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面向东盟国家的跨区域服务业合作现状及展望

面向东盟国家的跨区域服务业合作现状及展望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春炳赵四东王辛宇2016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国际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等不稳定因素增多,整体呈现增长低、通胀低、就业低、贸易规模低、投资增速低、大宗产品价格低、负债高的“六低一高”局面。

陈春炳

赵四东

王辛宇

2016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国际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等不稳定因素增多,整体呈现增长低、通胀低、就业低、贸易规模低、投资增速低、大宗产品价格低、负债高的“六低一高”局面。2017年4月12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2016年全球贸易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额降幅有所收窄,中国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国地位,出口额为2.1万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3.2%,进口额为1.6万亿美元,我国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其中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为4493.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2539.3亿美元,占全国份额的12.01%,进口额为1953.9亿美元,占全国份额的12.2%。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货物进出口额占东盟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9.5%,比上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随着“两会一节”的举办,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机制更加完善,经济融合更加深化,合作成果更加丰硕。

一、面向东盟国家的跨区域服务业合作基础条件

(一)对外贸易平稳增长

2016年广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170.42亿元,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地区进出口总额为1835.44亿元,同比增长1.6%,占中国对东盟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1%,占广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7.9%。出口额991.93亿元,同比下降17.8%,主要有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其他贸易(含边民互市贸易)等贸易方式,其中后两者实现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其他贸易(含边民互市贸易),同比增长1763.7%,主要是崇左防城港的边境贸易拉动,尤其是崇左市,对外贸易总额占广西的38.8%,出口总额约占广西的二分之一,边境小额贸易约占广西小额贸易进出口总值的90%,成为中国边境贸易第一大市。在对东盟十国贸易出口中,对越南、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缅甸五国出口同比下降,尤其是新加坡和菲律宾,同比分别下降了44%和27.6%,相对而言,广西出口同比增长的东盟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文莱,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马来西亚,同比增长33.7%。

(二)对外投资快速增长

2016年,广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策略,加快对外投资和“走出去”步伐,广西对外投资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实际对外投资完成8.39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其中,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占65%以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54%以上,仅1—2月协议总投资额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2.1%,广西核准企业境外投资8个(含增资和境外机构)。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5.1亿美元,同比增长541%。投资目的地涉及澳大利亚、加纳、美国、法国、柬埔寨等国及中国台湾等地。行业主要涉及制造、农林渔牧、房地产、服务、批发零售等行业。2015年,广西共利用88个国家或地区外商投资项目10 819个,合同外资额344.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5.59亿美元,在广西投资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共29家。

(三)多层次合作平台建设加快

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已连续成功举办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定期举办,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的召开,搭建了中国和东盟以及区域外国家经贸、文化及各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中越“两廊一圈”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深化了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中马钦州产业园、中泰(崇左)产业园、中新(南宁)产业园、中国—文莱农业产业园,中国—文莱(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两国双园”的建设,是促进广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加快广西企业“走出去”的平台和跳板。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平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不断深化了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文化、科技等交流与合作。

(四)跨区域行业合作

1.跨区域金融合作纵深发展。近年来,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解决广西企业“走出去”融资难的问题,广西大力实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以跨境金融创新为主线,运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加快组建面向东盟的货币清算、结算及相关业务中心,基本建成以广西为枢纽,辐射港澳、东盟和南亚国家的广西—东盟跨境人民币资金汇划“高速路”,搭建了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区域交易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降低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其中,跨境人民币资金划汇平台的建成,使跨境资金划汇成本减低了80%左右,同时也加快了金融资源集聚广西的步伐。2015年,广西跨境人民币收付结算量1688亿元,连续多年列西部12个省区、8个边境省区第一,成为继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等之后的中国第五个人民币回流地,人民币超过美元成为广西跨境收支的第一结算币种。

2.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成效明显。随着每年“两会一节”的举办,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永久落户桂林,我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试验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的先行先试,中越陆路边境旅游、中越海上跨国旅游等多个跨境游项目陆续推进,广西正逐渐成为中国—东盟旅游枢纽。为加快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广西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中越边关国际旅游区等四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效应日趋显现。2016年广西入境旅游人数达到482.52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人数排在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就有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5个东盟国家,入境旅游人数占广西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23.83%。

