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古族民俗

蒙古族民俗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族最早使用的文字是畏兀儿文(回鹘文)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时畏兀儿体蒙古文被确定为国家的通用文字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字”由于种种原因“八思巴字”并没有代替畏兀儿体蒙古文目前我国蒙古族通用的蒙古文仍然是经过不断改进后的“畏兀儿体
蒙古族民俗_内蒙古旅游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

蒙古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族最早使用的文字是畏兀儿文(回鹘文)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时畏兀儿体蒙古文被确定为国家的通用文字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字”由于种种原因“八思巴字”并没有代替畏兀儿体蒙古文目前我国蒙古族通用的蒙古文仍然是经过不断改进后的“畏兀儿体蒙古文”

(一)经济民俗

1.生产习俗

(1)狩猎习俗

狩猎是蒙古族古老的生产活动其狩猎的目的有三:一是捕获害畜野兽保护牧业生产二是获取食物改善生活三是培养人们的智慧和胆量增强集体应变能力

狩猎的方式有个人狩猎和集体围猎两种集体围猎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要听从统一的指挥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每个人的分工明确有头领、外围包抄人还有围底(围猎的指挥机构、围猎开始及结束的集中地)、围扇(包围圈靠近指挥机构的两翼)、围翼(包围圈的延伸部)等

(2)游牧习俗

牧业是蒙古族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人们根据牲畜特征和季节草场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放牧方式既可提高牲畜的膘情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可轮歇草场达到保护草场的目的

蒙古族把牧场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草场即春营地、夏营地、秋营地、冬营地在正常情况下一年之中游牧四地各个季节的气候和牲畜的膘情不同选择春、夏、秋、冬营地的条件也各不相同春季对牲畜来说是最为严酷的季节经过了寒冷、枯草、多雪的季节牲畜膘情大为下降抵抗能力减弱因此春营地要选择可以避免风雪灾害的草场以利于达到保膘保畜的目的夏天为了增加牲畜的肉膘要选择山阴、山丘、山间平川的细嫩草场同时要注意有山顶、山丘可乘凉秋季为了增加牲畜的油膘要选择草质好、凉爽的草场以增强牲畜的耐寒能力为了保护牲畜安全度过严寒而漫长的冬季冬营地要选择在山阳地带要特别注意牲畜的卧地俗话说“三分饮食七分卧地”说明冬天保膘的重要环节是卧地在四季游牧的过程中选择草场要根据牲畜的不同特性一般放牧绵羊、山羊和马选择长有菅草、苇子、山荒草、蒿草等的草场放牧牛和骆驼要选择长有茂盛而带刺的高草的草场

2.居住习俗

根据史书记载早先生活在蒙古草原的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居穹庐”所谓“穹庐”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蒙古包

蒙古包呈圆形以白色为主色调以木、毡为基本材料以易拆、易搭、易搬运为特点是与大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型居室早期的蒙古包有两种一种是载于车上可以移动的蒙古包一种是能够拆卸、直接搭建在草地上的蒙古包载于车上的蒙古包大小不一小的载在车上一头牛或一匹马就可以拉走而大的则需要多头牲畜拉载

历史上蒙古可汗的大帐称为金帐辉煌耀眼四面悬以垂幕绣以金丝图案大型的金帐可容纳几百人帐内四根雕柱裹以金衣门阙也包之以金故称金帐普通的蒙古包高10~15尺 【注:1尺=33�33厘米ꎮ】整体框架是木质结构由“陶脑”“乌尼”“哈那”“乌德”组成

陶脑:蒙古包的天窗陶脑的大小决定“乌尼”的长短、数量陶脑为圆拱形如撑开的伞一般由三个规格有序的圆形木环和四个弧形木梁组合而成最大的圆形木环上外侧凿有方形插口

乌尼:连接陶脑和哈那的木杆木杆长约为陶脑直径的1.5倍上端较细下端较粗上插入陶脑环形木的方口下端穿有孔眼与哈那的孔眼一致用皮绳与哈那连接

哈那:以柳木条用皮绳缝编成菱形网眼的网片可以伸缩将若干哈那连接形成一个圆形栅框就成了蒙古包的墙壁蒙古包的大小一般由哈那的多少而定普通蒙古包多为4~6个哈那组成也有8~10个哈那组成的大蒙古包

