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筹办军校_关于邓演达的故事

筹办军校_关于邓演达的故事

时间:2022-08-1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筹办军校_关于邓演达的故事根据共产国际建议,孙中山决定筹办军官学校。1月28日,选定黄浦长洲岛原广东陆军小学为校址,定名“陆军军官学校”。1923年8月,蒋介石赴苏考察回国后,孙中山委任他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王柏龄、邓演达、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为筹备委员。蒋介石意识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借邓演达的规劝,于4月21日返回广州。

筹办军校_关于邓演达的故事

根据共产国际建议,孙中山决定筹办军官学校。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由蒋介石、张太雷、沈定一、王登云等人组成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军事学校的组建情况。根据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关于“建立陆军讲武堂”的决议案,1924年1月24日成立军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介石、王柏龄、邓演达、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等为委员会成员,蒋介石任委员长。1月28日,选定黄浦长洲岛原广东陆军小学为校址,定名“陆军军官学校”。2月6日,在广州南堤二号设筹备处。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后任为汪精卫),李济深任副校长,邓演达、方鼎英任教育长,邵力子任秘书长。政治部先后有戴季陶、周恩来、熊雄任主任,张申府、鲁易任副主任,聂荣臻任秘书;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副主任叶剑英,教官恽代英、萧楚女、张秋人等;军事总教官何应钦,军事教官刘峙、顾祝同、陈诚、钱大钧、季方等;入伍生总队长张治中,校部秘书陈立夫。苏联政府派鲍罗廷、加伦、巴甫洛夫、斯切潘诺夫等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教学。

蒋介石,原名瑞元,后改名中正,字介石,学名志清。1887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镇盐商家庭。祖父蒋玉表、父亲蒋肇聪都是当地盐商,家境殷实。六岁入塾,读四书五经。八岁丧父,家境中落。十六岁到锦溪夙麓学堂就读,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905年(十八岁)到宁波考入箭金书院,开始接触《孙子兵法》等古代兵书。1907年(二十岁)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就读。1908年赴日本东京振武学校炮兵科就读,经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认识孙中山。1911年冬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依附沪军都督陈其美。1912年1月,受陈其美指使收买光复会叛徒王竹卿,刺死同盟会和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案发后逃往日本。次年春返沪,继续在陈其美部下任职,拜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包探黄金荣为师,与青帮头目杜月笙、洪帮头目虞洽卿等人厮混,浪迹上海交易所。1922年2月因炒股投机失败,逃回奉化避债。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困永丰舰上。6月29日,蒋介石赶赴广州,登上永丰舰,作孙中山的随从,深得孙中山信任。8月随孙中山回上海,写《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描述孙中山逃难经过,歌颂孙中山临危不惧,痛斥陈炯明叛变行为。孙中山亲自为此书作序,从此蒋介石在孙中山的厚爱下飞黄腾达。1922年10月孙中山把援闽粤军改编为东路讨陈军,任命许崇智为东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蒋介石为参谋长。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设大元帅府,任命蒋介石为大本营参谋长。蒋介石一直受到孙中山的器重。

1923年8月,蒋介石赴苏考察回国后,孙中山委任他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王柏龄、邓演达、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为筹备委员。孙中山还准备任命程潜为校长,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蒋介石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一直持保留态度,对担任副校长、职务低于程潜深为不满,于是采取以退为进的手段,擅自离职返回上海。孙中山被迫改任廖仲恺为代理筹委会委员长,让筹备工作继续进行下去。廖仲恺接任后,曾多次去电催促蒋介石返回广州,并对筹备工作抓得很紧。据王柏龄回忆说:“学校筹备处,他天天来,尤其在蒋先生走后,一天要来几次,恐怕我们走,极端安慰,极端勉励。”[7]

黄埔军校筹办初期,人力财力物力十分困难,苏联共产党给予了大力支持,斯大林无条件提供二百万元(三百万卢布)现款作为学校开办费用,各种兵器由苏联无偿从海参崴运抵广州,并派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担任学校的军事教官。中国共产党也派出一批优秀党员担任政治思想方面的教官。邓演达对国民革命忠贞竭诚,军事才华优秀,得到孙中山的信任和爱戴,被委任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和入学试验委员会委员,并派他到上海做蒋介石的思想工作。孙中山让邓演达转达口信,只要蒋回校,答应委以校长职务。蒋介石意识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借邓演达的规劝,于4月21日返回广州。5月3日,孙中山任命他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www.guayunfan.com)