图1 2016年广西入境旅游人数前十位国家

3.互联互通大通道加快集装箱物流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发展建设,广西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广西毗邻东盟的主要边境城市均已通达高速公路,广西北部湾港已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港口开展合作,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达35条,港口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南宁、桂林机场已开通与东盟9个国家的23条航班航线,初步形成了面向东盟的物流集散基地。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下降,但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加快。2016年外贸货物吞吐量达到12 196万吨,同比下降4.1%,集装箱吞吐量251.47万标箱,同比增长25.6%。其中北部湾港外贸货物吞吐量达到12 094万吨,同比下降3.7%,集装箱吞吐量179.48万标箱,同比增长26.8%,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03万吨,同比下降37%,集装箱吞吐量71.98万标箱,同比增长14.3%。

二、东盟国家服务业发展基础及其与广西合作需求

(一)东盟国家服务业发展基础

1.服务业规模总量平缓增长,但增速略有放缓。据世界银行统计(下同),2010—2015年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经济增长由2010年的19 833.2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4 445.9亿美元,预测2016年,将达到25 489.9亿美元,经济增长4.3%,比上年4.4%的增幅略有放缓,但依然高于世界3.1%的平均水平。服务业规模总量由2010的9551.7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2 699.4亿美元,年均增长4.9%,其中总量和增量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总量连续6年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6年增长了800亿美元左右,其次是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分别增长了777亿美元、624.5亿美元、532亿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7%~50%的水平,说明服务业对东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除了马来西亚2015年占比下降外,其余九国均呈现微增长的态势,其中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占比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几年东盟国家服务业增长速度呈现整体回落、个别国家波动增长的状态,尤其是老挝和马来西亚在2013—2015年波动性较大。

图2 2010—2016年东盟服务业规模与增速发展情况

注:数据来源《中国—东盟国家统计年鉴2016》,2016年数据为根据近几年数据,利用趋势外推法估算得出(下同),由于暂无缅甸统计数据,因此,部分内容分析不包括缅甸(下同)。

图3 2010—2016年东盟各国服务业规模总量对比情况

图4 2010—2016年东盟各国服务业增速对比情况

图5 2010—2016年东盟各国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

2.层级差异明显,人均水平普遍不高。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预测,2016年东盟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12 699.4亿美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8%,比上年提高了0.5百分点。从服务业规模总量上来看,可分为3000亿美元以上、1500亿~3000亿美元、500亿~1500亿美元、500亿美元以下四个层级,其中,印度尼西亚服务业规模总量居首,达到3880亿美元,其次是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都突破了2000亿美元。从人均分布情况来看,2016年东盟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1990.5美元,除了新加坡(41 442.4美元)和文莱(14 315.6美元),其余国家人均水平普遍不高,均在5000美元以下,且总量与人均并不完全呈现正相关性,如印度尼西亚服务业规模总量为十国之首,但人均仅排在第六位。从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来看,除了文莱,其余八国,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在40%以上,其中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超过了50%,尤其是新加坡,高达76.4%。从服务业增长速度上来看,增速超过10%以上的国家有文莱、柬埔寨、老挝、越南四国,马来西亚增速最低,不到1%。

图6 2016年东盟各国服务业规模总量与人均规模对比情况

图7 2016年东盟各国服务业发展情况

图8 2010—2016年东盟各国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对比情况

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且呈波动性增长。2016年东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6%,其中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是新加坡和文莱,都达到90%以上,最小的马来西亚,仅为11.9%,其余都在45%~70%之间。从2010—2015年和2016年预测数据显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在波动中增长,主要以2014年为拐点,2010—2014年贡献率增速较快,2014年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这主要与世界经济环境低迷、风险不断等有关。

图9 2010—2016年东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情况

注:2013年、2014年东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数据为根据近几年数据进行的修正值。

图10 2016年东盟各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情况

4.优势服务业带动作用明显。从东盟各国服务业规模总量及各国国情可以初判,东盟各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托该国优势或品牌服务业带动,如旅游业对东盟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连续7年占服务业增加值的7%以上,2015年后突破了10%。其中,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其庞大的国内人口数量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消费潜力,零售批发、商业服务等行业发展前景乐观。此外,印度尼西亚国内海岛数量众多,以热带海岛风光带动的旅游业已成为印度尼西亚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热点之一。新加坡早期通过发展转口贸易、航运服务等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并利用贸易服务带来的信息、资金、市场等优质资源,不断发展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从而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泰国的旅游业在世界极具知名度,尤以佛教文化旅游为盛,在东盟十国中,泰国旅游业收入长期占据榜首,通过旅游业的带动,泰国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商贸服务等不断发展完善,促使泰国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菲律宾家政服务已成为菲律宾服务业的品牌,由家政服务主导的海外劳工(菲佣)是菲律宾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并在市场竞争刺激下形成了由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和劳务中介等组成的完整产业链条,极大地扩大了劳务输出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菲律宾服务业在区域中的竞争力。

