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硕士思想行为特点与对策研究

工程硕士思想行为特点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在职工程硕士思想行为特点进行研究。当前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一大弊端就是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与工学硕士没有明显的区别。此外,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设置时间较短,学科门类少、规模小,各方面准备不足,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构建明确的、与之相匹配的培养模式,基本上照搬工学硕士的培养模式,导致两种培养模式存在雷同现象。

工程硕士思想行为特点与对策研究

曾一昕 金 娟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大规模需要,改善工科学位比较单一的状况,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学位制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我国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从1997年设置发展至今,工程硕士学位成为专业学位中涉及面最广、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学位类型,它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工程硕士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硕士群体在思想行为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特点,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对加强工程硕士的培养、保证工程硕士的教育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在职工程硕士思想行为特点进行研究。

一、工程硕士的思想行为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工程硕士与一般的工科研究生相比,在思想行为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政治上比较成熟,思想品德素质较好,但是思想分层较严重。工程硕士大部分都是来自生产实践部门的优秀专业人才,一般都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素养。他们在学习和工作岗位上已经接受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遵纪守法教育,因而思想成熟,法纪观念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强。但是在工程硕士中思想分层较为严重,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学生有较为世故的一面,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矛盾和困难的时候,他们往往希望用社会上“公关”的办法,希望教学和管理放低要求。

2.学习热情较高,学习目标明确,但是学习动机体现出多样性,功利性现象比较严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工程硕士的工作经历使他们感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有学好理论和技术的主观愿望,因而他们较为珍惜学习的机会,学习目标较为明确,有提高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其中大部分学生确是出于工作中提高素质的需要而努力学习,但是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目的不纯,仅仅把这个学位作为跳板,甚至学非所用,不珍惜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3.实践经验较强,在学习方面能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部分学生思想上存在误区。工程硕士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和社会经验,他们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强于全日制在校生并特别希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接受工程教育的素质和基础。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不清楚工程硕士的性质和特点,或者热衷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忽视了与实际的联系;或者看轻工程硕士,仅仅把工程硕士当做技术方面的培训,结果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4.心理素质较好,心理成熟度较高。工程硕士大部分因为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经受过许多磨难,办事执著而有毅力。但是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大多已形成定势,可塑性较差,较难进行突破,接受新事物的心理行为动力不足。

二、原因分析

我国在工程硕士的教育方面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影响了工程硕士的思想和行为,分析如下:

(一)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使得工程硕士的思想分层较为严重

我国现在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转型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显著的时代特点。这四个多样化必然带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工程硕士也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的思想意识特点,思想分层较为严重。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力增强,国际与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更新技术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生产过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迫切需要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但是我国目前的工程硕士大多接受的是传统的科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和工作的需要,这也使他们的思想出现相互矛盾、不平衡的特点。

(二)我国教育观念上的误区与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工程硕士思想上的误区

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前几十年,高等学校缺乏主动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直接服务的观念。当今新的科技革命已经兴起,高等学校开始破除封闭的教育观念,树立为社会和经济服务的理念。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学术研究和专业研究上的定位和区分还不明显。部分培养单位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和性质认识不足,产生了种种错误的倾向:有的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看成是一种高级技术培训;有的对工程硕士的培养与学术人才的培养不加区分;有的培养单位更是把工程硕士看成捞取高学费的捷径。

当前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一大弊端就是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与工学硕士没有明显的区别。多年来我们一贯认为,硕士学位就是要以研究为主,理论水平高就是好的硕士学位教育,没有重实践、重能力培养的传统。此外,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设置时间较短,学科门类少、规模小,各方面准备不足,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构建明确的、与之相匹配的培养模式,基本上照搬工学硕士的培养模式,导致两种培养模式存在雷同现象。工程硕士自身也随之出现了思想上的误区,产生了种种错误倾向。

(三)工程硕士的培养标准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工程硕士思想上的混乱

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一般依靠学校来进行,虽然也开始强调企业和行业参与,但面不够广,也未形成制度。因此,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标准没有明确定位,缺乏行业的培养标准。目前我们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评价大多只是一种自我评价,虽然这种评价是建立在一定程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但总体上说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从而导致培养标准上的迷茫。

(四)培养教育的关键点上控制不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部分工程硕士急功近利,觉得有空子可钻

第一,招生方面把关不严。目前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尚处在初步阶段,在招生录取阶段,应试现象严重。首先,很多学生是冲着获得学位就可以晋职加薪的目的而去的,有的根本没有所报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工作经历,部分培养单位招收工程硕士是为了追求利润,忽视教育质量,放宽入学条件。其次,招生考试中复试环节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面试常常走过场,并没有考察到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些招生单位仅以国家教育部划定的分数线为录取依据,不利于优质生源的挑选。

