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公平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同时,对东中部地区接收随迁子女较多的省份,中央财政以奖补资金的方式,对各地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予以奖励性支持。另外,个别学校校长出于对本校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担忧,不愿选派优秀教师外出交流。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_2015政策热点面对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教育公平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教育公平日益重视。以义务教育为例,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以后,均衡发展理念已贯彻在包括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之中。2006年6月,国家对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规定“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新《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以法律形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以法律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2008年秋季开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后,对城市低保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确需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从而使我国义务教育向公平又迈进了一大步。我国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历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实施过程中优先照顾西部和农村等相对落后的地区;二是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政府的责任越来越明确。

(一)实现教育公平:中国在努力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4年初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强调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都强调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立足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得将教育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正在全国城乡范围、各项具体工作中得到推进和落实。

2014年教育大事记(教育部公布)

1.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启动实施(1月8日)

2.集中综合治理大城市义务教育“择校热”(1月14日)

3.构建管办评分离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1月29日)

4.教育督导新体制框架基本确立(2月7日)

5.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2月10日)

6.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启动(3月14日)

7.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入开展(3月17日)

8.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3月26日)

9.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月30日)

10.监测评估报告三位一体推进学校体育工作(4月21日)

11.推动创业引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5月13日)

1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基准定额(5月13日)

1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集中整治突出问题(6月3日)

14.世界语言大会在苏州召开(6月5日)

15.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6月23日)

16.高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6月30日)

17.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7月8日)

18.四部门联合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7月18日)

19.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联网应用(7月22日)

20.推进新疆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7月25日)

2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8月2日)

22.七部门合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8月11日)

23.三部门加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8月13日)

24.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9月3日)

25.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首次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覆盖(9月4日)

26.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关于“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9月10日)

27.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启动(9月18日)

28.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成功举办(9月27日)

29.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划出师德红线(9月29日)

30.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10月5日)

31.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0月11日)

32.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10月17日)

33.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11月3日)

34.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依法治教(11月4日)

35.三部门部署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11月13日)

36.教育信息化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11月16日)

37.体教结合加快普及校园足球(11月26日)

38.首次召开全国留学工作会议(12月12日)

39.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保障千万儿童健康成长起点公平(12月25日)

40.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12月28日)

(二)实现教育公平:新起点上再出发

教育公平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实现教育公平,仍然任重道远。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要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促进教育公平,在保障义务教育公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确保高考公平。

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从2006年中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起,根据法律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各地应按户籍和居住地将学生分别划归对应学区,学区内小学生都可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片区所属公立中学学位的电脑派位(也称大派位),根据学生所填志愿随机分配录取名额,这也是多地政府认可的主流招录模式。

以北京市为例,自2006年以来连续多年逐渐调整完善,已基本建立起以免试、就近入学为核心,以区县政府负责为主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2006年,北京的“小升初”采取多种入学方式,其中,东城和西城全区范围内、朝阳和丰台的两个学区片和海淀的山前区域实行“电脑派位”的方式。2009年,北京市小学入学和初中入学的基本入学方式为免试和就近入学。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种重点班、实验班。各区县划定区域内学校对应的服务片,学校首先接收本片内学生。2013年,初中仍按区县教委确定的划片入学、电脑派位、小学与初中对口直升等方式接收学生。2014年,小学入学控制择校,落户、实际居住年限正式写入热门小学的入学办法中,同时,在东城、西城、海淀推进对口直升政策,让普通小学与优质初中牵手,小学生毕业后可直升这些初中。中学入学方面,中考中招过程取消择校生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基础。要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同时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入学机会公平。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对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办学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拨付相应教育经费。学校对随迁子女与城镇学生混合编班,在教育教学中一视同仁,保证教育过程公平。同时,对东中部地区接收随迁子女较多的省份,中央财政以奖补资金的方式,对各地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予以奖励性支持。全面建立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建成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并联网试运行,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方便快捷的学籍转接服务。

建立教师交流长效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除了学校教学设施等资源配置不公平外,关键还是师资配置不均衡。择校,很大程度是“择师”。就师资而言,由于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差距明显,城市对农村,强校对弱校,都会具有“吸盘效应”。许多在农村或薄弱学校表现突出的老师,往往会被“挖”到城里或流入强校,造成“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现实中,受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等限制,加之相关激励政策尚未健全完善,导致边远学校难以吸引教师去任教。另外,个别学校校长出于对本校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担忧,不愿选派优秀教师外出交流。因此,长远来看,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要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教师均衡配置的长效机制,为教师转任交流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近些年来,国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项目,但是,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仍然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等部委于2014年1月8日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要求经过3—5年的努力,保障薄弱学校基本教学条件,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办学条件和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目标等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目标。《意见》强调不得将教育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确保高考公平。高考的指挥棒不动,要想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只能是事倍功半。西方国家素质教育好,是因为有推行素质教育的总体环境,其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发达程度与中国不一样。

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初步方案。会议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这一改革方案基本上吸收了过去十余年教育界对中国考试招生制度的反思批评和探索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