乌德:蒙古包的门由门框、门槛和门楣组成门框与哈那高度相等门朝南或东南方向可避西北风同时也和游牧民族崇尚太阳以日出东方为吉祥的传统有关

蒙古包的搭建先选择位置略加修整地面后将整个框架固定好然后用毛毡围好再用毛绳拴绕夏季蒙古包的围毡盖一层春、秋季节盖两层寒冷的冬季则盖三层毡子并在里面挂帘子陶脑上盖的毡顶蒙古语称“额入和”是盖住陶脑的正方形毡子四周都扣绳夜间压盖呈正方形白天揭开一半呈三角形蒙古包上的民族图案较多其装饰部分主要在“陶脑”、“额入和”、围毡和门帘上常饰以犄纹、回纹、卷字纹等

蒙古包的内部陈设也别具特色各种物品都有固定的位置正中央为炉灶即火撑火撑在一个家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火是一个家庭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家庭兴旺繁荣的象征蒙古族对于燃烧的火撑有种种禁忌如不准往火里扔不干净的东西甚至烟头也不行不准敲打火撑子不能用剪子碰撞火撑子不能把锅斜放在火撑子上不能在火灶旁边砍东西等等依照尚右尚西的习俗主人和客人以及家庭成员的坐卧位置自西向东为长者、男人、女人、孩子自北向南为客人、主人等

3.服饰习俗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渐完善和丰富而成的其主要分为袍装、腰带、靴子、头饰及饰物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蒙古族服饰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内蒙古地区各部蒙古族在服饰的款式、颜色、图案及饰物的佩戴方式上各有一定的特点

(1)袍装

①蒙古袍:一种适于马背民族游牧生活的服装也是蒙古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装在盛大节日和隆重场合人们都要穿蒙古袍还有将蒙古袍作为礼品赠送给尊贵客人的习俗依据蒙古族所喜好的颜色最常见的是代表圣洁、吉祥的乳白色寓意辽阔、忠诚的蓝色和繁衍生机的绿色

蒙古袍按季节还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款式有宽下摆袍和窄下摆袍开衩袍和无衩袍直筒式和收腰式单层袖扣和马蹄袖口等在领口、领座、衣襟、下摆开衩边上或镶边或绲边以装点一般为右开襟在领口、右襟腋下钉扣袢与镶边搭配

②坎肩:蒙古族无论男女都有穿坎肩的习俗坎肩穿在蒙古袍外有保暖、装饰和礼仪等作用坎肩的款式很多有长坎肩、短坎肩有开衩坎肩、无开衩坎肩有男士坎肩、女士坎肩有平时穿的坎肩、礼仪场合穿的坎肩等等坎肩的面料十分讲究要用丝绸、丝绒、平绒等各色各样的织锦缎缝制男式坎肩一般较短、较肥有各色锦缎镶边图案对称或不对称女士坎肩镶有多道彩边绣有不同的吉祥图案光彩夺目、华丽典雅

③答忽:牧民在冬季野外放牧或下夜时穿在皮袍外面的山羊、黄羊皮衣其款式较马褂长些类似于半袖长衫元代时称为比肩是为防寒而加穿的衣服

④裤子:牧民在春、秋季节穿去毛皮裤或棉裤夏季穿单裤、夹裤冬季则一般穿皮裤以抵御刺骨严寒皮裤有熏皮裤、普通皮裤和吊面皮裤等蒙古族牧民穿的裤子款式较肥大适于套马、驯马等活动

(2)腰带

蒙古族人穿蒙古袍时有系腰带的习俗系腰带既可保暖又保护五脏还能使双臂活动自如易套马、拉弓等男子系腰带更是成为男子汉的一种象征蒙古族人将男子汉称为“布苏泰昆”(意为系腰带的人)男性系腰带要上提袍襟腰带较宽长度约20尺女性系腰带不需要上提袍襟腰带较短而细已婚妇女在家一般不系腰带青年男女的腰带为翠蓝、黄绿、橘红、紫红等颜色

(3)靴子

靴子是与蒙古袍配套的最具特色的蒙古族服饰之一蒙古族靴子的款式、质地多样如根据靴子的样式可分为尖头靴、圆头靴、小尖头靴等根据面料可分为皮靴、布靴、毡靴根据靴靿的高矮可以分为高靿靴、中靿靴、矮靿靴等传统的蒙古靴有皮靴和布靴两种皮靴用牛皮、马皮制成其特点是靴头上翘靴身宽大靴内或衬皮或衬毡布靴是以条绒或各色布制成靴帮和靴底都用绣花、补花来装饰图案和花纹美丽多样各种传统皮靴、布靴已成为民族工艺品为世人青睐

