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海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南海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南海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建议南海区社会管理创新从宏观层面看,适应了宏观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从中观层面看,创设出新的组织结构,并使其对社会需求作出快速、灵敏的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四、南海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南海区社会管理创新从宏观层面看,适应了宏观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从中观层面看,创设出新的组织结构,并使其对社会需求作出快速、灵敏的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南海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无可置疑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其中有些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反思和自省,比如“政经分离”体制建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引导和协调功能,推动基层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村改居”后,如何更好地保护社区居民的利益?如何统筹城乡一体化?“政社分离”后,社区自治组织如何承接政府转移来的职能,实现社区自治?等等。这些问题的回应需要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进一步创新。

(一)社会利益保障和协调机制

1.完善社会利益保障机制

完善社会利益保障机制重点在于维护好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一是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按需而为,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优质公共服务转变,保障民生向幸福民生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从“无感增长”向“有感发展”跨越。二是政治参与权,要保障公民拥有良好有效的政治参与权利,还须注意其在各领域的民主权利的发挥。比如发展民主协商,协调各方利益;加强民主监督,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规范公权力的运行范围和使用方向等。通过逐步丰富和完善民主的实现形式,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实质的落实。三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力度,优化社会救助、普惠的福利服务。

2.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一是要优化已有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形成反应灵敏,运作有力、高效的工作链条。具体地讲,就是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要让群众有地方及时表达诉求,有关部门对合理的诉求要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诉求要耐心解释,对不合理的诉求要进行疏导。对一些带倾向性和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及时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避免发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事件。二是要拓展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在表达渠道的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成果和大众化的方式,在保留原有信访主渠道的同时,创新融合,综合与专项并存,开辟出多样化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三是要着力推行领导干部接待制度,在完善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利益关系日趋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多发的形势,搭建多种平台,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和加强工作网络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诉求表达制度安排。四是要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有关地方和责任部门及单位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群众利益诉求问题,分析群众利益诉求情况,认真对待群众利益诉求问题。

3.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社会管理在于优化不同社会成员社会权益和利益的博弈。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建立健全利益约束机制,约束和规范人们的利益动机与利益行为,引导人们合理选择利益目标,自觉调整利益需求,科学选择利益行为,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二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利益引导机制,让人们树立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利益获取观念,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三要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调整各利益集团或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缩小人们之间的利益差距。四要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给利益受损的个人或群体提供一定的补偿,以提高社会公平的程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机制

为了防止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出现“两张皮”现象,可以社区建设项目为依托,通过政府与社区的“双向服务承诺制”、“双向公示制”、“多形式的功能互补机制”、“多层次的民主评议和考核机制”等制度建设和信任关系的构建,积极寻找政府与社区互动的具体运作机制。新的互动机制包括:政府与社区互动的治安运作机制,政府与社区互动的计划生育运作机制,政府与社区互动的环卫运作机制,政府与社区互动的市容监察运作机制、政府与社区互动的文体活动机制等。如区计生委改变过去居委会直接承担政府计生目标的做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计生干部,由区街计生部门发放工资。专职计生干部负责承担社区计生工作目标,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工作,同时接受社区成员的监督,每年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述职,社区居民不满意的将失去续聘资格。这种做法对现有的社区计生工作方式是一种根本的突破,既减轻了社区的不合理负担,又夯实了社区计生工作的基础,加强了对社区计生工作的管理,体现了政府与社区间新型的责权利关系,从而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居委会牵头,专职计生干部负责,社区计生委员协调,全体社区成员参与的新型社区计生工作运作机制。

(三)社区自治机制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点。基层社区自治组织在服务群众、搞好社会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是当前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环节。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革,社区居委会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居民群众对社区居委会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为此,一要大力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创造的自我管理经验,努力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居民自治制度,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与对社区事务的直接管理,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二要大力培养、引导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优化社区管理队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发挥社区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三要制定政策、完善措施,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等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农村社会管理的职能,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管理;二要加强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设,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上衔政府、下联农民,具有进行农村社会管理的独特优势,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划和充实工作内容,通过农村党建、倡导乡风文明、村庄环境治理、制定乡规民约等形式,使党支部、村委会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骨干力量;三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加强农民自我管理。

