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缘于海洋的精神活动、制度行为和物质生活创造的总和,是海洋文明的具体体现。所以,海洋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力量源泉。
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_浙江海洋文化产业

第二节 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

中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既创造了辉煌的大陆文化,也同样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缘于海洋的精神活动、制度行为和物质生活创造的总和,是海洋文明的具体体现。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文化是浙江的优势文化资源之一,是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依托,也是浙江未来发展“文化大省”“海上浙江”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

一、海洋文化概述

(一)海洋文化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比较系统的海洋文化研究,包括对海洋文化的基础理论也有了较多的探讨。从海洋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功能到渔文化、盐文化、海岛文化、海洋民俗文化,从海洋文学艺术研究、海洋知识教育、海洋旅游到与海洋相关的历史、地理、考古、军事、科技、交通、港口等都有所涉及。曲金良先生认为:“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9]可见,海洋民俗、海洋考察、海洋信仰、与海洋开发历史有关的自然、人文景观等都可以列入海洋文化的范畴。

张开城先生提出21世纪初的海洋文化研究,“要关注其信息化背景、全球化背景、市场化背景、生态化背景和人文化背景,并以文化思维统摄数字海洋、法制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和文化海洋五位一体的现代海洋战略”[10]。他还认为构成海洋文化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人”和“海”,海洋文化是人海互动及其产物和结果,是人类文化中具有涉海性的部分。如此看来,海洋文化的发生,在于人与海的关联和互动,在于人类的涉海生产实践和生活方式。这一理解与认识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海洋文化观,但具体概念涉及的范畴、内容还需进一步讨论。

王学渊提出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11]卜建华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征服、依赖海洋生活的一种文化方式。成熟的海洋文化表现为在某一区域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中,海洋已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在开发、征服海洋方面形成系统的文化方式———包含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及特定的文化消费方式。[12]还有的学者认为:“海洋文化就是人类缘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化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13]因此,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内陆文化而言的,它也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此看来,在世界历史上所有的沿海民族都有一定意义上的海洋文化。

从海洋战略层面上看,海洋文化可以理解为“人类在海洋活动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指精神财富,包括海洋意识、海洋教育和海洋文学艺术等”。其中,海洋意识是人们关于海洋地位、作用和价值的理性认识。所以,海洋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力量源泉。[14]

无论怎样,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亚文化系统,海洋文化均应涉及海洋物质文化、海洋制度文化和海洋观念文化这三个相对独立而又联系紧密的层面。所谓海洋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人们认识、开发、保护海洋能力和活动的物质体现,如海洋城市、港口及其建筑、海洋渔业及渔乡村落、海洋渔业饮食及渔业服饰、海洋渔业庙宇或庆典场所、海洋旅游景区等。它们是可以感知的,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海洋制度文化是指开发和保护海洋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协调临海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人与海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各种制度,包括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与海洋活动相关的风俗习惯、禁忌、仪式、习惯法及各种明文的典范规章制度等。在现代社会中,海洋制度文化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洋战略、海洋政策、海洋管理体制、海洋法律法规、各国渔业制度及渔业文献、国际海洋公约、海事档案及海事处理等。海洋观念文化是指认识和开发海洋活动中形成的海神信仰和海洋观念等,它反映的是对海洋的心理感知和价值认识,是一种深层次的海洋文化,存在于人们或民族的心中。[15]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崇拜、广为流传的龙王传说、近似图腾崇拜的鱼师信仰等。海洋观念文化有时候表现的是一种行为文化,如涉海的生产行为文化、涉海的生活习俗行为文化、涉海祭祀庆典文化、涉海的娱乐与艺术行为文化等。因此,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种理解很有涵盖性和综合性。

(二)海洋文化的特点

无论从何种层面、何种意义上理解海洋文化,需要强调的是,文化是一种过程,文化具有延续性和动态性,海洋文化也是一样。但海洋文化也有不同于文化特质的一些特征,体现了海洋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样式。

