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概况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服务社会形式多样,成效明显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为内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服务等方面拓展多种合作渠道,整合社科资源,积极为自治区发展建设进言献策。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概况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2001—2010年,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飞跃式发展的两个五年计划时期。为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质量,实现全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特制定了《关于大力提高全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更好地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接,培育符合条件的研究机构,构筑多层次的基地梯次,2001年,此自治区建立了首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07年以后,各高校共分批次新建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个,投入经费近千万元,涉及民族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个一级学科。此外,一些高校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一批历史文化研究机构。

二、主要成绩

1.平台建设迅速扩展,特色鲜明

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十年间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21个。这些重点研究基地学科特色明显,各具发展优势。内蒙古大学的蒙古学研究中心是我国在民族学学科建立的五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此中心承担了大量国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产出了大批高水平的研究专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发展研究、内蒙古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内蒙古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民族艺术研究、管理现代化研究、产业信息化与产业创新研究、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研究、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研究、心理教育研究、民族学研究、中国北疆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等基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凸显了内蒙古特有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为此区政府决策在社会生活、经济建设、文化传承、政治稳定等方面提供了的可靠保证。

2.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人才断层现象正在改变

为保证重点研究基地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和研究方向的长期发展,各基地以项目研究为纽带,实行专兼职研究人员合同管理,形成了一支学历高、职称高的专、兼职研究队伍,成为留住和吸引人才的重要平台。各基地课题的负责人、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通过科学研究项目和平台支撑迅速成长,各基地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培养高水平博士生和硕士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服务社会形式多样,成效明显

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为内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服务等方面拓展多种合作渠道,整合社科资源,积极为自治区发展建设进言献策。在服务社会方面,内蒙古大学的内蒙古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受亚洲开发银行委托,开展“内蒙古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以县域经济为视角,侧重于牧业旗县独特区位优势,重点研究了牧业旗县以口岸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并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参与区域合作的问题,为亚洲开发银行、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了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增强区域合作能力的发展战略政策建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内蒙古科技大学的高校产业信息化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在三年建设期内,先后承担了包钢集团、神华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应用研究课题8项,成果转让项目3项,与企业合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3485.48万元,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三、主要经验

1.动态的研究基地管理模式

各研究基地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高等学校(依托高校)共同建设,以依托高校自建为主,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达标递补”的动态管理模式。各研究基地是依托高校人事权和财务权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机构,在资源配置上计划单列。每四年为一个周期,在检查和评估的基础上进入下一个建设周期,对评为优秀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经费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倾斜,并积极推荐申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对未能通过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视情况予以停止拨款、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基地的资格,在动态管理中保持重点研究基地的领先性。

2.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此自治区教育厅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一个建设周期投入基地建设经费不少于60万元,依托高校按自治区教育厅资助额的1∶1配套投入,主要用于重大研究项目、开放研究课题、图书资料和组织学术会议,其中重大研究项目、开放研究课题经费应占总经费的2/3;图书资料经费和学术会议经费各占总经费的1/6。

3.完善的检查评估方式

对研究基地检查评估采取年度检查、中期检查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年度检查:在四年建设周期内,依托高校要对本校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年度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依托高校要将自查结果,整改工作总结等上报自治区教育厅。中期检查:在建设周期的第二年末,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中期检查。主要针对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学术发展规划、基地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和依托高校在科研设施、经费、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专家评估:在建设周期的第四年,依托高校在自评的基础上,向自治区教育厅提出进行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的申请。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根据本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进行评价。

四、标志性成果

十年间,此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共出版专著172部,发表学术论文1802篇,咨询调研报告30余份,共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各项奖励近100项。其中的标志性成果有4项。

(1)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内蒙古通史》,作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之一,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现代化研究中心的“BIMS啤酒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此成果深入研究了啤酒行业管理的特征和关键管理要素,综合运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最终融合行业先进管理经验和前沿IT技术于一体的产学研高新技术成果。

(3)在科尔沁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特别是科尔沁十旗范围的蒙古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领域标志性研究成果《科尔沁土语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一书,获得国家民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4)内蒙古农业大学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中心所设计的作品,获得了全国第11届美展艺术设计作品优秀奖、全国室内设计双年展奖、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工艺美术“飞马奖”等多项荣誉。此中心负责人和成员获“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和“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

五、“十二五”建设思路

遵循“学术立基地、人才强基地、质量兴基地、开放荣基地”的方针,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建设国内一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目标,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队伍建设,增强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其措施是: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