(4)头饰

①帽子:由于常年在野外游牧而且地处高原冬季风雪寒冷夏季烈日炎炎蒙古族人无论春夏秋冬都有戴帽子的习惯帽子不仅能够防寒遮阳而且是吉祥权威的象征蒙古族人把帽子视为与头同等高贵并形成许多习俗如不许随便触摸别人的帽子不戴时要把帽子放在高处参加婚宴或敬酒、接酒时必须戴帽子以示对他人的尊重蒙古族的帽子种类很多主要有圆顶檐帽(礼帽)、风雪帽、陶尔其克帽(蒙古族骑兵头盔式帽)、三耳帽、四耳帽、圆帽等

②头巾:蒙古族缠头的习俗由来已久男子缠头的布巾或绸巾为棕色、黄色、暗绿色

等女子缠头的头巾多为粉色、绿色、白色等姑娘缠头不封顶右侧打结垂下一节媳妇缠头则封顶不打结

(5)饰物

男子传统饰物主要有褡裢、鼻烟壶、烟袋、烟荷包、火镰、蒙古刀、戒指、手镯等男子饰物多为随身携带的生产、生活用具装饰以贵重金属、宝石、玉石女子的饰品主要是用金、银、珍珠、珊瑚、玛瑙等精雕细琢的额箍、坠子、戒指、项链、手镯等还有绸缎缝制的绣有精美图案的荷包和发套

4.饮食习俗

蒙古族的主要食品为“白食”“红食”“紫食”和“青食”主要饮品为奶饮品、茶及酒

(1)食品

①白食:以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各种奶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可分为饮用的如鲜奶、酸奶、奶酒食用的如奶皮子、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白食美味可口营养特别丰富奶制品的制作方法从根本上说可归纳为三种:一种是使奶汁凝固呈酸奶乳状一种是将奶汁搅拌发酵还有一种是用慢火熬煮ꎮ②红食:指用牛羊肉等加工制作的各种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蒙古族一般不吃马肉与其喜马、爱马的传统观念有关常见的红食有烤全羊、全羊席、烤羊腿、手把肉、火锅、驼掌、驼峰、烤牛排、肉肠、血肠、肉饼等

③紫食:主要是指炒米(将糜米焖至半熟而后炒至干熟去皮即成紫色香脆食品)和用面食炸制的紫色油饼、果条等茶点食品

④青食:指蔬菜瓜果类食品蒙古族历史上从未有种植蔬菜瓜果的习俗古代蒙古人和现代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蒙古族民众主要靠采集野生的蘑菇、沙葱、韭菜、莎芥、黄花、蕨菜等作为青食

(2)饮品

①奶:蒙古族人喜食鲜奶与酸奶酸奶主要由牛奶或羊奶发酵而成奶汁浓稠清凉解暑

②茶:蒙古族人每日必不可少的饮品主要为红茶和奶茶尤其是奶茶最具特色先将水烧开冲入放有茶末的容器慢火煮3分钟左右再加入鲜奶和盐烧开即可蒙古族人食用奶茶时还要加黄油、奶皮子或炒米等

③酒:蒙古族人在朋友聚会等喜庆日子喜欢饮酒奶酒和马奶酒最为常见马奶酒由鲜马奶直接发酵制成有解暑清热和保健肠胃的功能

5.交通习俗

蒙古族的传统交通工具主要为马、牛、骆驼等

马是以强健耐劳著称的乘骑家畜日行可达100~150公里蒙古族人放牧、狩猎、出行、迁徙移牧都离不开马他们视马为忠实的伴侣

勒勒车即牛车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这种车的轮子较大其高度基本相当于牛身的高度其特点是车体轻耐碰撞适宜在草原、沙丘、雪地中行走勒勒车大致有带篷和不带篷的两种带篷的车用途更广泛牧场迁移时将全部物品装在车上搬迁日常生活中可运载各种物资牛车可一车一牛单独行走也有十几辆甚至上百辆组成的大型

车队为了不使车队走散常常每辆首尾相连最后一辆系铃铛这样只要一人驱驾即可(二)社会民俗

1.人生礼仪

(1)求子礼

求子礼是人生礼仪的开端是一种在妇女中进行的礼仪起初蒙古族妇女主要以祭拜敖包、山洞、人形石等方式祈求恩赐子女后来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改为祭拜庙宇向活佛喇嘛祈求儿女也有祈求祖先、神灵赐予儿女的