图11 2010—2016年旅游业与服务业发展情况对比

图12 2010—2016年东盟各国旅游业发展情况

5.对外贸易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16年,东盟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3 2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11 972.8亿美元、11 297.9亿美元,分别增长2.1%、2.7%。2016年东盟货物贸易总额居前四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前三个国家受外需不振的影响,货物贸易额均出现下滑,其中新加坡货物贸易总额为6442.6亿美元,同比下降0.5%,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3502.2亿美元和2939.6亿美元,分别下降0.08%和0.9%。

图13 2016年东盟各国货物进出口对比情况

6.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2016年东盟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约642 089.5万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新加坡是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为603 675.9万美元,占东盟国家总额的90%以上。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分别为11 520.3万美元、8139.4万美元、7861.7万美元,分列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缅甸外商直接投资约为2015年的1.2倍,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二)东盟国家工农业发展基础

1.农业规模总量变化不大,占比稳定。2010—2016年,东盟各国农业规模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维持在10%~12%之间,农产品以稻谷、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为主。农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农业增加值约达到1200亿美元,其次是泰国,达到400亿美元,其他国家均在400亿美元以下。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的是柬埔寨,达到25%以上,最低的是文莱和新加坡(1%以下),除柬埔寨呈明显下降趋势,老挝先降后增,其他国家地区基本保持微下降的态势。

图14 2010—2016年东盟各国农业增加值

图15 2010—2016年东盟各国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工业规模总量变化不大,占比稳定。2010—2016年,东盟各国总体工业基础较为薄弱,除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基础,多数国家以农业或油气业为主,工业规模总量变化不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维持在34%~39%之间,工业生产以采矿、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2016年工业增加值约达到3400亿美元,其次是泰国和马来西亚,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400亿美元、1150亿美元左右,其他国家均在1000亿美元以下。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的是文莱,达到68%以上,最低的是新加坡(24%左右),除柬埔寨呈微增长的趋势,其他国家地区基本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

图16 2010—2016年东盟各国工业增加值

图17 2010—2016年东盟各国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3.三次产业结构稳定,服务业多以旅游业为主。2010—2016年,东盟各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不大,第一次基本保持在10%~12%之间,第二产业基本保持在34%~39%之间,第三产业基本保持在47%~50%之间。东盟各国中除新加坡(商贸、航运、贸易)、文莱(油气)、马来西亚(农业、新兴工业),多数国家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服务业基本以旅游业为主,结构较为单一,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广西可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发展需求与东盟各国国情,在农产品贸易、油气贸易、跨区域旅游、航运服务、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开展合作。

图18 2010—2016年东盟三次产业结构

注:东盟三次产业结构数据根据东盟各国产业数据计算得出,其中2016年的数据为根据2010—2015年数据,利用趋势外推法估算得出。

图19 2016年东盟国家三次产业结构

注:东盟国家三次产业结构数据根据2010—2015年数据,利用趋势外推法估算得出。

三、下一步合作建议与展望

(一)东盟各国经济稳中趋好,有利于加快与广西服务业合作

1.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经济基础。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需依然较弱,东盟国家将继续扩大内需以刺激经济增长。2016—2018年扩大东盟国家内需的有利因素有:就业状况良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低廉,一些国家继续实施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如印度尼西亚大幅度提高所得税的起点、菲律宾扩大财政支出、新加坡扩大公共建筑支出等,这些因素将刺激东盟国家的投资和消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有望复苏增长,但不确定性依然较多,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2.4%,高于2016年实际增速1.1个百分点。2017—2018年,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菲律宾经济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服务业占比也保持较平稳的状态。预测2017年东盟服务业规模总量为13 399.8亿美元,同比增长5.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人均服务增加值为2075.5美元;2018年服务业规模总量为14 150.7亿美元,同比增长5.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3%,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2166美元。

