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文化建设评估的基本理念

大学文化建设评估的基本理念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学文化评价的基本理论和理念做一些回顾。笔者认为,从大学文化建设的长远要求来看,有关大学文化的评价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评价时,要根据大学文化建设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标准,给予不同性质和目的的评价,以科学地体现大学文化评价的“改进”功能。

一、大学文化建设评估的基本理念

大学文化作为学校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高度重视。许多高校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富有成效的建设工作,并有部分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成效已经初步显现。然而,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文化到底建设得怎么样,是否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否起到积极作用等,成为困扰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者和研究者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学文化评价的基本理论和理念做一些回顾。

1.大学文化评价理论回顾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大学文化的内涵、性质、地位和功能,大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大学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大学文化与大学的制度创新研究,大学文化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研究等方面。关于大学文化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对较少,尚未有太多的学者给予关注,相关的研究也屈指可数。

有学者尝试构建了大学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如有学者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构成的分析,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3个方面加以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1]有学者从学校文化评估的意义、基本依据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学校文化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具体的量化方法[2]。南京均衡教育研究院时雪松老师在南京发布的《学校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则从纬度方面将学校文化评价分为基础评价、管理评价、综合评价三个部分;从经度方面分为学校文化评价、学校亚文化评价。学校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学校物质文化指标、学校行为文化指标、学校精神文化指标、学校公共关系指标、学校教学用户满意指标、学校信息管理形象指标、学校文化活动指标等多个部分的内容。[3]还有学者在评价的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如有学者提出,高校校园文化绩效可以从校园文化的建设思路、建设途径、建设过程、建设结果、作用发挥等多个方面来考察;可以从学风、教风、校风的外显行为来考察;可以从社会对高校的整体评价、第一志愿招生率、就业率、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等来考察;可以从高校制度的科学规范性、机关人员的工作作风来考察;可以从校容校貌、整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和人文学术氛围等来考察。

现有文献大多采用构建定量或定性指标体系,从量化分析的角度阐述大学文化的评价,这是当前有关评价方法中最通用的方法。从企业文化评价的有关文献看,其理论比较成熟,故与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相比,大学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手段等尚未成熟,在评价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如果在此基础上纯粹应用量化评价方法,存在评价不准确和缺乏说服力的问题。

笔者认为,从大学文化建设的长远要求来看,有关大学文化的评价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的研究基础和实践需要来看,大学文化评价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不同侧面进行,避免以偏概全。在大学文化评价的初级阶段,需要从大学文化本身的特性、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步骤以及大学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等方面考虑,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文化进行评价。

2.大学文化的三段式评价理念

对于每所大学来说,大学文化都是内在的,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对大学文化的评价不能像衡量一个产品那样,制定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用这个外在的共同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学校。但是,不同的学校在建设大学文化的过程中,受到同一时代精神和外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共同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同时,在提升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建设宗旨方面,具有相同的功能性;此外,还具有相同的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模块的建设内容,反映了大学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大学文化的共性规律与个性多样化的统一,为实施大学文化评价提供了可能和基础。正因为如此,对大学文化的评价可以从这些共同的规律性方面着手,从大学文化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功能性三方面分段进行评价。之所以要分段进行评价,是考虑到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在评价时,要根据大学文化建设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标准,给予不同性质和目的的评价,以科学地体现大学文化评价的“改进”功能。

系统性评价、先进性评价和功能性评价,从主观上说,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也体现了不同的评价性质和目的。系统性评价主要考察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无问题,反映大学文化建设的体系性和完整性;先进性评价主要考察大学文化建设的优劣问题,反映大学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功能性评价主要考察大学文化建设的实际功效,反应大学文化建设在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学校软实力建设的贡献。

一般来说,大学文化的评价要遵循这样一个逻辑,那就是先考察有没有,然后考察优劣,最后考察其功效。如果一所学校的大学文化体系尚不完整,其优劣的判断也就无从谈起,至于其功效则难以形成因果判断;如果一所学校的大学文化体系已经建设完备,但在优劣评价时,发现其先进性不够,未做到与时俱进,还在用老一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方式统领学校当前的工作,则难以估计其对学校软实力建设是起到了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作用。因此,在大学文化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功能性三段式评价过程中,前一阶段实际上是后一阶段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评价的补充和深化。系统性评价转向先进性评价,实际上是由外在的有形评价向内在的无形评价转换;先进性评价转向功能性评价,实际上是由投入评价向产出评价的转换;而功能性评价转向系统性评价,则是一轮评价结束后,整个评价工作又回到新的起点,在新的基础上对大学文化进行新一轮三段式评价。就这样依次循环递进进行,不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向更系统、更先进、更具功效的方向发展。

下面简述大学文化三段式评价理念的基本思路:

(1)大学文化的系统性评价

大学文化经过建设,必然外显于形,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因此,对一所大学的文化进行系统性评价,首先要考察其外在表现形式。如果假定大学文化主要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三方面,那对于其外在形式的评价也应从这三方面来着手进行。尽管各高校在规划、设计本校的大学文化建设时,工作着力点肯定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大学文化的组成要素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大学精神、办学特色、校训、校风学风、视觉识别系统(校旗、校徽、校歌、校标等)、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校园文化活动及校园环境等9个方面。这些方面构成系统性评价重点考察的对象。