(2)诞生礼

举行过诞生礼意味着新生婴儿在社会交往圈内逐步得到认可所以显得非常重要其中主要有洗浴礼、满月礼、周岁礼、剃发礼、骑马礼等

①洗浴礼:婴儿诞生后第三天要进行洗浴礼通常由德高望重的老年妇女主持用盐水、茶水或羊肉汤给婴儿洗浴之后用香木和香料擦洗

②满月礼:即庆祝满月的活动这一天由主人家宰羊设宴招待亲朋邻里婴儿接受宾客们的祝福宾客们向婴儿祝福的同时馈赠礼品由父母或有学问的长者为婴儿取名并公之于众

③周岁礼:婴儿长到1周岁时由主人操办盛大的宴会宴请亲戚朋友庆祝孩子周岁之喜

④剃发礼:第一次剪修孩子的胎发时举行的仪式蒙古各部的剃发仪式不同有的满月时举行有的周岁时举行有的则3岁、5岁时举行一般由年长者拿起用哈达包起来放在盘中的剃刀或剪子开始剃发仪式接着亲友们依次剪发并祝福孩子同时馈赠礼品孩子的胎发剃下来后用哈达包起来放好仪式结束后主人摆全羊席向亲朋好友们敬酒宴会正式开始宴会必须在太阳落山之前结束

⑤骑马礼:蒙古族人让孩子开始单独骑马举行的仪式一般孩子长到3~5岁或7岁时举行由爷爷奶奶或母亲把穿戴十分漂亮的孩子扶上马大人牵着马走亲串邻这是让孩子从小适应牧人生活、学会骑马和增长胆识的一种礼仪活动

⑥成年礼:蒙古族为孩子举行的、表示其已长大成人的一种简单仪式仪式因各部习俗不同而异

(3)婚姻礼仪

因为地域辽阔部落众多所以蒙古族的婚俗各地不一较有特色的婚礼有卫拉特婚礼、鄂尔多斯婚礼等东部区蒙古族婚礼基本上是喀喇沁婚礼与科尔沁婚礼的融合尽管地区不同婚俗各异但一般的程序都是求亲、娶亲、婚礼、探望礼等几个步骤

①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以往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求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方求亲才能得到女方的许诺«蒙古秘史»记载也速该带其子铁木真(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方家“下定”表示正式定亲

新中国成立前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男方托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等礼品前往女方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

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

②娶亲:蒙古族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女方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在伴郎的陪同下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至女家后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辈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

③婚礼:蒙古族很注重婚礼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礼是娶亲回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不下马车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

④探望礼:一般在婚礼后的第三天由女方家的亲戚带着各种礼品来男方家探望新娘时举行婚礼后的第七天新娘偕新郎带着礼品回娘家探望届时也有小型宴会

(4)祝寿礼仪

祝寿礼仪是为上无长者的长辈每逢61、73、85岁或70、80、90岁时举行的祝寿仪式上有长辈者即使是90岁也不举行祝寿仪式也有为将到81岁的老者举行“祈年礼”的目的是为老人祈得一年让老人一天之内增加2岁第二天便称老者已经82岁因为蒙古族人认为ꎬ81岁去世者的子孙后代将遭厄运

(5)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是人结束一生后由其亲属、朋友等为其举行的哀悼、纪念、评价的仪式主要有停尸报丧吊唁送葬请喇嘛为死者念经、超度亡灵和祭奠死者等程序葬俗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等

2.岁时节日

蒙古族传统时节民俗可分为岁时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和祭祀性节日三大类

(1)岁时性节日

岁时性节日主要包括祭火、庆祝春节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①祭火: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代表圣洁、兴旺和祖上的香火祭祀仪式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晚间祭祀火神在拜火祭灶前家家户户清扫昔日的灰尘人人都清洗干净每家煮羊胸叉等一锅肉然后用修饰的羊胸叉、红枣、奶酪、白糖等祭灶火吃手把肉和阿木斯

②春节:春节也是蒙古族重要的节日由于蒙古族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称农历正月为“白月”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都属于过节期大年三十晚准备各种美味食品人人换新装祭祖供佛后摆好羊背子给老人长辈敬酒吃蒙古包子守岁大年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拂晓时分全家人到外面烧旺火叩拜苍天放鞭炮然后长辈先进屋坐下儿孙们依次进屋先向长辈老人双手举哈达请安叩头接着兄弟姐妹们