2.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商投资将成为服务业增长重要动力。东盟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部分国家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出口竞争压力。为此,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如泰国政府制定了一项截止期为2022年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海港和机场在内的庞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印度尼西亚政府进一步优化了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降低了能源补贴,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出,并大力实施结构改革,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投资。老挝计划建设包括一个装机容量为130万千瓦水电站在内的一批水电站,以大力支撑未来经济增长。文莱正在建设造价1亿~20亿美元的桥梁。柬埔寨启动了一项有效期至2025年的产业规划,促进外商直接投资。越南与外资企业签订了一系列新增产能的开业协议和贸易协定,将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各项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将有力提高东盟国家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助力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推动东盟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

(二)广西与东盟国家服务业合作重点领域

接下来几年,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广西将充分利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港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大力推进金融、跨境旅游、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逐步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和支持当地有实力的服务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支持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合作等方式建设境外营销网络,鼓励企业建设境外保税仓,积极构建跨境产业链,带动劳务输出和货物、服务、技术出口,推动面向东盟的服务业开放合作和先行先试。可重点加强金融服务、跨区域旅游、跨区域物流、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1.加快沿边金融改革。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钻石十年”全面开启,广西的金融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空间将更为广阔,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在新形势新背景下,要求广西加快沿边金融改革步伐,努力丰富金融服务内容,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中国与东盟的投资贸易便利化。广西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沿边金融改革,促进与东盟金融服务合作。

(1)继续扩大人民币对基建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境外人民币贷款,进一步加大支持中资企业在能源资源引进、优势产能输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境外重大项目的力度,推动丝路基金支持广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促进与东盟的能源资源、港口铁路、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2)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探索与东盟国家合作成立跨境金融合作机构,鼓励东盟国家及广西金融机构双方互设机构,引进符合条件的东盟金融机构到试验区设立外资或合资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股权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证券投资咨询等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构建银行、保险、投融资服务等现代金融体系

(3)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支持跨地区和跨所有制企业并购、重组,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鼓励广西企业利用境内外债券市场加快发展,推动企业利用债贷组合方式发债融资,发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双重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或在国内外发行债券。

(4)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探索符合沿边地区涉外经济发展的外汇管理模式。争取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进一步简化外汇收支事项审批手续,提升涉外主体资金运用效率。简化外债登记和外汇资本金结汇程序,适时推动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等。

(5)健全跨境金融合作机制。建立金融改革风险防范机制和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推进金融生态环境、信用体系、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管理机制、跨境金融活动交流机制、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机制等建设。

2.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广西与东盟国家相邻,这为开展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地缘条件。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种类多,互补性强,组合良好,资源优势明显,加强跨境旅游合作是促进广西与东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用好用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北部湾开放开发、沿海开放、边境开放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等政策,以泛北部湾地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为重点,深化与东盟国家旅游开放合作,推进泛北部湾旅游圈建设。广西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

(1)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优化桂林对东盟国家旅行团免签政策。一是创新合作体制机制,鼓励广西旅游城市与东盟国家主要城市建立旅游联盟,互设或增设旅游办事处,有效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协调好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的合作,全面提升广西与东盟开展旅游合作的水平。二是推动符合规定条件的对外开放口岸开展外国人过境免签或入境口岸签证业务,争取优化桂林机场口岸实施的东盟十国旅游团队144小时入境免签政策,将停留区域扩大到广西全境,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跨境旅游交流与合作,建立沿线国家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简化出入境手续,扩大广西口岸开放范围,提高开放水平。

(2)优化旅游“新旧”要素,促进旅游合作转型升级。既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项“旧”要素,又要拓展“商、养、学、闲、情、奇”六项“新”要素。其中,“旧”要素中重点完善“行、住”要素,一是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工程、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交通设施建设,构建现代旅游综合交通体系。二是优化提升旅游住宿设施。加快优化旅游住宿设施的空间布局、档次结构和功能结构,提升住宿设施的数量、档次和布局。“新”要素中重点培育和发展“商、养”,一是积极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二是大力发展养生、养老、养心等健康旅游。

(3)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中越友谊关—友谊国际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等平台作用,扩大旅游宣传,重点扩大“桂林山水”“边关风情”“蓝色海湾”和“健康养生”等旅游品牌效应。二是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借力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建设,利用基础建设、信息共享、人文交流等平台的搭建,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推进中国(广西)—东盟多语言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旅游基础数据库,优化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等功能,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4)优化旅游线路组织,推动沿线旅游联合开发。以跨境旅游合作区为重点,调整和新增部分边境旅游线路,推动中越边境公路旅游带;同时,以中国—中南半岛陆路跨国旅游通道建设为依托,促进广西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例如新加坡、吉隆坡曼谷、胡志明市、万象、河内等主要城市的旅游合作。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加强广西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海上旅游合作。

