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衔接要素

专业衔接要素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职业对能力标准的要求不同,职业能力分级成为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基础要素。如现阶段我国对护士资格要求已经上升到高等专业水平,中专护理专业急需提升层次,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为其层次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保证衔接的有效性,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和以“3+2”为代表的中高职贯通模式都要求课程的系统设置。

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经济产业需求是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导向要素,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是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前提要素,职业能力分级是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基础要素,课程设置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操作要素,专业目录是指导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依据要素,办学条件等是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支持要素。

一、产业需求要素

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方向。职业教育要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进入“十二五”建设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独特优势。职业教育更直接地针对社会分工需求,服务产业发展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无论选择何种衔接模式,应以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为导向,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能级要求不断提高,促使一部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需要提升水平层次,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应为这部分专业的毕业学生提供继续学习晋升的平台,以满足产业发展要求。对衔接专业社会需求稳定性进行预测。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由于学习年限长,灵活性相对较差,需要特别注意衔接专业的社会需求稳定性,选择需求相对稳定、就业服务面相对较宽的长线专业为宜。

二、学生发展要素

职业教育作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要兼顾服务学生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学生入学时基本为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并且修业年限基本确定为五年,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这种模式适合进行能力培养的学生年龄小、能力训练时间长、具有多种能力或多个专业方向复合的专业,如艺术类的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专业,语言类专业,护理、针灸推拿等专业。以“3+2”为代表的中高职贯通模式,分中、高两个阶段,学生也是自初中毕业后进行五年的职业教育,技能训练要求时间长、能力复合型专业也是“3+2”模式很好的选择。“3+2”中高职贯通模式和对口招生,均是中高职分段培养。着重针对一些技术操作类如数控技术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以及某些服务类如航空服务专业。这类专业对学生学习初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低,学生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具备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再进入高职学习获得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三、职业能力要素

职业教育与职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能否被社会认可成为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各国纷纷建立各自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香港的资历证书框架体系,以能力标准作为评价是否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资格,能力标准一般涵盖专业知识水平、技能熟练程度、职业道德修养等一系列内容。不同职业对能力标准的要求不同,职业能力分级成为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基础要素。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应面向职业能力达到高职水平的专业,发挥衔接优势。如现阶段我国对护士资格要求已经上升到高等专业水平,中专护理专业急需提升层次,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为其层次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以“3+2”为代表的中高职贯通模式和对口招生模式更适合职业能力中高分级明确、职业资格证书完善的专业。这类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及职业层级经过学习是可以逐层递进,学生通过中职阶段获得初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高职的学习可获得高一级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设置要素

课程设置是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操作性要素。不同衔接专业对课程设置有不同的要求,不同衔接模式对课程设置也有不同的要求。为保证衔接的有效性,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和以“3+2”为代表的中高职贯通模式都要求课程的系统设置。在选择专业时应系统地研究本专业的课程,根据模式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和顺序。以“3+2”为代表的中高职贯通模式,要求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要共同努力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在中高职各自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基础上,按照三年和两年两个阶段,将课程内容、教学时数、课程学分、实践教学及其他活动等统一安排,既要保证两阶段各自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要体现相互衔接和相互分工。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双向性”,其一是要为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后的走向就业这条路打下基础,其二是为学生可以进入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打下基础,做好继续学习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准备。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应以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为基础,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现有水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对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的要求设计课程。与其他两个模式相比对口招生模式专业衔接的随机性较强,在课程设置方面相对被动。参与对口招生的中职毕业生在原来中职学校已经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在文化功底方面稍逊于普通高中毕业生。针对这样的特殊生源,中职学校应加强课程的标准化建设,而对口的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中职学校进行沟通,避免出现高职阶段课程与中职阶段课程的重复或脱节。

五、专业目录要素

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是专业衔接的指导工具。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具有自己的专业指导性目录,按照专业指导性目录设置专业,可以有效避免专业名称混乱、专业内涵不清、专业管理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进行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专业,应从专业目录中找到依据,专业名称和对应专业属类别都是进行专业衔接的基础,特别是中职目录中已经涉及的继续学习高职专业,亦可作为专业衔接选择的重要参考。

六、其他相关要素

通过案例的分析,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间协调,政府与行业企业参与,以及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等软硬件支持,影响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上海试行过的“3+3”模式,有了中高职“直通车”,但在办学管理和教学实施中出现了部分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沟通不畅的问题,这也是试行其他模式曾经出现过的普遍现象,值得反思。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进行试点专业选择时,有目的地向拥有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在本地产业中相对成熟、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中办学具有优势、以及地方或学校作为重点专业进行试点推广过的专业适当倾斜,降低专业衔接遭遇到的体制性的障碍的可能性。同时应注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支持与配合,使衔接专业在管理体制上相对顺畅。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在一所学校进行中等和高等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对本学校本专业办学水平、实训条件、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模式试点的学校要拥有衔接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都要具备的条件,如要有较高层次的理论型和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较为先进的实验和实训设备、较为完整的专业教材体系、较为丰富的中高职图书资料。既能满足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学习,又能帮助学生获得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锻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