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姚亮,于飞,刘岩[摘要]能够准确地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载体是学位论文,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与管理面临的迫切课题。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对切实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有效探索。学校要求各二级学院完成《关于加强硕士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并有效执行。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姚亮,于飞,刘岩

[摘要]能够准确地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载体是学位论文,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与管理面临的迫切课题。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对切实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监控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学位论文质量良莠不齐,而能够准确地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载体是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衡量标准,是对培养单位培养过程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的综合验证,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保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我校在全面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方面不断地研究与探索,着力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过程管理,完善和建立论文环节的监督机制,形成了多层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网络。

一、健全体系,建立多层面的培养质量监控网络

我校注重培养环节的全过程监控,在课程学习、论文开题、学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实施集中监控、分级监控和分散监控的多层监控模式。

(1)集中监控。2007年,学校成立了“质量评估办公室”,下设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层面培养质量的指导与监控工作,并制定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关于加强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对研究生教育指导和监督工作的意见》。质量评估办在学校宏观指导与管理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分级监控。学校建立了校、院系二级管理体系,从上至下、层层隶属、级级贯通,为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机制。学校要求各二级学院完成《关于加强硕士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并有效执行。

(3)分散监控。各学院成立教学指导组或与督学合二为一的专家组,在教学第一线积极落实质量监控工作。各院系督导组由所属各学科、专业的资深教授、分管领导组成。督导组在本单位研究生教育分管领导指导下工作,负责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实施监督、检查,定期提出工作报告和工作建议。

二、加强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实行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机制

(1)针对论文工作环节,实施过程监控。学校结合学位论文工作的实际,针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各环节,认真分析,寻找关键监控点,对学位论文研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工作实施全程质量监控。其一,前期质量监控: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规定》,主要对论文选题与综述、开拓性、先进性、成果的必要性、成果的可能性以及导师意见等进行监控;其二,中期质量监控:学校制定《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学期检查暂行规定》,主要对论文工作完成情况、阶段成果、存在的问题、完成的可能性和导师意见等反映导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科研过程等中间环节进行监控;其三,后期质量监控:学校设置学术论文检测、论文评阅、预答辩、正式答辩、论文抽查、评优等环节,出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毕业、结业及学位授予管理办法》《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毕业、结业及学位授予管理办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对论文精炼程度、写作能力、论文水平及其意义和综合意见等几项进行监控。

(2)实行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机制。我校于2010年年底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哈尔滨工程大学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从招生及就业、日常培养、学位论文三个方面设计出“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研究生就业”、“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计划执行及教学效果”、“各级学位论文抽查”、“学位论文获奖及博士生科研成果”、“科研环境”七个二级指标体系,并设置了评分标准及分值权重,对学校15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状态进行客观评价,评选出2010年度优秀研究生教学单位并予以表彰。此举既掌握了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现状,对学校研究生教学进行一次大摸底,同时又对切实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三、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培训与监控机制

研究生导师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学位论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指导作用。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自始自终起着引路、指导、督促的作用。导师的指导能力、道德情操、思维方法和学术作风等,时刻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我校不断地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与监控机制。

(1)强化导师责任,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导师不仅要对学生思想、学业等负责,还应提供一定比例的费用资助研究生完成学业,使研究生能力的培养和导师的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有更大的投入。更大的投入也会激发导师更强的责任心,促使导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使其早出成果,出好成果,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2)推行导师业绩公示制度。对研究生导师业绩进行定期评估,对研究方向不明确、科研项目和经费较少、在各级各类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中质量差的指导教师,给予黄牌警告,并限制其招生数量;对于科研项目很少、出现学术道德问题及重大教学事故、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中质量差的指导教师,取消其招生资格。

(3)改革导师遴选办法。我校近几年不断优化研究生导师的年龄和学位结构,研究生导师队伍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允许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申报博士生副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申报硕士生导师。我校不断提高导师遴选条件,真正使有思想、科研能力强、成果多、经费充足的教师充实到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来。对学术道德有缺失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对3年未招生的博士生导师取消其博导资格,2年未招生的硕士生导师取消其硕导资格,并要求其导师资格重新认定。

(4)组织新导师培训。为尽快使新导师熟悉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相关规章制度,把握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学校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对新增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学校组织新增研究生导师参加省学位办组织的导师培训讲座。

四、严把出口关,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

(1)引导、促进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2007年,学校制定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有关规定》,对博士生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规定;2008年,学校制定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论文评阅工作的有关规定》,该规定指出博士生学位论文盲审方式按照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分为A、B、C三类评阅方式,即导师组织评阅、学校与导师共同组织评阅、学校组织评阅。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2)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学位(学术)论文质量,规范学术道德,严明学术纪律,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2009年,我校启用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全部博士学位论文及部分被抽查的硕士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并制定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学术)论文违反学术规范行为处理办法》。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要求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答辩前全部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3)实行预答辩制度。从2003年起,学校对工程硕士实行预答辩制度,并在部分学院、专业进行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试点工作,对预答辩未通过的研究生做出了限期整改、另行预答辩的决定。2006年,学校要求所有的博士生在申请答辩之前,必须进行预答辩,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要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修改,并报导师审阅,审阅通过,可进行论文评阅,未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不受理其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申请。

(4)实行双盲评阅制度。2006年,学校对除涉密论文外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大文科类(指人文、经管、外语、体训类)全部硕士学位论文,其他专业部分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阅。针对评审过程中出现的争议,学校于2008年制定了《加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与审核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强调出现问题的博士生及其导师要出席学院评定分委员会进行申辩,分委员会给出处理意见。

(5)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2004年开始,我校制定《哈尔滨工程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哈尔滨工程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每年评选出10篇博士学位论文、30篇硕士学位论文,并对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优中选优推荐其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及黑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2010年,为进一步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鼓励优秀博士生能够潜心科学研究,脱颖而出,取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我校制定《哈尔滨工程大学优秀博士创新研究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设立优秀博士基金。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博士生及其指导教师提供津贴,学术交流经费等政策支持,同时对获得资助博士生进行年度考核。此办法尚处在探索阶段,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志君,许兰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制度创新和体系的建立[J].中国成人教育,2010(5)

[2]韩艳清,岳保荣,范瑶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1(6)

[3]封旭红,等.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保证体系提高学位论文质量[J].中国轻工教育,2008(3)

[4]张云仙,吴学东,姜禾娇.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作者简介]

姚亮,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助理研究员,博士,哈尔滨:150001

于飞,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哈尔滨:150001

刘岩,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助理研究员,硕士,哈尔滨:150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