1.从海洋文化的内质结构而言,它具有涉海性

人们常说海洋文化是“蓝色文化”,“蓝色”的“色彩”属性就是海洋文化的属性。人类缘于海洋而创造的文化,涉海性是首要的,也是本质的特征。从海洋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言,它具有商业性和慕利性;从海洋文化的历史形态而言,它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什么时候、哪里面向海洋了、开放了,什么时候、哪里的海洋经济、文化就繁荣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通过贸易、战争等向海洋之外扩张,控制了地中海沿岸,创造了辉煌的地中海文明。20世纪50年代后期,亚洲经济逐步发展,日本发展海洋经济,海岸工业、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形成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的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后期,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地区)兴起,均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发展海洋贸易经济,开发与拓展海洋资源而迅速崛起的。

海洋文化与海洋密不可分,但并非凡是沿海地区的人群都具有海洋文化精神,沿海只是具有海洋文化精神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它还与特定的历史传统、特定的生计方式及产业结构相联系。即使同属海洋文化区域,其海洋文化精神也有强弱之分。

2.海洋文化具有区域性

即使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区域海洋的文化烙印仍然显著,这缘于广阔的海洋长期曾是人类迁徙与交流的障碍,人们的活动被局限于一定的区域。太平洋两岸亚洲与美洲等人类迁徙始于第四纪大冰期、白令海峡成为陆桥时,从亚洲大陆生存的古人向美洲迁移,美洲东岸土著人具有黑发、黄肤、高颧骨、狭长眼,与蒙古人种类似,该处一些农舍、摇篮、大蒜挂等生活习俗与亚洲民俗相近似。总体上看,全世界的海洋文化主要分布在五大文化圈的区域内,各个不同区域的海洋文化带有各自的地域特征:

(1)北大西洋文化圈。渔猎、航海、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宗教传播,移民与港口城镇建设,海洋贸易,现代科技与油气开发等共同组成大西洋海洋文化的特色内容。北大西洋文化是建立在发现新大陆和新航路开辟的基础之上的,早期的海洋文化内容是资本主义掠夺非洲与贩卖奴隶,瓜分殖民地与殖民移民,宗教扩张以及贸易与军事争夺等,如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中就有鲜明的表现,其用鲁滨逊在海洋荒岛上求得生存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英国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精神的社会风气。而该文化圈后期海洋文化的主题多是现代化海上航运、经贸往来、海洋渔业以及海上油气开发。

(2)地中海文化圈。地中海文化是不同时期发生在亚、非、欧三大洲间的地中海沿岸周围国家和地区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族构成、宗教文字、建筑艺术等各种文化现象和古文化形态的总称。由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以及蛮人文化等多种地区性文化构成的,其航海发现、掠夺与海外开拓,多语种与殖民地文化、宗教、文艺复兴,多民族结构、农耕、田园与酿酒文化构成其海洋文化的独特之处。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以克里特岛为代表的爱琴文明;以马耳他为代表的巨石文明;面向海洋的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纵横于西亚的赫梯人、波斯人;还有将民主思想留给世人的希腊人和开创了一个地中海时代的罗马人也先后出现在这里。地中海及其海域周围,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亚、非、欧沿岸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

(3)西太平洋文化圈。西太平洋早期是西部的华夏中国的亚太文化———秦、汉、唐、明之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向日、韩、东南亚诸国传播;东南亚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交汇,具有周边移民所带来之多元文化(语言、文学、习俗),佛教、回教与印度教交汇之特色。诸如大和族文化,鲜族文化,汉族闽粤文化、吴越文化及齐鲁文化,成为具有特色的亚洲太平洋文化。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东亚、东南亚海洋经济文化,以及21世纪中国制造业与海外贸易影响加大所兴起的,以京、沪、浙、闽、穗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效应,在世界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4)印度洋文化圈。印度洋文化起源于印度,主要指自古以来在文化、语言、政治、宗教等方面受印度古代文明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印度洋文化除了包括南亚次大陆及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几个印度洋岛屿国家,还包括非洲沿岸阿拉伯海的伊斯兰文化,也包括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以及马达加斯加等一些岛屿国家为代表的非洲大陆文化。印度大陆宗教、种族、语言多样性与长期共存,造就了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印度历史上长时间的四分五裂,一次次的异族入侵带来了印度种族的混血以及文化上的对立、冲突、交流和融合,新来的因素丰富了印度文明与印度文化,但印度文化从来就不是凝固的,而是在不断地吸入异族文化,所以它具有包容性,具有同化精神和忍耐精神。所以这些印度文化的特征也影响了印度洋文化圈,使得印度洋海域周边海洋文化具有了浓郁的宗教性、包容性和忍耐性。

