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俄罗斯联邦市场体系的演变

论俄罗斯联邦市场体系的演变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俄罗斯联邦市场体系的演变一、独立前后的市场体系的变化所谓市场体系,是指按各种不同标识划分的市场结构的总和。现在,俄罗斯联邦的市场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剖面。1991年末,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由原来的加盟共和国变成了独立的主权国家。大家知道,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后,决定加速向市场经济过渡。

论俄罗斯联邦市场体系的演变

一、独立前后的市场体系的变化

所谓市场体系,是指按各种不同标识划分的市场结构的总和。在一个国家来说,按市场地域可划分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城镇市场和农村市场等;按上市交易的物体(客体)可划分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科学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按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的经济类型可划分为:国营市场,合作市场,农贸集市等;按调节手段或组织程度可划分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市场,自由市场等。

俄罗斯联邦的市场体系,在它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时期和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之后,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一)按市场地域划分

独立前,俄罗斯联邦的市场分境内和境外两个剖面。境外又分为3个层次,即:①联盟内,即与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经贸往来;②经互会内,即在联盟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按苏联对外经贸计划与其他经互会成员国发生经济贸易联系;③经互会外的国家,即在联盟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垄断的原则与经互会外国家进行对外贸易和其他对外经济活动。在上述市场体系中,境内市场所占比重大于境外市场;而在境外市场中,对其他加盟共和国的贸易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经互会内,再次是经互会外。

据统计,1990年俄罗斯联邦输出入商品总周转额为2 538.8亿卢布,相当于俄国民生产总值的43.2%。其中:对其他加盟共和国贸易总周转额为1 457.4亿卢布,相当于俄国民生产总值的24.8%,占俄输出入商品总周转额的57.4%;对苏联外国家的进出口商品总周转额为1 081.4亿卢布,相当于俄国民生产总值的18.4%,占俄输出入商品总周转额的42.6%。至于俄罗斯联邦对经互会国家和非经互会国家的贸易所占比重,因缺乏资料无法具体计算。但从全苏的情况看,1990年,苏联对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占43.8%,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38.1%,对发展中国家(含不属于经互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占18.1%。鉴于俄罗斯联邦在苏联对外贸易总周转额中占68.8%,因而上述比例大体上也能反映俄罗斯联邦的情况。

现在,俄罗斯联邦的市场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剖面。国外又分为:①独联体内,即与独联体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往来;②独联体外,至于它们各自所占比重,因缺乏资料难以具体计算。一般估计,国内市场所占比重大于国外市场;国外市场中,独联体内与独联体外大体相当。

(二)按上市交易的物体(客体)划分

独立后的市场类别比独立前增多,各类市场的内涵也有所扩大。如金融市场,过去仅限于资金借贷(主要是银行信贷),现在则已扩展到外汇、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的买卖,并相应地开设了外币兑换点、证券交易所。又如房地产市场,过去实行土地国有,禁止土地自由买卖、抵押和出租,利用土地进行非法交易者,要追究刑事责任。国营企业厂房仓库以及其他建筑物,不得出卖、抵押,只允许出租暂时不用的多余房屋。居民的住房大都是公房,只出租不出卖。因而,长时期以来不存在房地产市场。现在,实行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租让、抵押。国有土地也对外商进行批租。企事业单位的房屋、建筑物可以出售、出租。随着住房商品化,公房转为私有,可以转让、抵押、出租。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房地产市场。但目前尚处于初建阶段,仅具雏形。再如劳动力市场,过去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不能作为买卖对象。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一直允许集体农庄庄员、工人和职员的家庭副业雇用短工、季节工,个体劳动活动也可少量雇工,但从总体上说,并不存在一个劳动力市场。现在,自由雇工已成合法的普遍现象,加上失业大军的存在,迅速形成了一个“货源充沛的”劳动力市场。

(三)按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的经济类型划分

过去是国营市场居统治地位,合作市场特别是个体市场处于从属地位,仅起一点补充作用。以消费品市场为例,1990年俄罗斯联邦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 638亿卢布,其中:国营商业(含公共饮食业,下同)占94.6%,合作社商业占2.6%,集体农庄市场占2.8%。在其他类别的市场上,有的几乎全由国营垄断。现在,国营虽仍居重要地位,但呈现出急剧下降趋势,而合作社、私营却在迅速上升。

