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前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研讨和教学实验,最终确定了我们称之为“生命课堂”的课堂结构模式。2015年暑假,学校还邀请开展翻转课堂较早,也在使用微课教学的山东昌乐一中的张福涛副校长来校为全体教师做报告,介绍并展示其课堂翻转的理论、实践、问题。讨论之后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用在线或书面的方式,提交给教师。通过这些前期的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为我们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早在2014年初,我们就制定了改革学校课堂的计划和目标,称作“第二次课堂改革”,意即在2009年课程改革,全校推行“七环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百所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校工作的开展,推行互联网与课堂结合的研究,结合学生人手一台移动终端,探索适合于自己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进行学校的第二次课堂改革。

在目标确定后,近两年来,学校成立了由教研处牵头的课堂改革研制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系统学习了《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论著、文献,先后赴上海、江苏考察学习,提出了我校翻转课堂的结构模式。在2014年教育教学年会上,由张海江老师执教,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课堂教学试验,请全校老师观摩,向全校教师征求意见。随后,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研讨和教学实验,最终确定了我们称之为“生命课堂”的课堂结构模式。这一模式实质上是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课堂,是有微课支持的,在课堂内完成的,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课堂教学形态。

与此同时,学校进行了物质和设备上的准备。将学校数字化建设列入了2015年财政预算,制定了与课堂教学改革所需设备配套的校园数字化建设方案。到2015年8月底,学校完成了高一教学楼的内部装修和信息化设备装配,购买了八个教学班的iPad,以及教室充电储藏柜设备。至此,我们完成了实施前的全部设备准备工作。同时,学校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与生命课堂配套的备课、上课、微课开发平台,供教师们日常教学使用。

微课是这次课堂改革的核心组件。教研处从2014年初就开始与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建立了微课开发平台,组织了来自化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的一批青年教师开始了微课制作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研制微课五千多节,在全国、全省微课比赛中屡获大奖,为我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实施奠定了基础。

2015年暑假,学校还邀请开展翻转课堂较早,也在使用微课教学的山东昌乐一中的张福涛副校长来校为全体教师做报告,介绍并展示其课堂翻转的理论、实践、问题。以此为素材,学校进行了专题培训和课堂实验。在此之前,学校还组织老师们先后多次赴鹿泉一中、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等开展翻转课堂较早的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所有这些准备工作,为我校实施本次课堂改革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也为教师们以新的方式上课奠定了理论和理念上的基础。

对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借鉴是学校前期准备的重点,学校还组织了二十九人的考察团奔赴昌乐一中、昌乐二中学习考察。昌乐一中通过自己研制的“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在全校推行了课堂的翻转。以下是张福涛副校长对他们学校教学模式介绍报告的摘要:[68]

“二段”是指“自学质疑课”和“训练展示课”两种课型;“四步”是指教师备课的四个步骤:课时规划、微课设计、两案编制、微课录制;“十环节”是指学生学习的十个环节,其中“自学质疑课”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训练展示课”包括“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反思总结”五个环节。

“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将以前的自习课变成了现在的“自学质疑课”。在“自学质疑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事先设计制作的自学学案和微课等方面。

微课针对的是关键点,是帮助学生解决自学疑难的“点睛之笔”。学生根据学案明确自学目标,根据提示的自学要求和方法,自学教材,完成学案并记录疑难,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观看相应的微课。

看完微课还有疑难的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因为有充分的预习,这时的小组讨论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效率自然非常高。讨论之后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用在线或书面的方式,提交给教师。

最后的在线测试环节,学生提交后,就可以查看正确的答案和解析,教师也可以在后台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检测情况。

在“训练展示课”上,首先针对“自学质疑课”中各组汇集的疑难和在线测试的反馈情况,展开集体讨论,然后是个人练习、小组合作、展示点评、反思总结等环节。现在的“训练展示课”相当于把原先的课后练习及作业讲解等内容,都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可以在需要时展开讨论、寻求帮助。

这一介绍基本反映了昌乐一中所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全貌,通过考察,通过现场观摩和与教师、同学的交谈,我们基本搞清了具体的操作要点和每一操作的含义。通过这些前期的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为我们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