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2 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基础。而年轻的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也自然尚未取得理论界的共识。本研究对此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企业社会资本研究零散且各自为战的状况。本研究将会促进国内的企业社会资本这一新兴学术热点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1.1.2 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1)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基础。迄今为止,社会资本还只是一个有着理论潜质的概念,尚未取得理论研究主流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本身还有很多基础性问题(如概念、特征、来源、测量等)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引发了很多争议。虽然各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为社会资本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分别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但是,因为最初就对社会资本界定不同,所以导致了后来的研究者们在社会资本领域的探索中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这种在基础概念上五花八门的局面为理论研究的继续深入带来了不言自明的难题。而年轻的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也自然尚未取得理论界的共识。本研究在这方面尝试着在综合各家之言的基础上,对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作出界定,并分析了社会资本与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等“资本”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直面很多学者对社会资本概念的质疑,明确社会资本尤其是企业社会资本的理论价值。本书中会谈到诸多对社会资本研究的批评意见,笔者并不否认这些批评的合理性。但Portes也指出过,人们对社会资本这个概念的热情以及把它广泛应用到各种社会问题和过程中的尝试都不可能迅速消退,这种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为这个概念引起了人们对真正的重要现象的关注。

有一些经济学家相信“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极有意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完全,社会资本在企业和个人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空间特别大;同时,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与进步会改变人的观念,影响原有的社会准则和人际关系。Aghion等人(2001)曾对转轨经济中的经济改革对社会资本的影响进行过专门研究。

其实,现有理论解释存在的不足是社会资本研究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很多理论在解释社会现象时虽然各有优势,但是大都忽略了对社会本身、文化以及社会与国家、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往往对这些重要问题采取点到为止或者简单化界定的方式,把它们看作是研究框架中的外生变量,或者置于分析框架之外。而企业生态理论固然强调了企业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但是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没有以网络结构特性为基础,也没有关注网络的结构特性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武亚军,1999)。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在这方面就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它们的缺陷,使研究的范式更具有包容性和实践性。本研究正是进行了这样的一个努力与尝试。

(3)从管理学角度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框架,主要是从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角度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对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成果,因为社会资本概念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所以这些成果以实证研究为主。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受到社会学的影响——偏重有影响的个人的社会资本,而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众所周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众多相关软件的推出,为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因此有许多对社会资本的研究采取了量化的方式。然而,尽管社会学家对于社会网络的测量及分析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但这些主要是针对社会公众,或者说个体层次的,而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量化研究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比如,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往往只是关注企业中的核心人物(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7]),通过定名法[8]定位[9]等对这些微观的个体层次的关系网进行量化,并以此来代表企业的社会资本。而实际上,企业社会资本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从核心人物的角度进行研究是不够的,相反,需要一种多层次的分析视角。

石军伟等(2007)的文章也指出,社会资本经典文献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研究对象,而非企业理论中的对象;学者们主要通过个体层次的关系概念来度量社会资本,忽略了企业社会行为的组织特征。该文提出与企业家的社会资本相对应的“组织的社会网络资本”概念来反映,并以实证数据来检验它对企业扩大销售收入的作用。但为了收集数据方便,该研究只是以企业的声誉或社会地位评价来度量作为该概念之实质的“企业与各种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联系”,对于企业究竟是如何建立其关系网络的没有深入分析。

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学者们更乐于分析社会资本的影响和功效,而对其如何形成与维持的关注却非常之少,这一方面反映了对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源头上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使得目前对社会资本的认知极为混乱。本研究对此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企业社会资本研究零散且各自为战的状况。

(4)本研究将会促进国内的企业社会资本这一新兴学术热点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企业社会资本研究刚刚在国内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并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上看,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西方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本研究以国内典型企业为样本,力图明确这一理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源头上解决学术界对此概念的争议,使科尔曼在法人行动理论中所力图解决的微观—宏观联结问题,在个体和群体(部门及企业)层次的社会资本转化分析中得到了进一步阐析和补充。这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搭建了基础的理论平台,从而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2.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企业认识和评估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推动其发展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社会资本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企业究竟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已有的社会资本?自己的社会资本是在这些方面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本研究基于行动者之间非正式关系中人格化联结与制度化联结两种纽带不同作用的分析,不仅论证了社会资本层次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促进其社会资本生成和提升的基本路径。

(2)有助于中国本土企业之间和中外企业之间实现“共赢”。文化对于社会资本有着重大影响,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笔者在研究中注意“文化”这一变量的分析,力图为中国本土企业和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提供适合中华文化的企业社会资本分析框架。

(3)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技能,尤其对于核心人才的管理有重要意义。在一些企业中,销售业务骨干的离职所以会使企业丢失相当的一部分客户,主要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设法使其员工个人所创造的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就理性的管理者而言,最大限度地将企业内部成员所拥有的个人社会资本转化为整个企业的社会资本,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从组织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说,这就是员工与其他行动者的个人联结如何转化为制度化联结的问题。

企业外部和内部社会资本的生成是一个管理问题,如何更有效率地生成更高的社会资本,如何更大程度地将企业内部的个人社会资本转化为整个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这些有赖于对一些企业社会资本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回答,而这也正是本书写作的重点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