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项“是”与先述句的衔接分析

单项“是”与先述句的衔接分析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项“是”与先述句的衔接分析_对外汉语研究与探索单项“X是X”与先述句的衔接分析何 艳提 要:本文选择了“X是X”中的单项式作为研究对象,单项“X是X”与先述句和后续句之间存在很大联系。限于篇幅问题,本文只讨论“X是X”与先述句的衔接关系。在分析语料中,本文发现,“X是X”与先述句的衔接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单项“X是X”与先述句的衔接分析

何 艳

提 要:本文选择了“X是X”中的单项式作为研究对象,单项“X是X”与先述句和后续句之间存在很大联系。而本文主要考察该类结构与先述句的衔接关系,通过观察语言事实,拟从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两个方面来讨论。

关键词:X是X 显性衔接 隐性衔接

单项“X是X”(为了称说的方便,下文都只用“X是X”)是一个语义不自足的结构,它与前后文有着紧密的联系。“X是X”存在与前后话语的衔接关系,具体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与先述句存在内容上的照应,可以说前X是对先述句内容的回指,本文把这种情况的衔接叫回指衔接。另一种是对后续句的内容存在引导作用,预示下文内容的表达,本文把这种情形的衔接叫预指衔接。限于篇幅问题,本文只讨论“X是X”与先述句的衔接关系。

考察语篇的衔接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本章考察的“X是X”的衔接主要是从形式上的衔接和语义上的衔接两方面来进行的。在分析语料中,本文发现,“X是X”与先述句的衔接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X是X”并不是独立存在于语篇中的,它们往往与先述句中的某个成分或句子存在联系,总是以某种方式对前文中的内容进行回接照应。“X是X”与先述句的回指关系有时候采取的手段很明显,有时候又较为隐晦,鉴于此,本文把衔接手段明显的叫显性衔接,不太明显的叫隐性衔接,下文将对此予以说明。

1.显性衔接

“X是X”与先述句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词汇手段来显现。韩礼德、哈桑(1976)[1]的词汇衔接手段包括同类、同延、同指三种,同类和同延下又分为:重复、同义、反义、转义;同指和同类下又分为:对等、命名、相似。本文在写作中参考他们的分类,但是根据语言事实情况,在称说方面,没有完全按照韩礼德和哈桑的观点,在词汇衔接手段方面做了适当的变化。本文通过考察语料发现,“X是X”在与先述句的联系中,主要通过前X与先述句进行衔接,其衔接手段主要有重复式、相似性、替代式等方式。

1.1 重复式

重复式是指表示同一语义的同一形式的词汇在语篇中出现,指“X是X”中的前X是对先述话语中的某个成分的复制,是一种词语拷贝的形式。

“X是X”中的前X对先述句中的某个成分的复制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复制,另一种则是部分复制。

1.1.1 完全复制

这种形式,有人又叫直引式,是指直接引用先述句中的某个语言成分。[2]如下面的例子:

(1)庞浩公来了兴趣:“哦,你说谁?”……”庞浩公顿时眼睛一亮,容光焕发“:这话真的算数?”何文艳:“算数是算数,你可不能乱来哦!”

例(1)“算数是算数”是对先述话语中的“算数”的复制,前X是直接引用先述话语中的谓语动词而回指照应前文。

1.1.2 部分复制

(2)范登高老婆说:“那又不是别的东西可以换一换!”灵芝说:“换是不能换,可是能争取他们进步!”

(3)文革……便问宝姑:“你又去相对象了?人怎么样?看上没有?”宝姑道“:看是看上了,是体院的退休教练,但肯定不行。”

以上例句,“X是X”中的前X与先述句中的谓语部分或其他部分都不是完全同形的,前X只是复制了当中的一部分。例(2)先述句中的“换一换”是动词的重叠式,前X只是复制了一个“换”;例(3)先述句中的“看上”是一个“动词+补语”的形式,“看是看上了”中的前X重复的只是当中的动词。

完全复制和部分复制是“X是X”重复的两种形式。相同的语言单位在相同语篇的不同句子中重复出现,这对语篇的前后衔接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相似性