系统性评价可以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通过专家的主观判断,对照评价标准中提供的大学文化的要素条件,进行逐项考察,来确定学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评价专家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学校领导和师生、参观学校校园、参与学校部分文化活动等途径和手段,对大学文化进行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考察,对有形的实物和无形的氛围进行全面的接触,对大学文化进行评价。综合专家意见,系统性评价结果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和优秀四个等级。获得良好或优秀者可以进入先进性评价阶段;获得合格者需要根据评价意见整改后进入先进性评价阶段;不合格者给出评价意见,整改后重新进行系统性评价。

(2)大学文化的先进性评价

大学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场所,它用先进的文化培养社会建设所需的人才,用先进的文化辐射社会,大学是充满创造力的思想熔炉,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家园。大学文化是大学完成上述重要职能的核心价值体系。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社会先进文化的共同特性,同时,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有学者认为衡量先进文化的尺度有生产力、民族性、时代性及阶级阶层性标准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大学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推动学术创新的持续开展,蕴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引领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彰显兼容并包的开放胸怀。因此,先进性评价主要从大学文化的创新性、民族性、时代性、引领性和开放性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

大学文化的创新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镇,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及科技创新需要有创新型大学文化的丰厚土壤,必须构建适宜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成长的创新型大学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先进性评价首先要评价其创新性。对大学文化创新性的考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学校是否崇尚学习?是否鼓励创新?是否宽容失败?是否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优秀科技人才是否具有较高的地位?科技成果是否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是否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是否经常组织和参加学术会议?学生在各类科技?文化比赛中的成绩如何?大学文化本身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等等。

大学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文化最大的个性。大学文化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民族性的基础。[4]大学应承担塑造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血脉,创造民族文化活力的重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大学文化的民族性的考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大学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具有继承性?大学办学理念对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是否具有传承性?大学文化活动中传统美德教育情况如何?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学生中的根植程度如何?大学生中的民族自豪感如何?等等。

大学文化的时代性。大学文化的时代性应当体现特定时代的精神,反映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具有对旧时代、旧文化的较强的超越性。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建设大学文化的过程中,只有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大学文化的内容才能得到扩展,其形式才能得到完善。时代精神、时代发展要求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坐标,也是大学文化发展的方向。对大学文化的时代性的考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大学是否紧跟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步伐?是否关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大学是否组织时尚演出?大学里是否产生时尚人物?大学在各种文体活动中的成绩如何?等等。

大学文化的引领性。高等学校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是大学的第四职能。所谓“文化引领”,主要指高校在区域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挥先进文化指导和导向的作用。[5]高等学校要用先进文化、优秀文化培育人,同时,也要培育和发展先进文化以引领社会向前发展。高等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社会保持一定的张力,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和媚俗都是无法孕育出先进文化的,也是无法引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大学文化的引领性的考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学校在区域内的地位如何?学校声誉如何?学校参与行业和社区活动的频率如何?学校文化对区域内其他学校是否具有影响力?社会公众来校园内活动的人数和频率如何?校园景观在社会上的影响如何?学校毕业生在区域就业的比例如何?等等。

大学文化的开放性。高等学校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融汇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现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开放时期,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以开放的胸怀面对外来文化,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华,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以适应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积极推动大学文化走向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对大学文化的开放性的考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在校外国教师和学生的数量,与学校有合作和往来关系的外国学校和机构的数量,学校教师参与国际组织和任职情况,学校参加和组织国际学术会议情况,学校产学研合作情况,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等等。

对大学文化先进性评价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学文化的创新性、民族性、时代性、引领性和开放性等二级指标所包含的问题项进行调查,采用Likert5级量表打分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5项二级指标进行加权,从而整理出大学文化先进性的综合评价值,以合格为基本判断要求,对于能达到合格以上的学校,则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即进行大学文化的功能性评价。

(3)大学文化的功能性评价

大学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学校的软实力,更有效地履行学校的三大职能,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因此,对大学文化的评价,最终还是要落到大学文化对学校的实际贡献和作用上来。功能性评价一方面可以防止形成大学文化建设的空泛化和形式主义(片面追求文化建设,为文化建设而搞文化建设),从而防止大学文化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两张皮。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大学文化凝练的准确性和大学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并就以下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解答:大学文化是在学校实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吗?大学师生的行为与大学文化所倡导的一致吗?大学文化对学校取得的各项成果真起到作用了吗?等等。

对大学文化的功能性评价,可以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以构建大学文化的替代性指标体系。通常在大学文化一级指标下,构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再构建三级指标,将这些指标作为大学文化功能性评价的输入指标;另外再以学校产出作为结果,构建输出指标,如:毕业生质量、科学研究质量、社会服务质量;在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之间构建因果分析关系,作为量化分析的基本模型。具体进行数值分析时,对这些指标制作量表,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大学师生、科研合作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当地政府等进行调查,再运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量化研究方法,分析大学文化各输入要素与大学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衡量大学文化的功能性。

大学文化的功能性评价还对学校的战略管理具有推动作用,它有利于找出对大学产出具有重要作用的文化因素,发现大学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以利于在今后的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