(5)太平洋海岛文化圈。南太平洋独特的岛屿文明是太平洋海洋文化的重要特色,从北向南众多的海岛跨越不同的气候带,经受不同陆地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在人种、语言、文化、宗教与艺术活动等方面各有特色,主要是指南太平洋的岛国诸如波利维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文化,夏威夷太平洋群岛与澳洲、新西兰等海岛移民文化等。独特的太平洋海岛文化具有倚海繁衍、安居、自力更生的蓝色海洋文化之特色,同时也具有冒险开创、勇敢开放的原始文明特征。

3.海洋文化具有开放的进取精神

海洋文化不是一种闭关自守的文化,而是一种不断从异质文化汲取营养的文明。海洋文化的开放是多方位的,外来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艺术等领域的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多层次的交汇、融合,促进多元文化的形成及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从经济上讲,海洋文化是一种对外贸易依赖型的文明,发展海外市场,开拓海外市场成为这种文明的最重要的经济要求。如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唐朝的市舶司,宋朝的海外贸易等。从人口流动上讲,它在不断吸收外来人口的同时,又不断向外移民。沿海一带外流人口多于本地人,迁入的居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人口的流动改良了人种的素质,又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开放。人类从陆地进入海洋,从海洋进入异域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跨越海洋与征服海洋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进取精神。

海洋以其博大、浩瀚、深邃的自然特性,造就了海洋文化精神生活的多样性,也塑造了沿海而居的海民的品性、民族性格,使得生活在沿海的人类生来就具有一种开放性、拓展性和进取性。“海洋是仁慈的,十分美丽的……可是海洋又是残忍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塑造了“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的硬汉形象;同时,也表现出人类既依存于大海又要与大海斗争的依附性,即人类不仅仅从大海获得生存条件、生存技巧,还从大海获得朋友和对手。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海洋的存在,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而且还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精神力量支撑。这种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价值,明显有别于内陆文化价值。海洋影响着人类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存环境,甚至影响着人种形成、体质体态的特征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海洋也冲击着人们的观念、信仰、心态、思维方式和审美感受,并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海洋带给人们的美感和精神的愉悦。海洋生态环境还深刻地影响并造就着人们的美学倾向、艺术创造和宗教信仰。总之,海洋的存在,不仅生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海洋文化,而且也以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影响着人类的发展。[16]

(三)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

随着文化研究的不断细化和深入,我国地域文化研究不断涌现出热点,比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台文化、潮汕文化、浙东文化等。而其中有些沿海地区文化研究的内容不可避免地涉及海洋,使得海洋文化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

文化有各种划分,公认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划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大陆文化是农业文化,有着传统而封闭的浓厚农耕色彩;海洋文化则是商业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两者代表人类社会文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

无论怎样,内部大陆与深海大洋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同海洋的关系和同大陆的关系是一样的,都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随着时代的演进、科技的发展,人类在不断地揭开大海神秘的面纱,开发着海洋宝藏,但也同样存在着海洋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由此看来,海洋本身也是活动着的生存主体,它孕育和养活了人类,理应受到人类的关爱。因此,海洋文化亦是人类内陆文化向外的延续和扩展,特别是沿海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始终依存于内陆文化,是人类整体文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海洋文化的内涵具体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一切与海有关的物质存在与物质生产,如海洋文化遗迹遗物、海洋景观、海洋产品等实体性物质;二是精神层面,指长期的海洋社会实践和海洋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如海洋意识、海洋宗教观念、海洋艺术等;三是社会层面,指在海洋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典章制度、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与风俗习惯,主要是《海商法》《渔业法》《海关法》等海洋法律制度;四是行为层面,一切受海洋大环境制约与影响的生产活动与行为方式,它是以海洋民俗等形式出现的行为模式,如渔民的海洋信仰、风俗习惯、言辞忌讳等。[17]

