6km,其后又陆续兴建,至公元226年,罗马先后修建了11条大型输水道,有些水道高达49m。这些输水道都修建得十分豪华,有些输水道由陶器或铅管和隧道组成。据历史记载,仅建造里昂的一个泵站,就用掉1.2万吨铅,输水道工程的建成,顿时使铅名声雀起。

(4)铅与古罗马的灭亡

①庞大的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古罗马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的最初200年中(公元前27年—公元192年),帝国版图扩展到最大规模:西起不列颠,东迄幼发拉底河,北越多瑙河,南抵北非。但后期罗马帝国逐渐走向衰败,罗马帝国衰败原因众多,而铅中毒可能是引起罗马帝国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罗马贵族以铅为贵,随着铅的大规模开采和广泛使用,妇女饮酒禁令的取消,贵族生活的腐败,铅毒在罗马贵族中不断蓄积,铅中毒疾病在古罗马贵族中广泛流行。

②危险的铅摄入量:铅质水管以及与食品和水接触的各种餐具、厨具和容器是古罗马人,特别是罗马贵族铅暴露的重要来源。据Nriagu估计,在古罗马王朝,贵族每天铅的摄入量达250μg之多,而普通平民和奴隶则分别为35μg和15μg,后者与20世纪80年代美、欧城市居民的铅摄入量(30~50μg/d)相当,也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铅最大的允许摄入量(45μg/d)接近。可见,罗马贵族每日吸收的铅至少要比平民和奴隶高出7~17倍,这样的摄入量势必使大多数贵族处于铅中毒的危险之中。

③古罗马贵族出生率和存活率极低:现代医学证明,铅可致不育、流产、早产和死胎,易使胎儿和儿童大脑发育迟缓、先天残疾。而古罗马贵族由于日常生活中频繁地摄入铅,导致其繁衍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迅速降低。罗马上层贵族和有钱人的妻子或主妇大量饮用混合酒、葡萄糖浆、水果蜜饯和各种饮料,这些妇女所摄入的铅足以导致她们不育、流产、死产和早产。早产儿往往神经发育迟缓,其他婴儿也极易在出生后不久死亡。幸存的幼儿对铅毒特别敏感,早年的铅暴露造成永久性的生理或精神损伤。自2 000年前开始,罗马上层阶级的人数迅速减少,已婚人群中仅半数有生育,孩子的出生率和存活率极低。

④贵族子弟文化素质和传统精神全面衰落:铅中毒使古罗马上层阶级的人数不断减少,贵族子弟的文化和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帝国由强变弱,大约从公元前2世纪或1世纪起,罗马上层阶级的人数迅速减少,每一代人也许只有前一代人的1/4,大部分上层家庭只养育极少的孩子,有钱人几乎都没有自己生育的子女。到公元4世纪末,除建筑、土木工程、战争和艺术外,古罗马的文明和精神已全面衰退。

⑤人口资料:Landry A查阅古书时找到了2份可供统计的调查资料,这就是罗马特洛伊(Troy)贵族区和爱尔兰区(Miletus)的人口资料,这两个地区都在罗马人占领的希腊。在特洛伊贵族区,除寡居者外,共有19岁以上新市民101人,其中66人未结婚。在结婚的35人中,18人没有生育孩子,10人各有一个孩子,7人各有2或3个孩子,亦即101个男人总共才有27个孩子。而公元前3世纪—1世纪的爱尔兰人口资料表明,每个归一化的男人有1.36个孩子。这一事实说明,在古罗马时代,孩子的出生率和存活率是极低的。

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加以佐证。著名诗人Ovid(公元前43年—公元17年)结过4次婚,但仅有一个女儿活下来。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Augustus(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也只有一个女儿。Wilcx WF(1937)研究了罗马贵族的许多墓碑碑文,对碑文资料所作的统计表明,罗马人出生时的期望寿命仅为22~25年。可见,古罗马时代的死亡率是极高的。

罗马贵族作为氏族要得以延续,必须要有极高的出生率。高死亡率或低生存率强烈地暗示着古罗马人铅中毒的程度是十分普遍和严重的。据加拿大学者Nriagu的研究,在公元前30年(Augustus)—公元220年(Elegablus)期间,30位统治罗马帝国的皇帝和皇位篡夺者中,有19位皇帝嗜好严重铅污染的菜肴和饮用酒类混合物。

罗马帝王的生活方式最终导致了铅中毒的悲剧。公元5世纪初,统治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个委靡不振的傻子,在他当政期间,800年来没有任何外族入侵过的罗马城终被西歌特人攻破,60多年后罗马帝国正式灭亡。演绎了一段由铅中毒引起种族劣生,进而导致覆灭的历史!

⑥考古学证据:罗马时代和罗马统治区贵族尸骨中铅含量很高。Rosenblatt M分析了22名罗马古代人的骨骼,结果发现,住在同一城市4名罗马迦太基人的富人骨中含有铅,而不属于罗马帝国时代及其统治区的其余18人骨中则不含铅。Mcwhirr A(1982)对骨骼所做的研究也证明,罗马居民有很高的铅中毒(痛风)发生率。Henderson A、Hofmann KB、Kobert R通过检验罗马人的食谱、饮料、厨具、水管等实物也提供了罗马人可能铅中毒的确实证据。

⑦文学和医学记载:在罗马时代,铅中毒性痛风成了许多文学家,如Virgil(公元前70—公元前19年)、Martial(公元40—102年)、Tthenaeus(活动时期约公元200年)、Juvenal(公元60—140年)、Oivd(公元前43—公元17年)等讽刺和嘲笑的话题。这说明痛风在那段时期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疾病。罗马学者Pling(公元23—79年)多次提到痛风病症,古希腊医生Galen(公元130—200年)提出了著名格言,痛风是“酒神和爱神的女儿”。Celsus、Oribasns、Alexander等许多医生留下了许多关于痛风病描述的珍贵资料和秘方。

3.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应用 在古文明的早期,含铅或铅制的水管、器皿、青铜、釉彩陶器、餐具、厨具和颜料等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应用也比较广泛。铅制的水管在西南亚的美索布达米亚、古埃及和庞贝遗址均能被发现。铅质厨具最早起源于印度、波斯湾地区、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在古埃及和印度,铅也曾用作治疗疾病的药物,如氧化铅和硫酸铅用做制造治疗眼疾的软膏和治疗癫磆的丹丸。在那些地区,铅还作为化妆品广为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