(5)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广西民族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旅游专业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旅游咨询、人才培训和工作经验等方面交流合作,推进广西高校设立中国—东盟旅游研究和培训基地。

3.加快跨区域物流合作。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之一为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在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中,广西重点编织“五张网”——港口网、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和信息网。如今,“五网”均已初具规模。港口网建设进程加快:北部湾港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每周25班外贸航线实现对东盟主要港口全覆盖,面向东盟的海上大通道初步形成。公路网建设成果斐然:如今,南宁至凭祥、防城至东兴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往龙邦口岸、水口口岸的高速公路正加紧建设;广西通往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省以及越南的6条高速公路全部打通;中越两国公务车与客货运车实现了不换牌照互通直达;南宁至河内高速公路有望5年内全线建成,至此,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基本建成。铁路网建设迎头赶上:广西通往贵州、湖南、广东、云南的高速铁路已经建成通车,南宁开通至越南河内的国际列车,南宁至凭祥的高速铁路也正在开工建设,通往东盟的铁路网正日趋完善。航空网建设速度惊人:广西已实现与东盟十国航线全覆盖,形成“东盟国家通”空中网络格局。信息网建设如火如荼: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等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工程、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互联互通工程的建设,为广西与东盟开展物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平台。广西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与东盟国家物流合作:

(1)完善广西—东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与东盟互联互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一是推进公路互联互通建设。构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大通道。加快构建以南宁为重要节点,连接东盟的南新通道和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衔接的南北陆路大通道。二是推进沿海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三是推进沿海深水航道、大能力码头、专业化集约化运输系统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广西北部湾现代化港口群。

(2)加快广西—东盟物流“大通关”体系建设。实现双方“通关便利化”管理对接。在“贸易便利化”的原则下,重点解决两国间边贸、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税务、银行等部门对商贸活动的管理协调问题,消除货物通关、人员进出、车辆过境、资金结算等障碍,打通广西与东盟物流的关键节点,真正实现双方的“通关便利化”。

(3)构建服务广西—东盟物流共享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网络整合物流资源,建立和健全国际物流服务系统,通过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打造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广西—东盟地区运输、仓储、商品交易等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

(4)实施广西—东盟物流人才合作培养战略。突出面向东盟特色,培养和聚集一批面向东盟国家的物流专业性人才。在广西高校里开设国际物流管理专业,以中国和东盟之间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为背景,通过政府、物流企业搭建平台,与东盟国家如泰国、新加坡的大学进行联合办学,培养出真正适应广西区内企业乃至中国企业拓展东盟市场之需的物流人才。

4.深化文化交流合作。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和东盟旅游市场的兴起,双方的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日益扩大。2017年,广西将搭建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筹备举办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漫游戏展暨中国—东盟动漫游戏节,第12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及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等系列配套活动,广西与东盟进行展览、会议、学术合作、语言文化交流等多元化活动将日益活跃。为进一步深化区域人文交流,广西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

(1)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文化交流平台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充分利用与东盟既有平台如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影响力较大、合作领域覆盖面较广的国际平台,进一步延伸文化交流领域,同时探索适用、创新性文化交流机制;其次,优化既有专业化文化交流平台如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中国东盟文化展等,以扩大交流为目的对其进行职能及体制机制的优化;最后,搭建新的交流合作平台,重点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以提升现有的中国东盟战略研究水平和加快东南亚语种基地建设,加强文化交流。

(2)扩大教育层面文化交流。首先,组织文化交流培训,以各国文化特殊性、文化交流培训基地、文化产业培训基地、文化法律、文化市场等多方面为切入点,抓住文化交流薄弱环节及优势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拓展文化交流培训内容,从相关工作者角度加强文化交流。其次,进一步优化交换生制度,加大对交换生的财政补贴力度及文化交流方面的教育力度,促进交换生作为加深双方文化交流“桥梁”作用的最优化。最后,加大在民间文化认同方面的宣传及相关教育的普及力度,从全民角度落实文化认同。

(3)拓展文化产业领域。推动双方在民族民间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艺术演出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文化信息业、文化博物业、会展广告业、广播影视业等诸多文化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双方文化贸易,提高文化产品的增值度和流通面的同时拓展双方文化交流程度。

[作者单位: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