“相似性(similarity)包括正反两方面,既指‘同义性’(synonymity)和‘近同义性’(near-synonymity),也指各种形式的‘反义性’(antonymity)”,“同义性和近同义性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接应关系,不管这个词的意义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3]“X是X”在运用“相似性”这一手段时,是承接上文的,都是同义性或近义性。本文中的这种相似性,考虑的是只要意义存在相似就行,不考虑形式或结构是否与上文一样。“X是X”的这种衔接手段,也可以叫转换式,是指用与先述句中的某个语言单位表义(有的属隐含义)相同的另一表达形式来回指前文的内容。[4]如:

(4)庞浩公举起一只手,示意他打住:“你先听我说。你这样做名利双收,妙是妙,就是太招摇,而且已经招来了麻烦。”

(5)……“别提啦!”

“怎么?你见到他没有?”座山雕有点焦急的样子。

杨子荣吸了一口小烟袋。“看是看见啦!是在梨树沟他三舅家碰面的,

……”

以上例句中例(4)中的“名利双收”隐含着“妙”的意思。例(5))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即前X与先述句中的某个成分是近义关系(或同义转换),“见到”和“看见”是同义关系。“X是X”中,利用前X与先述句中的某个词语或成分的同义、近义的关系,转换为另一形式,从修辞角度看,通过多种形式使同一语义获得不同的表达,使词汇更丰富,也给整个语篇的语言使用增添了色彩;从语篇角度看,通过不同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意义,使语段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彼此呼应衔接。

1.3 替代式

替代式是指用“X是X”中的前X去替代先述句中的某些成分,或者是整个先述句。如以下例句:

(6)……旁边一个办事员说:“卫生厅这么多年还没听说过有谁自己就把房子占了的事。”……他说:“条例是条例,条例上也没定这一条,谁没有特殊情况?”

(7)……她12岁那年,到一个姓方的家里当丫头;扫地,倒痰盂,洗尿布,带孩子。……有一天,这孩子手上的一副银镯头丢了,主人硬说是她偷的。她一听这话,头上直冒火星,眼睛一愣,说:“我郭彩娣穷是穷,可不稀罕这个。”

例(6)、(7)都是用名词性替代词“条例”、“穷”分别去替代先述句中的“卫生厅这么多年还没听说过有谁自己就把房子占了的事”、“她12岁那年,到一个姓方的家里当丫头;扫地,倒痰盂,洗尿布,带孩子”所表达的意思。上面几个例子可以说是用“X是X”中的前X在意义上概括先述句的内容,用前X替代前面的句子,也可以看成是对前面句子语义的归纳。

从语篇层面上来看,替代成分与被替代成分之间存在一种预设关系,因为既然有替代成分,那么被替代成分就一定是存在的,这样必然会使得听话者到语篇中去寻找被替代的成分,而替代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语篇连贯的作用。而且这种衔接手段也避免了语言的冗长,体现了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

不管是以上哪种衔接方式,其前提都是必须要保持“X是X”与先述句中的某个语言成分在语义上的一致性。

以上这几种衔接方式中前X都是选取了先述句中的某个成分,而对先述句中成分的内容也是有选择的,并不是说先述句中的任何语言成分都可以充当前X的,X对先述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表达者对上文信息焦点的确定往往决定着选择什么样的成分充当X。张亚军(2002)曾对“X就X”进行过说明,如:

“你老这样干人家真要以为你是精神病了。”

“以为就以为,我才不在乎,就让他们把我当精神病好啦。”(张亚军用例)

该例选择的是具有黏宾特征的动词“以为”作为前X,其实“精神病”也可以充当X,即“精神病就精神病,我才不在乎。”由后续句“就让他们把我当精神病好啦”可以看出,表达者所要强调的是“当作精神病”而并不是“是精神病”。

总的来说,“X是X”的前后一般是来自先述句中的新信息部分。除了前X为名词的以外,一般选用的是谓语部分。有些句子谓语部分比较简单,只有一个单独的谓词,那么这样的句子,前X就直接选用那个谓词,如:

(8)他说:“说起来你还是个研究生,你比我更懂中国的事情。”我说:“我懂是懂,可人人都那么懂,这世界还有什么希望?”

