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概念及其内涵

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概念及其内涵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发挥经济效应为主的功能区,主要是发展特定产业、主导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经济控制能力和聚集扩散能力的核心区域。由于功能的特殊性以及多元化发展,功能区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类概念,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断深化,一方面其核心功能更加细化,同时其区域功能联系也更加紧密。

第一节 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概念来源

特殊经济功能区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具有经济区的理论内涵,也有功能区的价值取向,尽管世界各国关于特殊经济功能区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还存在差异,但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格局不断深入,各国对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模式和理念也逐渐形成共识,本节通过进一步厘清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概念来源,明确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一般内涵和基本功能定位

(一)关于“经济区”的界定

经济区(economic district)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通过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和相对稳定的经济体系,组合而形成的区域性经济单元。有学者提出,经济区“是在市场经济主导和政府政策引导共同推动下形成的一种地域经济集聚体,是以专业化地区经济为基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经济腹地为依托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空间经济组织”。(1)有学者强调,经济区的核心价值是资源的有效流动,“经济区形成的前提是充分的资源流动和一定的地域分工,其主要功能在于促进更大范围内、更充分的产品生产和资源流动”。(2)广义理解的经济区,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其经济活动具有内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联性,具有明显的同质性或者共同性,与外部有着比较明确的组织边界和空间边界,从而构成相对独立的经济地域单元。

美国根据产业发展的重点确立了十大经济区,其中以波士顿—华盛顿地区为第一大经济区,主要在美国东北地区建立以金融、生化和传媒产业为主的经济区,还有五大湖地区是美国第二大经济区,主要以制造业和运输业为主。美国的经济区还以高新技术产业区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硅谷不仅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同时还具备完善的经济功能服务体系。可以说,美国的经济区对于“再工业化”国家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规划设立的经济区主要考虑地域、资源、产业和交通等核心因素,并把发展经济区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强势发展的主要“引擎”。德国的鲁尔经济区是其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利用丰富的资源基础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区域内63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建立起紧密的协作体系,区域内资源得以优势整合,提升产业集聚的最大效率,促使其从传统工业经济区向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转型。日本早期将经济区主要布局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以发展规模制造业为主,随着其工业逐步转移到海外,日本主要以科技、金融、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区的发展要素,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集中资源和产业优势。我国在经济区设立方面,主要以行政区作为参照,往往注重在较为宽泛的行政区划中,把经济结构比较完整、经济实力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全部或部分区域组成综合经济区,如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都是基于一定综合性的区域空间内经济活动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其同质性和共同性都特别明显,在政府主导下促进经济区的发展条件不断成熟。另外,在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内实现特殊经济制度的经济特区也是我国经济区的典型代表,即在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的开放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外贸,以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经济性特殊区域。(3)

从实践看,经济区是区域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必然结果,是区域经济运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本格局。“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历史、文化渊源为基础,以广泛的内外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开放型经济地域,具有中心相对稳定、边界模糊、对外开放、对内联系紧密的特征。行政区是国家实施政治控制和社会管理的特定地域单元,具有比较稳定的地理界线和刚性的法律约束。”(4)

(二)关于“功能区”的界定

功能区是以特定的经济社会功能为设立目标的区域单元,这一区域单元要承担一个或几个核心功能,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服务功能,确保各项资源要素在功能区内实现有效配置和自由流动。功能区一般具有满足特定经济社会功能的各种资源要素集聚和扩散的基本特点,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学范畴,也是一个社会学范畴,功能区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效应。以发挥经济效应为主的功能区,主要是发展特定产业、主导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经济控制能力和聚集扩散能力的核心区域。例如往往又被称为工业区、旅游区、商业区、金融区、科技区、保税港区等以提供某种特定核心功能产品或者服务的特定区域。近年来,俄罗斯重视信息产业发展,设立了很多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功能区,在莫斯科辖区、圣彼得堡市、杜布纳市等地都设立了发展微电子产业或者相关新材料开发的功能区。以发挥社会效应为主的功能区,主要是在一定的行政区或者生活区中,为保障特定的社会功能服务,满足一定区域的非产业发展的需要的聚集区域,例如生态区、自然区、水功能区等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功能区。美国在一定的落后地区明确颁布政策,一方面是限制资源的无序开发,另一方面提高特定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食品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安排。我国在生态区建设和保护方面也发展很快,有接近30个重点的国家级生态区,综合对城市发展、区域开发、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方面进行战略布局。

