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与中职课程内容衔接研究

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与中职课程内容衔接研究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二章 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与中职课程内容衔接研究耿 虹目前我国虽然初步建立起了中高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但目前的中高衔接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衔接,内部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生源的衔接、课程的衔接等。

第十二章 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与中职课程内容衔接研究

耿 虹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我国虽然初步建立起了中高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但目前的中高衔接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衔接,内部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生源的衔接、课程的衔接等。在中、高职衔接的诸多方面中,课程的衔接处在核心地位。这首先因为课程结构是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按一定标准选择并组织起来的各种课程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了各类课程的内容、比重、配合、排序等,承载着培养目标中知识、能力结构和规格等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其次,课程结构作用的实现,以消耗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为条件和代价。因此,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职业教育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问题。

目前中国金融行业已经迈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几年来,中国的金融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银行服务业全面提升,股市、基金类理财方式深入人心。在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带动下,金融投资行业异军突起。理财,成了中国普通人群需要面对的直接问题。理财业务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机构不可忽视的重点业务之一。在理财市场利好的发展形势下,理财服务狭隘、理财人才匮乏等现状更应该得到广大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视。

本课题以金融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据,通过对现有高职专业课程设置的客观深入分析,探讨其不合理之处,并重新梳理研究,通过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市应用型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1 目前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与中职课程内容衔接存在的问题研究

根据目前中职投资理财专业的设置情况以及高职该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结合对社会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调研结果,课题组认为目前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与中职课程内容衔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探索和思考。

目前我国虽然初步建立起了中高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但目前的中高衔接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衔接,内部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生源的衔接、课程的衔接等。在中、高职衔接的诸多方面中,课程的衔接处在核心地位。这首先因为课程结构是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按一定标准选择并组织起来的各种课程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了各类课程的内容、比重、配合、排序等,承载着培养目标中知识、能力结构和规格等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其次,课程结构作用的实现,以消耗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为条件和代价。因此,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职业教育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问题。

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文化基础课脱节。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习,在文化基础课学习上比较困难,主要集中在数学和外语两门课程上。社会要求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经济数学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中加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

(2)部分专业理论课重复。调研结果表示高职投资理财专业的中职生源一般均为会计或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就产生了专业基础课程重复的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

(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出现倒挂现象。目前拥有完善的投资理财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高职院校较少,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充分与实践结合起来。部分中职生源的学生部分专业技能出现倒挂。

(4)其他课程的不对称现象。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的投资理财专业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专业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由于各中职院校的发展不一,高职院校的生源差异很大,导致高职院校为加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呈现衔接的不对称。

2 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与中职课程内容衔接的思路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要实现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与中职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本项目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1)在课程衔接的设计上要贯彻和遵循“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

职教育有明确的职业定向,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中初级专业劳动人才,是其基本的特点和任务。高职只有以中职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赢得就业优势为重要目标的办学原则和方向的前提下实现合理的衔接,才能使高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达到完善职教体系,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职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2)中职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在坚持职业定向、能力本位的同时,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文化基础教学,提升人文精神。

(3)高职以就业为导向,可设计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在认真研究了国内外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运用“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是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该模式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实训—学习—实习交替进行的过程,全面推动了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主体交替向纵深发展,更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适合现阶段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更具现实意义。

3 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与中职课程内容有效衔接的措施研究

3.1 整合理论课程内容

根据社会对投资理财人才的要求,可将投资理财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分为三种类型: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

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对当前经济政策的理解能力。

核心技能:即专业性技能,包括会计处理、投资技能、理财技能。

综合技能: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完成专业业务,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包括金融市场分析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和中小企业理财能力。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以培养学生上述三种能力为依据,设置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专业选修课。

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为培养投资理财专业学生的三项技能,必须以上述能力的培养为本位,整合理论课程体系,同时加大技能训练课时量。从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课堂讲授比重较大,因此,需要对理论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整合的原则是本着高职教育“实用、够用”的原则。整合的方式可以采取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或项目化,明确课程内容与培养技能的关系,分解出各技能所具备的知识,从而根据技能设置课程模块或项目。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高职投资理财专业的系列课程。

设置思想教育政治课、计算机课程、法律课程、经济学,培养投资理财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思想教育政治课课程内容模块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设置,并根据专业实际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计算机课程内容模块要求与从事投资理财专业需要相关的内容,有些编程的模块可以取消,重点注重办公自动化和网络的使用。法律课程内容模块要求除了教育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外,偏重证券法、投资法模块。经济学课程内容模块要求偏重宏观经济学方面。

设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会计职业道德、企业理财学、企业理财案例分析、个人理财、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期货期权交易等课程,培养投资理财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培养会计处理技能的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三门会计类课程在内容上进行整合,讲解上避免任何重复,同时分工明确。培养投资技能的课程:证券投资学、期货期权交易,两门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所有内容模块都需要掌握,但重点可以放在实训环节。培养理财技能的课程:企业理财学、个人理财、保险学,个人理财和企业理财学内容进行整合,避免基础知识的重复。