例(8)的先述句“你比我更懂中国的事情”的谓语部分都只有一个谓词,前X就选取了这个谓词。

如果谓语部分比较复杂,或者说先述句不是一个简单句,或者不止一个句子,那么“X是X”在选取充当前X的成分时,就要根据句子的语义特点以及表达的需要进行选择。如:

(9)上级规定的纪律很严厉,不许做笔记……其实,规定是规定,消息能不传出来吗?

例(9)则是根据语义的需要选择了做定语的“规定”。

以上几种形式的衔接手段,在本文所考察的语料中,重复式是最为常见的,其次是相似性、替代式。对于这一现象,可以用人们在言语活动过程中总是力求省力来解释。

徐赳赳(2003:156)曾提到过,在联想回指中,判断同形回指和异形回指的时间长短通常是有所不同的,McKoon和Ratcliff在1980年做了一项关于读者寻找先行词的实验。实验发现,先行词为burglar(夜贼),名词在回指时是同形的,即还是burglar,那么读者在阅读中遇到这个回指词时很快就能找到先行词;但如果名词回指词是先行词burglar的同义形式的话,如criminal(罪犯),读者找到先行词就要花较长的时间。这说明判断异形回指比判断同形回指要复杂,异形名词回指相对来说难于找回先行词。对于这种现象,两名实施实验的人对此进行了解释:名词回指对象和先行词之间的“特征重叠”越多,就越易于找回。同形名词回指对象burglar和先行词burglar之间的“特征重叠”相对于同义名词回指对象criminal和先行词burglar之间的“特征重叠”要多,所以易于找回。[5]

上面三种衔接方式,重复式由于选取的是先述句中已经有的语言成分,特征重叠多,是已经熟悉了的,当再次遇到时,力量消耗比较少,是最为省力的,因此它在衔接方式中是最常用的,其衔接力也是最大的。而相似性和替代式选取的都是前文中没有出现过的,只是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其特征重叠少,理解起来也就难一些,所以其使用率也会低一点,相应地衔接力也小一点。

2.隐性衔接

有时,“X是X”中的前X在先述句中没有出现过,形式上也没有与前X相似的词语或是语义上没有能够替代的词语或语句出现。这时候,“X是X”与上文的联系就显得比较隐晦了,无法从形式上直接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语义来体现,这就是本文所说的隐性衔接,这主要体现于交谈语篇中。具体来说,就是前X是对先述句中提到的内容表明听话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一般是表示赞同的。因为,一般人们在说出一段话后,特别是需要别人来回答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听到正面的回答。这种情况下的前X一般为“可以”、“好”、“行”、“是”等表示赞同的词语。如:

(10)邹杰想想:“那你住我姐姐家去吧,那就没人说闲话了,我们还能经常在一起。”

莉:“可以是可以,只怕时间不能住长,在别人家总归是拘束的。”

(11)“你不说,我倒忘记了。”

“你带阿英去,在秦妈妈那边避过风头,然后找点生活做,别再回来。”

“好,我们去。娘,我到上海找了生活做,把工钱寄回来养家。”阿英一双机灵的眼睛盯着娘,等待娘下决心。

“好是好,只是你还没有长大成人,我叫你离开了家,到上海去找活,受苦受累。”

例(10)是莉对邹杰提议去她姐家住表示她自己的看法,用“可以”作为前X;例(11)虽然“好是好”的先述话语中出现了“好”,但那个“好”是对上文话语的表态,前X“好”是对“去上海找工作,把钱寄回来”的赞同。

3.小  结

通过以上对单项“X是X”与先述句的衔接考察本文发现,“X是X”与先述句的显性衔接主要表现在重复式、相似性、替代式三个方面;而与先述句的隐性衔接主要表现在“X是X”所在的语句是说话人对听到的内容表明自己的态度,一般都是赞同或肯定的。

参考文献

郭圣林 延俊荣 2006同语句的语篇考察,《语言与翻译》第4期

胡壮麟 199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志兵 2006“V着V着”结构形式及其语篇功能考察,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廖秋忠 1986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中国语文》第6期

张德禄 2001语篇内部衔接的机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6期

张登歧 1998汉语的先行句及其形式标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5期

【注释】

[1]转引自张德禄,刘汝山2003《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见王灿龙2002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汉语学习》第6期

[3]见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见王灿龙2002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汉语学习》第6期

[5]见徐赳赳2003《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