由于功能的特殊性以及多元化发展,功能区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类概念,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断深化,一方面其核心功能更加细化,同时其区域功能联系也更加紧密。

(三)关于“经济功能区”的界定

“经济功能区是由同类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连片分布形成的空间区域。这种功能区一般是以某种经济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由于各种经济行为需占有一定的地域空间,而地域空间因其附着要素的不同而呈现出异质性,因此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各种经济功能区的形成。”(5)经济功能区形成的客观基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要素禀赋差异,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区位选择和制度安排,按照产业聚集的经济规律,通过各种要素的优势组合构成了经济功能区。从内在表现看,经济功能区是各种经济要素在区域内流动及相应的聚集过程;从外在表现看,经济功能区是各种经济要素的有效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产业集群。根据产业集聚的规模和定位,经济功能区可以是单一的,德国在汉堡建立的经济功能区,是地方政府按照自由贸易港口的法律地位、监管机制和贸易便利化等基本要素建立的,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之一。综合性的经济功能区是当前各国的发展趋势,即产业聚集有规模效应,产业链条延伸性强,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功能区有一定程度的交互作用,形成一种具有交叉联结的网状经济空间,使区域内经济主体的贸易来往能够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二、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内涵

世界各国不同类型的经济功能区都是由相关的要素构成,具有一定共同性。一般而言,这些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范围、基础设施、产业群、运营和监管主体、功能定位、制度及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设立特殊经济功能区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现实需要,是由政府主体主动干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制度安排,确立特定经济功能定位,合理设置功能区地域规划,实现经济社会效应。特殊经济功能区是具体的区域经济体,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承担特定的经济功能目标。设立特殊经济功能区是一种依法的政府主体行为,是依法批准的具有特定经济功能和相应的特殊政策的区域,如经济特区、科技园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

(一)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概念

根据特殊经济功能区产生和发展的总体情况概括,特殊经济功能区是经由国家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和政府机构按照内部经济宏观发展调整或者外部经济对外交往需要,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确立的承担特定经济功能目标并享受特殊优惠政策,发挥经济社会先导作用的特定区域。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范畴来看,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一是主体要素,即直接参与或者间接参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建设、运营和具体经济交往的主体。政府和政府部门是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所有者和组织者,包括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的参与主体,以及政策制度、内部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等软件环境的参与主体。政府是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所有者,在确定其特定地域范围、具体优惠政策、确保正常运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韩国为了把济州岛打造成为更自由和开放的经济特区,提出中央和地方共同开发的思路,采取多种先进的经济模式和体制。特殊经济功能区内有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体,包括区域内设立的公司、企业、科研机构等符合政策要求的经济社会组织,即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使用者,包括产业范围、产业规模、运行成本以及获取外部规模经济等综合要素,在特殊经济功能区内以一定的经济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融入相关的产业体系,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特殊经济功能区运营者的种类形式较多,有的是一般政府部门负责,有的是独立政府机构负责,如新加坡就是通过公司或者个体来负责特殊经济功能区的运营。

二是客体要素,即特殊经济功能区自身所具有的特定自然条件和基础硬件环境。特殊经济功能区是国家发展特定经济目标的实际载体,不仅表现为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一定范围的特殊自然地理区域,同时体现为特殊经济功能区所具有的基础硬件环境,综合考虑设立这一功能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资源条件、人力条件、技术条件等。例如,特殊经济功能区往往设立在对外交通便利、经济条件基础较好、优势资源较好、技术与人才较先进的特定区域,以利于实现规划的经济功能目标。例如,从1993年开始,俄罗斯着重发展以自由关税区和外贸加工区为代表的小型特殊经济功能区,其出发点就是,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并以较小的成本构建区域基础设施,提高其实际可操作性。