(四)按调节手段或组织程度划分

过去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市场居统治地位,自由市场极其狭小。从以上所说的消费品市场构成情况,就可窥见一斑。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市场上,95%左右的上市商品由计划调拨,其价格也由国家统一规定,企业不得擅自变动。又如生产资料市场,长时期来,苏联实行物资技术供应的计划分配制度,只是在很小范围内实行生产资料的自由贸易(只占生产资料流转额的5%)。投入这种自由贸易的生产资料,一般是那些货源比较充足,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的非计划产品,以及按规定允许企业自行处理的“多余的”、“闲置的”物资。1987年改行物资技术批发贸易制度后,企业自行销售所占比重迅速增加,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物资仍由物资技术供应机构转拨。据统计,1989年俄罗斯联邦的生产技术用品批发贸易共602亿卢布,其中:经过苏联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贸易网的126亿卢布,占20.9%;经过部和主管局的104亿卢布,占17.3%;两者合计共占38.2%。自行销售的372亿卢布,占61.8%,其中与消费者直接联系的304亿卢布,占50.5%。现在则几乎全都通过自由买卖来实现了。再如对外贸易,过去是由国家垄断的,现在则自由化了。

二、市场体系变化的原因

俄罗斯联邦的市场体系之所以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是由于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如按市场地域划分的市场结构的变化就是如此。1991年末,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由原来的加盟共和国变成了独立的主权国家。苏联不存在了,过去的联盟内市场当然也不复存在了。替代它的是规模有所缩小的独联体内部市场。同时,由于经互会已经解散,经互会市场随之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客观条件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俄罗斯联邦的国内外市场结构上,这是不难理解的。

但从根本上说,俄罗斯联邦市场体系的变化则是由其独立后实行的经济政策决定的。大家知道,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后,决定加速向市场经济过渡。既然要过渡到市场经济,就不能没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为此,需要将过去不够完整的市场体系逐步完整起来。同时,要打破垄断,为顺利开展市场竞争创造条件。而许多新的市场之所以得以诞生和运作,也是同政策分不开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私有化和市场自由化。

先说私有化。叶利钦发表新年讲话时说,1992年内至少要有一半的轻工、食品、建筑、建材生产、商业、饮食、生活服务等企业实现私有化。1992年1月,政府将着手进行大规模土地改革,实行土地私有制。1月11日,叶利钦在莫斯科召开的全俄工业企业家代表大会上谈到俄罗斯经济私有化问题时说,中小企业和亏损企业的“非国有化”是众多私有化措施中最紧迫的一项工作,1992年将有25%的国营企业,75%的服务行业实行私有化,并表示俄罗斯政府今后将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建立平等条件。

此前,叶利钦于1991年12月27日签署了一项《关于实施土地改革的紧急措施》的命令。该命令规定:俄罗斯联邦的集体农庄庄员和国营农场职工今后有权自由退出所在的农庄或农场,有权建立自己的农场;退出的庄员和职工可以交换、出租自己的土地股份和财产股份,或者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1992年1月4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决定,俄境内25 000多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应于1993年1月1日前取消。它们将根据农庄和农场集体的决定改组成股份公司、合作社或分散成个体农场。到1992年年底将有1/3的农用土地私有化。3月27日,俄罗斯又发布《关于在国营企业和地方企业私有化的情况下向公民和法人出售土地的总统令》,允许人们在购买项目和设施并对其扩建和补建时有权购买土地,归私人所有,同时供公民用于企业活动的土地亦属此列。

根据俄罗斯联邦议会和政府联席会议通过的《1992年私有化纲领》,1992年将出售700亿~800亿卢布的国家财产,以股份的形式无偿向国营企业职工转让1 500亿~2 000亿卢布。私有化财产总额到年底可能达到固定资产总值的12%~20%。在私有化步骤上,先小企业后大企业;先商业、生活服务业和公共饮食业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小企业私有化,一般采取拍卖形式。大企业私有化,则采取改组成股份公司而出售股份的办法。允许外国企业家参与俄罗斯的私有化。据俄罗斯联邦科学、高等教育和技术政策部部长鲍里斯·萨尔特科夫透露,1993年将使制药厂、儿童饮食生产企业、酿酒企业、烟草企业、国家疗养院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所实行私有化。

正是在这种私有化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形成了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等。这不仅扩大了俄罗斯联邦的市场体系,而且也改变了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的结构,改变了市场活动的性质。