相互问候拜年家庭内部的拜年问候结束后全家人喝新年茶大年初一太阳升起时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但初一这天不能醉酒而且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返回家中牧民居住分散拜年活动往往持续一个月

(2)生产性节日

生产性节日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从事畜牧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民俗活动

①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蒙古族牧民为了庆祝畜牧业丰收而举行的群众性集会活动一般在7—8月进行主要内容是庆祝牧业丰收进行物资交流以及摔跤、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比赛举行文艺演出活动组织者为盟、旗、苏木、嘎查等负责人现在也有富裕牧民出资并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举办那达慕大会的这是牧区从古至今很盛行的一种集经济、文化、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节日活动

②马奶节: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马奶节是为了欢庆丰收彼此祝福流行于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把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艺人演唱说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3)祭祀性节日

祭祀性节日有的是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演变而来也有的是格鲁派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形成的祭祀性节日

①祭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最崇拜的英雄尊称为“圣主”祭祀习俗形成于窝阔台汗时期忽必烈时期则颁发圣旨规定祭礼蒙古族达尔扈特人承担守陵和祭祀职责世代相传至今已经延续800多年直至今日成吉思汗陵的祭奠活动仍沿袭古代祭礼程序严格、庄严、肃穆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祭祀规模最大、最隆重的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的春祭

②祭敖包:这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敖包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由石头垒起上插树枝、柳条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和纸旗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上面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古代祭敖包由萨满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则由喇嘛焚香点火、诵词念经牧民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寿年丰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动中互表爱慕之情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月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时节举行也有除夕祭敖包的习俗

关于敖包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认为敖包原是立于游牧交界处及道路旁以做标志的石堆还有的认为是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丧葬方式即坟墓此外还有认为是原始生殖崇拜

③燃灯节:农历十月二十五举行是为了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辰这天各寺庙都要举行法会喇嘛们诵经讲法并点燃千佛灯百姓们在自家佛像前点灯到第二天早晨第二天一大早青年男女和孩子们到各家去索取奶豆腐和饭团称作“赶二十五”

除此之外还有兴畜节、打鬓节、狩猎节等现在这些节庆已经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参与性活动

3.交往礼仪

蒙古族自古就是热情好客、善良淳朴的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把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礼

貌待人作为每个人都要遵循的礼俗加以传承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西为大、以长为尊

以西为大主要表现在佛龛、祖像、墓地的方位和房间、座席的位置上蒙古族的佛龛、祖像都供在毡房的西北角上墓地也以西为大按辈排列房屋及座席都以西为大蒙古族民众不论在自家内还是到别家做客都注重辈分住房长辈要住西间客人来了不能坐在西炕上客人吃饭时要以礼请本家长者入席而且长者要坐首席

(2)迎送客人

蒙古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来了客人都要迎出门外主客相见晚辈要向长辈屈右膝请安客人由主人陪同走到门前主人站在蒙古包或房子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前俯首微鞠请客人先进客人把马鞭要放到门旁不能手提马鞭进屋也不能踩门槛蒙古包内对着包门的正面为上座其右方为妇人席左方则为一般客席客人如果比主人辈分高主人要让出自己的座位请客人坐正座客人辈分比主人低则不能坐正座客人走时仍要以礼相送

(3)敬茶、敬酒

敬茶、敬酒是蒙古族接待客人的重要礼俗蒙古族饮茶风俗盛行于元以后明清时几乎普及每个家庭牧区、半农半牧区多为奶茶农业区多为红茶客人来了必须沏茶再有客人来壶中的茶即使是新沏刚喝过的也必须倒掉重沏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尊敬、不礼貌沏好茶后如果喝茶的人多不能把茶水一两碗倒干要均匀地倒入各碗茶壶续上水后再依次斟满有的民族以“满杯酒、半杯茶”为礼貌蒙古族不同主张倒茶也要倒满以显示主人的热诚实在请客人喝茶时有时还要端上奶皮子、奶豆腐劝客人食用客人接茶后不能不饮而辞别不饮而辞是一种不尊重主人的行为(4)换鼻烟壶

在清代鼻烟壶风靡一时鼻烟壶在蒙古地区也流行起来特别是在鄂尔多斯地区一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鼻烟壶仍是人们见面时的必备之物