三是制度要素,即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所享有的特殊优惠政策。无论是国际层面还是国内层面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从制度上保证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都是实现特定经济功能的核心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特殊”性就在于实施区别于其他区域的优惠政策,这是功能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这些优惠政策一般包括税收、土地、金融、劳务用工、管理体制、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和贸易便利等等政策和措施,以鼓励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市场主体利用政策优势,在产业群发展和国际竞争上具有主导功能。印度为了完善经济特区的制度优势,包括在经济特区内设立离岸银行,将国内领土和经济特区的交易视为硬件出口,免除经济特区单位和开发商的服务税,通过认可银行向经济特区单位发放5亿美元以内的商业借贷,不设还贷期限,以促进特区经济和出口的发展。

(二)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主要特征

1.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区域限定性

特殊经济功能区是国家划定出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实现经济差别化发展的特殊区域,它有明确的区域界限。从世界各国设立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实践来看,区位选择往往侧重沿海区域、边境经济交往地区、内陆资源开发保护区、重要流域区域等。通过严格地限定区域,对区域内外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差异化发展体现经济贸易的对外开放性和便利性,保障经济功能区内的快速发展。俄罗斯为了规范经济特区的发展,甚至确定数量限制,同时采取公开竞标确定特定区域建立经济特区,实现优惠的税收和海关政策。

2.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功能特定性

特殊经济功能区承担的功能目标是特定的,以实现明确的经济任务为目标,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主要是为了推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方向过渡,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示范区”为改革开放提供实践经验;美国设立超过250个对外贸易区主要是为了便利进出口贸易,降低国内企业产品出口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创建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巴西设立玛瑙斯自由贸易区主要是为了通过区域内贸易自由化政策,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经济功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3.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制度差异性

特殊经济功能区实行差别化发展,依靠比其他区域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来实现特定的经济战略目标。一方面,制度差异性不仅体现为在特殊经济功能区内实行税收、土地、金融等的微观经济政策,还包括宏观的确定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地位、权限、监管和保障等宏观法律制度;另一方面,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政策优越性是差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世界各国设立经济功能区都通过优惠的政策来促进对外贸易,鼓励经济创新,加强本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经济竞争力。

(三)特殊经济功能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特殊经济功能区与经济特区的区别

两者都是经过国家依法批准,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实施特定经济开发政策的经济区域。经济特区往往范围更具体,即特定城市的整体区域或者部分区域;特殊经济功能区范围更为宽泛,可以是城市群,或者国家边境之间的某一特定区域。经济特区往往是国内开发主体,特殊经济功能区可以是国际性的开发主体。

2.特殊经济功能区与功能社区的区别

以商业区、农业区和金融区等为代表的功能社区,一般是地方政府主导或者自发形成的较集中提供特定经济服务的功能区,主要体现为城市的商业中心或者金融中心,以及城乡特定区域的农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或者是地方政府规划设计形成的商业体、金融区或者农业开发项目。特殊经济功能区则是政府的主导行为,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一般的政策规范引导,往往是综合承担开放、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基础经济功能的区域。

3.特殊经济功能区与自由贸易区的区别

自由贸易区属于国际法范畴,是各国依据国际法准则和国际惯例,为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减少国际贸易壁垒,通过设立双边或者多边区域贸易协定,在国家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因此,自由贸易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署协定成立的,而特殊经济功能区是一国独立的区域经济安排。自由贸易区主要涉及关税减免、市场准入、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等国际经济行为的规范和调整,特殊经济功能区主要涉及本国内扩大对外开放、产业集聚、科技开发和生态环境保障等区域性经济行为的管理和运行。