黄埔军校在廖仲恺、邓演达等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各项筹办工作基本就绪。各地报考人数达1200多人。3月27日在广州举行三天入学考试,根据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第三次委员会3月13日的决议:“名额和省份之调剂,推谢持、于右任、叶楚伦、邓演达、戴季陶五人于阅卷时酌量分配。”[8]第一期录取学员500名,5月5日前报到,6月16日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主持开学典礼,并作开学演说,邓演达为阅兵总指挥。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中国革命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革命武装队伍,没有广大人民的基础;现在无论哪一个部队,都是假革命之名,行割据之实,克扣军饷,剥削人民,贪图私利,贻害苍生,使我们革命主张不能实现。我做了骄兵悍将的傀儡,成为人民的罪人。过去如此,现在还是如此。为得完成我们的革命使命,所以我们才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党军,实行工农政策。第一步使革命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第二步使革命的武力为人民的武力。这就是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主旨,也就是黄埔军官学校的使命。”“创造革命军,将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黄埔军校创办的宗旨是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建立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的革命武装力量,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以“亲爱精诚”为校训。由于当时军情紧迫,部队急需用人,原定3年一期的教学计划缩短为6个月,实行军事课和政治课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课有三民主义浅说、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世界革命运动简史、社会发展史等。政治班还增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际政治经济状况、苏联概况、社会主义史、政治经济学、宣传鼓动工作、军队政治工作等共26门课程。每门课程最多授课16节,最少4节,每节两小时。教员按照各门课程的授课节数编写讲授提纲,在规定时间内讲完。学生上课时既无书本又无讲义,靠笔记记录。除正规课程外,还经常举办政治演讲会、讨论会或政治问答会,邀请国共两党的领导人或知名人士、苏联顾问到学校讲课和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觉悟。据记载,曾被邀请到学校讲课或演讲的有谭延闿、张静江、毛泽东、刘少奇何香凝、鲁迅、邓中夏、苏兆征、吴玉章等人。学校既可以阅读三民主义的书籍,也可以阅读马列主义的书籍。学校出版有《黄埔潮》《黄埔日刊》《黄埔丛刊》《军事政治月刊》等刊物。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后,还编写了大量的通俗辅助材料,提高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军事教育第一期分学科和术科两类,学科主要学步兵操典、射击教范、战术学、兵器学、交通学、军制学等军事理论知识,术科为制式教练、战斗教练、实弹射击以及行军、宿营和战斗联络等军事科目。从第二期开始实行分科教学,设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和宪兵等分科,至第四期增设政治、骑兵、交通、无线电和航空等科目。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曾出现日式教学与苏式教学的争论。担任军事总教官的何应钦,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主张仿日教学。而教练部副主任邓演达,在共产党和苏联教官的支持下,主张仿苏教学。因此,何应钦与邓演达两人之间,以及各教员队伍之间,经常在这个教育的原则问题上产生争论,甚至形成尖锐的对立。邓演达认为,苏式教学是当今军事教学的革命,是建设革命军队的榜样,应该虚心学习和努力践行。因此,他顶住蒋介石和何应钦的压力,在教学实践中处处向苏联教官学习,独创自己的教学方法,深得学员们的欢迎。

黄埔军校分别成立有国民党特别党部和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前者直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校属各部、处的国民党组织称区党部、区分部,受特别区党部领导。后来,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特别区党部改称特别党部,仍直隶国民党中央;各部处的国民党组织均改称党部,受军校特别党部领导。由于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学校,所以黄埔军校的国民党特别党部和各部、处党部的执行委员、监察委员,不仅有共产党人当选,而且还起着主导作用。如1924年7月成立的第一届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区党部执行委员会五名委员中,严风仪、金佛庄、李之龙三人为中共党员(另两人为蒋介石和陈复)。1925年1月成立的第二届特别区党部五名执行委员中,吴明、陈作为、罗振声、周逸群四人为中共党员(另一委员为蒋介石),并由周逸群任常务委员。在1925年9月成立的第三届特别区党部中,当时还是共产党员的邵力子当选为执行委员。在1926年5月成立的第四届特别区党部中,蒋先云和范荩是共产党员。校属各部、处党部,基本上是共产党人主持。

黄埔军校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是秘密的、不公开的。黄埔军校成立初期,设有中共黄埔支部,受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第一期中共黄埔支部书记是蒋先云;第二、三期支部书记是杨其纲。陈赓、许继慎、周逸群等曾担任支部干事或候补干事。1926年,黄埔四期以后,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加,以及教职员中有不少党的著名人物,因此将中共黄埔支部改为中共黄埔特别支部,仍由杨其纲任书记;同时又增设中共黄埔党团,仍受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以熊雄为书记,恽代英、杨其纲、安体诚等为干事。中共黄埔党组织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和吸收共产党员;团结革命师生,指导党员参加革命斗争;通过国民党特别党部中的中共党员,指导国民党党务活动;推动军校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加强军校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军政干部。

当时黄埔军校学生的家庭出身多为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其中许多为各地共产党组织选派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第一期有80多名共产党员,第四期有99名共产党员。他们在青年军人中起模范骨干作用,威望很高,许多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军事将领。仅第一期毕业生中,在人民军队成为元帅或将军的有徐向前、陈赓、左权、周士第、王尔琢、张际春、袁仲贤、许继慎、蔡升熙、唐澍等人。在国民党军队任高级将领的有胡宗南、杜聿明、范汉杰、郑洞国、宋希濂、黄杰、李仙洲、王叔铭等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