敬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在蒙古包内坐定之后主客双方互相交换鼻烟壶并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闻一闻烟味再互换鼻烟壶如果是同辈男士之间要用右手递壶如果是在不同辈分的人之间晚辈单腿跪下用双手递壶长辈要微欠身右手递壶闻过后再互换女士和长辈交换鼻烟壶时女士先把自己的鼻烟壶举过头顶再碰一下额头双手递给长辈问候身体状况女士接过长辈的鼻烟壶只举过头顶之后双手恭敬地还给长辈以示对长辈的敬意并有领受长辈的关心之意同辈女士之间、年轻异性之间、儿童、未婚女士不行交换鼻烟壶问候之礼

(5)献哈达

哈达是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礼、拜年以及遇见长辈和贵宾时都用哈达表达敬意哈达问候表达了对对方的崇拜敬意和美好祝愿哈达是蒙古族日常交往礼节中的礼敬用品是在明代末至清代随着藏传佛教的盛行广泛流行起来的

哈达长短不一以白色为主(也有蓝色和黄色)大都为丝绸有的上面还绣有“八宝”“云林”等花纹其长度有的1尺3寸 【注:1寸=3�33厘米ꎮ】 到3尺也有3尺以上的对尊者、长辈献哈

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哈达要对折起来折锋向着接受者献上哈达后半跪行请安礼接受者再将哈达回献物主

(三)信仰民俗

1.宗教信仰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自然崇拜中天地、山河、日月等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尤以尊天为最称天为“蒙合腾格里”即长生天图腾崇拜的对象主要是狼、鹿、鹰、天鹅等祖先崇拜主要是祭祀家族祖先和自己民族的祖先对家族祖先进行祭祀一般是设灵位或到祖先墓前祭祀有些王公贵族还建庙宇祭祀祖先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清明节人们都要祭祀祖先进行祈祷蒙古民族共同的祖先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祭礼有平日祭、月祭、季祭之分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其统治地区不断扩大不同地区分别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流传但萨满教仍占据着重要地位16世纪下半叶在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和三世达赖的共同努力下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普遍盛行起来

2.占卜

蒙古族人遇有疑难问题需要解答或需要预知未来之事用占卜方式求取答案依占卜所得行事如蒙古族有将羊胛骨烧透观察裂纹以测凶吉注日亥占卜是一种集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知识为一体的占卜法在结婚、搬迁或征兆前有请喇嘛通过掷色子做决定的习惯铜钱占卜用五个或九个铜币预测吉祥测方向是某一年龄或属相的人测一年中的吉祥方位测日子指预测在某一天适合或不适合做的事情如认为初一、初十剃发大凶初七剃发吵架初三剃发有财初四剃发美丽初五剃发有福十三剃发平安

3.禁忌

蒙古族的众多禁忌概括起来分为因崇拜而禁忌、因恐惧而禁忌、因厌恶而禁忌等因崇拜而产生的禁忌与蒙古族先民认为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有关例如忌讳咒骂天地、日月、星辰忌讳用手指日月忌讳冲着日月泼水、撒脏物忌讳日食、月食时欢歌聚会忌讳用一个指头指高大的山脉忌讳冲着高大的山脉泼洒脏水忌讳移动敖包的石块忌讳在敖包附近的湖泊中捕鱼忌讳在敖包旁边狩猎、杀牲畜等

(四)游艺民俗

1.民间竞技

民间竞技包括智能竞技比赛和体育竞技比赛两大类

(1)智能竞技比赛

蒙古族智力比赛的游戏有“吉日格”(鹿棋)、“沙塔尔”(蒙古象棋)、“帕日吉”(贻贝)、“沙哈”(羊踝骨)等这些游戏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劳动生产、生活状况及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其中有反映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特点的游戏、祈望吉兆的游戏、测试智力与技巧的游戏等如蒙古象棋的玩法同国际象棋类似但它的棋子上雕刻有精美的皇帝、皇后、驼、马、车等图像

(2)体育竞技比赛

蒙古族在长期的狩猎游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点的体育竞技活动其中号称“蒙古族男儿三艺”的射箭、摔跤、赛马最具代表性这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三项

竞技比赛

射箭是蒙古族最古老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蒙古族的射箭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3世纪初叶蒙古人就以制造弓箭和善射骑而闻名于世在«成吉思汗碑»(又称«也松格碑»)上就记载了射箭的内容