(四)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主要类型

世界各国或地区根据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政策需要,创建了各种类型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按照经济功能定位的不同,特殊经济功能区一般划分为开放型特殊经济功能区、科技型特殊经济功能区、生态型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综合型特殊经济功能区等类型。(6)这些不同类型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广泛存在。(7)

1.开放型特殊经济功能区

开放型特殊经济功能区主要是以保税港区、对外贸易区、自由关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形式,承担对外贸易和跨境关税合作的经济功能区。开放型特殊经济功能区实施的主要政策法规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消除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加强边境贸易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功能目标。美国在纽约州的布里克林设立的对外贸易区,在海关监管、货物流通、转口贸易和对外加工制造等方面都有重要制度安排。德国的汉堡自由港是欧洲最典型的开放型特殊经济功能区,主要在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加强港口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优惠关税措施方面具体先进的经验。我国在保税港区建设方面进步明显,法制体系较完善,在上海、天津、重庆等地的保税港区制度创新有效地促进了转口贸易功能的充分发挥。

2.科技型特殊经济功能区

科技型特殊经济功能区主要是以科学工业园、科技开发区、高新技术区、科技城、科研工业区等形式,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功能定向,注重通过科技研发和创新、管理和制度创新,形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学研系统的经济功能区。以硅谷为典型代表的美国科学工业园,在研发资金支持、科技成果流通、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和流动方面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形成了全球著名的高科技企业群和高端产业区。日本的科技园区以筑波科学城最具代表性,通过促进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和经济园区的联系和合作,打造知识密集型城市。我国的科技型特殊经济功能区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为主,园区主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鼓励科技研发,如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和生物科技五大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科技综合实力强,新型产业科技含量高,高新技术企业接近500家,并成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3.生态型特殊经济功能区

生态型特殊经济功能区主要是体现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制度建设相互作用,实现区域开放的可持续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保障经济功能区高开发与资源环境利用的平衡。我国有学者提出,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来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实现高效的可持续利用是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8)日本专门制定《国土综合开发法》明确了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开发区建设、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等基本法律内容,为区域开发的环境政策奠定基础。德国也颁布《联邦空间布局法》规定空间发展和规划应该保护和发展自然基础,长期保留空间利用的各种可能性,以及所有局部区域的环境均衡发展等。我国的生态型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定位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均衡,转变经济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减少高能耗,优先实施生态政策和生态管理创新。

4.综合型特殊经济功能区

综合型特殊经济功能区体现为多元化产业功能的要素集聚,具备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一般在对外贸易和投资、高新技术创新、现代服务业、资源环境保障等方面实施综合优惠政策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一般表现为自由贸易园区、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新区。如我国内地与香港和澳门实施的是全面的自由贸易协议,涉及市场准入、关税措施、贸易便利化、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与创新和节能环保等各个方面。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实施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和新疆喀什特殊经济区等开发开放新区,通过赋予经济改革的先行先试权,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外贸、环保和科研等多项领域实行特殊政策,探索体制创新和市场完善的新要求、新发展。

三、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功能定位

特殊经济功能区承担着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有的国家设立特殊经济功能区是单一的功能定位,例如自由港、保税港等,有的国家并不是为了单一的经济功能,而是注重产业集聚、科技创新、贸易便利等复合型、开放型和创新型的综合性发展。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趋势看,其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集功能

特殊经济功能区具有吸纳、聚合各种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方面的效能。特殊经济功能区以优越的区位和自然条件,便利的经济交往模式,优惠的贸易政策等优势,对区域外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有强势的吸纳能力。聚集功能是特殊经济功能区最基础的经济功能,它是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聚集功能的微观效应是区域内某一产业中市场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更高,分工合作更加细化,相关的产业研究人才更加集中,劳动力供应成本不断降低;聚集功能的宏观效应是随着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链得到最大限度拓展,产业发展水平既有规模化效应,也有人才和技术等先进要素集聚效应,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和生产力水平愈发良性循环。

