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素养的内涵、基本特征,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内涵、基本特征,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技能,也称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工作技术和能力的统称,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一个不尊重职业道德或不完全信守职业承诺的人,无论其职业技能有多高都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

第一节 职业素养概述

大学生无论是毕业时的求职,还是日后的职业发展,都离不开职业素养。一个人要想谋求理想的职业,立足于理想的岗位,并在岗位上做出成绩,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特别是近年来在大学生择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大学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类的行为规范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的能力素质与道德修养。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简称CQ。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技能、职业意识(思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四个方面内容。

职业技能,也称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工作技术和能力的统称,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职业技能是以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经过后天反复的实践而逐渐获得的,其高低反映一个人活动方式(包括动作和大脑思维)的速度,活动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和自动化程度,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职业意识,早期也叫做职业思想或主人翁精神,是指导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多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

职业态度是个人对他人、个人对事物、个人对现象等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情感倾向。比如喜爱某个人,反对某事等等。职业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部分构成,认知是态度的基础,情感和行为是在对态度对象的了解、判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感对态度起着调节支持作用,行为则制约着情感的倾向。一个人对生活、学习、工作、事业抱积极向上的态度,他就能够取得成功。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积极自信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职业道德则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的职业规范。在职业化的群体行为中,以条文为基础的规章制度是最低限度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完善职业功能的重要规则。一个不尊重职业道德或不完全信守职业承诺的人,无论其职业技能有多高都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更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技能高超而职业品行低劣的人,只会给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人的技能和职业道德都是可以在就业之后加以训练、培养和提高的,职业技能往往随着工作经验的日积月累而不断提高;而职业道德却不同,往往会在具有一定的职业资历之后发生逆转。这种现象的经常性出现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在强化职业素质训练时,往往比较容易忽略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强制性的训练。

属于职业素养的四个基本内容之一的职业技能,如计算机、英语、电子等属职业技能范畴的技能,可以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令我们掌握入门技术,并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是支撑职业素养的表象。而职业思想、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均属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是职业素养中的根基。

职业素养的基本构成可以通过著名的“大树理论”或“冰山理论”来形象地进行说明。

大树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职业技能好比树的枝、干、叶、型,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与职业道德好比树根,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冰山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好比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属于显性素养。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养。冰山有八分之七淹没于水底,正是这八分之七的隐性素养部分支撑了一个人八分之一的显性素养。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

二、职业素养的基本特征

1.基础性

人的一生是从事职业的一生。在职业发展中,一个人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职业思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是成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

2.职业性

职业教育中的能力与素质培养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为目标,以素质为基础,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侧重于各种综合素质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而且更多地表现为产业性特点,主要是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3.渐进性

人的能力与素质增长比较缓慢,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也必须在实践活动中体现,更要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提高。能力与素质的渐进性特征提示我们应尽早参与实践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4.综合性

职业活动不单是内在的情感、意志活动,更是外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职业活动中,人们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社会需要确立合适的目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需组织管理;为了产品适销对路,就得巧用信息;为了驾驭瞬息万变的市场,就得随机应变。所有这一切活动,都要求从业者尤其是创业者具备超过常人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

5.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职业素养的个体属性。对于不同的个体对象,既有职业素养指向目标的多样化差异,又有职业素养强弱和水平高低的随机性差异。

6.动态性

动态性有两重含义,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业素养的内容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二是个人一生的职业岗位不可能一成不变,岗位的变化使其对个体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也随之改变,而且能力水平是在不断提高,处于一种不断发展、不断扩张的变化之中。

三、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岗位技能的熟练性

高职高专学生要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心智活动水平。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方式叫“技能”。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则叫“熟练”。熟练的形成既能巩固和发展原有技能,又能形成新的技能,只有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形成和发展。技能针对特定的具体任务或问题,如果从业者在给定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操作过程而达到规定目标,并合乎规定标准,我们就可以说他(她)具有这种职业技能。一种职业所涉及的职业任务往往有许多种,如果一个人能够合乎要求地完成其中的大部分任务,那么他(她)就具备了该职业的基本技能,或者说具备了这一职业的入门资格或起码的素质。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基本技能。例如,房屋建筑专业的测量、识图技能,文秘专业的公关礼仪、公文会务、文字处理技能等等。同时,高职高专学生还要有较高的心智活动水平。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文明素质、身体素质来适应旅游服务工作,更要能用“心”去体察服务对象即时的需求,适时地提供优良合适的服务等等。

2.观察事物的敏感性

高职高专学生要有敏锐地发现问题的意识和知觉选择性。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而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存在着大量现有和潜在的问题,而且昨天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天就可能需要更新。当技术人员看到服装专业的学生用布料来制作自己的样板服时,便想到用更为节约、效果更好的纸料来代替布料;从一次性泡沫餐具的使用污染环境,想到用以糠为主要原料制作一次性餐具的技术;从废弃的定影液,想到银的回收;等等。许多实用技术、专利都是在最普通的事件中发现,而后来用了最普通的技术,选择了最普通(甚至是废弃)的原料。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人们会优先知觉到对于自己较为熟悉的信息,优先用自己熟悉的方式知觉信息。例如,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可以捕捉到常人难以觉察的发动机微小的声音变化。

3.信息处理的高效性

高职高专学生要有判断、选择、整合、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学生,能够快速地捕捉信息和高效地存取信息;能够批判地、适当地评价信息;能够准确地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在高职高专学生的关键能力体系中,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专业知识学习外,获取更广博的信息,并获得采集、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在职业生涯中能随时应用信息能力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4.求知学习的自觉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的“21世纪的四根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学会学习居“四根支柱”之首,是高职高专学生在以后漫长的职业生涯当中适应职业迁移和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对学习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能力,能学习、会学习,并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自如地、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自己职业能力的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自觉地、主动地、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人际关系的协调性

人际关系能力是指组织、协调职业活动中个人与生产、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组之间关系的能力,包括劳动者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群组行为,以及对更换职业的适应。它主要表现在对不断变化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适应,如上司的领导方式、同事的工作方式、具体的生产操作方式、生产工具的变化等。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适应、协调能力和角色转换意识,还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如乐观、稳定的心态和较强的耐受性人际关系能力。这对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更加顺利、有效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产中去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高专学生要具备人际关系能力,必须乐于同他人合作,具体地说就是具备团队精神,作为团队的一员,对团队负责,能与之共同努力并为之作出贡献;必须具有宽容性,能够主动地承担责任,周密地考虑问题,自觉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合作者,从而使团队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6.表达能力的严谨性

表达能力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的能力。要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倾听并说服听众,必须清晰、严谨、具有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要求能思路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书面表达能力要求能用书面形式传达意见、观点和信息。

7.职业形象的规范性

职业形象是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胜任职业的个人气质、能力、修养、品性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其核心是人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道德修养。高职高专学生要注意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的塑造,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而且还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涉及用人单位的形象。职业形象的塑造要靠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包括政治行为、文明习惯、职业意识的养成。例如,自觉遵守政治规范、参加政治活动、有礼貌、守纪律、节约、守时等。还要积极开展礼仪教育,注意日常行为仪表、公务礼仪、礼节性语言文字的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