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黄埔军校建立的经过_黄埔军校创办的前后过程

黄埔军校建立的经过_黄埔军校创办的前后过程

时间:2022-02-2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黄埔军校建立的经过_黄埔军校创办的前后过程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为“建立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创立起来的。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原定的“国民军军官学校”尚未正式开办,孙中山以命令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任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指定以黄埔旧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黄埔军校的教育,以军事政治并重。党代表的职权是监督军校的各项工作,军校的一切命令必须由党代表签署。

黄埔军校建立的经过_黄埔军校创办的前后过程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为“建立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创立起来的。孙中山在他的革命实践中,曾依靠军阀从事武装斗争,但屡遭失败,他饱尝了没有革命武装的苦头,认识到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性。特别是俄国革命的成功,使孙中山更加明白只有建立一支忠于国民党的军队,才能使革命取得成功。在他的关怀下,1923年10月15日,国民党党务讨论会开会,通过了一项“建立陆军讲武堂”的提案。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审议决定后,命名为“国民军军官学校”,拟以孙中山任校长。廖仲恺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筹划开办和选定教职员等事宜。

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原定的“国民军军官学校”尚未正式开办,孙中山以命令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任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指定以黄埔旧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

1924年1月底,苏联第一军事顾问小组应邀参加军校的筹备工作。军事顾问小组由切列潘诺夫为组长,顾问有捷列沙托夫、捷尔曼、波良克等人。

孙中山任命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2月6日,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在广州南堤正式成立。筹备处下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5部,推定王柏龄、李济深(由邓演达代)、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为各部临时主任,具体负责军校的各项筹备工作。

蒋介石因对人事安排不满提出辞呈后,擅自离开广州去上海。2月23日,孙中山在蒋介石的辞职书上批复“不准辞职”,同时另委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长。蒋介石出走后,廖仲恺多次去电催其南返,才于4月26日返回广州。

5月3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9日,任命廖仲恺为驻校党代表。

黄埔军校的招生,当时除广州可以公开进行外,其余各省因都在军阀统治下,不宜公开进行,则委托出席国民党一大的各省代表回籍后秘密选送。

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

蒋介石就任校长后第一次对学生训话。他说:“我们要做革命的事业,就要先晓得革命的意义,就要先晓得做人的意义。我希望各位从今天起,就要将从前一切旧习惯、旧思想、旧行动一起扫除干净,重新做一个真正的人,来负我们继往开来的责任,来做我们顶天立地的事业。一个人如果做人的意义,对于自己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义彻底了解,那不管是在枪林弹雨、人山血海之中,决无畏懦恐怖的心思。

我们军人的职分,只有一个死字;军人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死字。偷生怕死,不单是不能做军人,而且没有人格,就不能算是人。”建校初期,他多次对学生训话,强调绝对服从命令,遵守纪律。

6月16日,第一批入学学生和教员共500余人,在黄埔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出席并发表了长篇演讲。他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借鉴,总结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论述了创办黄埔军校的必要性。他明确指出,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就是“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他希望黄埔军校的学生牺牲一切权利,专心去救国,成为革命军的骨干,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他还确定了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倡导“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

蒋介石任黄埔军校的校长后,确实为自己的形象费了一番脑筋,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姿态才能配得上“蒋校长”这个头衔呢?他认为既为军校校长,就应以一个训练有素的军人的形象出现。因此,他穿戎装、着披风、昂首挺胸、威严有度。www.guayunfan.com

每次在练兵场上出现时,他都迈着标准的步幅,掌握着标准的步速。当值星官拉长声音喊一声“立正”口令时,一切操练全部停止,官兵们象受了定身法的支配,全体肃立,鸦雀无声。值星官跑步换正步,走向蒋介石举行敬礼,蒋戴着雪白的手套举手还礼。整个操场上充满了严肃的气氛。此情此景,使蒋介石十分得意,他仿佛觉得自己在指挥着千军万马,甚至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的调动之下。

黄埔军校成立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和苏联顾问的大力帮助下,迅速发展成为体制健全、组织严密、有相当规模的军事学校。

从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黄埔军校共招收6期学生,总共两万多人。除从全国招收学生外,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也有青年前来学习。

1926年1月至3月,陆续招考第五期学生2620人,这时由于全国正处于革命高潮,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同时筹备招考第六期入伍生。据不完全统计,第六期学生共4899人,分为黄埔、南京两部分。这两期学生均毕业于大革命失败后。

黄埔军校还在潮州、南宁、长沙、武汉设立了分校。潮州分校于1924年11月招收学生队与入伍生,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兼任校长。南宁分校又称第一分校或广西分校,1926年春成立,俞作柏任校长。武汉分校又称第二分校,1926年11月首先成立了以邓演达为主席、郭沫若、李民治、彭漪兰、王法勤、杨树松、王乐平、陈公博、詹大悲、李汉俊、董必武、刘芬、包惠僧等为委员的招考委员会,负责筹备和招生工作。

学生入校后,邓演达因公离开武汉,校务由包惠僧代理。不久,学生兵团张治中兼任武汉分校教务长,恽代英任政治总教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邓演达、顾孟余、徐谦、恽代英等为该校委员,实行委员制。

黄埔军校的教育,以军事政治并重。其中军事分学、术两科,学科由军事教官讲授战斗等基础课程,术科由教练部担任,注重实习各种战斗方法与战斗动作。政治课程由政治部负责,向学生灌输三民主义、培养革命精神。学生可以阅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书籍,政治课也讲授国内外形势与中国革命问题。

军校借鉴苏联红军的经验,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和党代表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政治工作由政治部负责。孙中山认为要使军人具有革命精神,便先要了解党的主义和实现主义的方法,“先有了革命主义,才有革命目标;有了革命目标,才发生奋斗精神”。

因此,军校把政治教育提到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爱国、革命的精神。党代表制度也是为了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党代表的职权是监督军校的各项工作,军校的一切命令必须由党代表签署。为了加强党对军校的领导,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

由军校总理、校长组成校本部,作为军校最高领导机关,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校本部下设教授部,王柏龄任主任,叶剑英任副主任;教练部,李济深任主任,邓演达任副主任;政治部,先后担任主任的有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邵力子、熊雄。

何应钦任军事总教官,恽代英任政治主任教官。1924年11月,又增设教育长和军法处、参谋处。先后由胡谦、王柏龄、邓演达、何应钦、方鼎英任教育长,周恩来兼军法处长,钱大钧任参谋长。

1924年底,黄埔军校根据孙中山要以黄埔为骨干成立革命军的指示,先后建立了两个教导团。部队的主要人员从广东2团军、农民自卫军以及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的工农青年中招募。何应钦任教导团第一团长,王柏龄任第二团团长。各级指挥官和党代表由军校教官、第一期毕业生担任。教导团成立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扩大为3个教导团,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新式军队。

黄埔军校建立后在短短的3年时间中,培养出了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这些人成了革命武装力量的核心和中坚。他们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