再看自由化。这方面的政策措施主要有:①放开经营,自由定价。法律规定各类经济成分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都可平等地参与市场活动。自1992年1月2日起,对能源、食品、日用消费品和服务等实行自由(市场)价格,逐步取消行政调节的办法。②实行对外贸易自由化,允许所有企业、联合公司及从事经营活动的集体与个人都可以从事对外经济业务。合资企业可以在不用进出口许可证的情况下不受配额限制地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③卢布可自由兑换。自1992年1月1日开始在俄罗斯境内卢布可以自由兑换,每一公民都可以按市场汇率在兑换点自由买卖外汇。从7月1日起,卢布将成为可兑换卢布。④建立自由经济区,为外商创造比在境内其他地方经营更加优惠的条件,以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由此也相应地引起了俄罗斯市场体系的变化。

三、市场体系变化中的困难和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俄罗斯联邦独立前后市场体系变化的实质是,由指令性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体系转向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体系。现正处于这种过渡之中,并且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目前,俄罗斯联邦虽已形成了包括多种市场的多元化市场体系,但它还是不够完善的。因为:①这种市场体系还是不够完整的。作为完整的市场体系,不仅要包括为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的市场,如农副产品市场、日用工业品市场、房产市场、旅游市场、娱乐市场等,也要包括为生产服务的市场,如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设备租赁市场等,还应包括为全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的市场,如信息市场、交通运输市场、地产市场等。与此相比,俄罗斯联邦还缺了不少市场。同时,在现有的某些市场中,也大多只限于一级市场,还没有二级市场。②除消费品市场外,多数市场是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比较僵化。莫斯科价格和市场行情研究中心的专家在分析俄罗斯经济危机现象加剧的原因时指出,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垄断结构扩大的错误,除生产性垄断结构外,又出现了商业垄断。③由于地方主义、民族主义滋长,特别是有的共和国和地区闹独立,因而俄罗斯联邦的市场还处于地区分割状态,并没有形成全俄大一统的市场。

由于俄罗斯联邦过去长期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计划,严重忽视市场的作用,因而市场的基础设施很落后。即使是相对说来比较发达的消费品市场,商业网点和商店营业面积也很不足。1989年,俄罗斯联邦每1万居民的零售企业数只有25家,商店营业面积也只有2 128平方米;每1万居民的公共饮食企业只有12家,798个座位。自选商店商品流转额占全部商店商品流转额的比重为58.5%,离现代化的要求相差还远。居民生活服务行业就更差了,每1万居民的生活服务企业只有9家。近两年,商业和服务业企业数虽然有较多增加,但网点不足的局面还未根本改观。至于其他市场,有的还刚刚建立,就更谈不上完备和现代化了。

现在,市场是放开了,不少过去没有的市场现在也有了,但有关市场运作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还很不健全,甚至还没有建立,因而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混乱状态。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弄虚作假,哄抬物价等现象到处可见,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不少市场管理人员和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也内外勾结,营私舞弊,贪污受贿。俄罗斯联邦副总统鲁茨科伊在谈到私有化问题时说,许多国营企业以背离真正价值的价格出售,对全民所有制财产在手续上缺乏银行独立的监督。俄罗斯联邦国家国有财产管理委员会丘拜斯也说,有人把国营企业不经拍卖和竞争而直接出售,从中渔利。据法新社2月28日报道,一位西方人士估计,俄罗斯的个人和公司藏匿的钱达到200亿美元,相当于前苏联欠债的1/4以上。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估计为120亿美元。这位人士说,这种不合法的资金在3年前是不存在的。这种资金于1990年开始出现,而在过去半年之内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对此,俄罗斯高级经济官员宣布,将打击政府官员广泛的贪污腐败行为。负责财政事务副总理盖达尔说:“3个月来,政府只顾抓纯粹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而无暇顾及政府官员中的腐败行为等问题。现在,我们已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些问题上。”3月7日,俄罗斯政府召开反贪污会议,第一副总理布尔布利斯在开幕时说,严厉打击贪污和团伙犯罪是“俄罗斯国家政策的一个紧迫问题”,“在俄罗斯的社会意识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即这一问题已尖锐到顶点,贪污已达到了无止境的程度”。

这里还应指出,要管好市场,特别是要管好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现代市场,单是要求市场管理人员和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奉公守法还是不够的,而且要求他们具有现代市场营销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证券市场是面对公众的市场,它对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的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参与这里管理的人员,既要懂得这个市场,不能采用有悖于市场机制的行政手段去管理,又要有一定的金融知识;对具体办事人员来说,既要有业务知识,又要有操作现代化设备的能力。这两方面人才都比较匮乏,而这方面人才的培训也需要有个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运行。此外,在长期计划经济模式的熏陶下,俄罗斯人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观念相当淡薄,这也不能不对市场的培育产生消极影响。总的看来,俄罗斯联邦要真正过渡到或者说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据西方估计,至少需要10~15年。

(《经济学动态》1992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