(四)社会组织培育机制

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积极作用的发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社会协同这个角度看,我国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政府依托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当前社会发展中,社会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共生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有效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具有组织引领、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功能,应充分发挥其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重点在于扶持发展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使之成为社会服务的有效载体。一是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建立登记管理、备案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方式,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大社会发育成长的空间,加强社会组织诚信和自律建设,规范从业行为。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扶持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对互助性、公益性、娱乐性社区组织的指导和服务,有效发挥它们在满足群众需求、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疏导群众情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支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四是注重社会组织的能力和诚信建设。需要制定更为明确细致、更具可操作性的行规行约,保障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各类社会组织的经营、服务更规范更有质量。应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的专业培训、教育、引导,健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监督机制,完善法制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的查处力度,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维护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秩序。

(五)社会文化建设机制

对于文化建设的理解,存在三种文化发展观。第一种是文化发展服务于经济发展,也就是常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地方经济,所谓大力强调文化产业,基本上仍是一种经济发展主导的文化发展观。第二种文化发展观是把文化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组成部分。国家发展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也就是说,文化发展是国家发展体系的组成部分,缺少文化发展的国家发展是不完整的,与第一种发展观相比,这是整体的发展观。第三种文化发展观是将文化建设作为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机制。南海区应继续用第三种发展观来看文化发展,通过树立“关爱、孝德、树本、至善”的基层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发展的软实力。社会文化发展的软实力建设,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在积极地适应现代性,重构社会文化生活。

1.重塑文化价值,在传统中找寻力量

英国著名哲人汤恩比预言,21世纪世界将出现迷失自己、道德沦丧、心灵空虚三大空前的生存危机。汤恩比坦言唯有中国儒家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才能拯救三大生存危机。换言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依旧有其重要的意义。毋庸置疑,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封建糟粕性,但我们可以吸取其精华,舍弃其精神桎梏,古为今用。“小悦悦”事件中的冷漠不是一两天炼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像瘟疫一样慢慢扩散、蔓延,侵蚀着我们社会的肌体。诚然,道义上的批判固然不可少,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拒绝冷漠,共筑温暖”,不仅仅仰赖于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不断成熟,更仰赖于传统文化的重塑。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突破心障、奉献爱心的基石。今天,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成果,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固然要发挥今天人们的聪明才智,但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传统文化中有关“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和曰常”,以及“非攻”、“兼爱”等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2.修建文化活动场所,在平台上加快繁荣

文化活动场所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城市文化活动场所的多少和设施水准的高低都与城市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管理体制的调整,应陆续打造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的修建首先应突出服务理念,高起点规划。在规划设计上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文化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其次,多方争取支持,高标准建设。加大投入新建,对有空闲场地的社区,利用空闲场地新建活动场所。最后,应着眼发挥作用,进行高效能管理。加强社会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关键在于发挥作用。用高素质的干部来管理,管好用好文化活动场所,切实发挥其作用。

3.延续文化生命力,在未来中发现希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管理和建设的生力军。青少年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增强青少年对于优秀文化的认知力和敏感度毋庸赘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著名社会学家米德认为,人类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才能够为沉浮与共的年长一辈和年青一代找到光辉的未来。简而言之,时代的发展需要年青一代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出辉煌。核心价值的培养是从青少年开始的,是一个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行为养成过程。为此,我们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使青少年常怀“感恩之心、畏惧之心、进取之心”。有感恩之心才会有道德良心,有畏惧之心才不会胡作非为,有进取之心才能发愤图强、有所作为。引导青少年用“八荣八耻”作为衡量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注释】

[1]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1卷),第4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颜清阳:《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实现五个转变》,载《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1(5)。

[3]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

[4]张成兴:《利益导向与社会控制》,《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4)。

[5]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

[6]颜清阳:《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实现五个转变》,载《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1(5)。

[7]郭琦:《转型期社会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转变——由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8]张梦中:《美国公共行政(管理)历史渊源与重要价值取向——麦克斯韦尔学院副院长梅戈特博士访谈录》,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11)。

[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0][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第157页,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第157页,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48页,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1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8~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郑杭生:《坚持和发展共同理想的几个问题》,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2)。

[15]汪尊鑫:《论罗尔斯公平正义的普适性及启示作用》,载《太原大学学报》,2009(3)。

[16]武友德、车志立:《世界城市化透视与中国的城市化》,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

[17]南海区农村工作部:《南海农村经济统计年鉴》,2010年,第1~2页。

[18]《机制倒逼高效服务型政府》,http://www.fs0757.com/news/11/1010/201110109233125.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