海洋文化具有人类生命的自然本性和壮丽雄美性:其硬汉子强人精神,其崇尚力量的品格,其崇尚自由无束的天性,其胸怀宽阔的宽容心态,其强烈的冒险意识和开拓意识,其激情与浪漫,其闯荡与竞争等,都与大陆文化讲求以柔克刚,讲求中庸之道,讲求温良谦恭俭让,讲求三思而后行,讲求靠天吃饭,讲求守成本分,讲求节度禁欲,讲求知足常乐……迥然有别。形象地说,内陆文化传统保守,海洋文化现代开放;内陆文化信奉故土难离,海洋文化崇尚流动;内陆文化崇尚勤劳艰苦,海洋文化崇尚机遇挑战;内陆文化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海洋文化信奉“爱拼才会赢”。

内陆文化沉稳内敛、循规蹈矩,亦如所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总之,由长江、黄河等孕育出来的中华民族带有很强的“内陆性格”,诸如“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诸侯争霸等,历史上它影响了我们很难对海洋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尽管中国靠海,并在古代可能有着发达的航海事业”,但中国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18]也就是说,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没有发生那种足以导致产生本质性变化的巨大转折,没有一种外来的文化力量能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足以形成改弦更张的强烈冲击。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中华文化具有一种封闭性,别的文化类型对她的影响与作用,以及她对外界的文化辐射都是相当有限的。[19]以此看来,突破这种历史形成的内陆文化的封闭性也正是海洋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海洋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自给自足,或是在小范围内的原始交换,而且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大批量生产,用于海上贸易,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海洋文化的特点,如商品意识、开放意识以及由造船、航海、渔业等因素引起的对天文、地理、气象的重视,所以海洋文化是生活在海洋区域的人民长期涉海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的结晶,是人类海洋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体现。由此,我们认识到海洋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

二、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成本、无污染、可重复开发等特点,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许多城市都积极主动地把高科技应用于海洋文化产业,以进一步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带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在庞大而复杂的文化产业中,海洋文化产业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海洋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该产业发展的态势是非常迅猛的,尤其是海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传统海洋产业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根据《2009年美国海洋和沿海经济发展报告》研究,近年来,美国海洋产业中滨海旅游与娱乐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约占海洋经济就业总量的75%,生产总值的51%。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海洋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海洋旅游业、海洋休闲业、海洋民俗节庆业、海洋文博业等方面,但无论是海洋产业总量还是海洋产业质量,都难以跟发达国家相比。

张开城等指出:“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具体包括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新闻出版业、涉海艺术业等。[20]

海洋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研究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涉及内容比较广泛的特殊领域,其分类或行业范围可参照文化产业分类法。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产业范围和行业分类,张开城先生采用集群列举分类法,将海洋文化产业划分为八个类别的行业领域,这一划分是比较科学而又合理的(表1‐1)。

表1‐1 海洋文化产业分类

img1

资料来源:张开城、徐质斌:《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研究》,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海洋文化产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海洋产业。未来5到10年,国家将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七大重点文化产业。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孙若风指出:“海洋文化产业与上述产业的交叉领域,不仅可以享受共性的扶持政策,未来不排除与国家海洋局合作,进一步确定海洋文化产业的政策方向。”[21]

随着海洋文化产业的深入开发与拓展,一些涉海的文化活动也应被纳入上述海洋文化产业的范围。例如,海洋考古以及由考古而带动的海洋旅游业、海洋博物馆业,海洋文化研究的兴起以及海洋文化带动的海洋会展业、海洋新闻出版业。我国的海陆文明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海洋文化发展史,早已形成了东夷文化和百越文化等。祖先们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海上茶叶之路”,促进了华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海上交通史留下了丰富的水下遗产和遗址,有200多处与中国古代、近现代以来海洋文明史有关的古代沉船,这些海洋文化遗产成为海洋文化产业开发和研究的丰富资源。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海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新时期以来,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使环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也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提出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挑战。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大国战略的具体构想和实施策略的重要内容,用海洋文化产业带动沿海地区的经济,提升沿海城市的文化形象和魅力,加快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是我国沿海省份及城市的共识。据统计,作为我国具有重要经济发展潜力的长三角区域,其拥有海域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8200多公里。2008年江浙沪三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为9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4.7%。[22]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深入挖掘浙江区域海洋文化的内涵,大力推进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而应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海洋文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浙江海洋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必定对浙江海洋经济、海洋旅游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