(二)生产功能

特殊经济功能区一般要承担各类物质产品的生产制造或者再加工,其功能载体为高端制造业和外向型加工业。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来看,生产功能是特殊经济功能区中外向型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一直重视在外向型产业方面保持强大的生产功能,美国硅谷、德国柏林、日本筑波科学城都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其主要功能,为高技术产业提供高新技术水平支撑。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基础功能定位来说,具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业和制造业已经成为提升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生产功能的重要途径。

(三)服务功能

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经济活力在于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和优势组合,其本身应具备各种要素流动的便利设施、途径以及各种手段的综合能力。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服务功能具有广泛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综合性交通网络和多样性交通工具为基础的交通物流服务,以公开透明的信息服务为基础的信息共享体制,以投融资便利措施为基础金融服务,以各种咨询机构、研发机构为主体的技术科研服务,以高端人才汇集和自由流动为保障的人力资源服务等。

(四)创新功能

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创新功能首先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即在社会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其次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即相关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改革创新,包括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经济管理制度、市场运行规范、社会保障机制;最后,科技创新也是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核心功能,主要是围绕产业发展设计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和开发。

(五)辐射功能

特殊经济区功能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其设立的目的就是利用特殊经济功能区的辐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优势发展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优势在于先进的物质要素和制度要素的聚集,通过先进要素的对外输出可以带动其他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特殊经济功能区的聚集功能、生产功能和创新功能确保生产加工出大量的物质产品,创造出新理念、新制度、新技术,培育出大量科研人才和产业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要素将不同程度地辐射到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使这些要素得到更加充分利用。

四、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要素

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功能定位的本质就是实现发展的根本目标,分析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涵义必须要研究其发展的决定因素,从而为特殊经济功能区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制度要素是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动力。制度优势是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本质和基础,没有优惠政策和制度,特殊经济功能区就缺乏生命力,只有依靠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才能确保经济功能区基础建设和特定经济功能的实现。一般来说,制度要素主要包括关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外汇政策、贸易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政策和综合配套政策等基本制度。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政策制度的优势发挥具有以下特征:(1)稳定性。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基本制度具有连续的稳定作用,是有效发挥特定经济功能的长期的制度保障。(2)区域性。特殊经济功能区实施的优惠政策有明确的地域要求,是在特定区域实施的特殊政策。(3)开放性。特殊经济功能区往往具有对外贸易的基本功能,其政策制度具有很强的对外开放性质,如减免进出口税、外资利用、金融服务等制度设计都具有国际性和外向性。

第二,产业要素是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支柱。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产业集群是特殊经济功能区实现特定经济功能的主要条件,高水平的产业要素是功能区存在和发展的支柱。特殊经济功能区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产业基础、产业特性、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历史渊源、市场发展、人力资源和政策措施等影响特殊经济功能区产业群的多元化因素。一方面,政府应该营造特殊经济功能区产业集群的创新环境,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另一方面,通过创新经济发展形式和加强功能区产业集群的外部联动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促进自发的技术开放、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实现区域内外产业集群相互协调、相互合作。

第三,资源要素是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基础。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效率主要体现为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经济与环境的均衡发展。例如德国专门制定《联邦空间布局法》,规定空间发展和规划应该保护和发展自然基础,长期保留空间利用的各种可能性,以及所有局部区域的环境均衡发展等。尤其在产业发展上,特殊经济功能区必须构建有利于区域和产业生态化的法律制度,建立环境友好型、外向型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和自然资源优势互补,为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奠定良好的资源保障基础。

第四,管理要素是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保障。特殊经济功能区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完善的现代管理体制。各个国家对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管理主体的设立和权限范围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国家实施管理权集中的体制机制,强调政府主体的主导权;有的国家实施较为宽松的管理体制,强调市场主体的竞争权。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看,完备的制度规范和开放式的管理机构是保障特殊经济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国都重视特殊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充分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区管理体系的自主创新和改革,使特殊经济功能区保持发展的前沿性。例如新加坡科学园区专门由一家公司来负责管理,在投资审查、登记管理、进出口管理和外汇管理等方面实现私有化管理,成为东南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工业园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