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途径

大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途径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大学生, 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职业素养。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 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没有规划, 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在大学教育中, 实践教学是学生了解职业、 了解自己与职业的适合度的最直接、 最有效的途径。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而制定的。

作为大学生, 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职业素养。

(一) 要培养职业意识

雷恩·吉尔森说: “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 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 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 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 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 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 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 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 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没有规划, 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

中国社会调查所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 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 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 因此, 大学期间, 每个大学生应明确: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将来想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 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 要着重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 包括自己的气质、 性格和能力, 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 包括兴趣、 动机、 需要、 价值观等, 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 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 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 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在大学教育中, 实践教学是学生了解职业、 了解自己与职业的适合度的最直接、 最有效的途径。 同学们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 校内实训实习活动, 在职业环境中, 了解自己的职业前景, 体会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职业以及本职业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 增强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 完善自我, 挖掘潜能, 通过实训体验, 自行调整, 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

(二) 加强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

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 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而制定的。 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 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 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 培养学习习惯。 因此, 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 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包括教师、 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 作为将来从事职业的储备。

职业技能是人们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也是职业人奉献社会、 服务群众的生存之本。 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学习阶段是同学们一生中增长技能、 积蓄能量的重要时期。 同学们必须获得专业知识, 考取各类证书; 必须拥有人际交往能力、 竞争能力、合作能力。 大学生必须放弃被动的学习方式, 主动采用自主性、 研究性、 创造性学习方法。 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讲授的各类知识, 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种社会技能。 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获得与现实的实际操作相同的体验, 逐步掌握职业岗位必需的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在 “两课”[1]学习活动中培养职业道德

1. 道德教育是人生的第一道防线, 无任何强制性, 靠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

学生在 “两课” 学习中必须把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放在首位, 形成 “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 的好习惯, 自觉遵守道德法则。

2. 纪律教育是人生的第二道防线,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党纪、 政纪、 校规、 家规都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学生要在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中自觉遵守学生守则, 遵守校规校纪, 做遵纪守法的进步青年。

3. 法制教育是人生的最后一道防线, 具有强制性

在学习中知法、 懂法、 守法、 不违法。 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培养爱岗敬业、 奉献社会、 服务群众等良好职业道德。

(四) 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职业形象

1. 外形打扮、 手势动作要优雅大方

无论是在校上课学习, 还是外出活动, 均宜选择简洁大方的发型, 不染彩发, 不戴首饰; 穿着服装既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 又注意款式的文雅端庄; 面部表情不可僵硬, 手势动作要优雅大方。

2. 主动练习标准的待客、 微笑与正确的目光交流方式

在体态方面, 自主训练站、 坐、 走、 蹲的正确姿势, 以及上下楼梯、 进出电梯、 上下轿车、 引领客人的标准动作。 在日常交往和对外活动中, 有意训练握手礼、 介绍礼、 致意礼、 名片礼、 鼓掌礼等规范的礼仪动作。

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立足岗位, 勤勤恳恳; 自觉阅读中外名著、 名人传记、 警世格言,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陶冶情操、 内外兼修。

(五)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

1. 训练沟通能力

人的能力往往体现在沟通上, 因此, 大学生必须进行科学训练, 自我培养积极良好的沟通能力。

2.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创设谈话情景, 多用敬语、 谦辞等礼貌用语, 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体态表达能力

体态是人的 “第二语言”, 其中表情、 手势、 动作、 姿势等功能各不相同, 能补充、替代语言表达的作用。 学生在集体文艺活动中, 要自主训练, 以恰当的手势、 优雅的举止、 标准的动作、 协调的姿态, 有效表达内在的思想和气质。

(六) 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1. 强化团队精神

把团队精神作为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 注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内容; 通过集体活动促进成员间的沟通, 自主培养团体情感, 增强团队凝聚力。

2. 内化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内化过程是一种体验、 熏染、 陶冶、 养成的过程。 精心组织以增强团队精神为目标的各种集体活动。 在各类文体活动中, 自我组织、 分工合作、 共同协调, 在活动中尽情体验、 感受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 “两课” 指普通高等学校所开的公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