设置财务信息系统分析技术、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两门课,培养投资理财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这两门课程主要讲述如何利用相关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业务的处理,包括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报告撰写、模拟股票交易、财务软件的应用等。

3.2 以技能为中心,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设置实践环节,培养投资理财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职业道德和高标准的道德素质实践: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利用重要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计算机使用技能的实践;培养学生经济现象分析的实践,要求学生对当前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并提交论文或进行班级演讲。

设置实践环节,培养投资理财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根据核心技能的培养目标,可以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会计职业道德、制单技术、综合计算技术、企业理财学、企业理财案例分析、个人理财、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期货期权交易等核心技能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并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践的途径实现。培养会计处理技能的实践: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的实践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践相结合;综合计算技术、会计职业道德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完成考核,增加就业的砝码。培养投资技能的实践:证券投资学、期货期权交易等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其实践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践相结合,举行模拟股票交易大赛,开设证券从业资格考证和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证选修课。培养理财技能的实践:企业理财案例分析、个人理财、保险学的实践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践相结合,举行财会信息化大赛、理财方案设计大赛、创业创新方案设计大赛等。

设置实践环节,培养投资理财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根据综合技能的培养目标,财务信息系统分析技术课程的实践主要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践相结合,包括利用财务软件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状况的分析、金融工具和理财产品的选择等环节来完成,而投资理财专业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则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完成。

3.3 建设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应建设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采取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训交替的方式。校内实训采取利用校园内仿真的实训环境,在一学期或者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课程完成之后,紧接着进行校内实训。

学生在校内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仿真实验室内开展各类有校外兼职指导老师参加的投资与理财活动,如大学生模拟证券投资大赛、金融知识大讲堂、理财方案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

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中开设专门的技能课,如点钞、计算机输入、小键盘数字输入等,聘请校外银行技能冠军为校外指导老师,定期举行各项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成立金融投资协会等组织。定期邀请老师开办礼仪培训讲座或讲课;在投资理财实训室的公告栏上及时公告信息中心收集的重要信息、投资理财知识以及业务技术中心的分析成果;出版投资理财信息报等活动。

校内实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

3.4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选择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对口企业合作办学,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提升投资理财专业职业能力。通过对多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调研得知,由于工学交替,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比较长,金融机构对工学交替的模式比对轮训式的工学并行模式更感兴趣。

3.5 实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和等级考核制度

各种职业资格不同等级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标准,分初、中、高三个层次,形成阶梯递进的形式。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于此相衔接,但由于投资理财专业对口单位多为金融保险业,从业门槛较高,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资格,高职则定位在获得行业从业资格及以上,逐步地从根本上消除中、高职在专业理论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上的重复和倒挂现象。

img56

4 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与解决方案研究

4.1 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课题组成员在参与本校投资理财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到,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与中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

4.1.1 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

校内仿真实验室是高职投资理财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消耗是比较大的,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财专业这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少的,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真正用在学生实践训练中的费用更是少得可怜,这与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有太大的差距,很多实践训练只能流于形式。

4.1.2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投资理财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困难所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能否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体现“多赢”,这是校外实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4.1.3 师资力量薄弱

学校的正规编制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直接进高职院校从教,教师本身就是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将极大地制约高职投资理财专业的发展。

4.2 解决方案

4.2.1 学校加大校内实训的资金投入

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大实训经费的投入,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硬件投入。作为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应购置投资理财专业技能训练的设备、软件系统。能够在实训过程中,创建和模拟金融企业、证券、保险、期货等经营环境,规范课程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4.2.2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对学校而言不但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对学生而言可以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对企业而言可以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减少培养成本,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应该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根据各专业不同要求,设计工学结合方案,争取政策支持,与企业寻找利益的结合点,尽可能地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要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性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真正体现“多赢”。

4.2.3 加强“引入—自育—送出”的师资建设机制

(1)引入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聘用不仅可以弥补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而且可以发挥社会高层次人才对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及教学、科研水平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直接或潜在的作用。

(2)自己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工学的结合过程中,能够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送出教师接受培训。树立开放式师资队伍培训观念,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培训模式,多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出国进修、交流讲学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让教师最大限度地获取前沿学科的知识、获取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5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中职与高职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科学、合理的衔接,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制结构、入学考试和课程设置是中、高职教育衔接中三大主要问题,各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有相当多的成果,但尚未形成总体的理想的目标模式。其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而是办学思想、办学经验、办学模式、办学水平、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和事业发展程度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学制结构、课程结构和入学考试上反映的问题,相互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复杂因果关系。所以,中、高职衔接问题,决非就事论事所能解决的,需要系统、配套的措施,而且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1)本课题仅从实际出发,缺乏理论指导。

(2)本课题主要从高职的角度针对投资理财专业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措施,研究的主体与范围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对中高职教育衔接整体有所建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