蒙古族射箭比赛不分男女老少是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射箭比赛可分立射、骑射两种射程一般为十五步、五十步、一百步等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射三箭三轮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决定胜负和名次

摔跤蒙古语称“博客”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用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裤套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有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摔跤手足蹬马靴腰缠宽皮带或丝绸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景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中获奖的标志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手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参加比赛的摔跤手的数量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等比赛前先推选一位长者对参赛者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三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这种跳跃动作蒙古语称为“得比呼”摔跤手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13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不许抱腿其规则还有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不准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素有“马背民族”之称赛马是蒙古族群众性的竞赛娱乐活动之一也是衡量一个男子有无本领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那达慕大会上赛马是最引人注目的竞赛项目赛马项目大致包括: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程度颤马赛这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

2.民间艺术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的长调、呼麦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独特的马头琴以及各种民间舞蹈也广为流传

(1)长调

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展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湖、湖泊等ꎮ2005年中蒙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ꎮ2007年我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搭载了30余首歌曲奔赴太空其中一首就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2)呼麦

呼麦是图瓦文的中文音译原义指“喉咙”即喉音之意又称“蒙古喉音”是一种

借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双声”指一个人在演唱时能同时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呼麦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别丰富呼麦曾经在内蒙古绝迹达100多年在蒙古国、中国新疆阿尔泰地区蒙古民族中也濒临失传所幸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蒙古艺术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呼麦”艺术并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上ꎮ2009年蒙古族呼麦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好来宝

好来宝意为“连起来唱”或“串起来唱”表演特点与汉族的数来宝近似好来宝音乐变化多端节奏轻松活泼唱词朴实优美语言形象动人好来宝用蒙古语演唱表演者均为男性以四胡伴奏有三种表现方法:单口好来宝演唱者自拉自唱对口好来宝两人表演群众好来宝

(4)舞蹈

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以反映游牧生活、生产劳动为主如反映游牧经济的代表性舞蹈«骆驼舞»«驯马舞»«山羊舞»«狼捉山羊舞»等出征前举行的«征战舞»大型祭奠时的祭祀舞反映生活的迎亲舞在蒙古族民间舞蹈中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深受群众喜欢的有«安代舞»«筷子舞»«忠碗舞»«牧马舞»等

(5)民间乐器

蒙古族的民间乐器以弦乐器为主具代表性的乐器有马头琴、胡琴、三弦、火不思等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蒙古语称为“莫林胡尔”马头琴的称谓明清时期才广为流传传统的马头琴琴身为木制长约1米共鸣箱呈梯形用马皮或羊皮蒙面用马尾弦两束按四度关系定弦用马尾弓纳两弦间拉奏马头琴发音圆润低回委婉音量柔美悠扬每当草原遭受灾害时牧民就请民间艺人说唱以马头琴伴奏的驱魔镇邪德尔英雄史诗以期重现安乐祥和对于不喂养驼羔的母驼也只有马头琴的声音能让它回心转意在蒙古族有这样一个习俗每当到骆驼产仔的时节总会出现遗弃驼羔的母驼在这时牧民就在母驼面前拉几首马头琴曲听了悠扬婉转、如泣如诉的琴声母驼对幼驼怜悯爱惜的情感就渐渐被唤醒进而给幼驼喂奶

3.文学艺术

蒙古族文学历史悠久光彩夺目如蒙古族三大历史名著«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和«蒙古源流»英雄史诗«勇士古那干»«江格尔»«格斯尔汗传»民间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孤尔传»长篇历史小说«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民间故事叙事诗«嘎达梅林»以及讽刺笑话«阿拉根仓的故事»等代表作品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叙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成书于13世纪并流传至今其内容极其广泛涉及蒙古古代游牧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蒙古秘史»在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学、语言及其他一些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标志着一种新文学体裁———历史文学的诞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蒙古秘史»以“独特的艺术、美学和文学传统及天才的语言使它不仅成为蒙古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著作而且也使它理所当然地进入世界经典文学的宝库”

«江格尔»与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中国三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由数十部作品组成的一部大型史诗除一部序诗外其余各部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独立成篇«江格尔»中的故事繁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即结义故事、

婚姻故事和征战故事以征战故事最多

«格斯尔汗传»这部史诗同藏族的«格萨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界一般认为蒙古族的«格斯尔汗传»和藏族的«格萨尔»是同源异流之作在流传方式上分口传方式和书面方式两种且其口传方式在先书面方式在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