第二,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但多年来课程模式基本上与工学硕士课程模式非常近似,沿用或照搬工学硕士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未能充分体现工程硕士教育的特色,具体体现在:首先,实践性不强,创新性不足,缺乏职业性和应用性,未能很好地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其次,内容陈旧,知识面狭窄。再次,缺乏提高人才素质结构的课程,如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此外,我国工程硕士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调,与本科教学趋于雷同,多灌输、少研讨,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启发式教学。教学设备、实验教学内容陈旧落后,忽视能力、智力与整体素质的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主观能动性不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第三,论文指导与答辩的管理较为松散。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质量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工程硕士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运用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目前,许多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在学术和应用方面结合不好,不能达到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增强的效果,没有为社会创造出大的效益。培养单位在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监督和评审中管理不严,难以保证论文质量,不利于工程硕士教育的健康发展。

此外,高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上对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够、执行不足,使得某些工程硕士享受的资源和机会有所减少。学生来自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年限也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另外,部分学员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安排上身不由己,工学矛盾较重,因此需要更人性化的管理。

(五)导师与学生间缺乏交流,信息不对称,其教书育人的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近年来,由于工程硕士招生人数猛增,导师队伍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导师甚至叫不出自己学生的名字。导师少、学生多的结构性矛盾出现。另外,导师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导师知识结构老化,不注重知识更新。有的导师由于对新技术、新设备了解不够,存在授课内容老化现象。对于工程硕士教育,学术型导师多而双师导师较少,导师的优势侧重于理论研究,忽视了与社会经济需求相结合,体现不出为社会培养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能。此外,双导师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学校导师作用较显著,但是工程硕士仍然感到与导师联系、交流时间太少;企业导师与学生的联系更少,没有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起到为人治学的指导作用。

(六)培养单位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影响了对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工程硕士来源多样、情况复杂,他们的思想状况体现出现实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较重。此外,他们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在校时间较短,无法进行系统化、长期性的教育工作。再者,他们的思想问题很多时候都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相关,因此很多学校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者教育内容和方式较为老套,影响了对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三、工程硕士培养对策的思考

(一)明确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制定工程硕士的行业标准

正确地对工程硕士教育进行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是开展工程硕士教育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改进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首要任务。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它培养的不是理论型人才,不追求理论方面上的建树而注重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既掌握专业化知识,是某一领域内的行家,同时又具有广博的知识、较为丰富的阅历,善于将多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因此,在完善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时,既要考虑到工程硕士应用性强的特点,又要保证培养质量不能放松的要求。

促进培养单位与学生和企业间的三方沟通,明确工程硕士培养的行业标准。学校应与企业、行业加强合作,形成对工程硕士的评估和管理合力。此外,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院系管理部门、企业人事教育管理部门三方应统一思想,能够将教育管理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途径的工程硕士教育管理模式,共同推动工程硕士教育不断前进。

(二)重视工程硕士培养教育关键点上的严格控制,完善管理制度并加强落实

第一,严格录取标准,优化生源质量。培养单位应严格制定招收工程硕士的标准,优化生源质量。培养单位不仅要严格入学考试,而且在录取时入学考试成绩并不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而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等的全面考查。对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在制定录取标准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并制定可行的优化政策。强化在相关企业中的宣传,加强与企业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争取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此外,重视生源调剂,从生源充足的专业向生源紧缺的专业调剂,或者将部分符合本校招生条件的,成绩合格但未被录取,或未达到学校分数线但已满足普通高校分数线的考生调剂到本校,从而使本校生源得到保证。

第二,建设特色教材体系,改革课程培养模式。在教材建设方面,应对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及时地进行归纳总结,编写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教材和学术专著或者课程讲义。同时还可从国外引进符合我们实际需要的外文教材,把自编教材和引进教材有机结合,建设具有适合企业发展特色的工程硕士教材体系。

课程设置要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企业的工程特点和实际需求对传统工程硕士设置的课程进行优化。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于基础理论课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取消与专业实际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开设诸如案例分析、管理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课程。此外,还应把参加学术前沿讲座和讨论作为工程硕士的必修环节,定期安排和聘请校内外各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做报告,与广大师生交流讨论,让工程硕士既感受浓郁的学术氛围,又有机会接触国内外新知识和新技术,拓宽知识面和学术视野。

第三,加强论文指导,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有应用价值,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增强。培养单位可以建立不断更新的工程硕士研究课题库,由工程硕士生本人在刚进入学校学习阶段就根据岗位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特长兴趣挑选题目,经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审议后确定可行的工程硕士研究课题。这样,学生在进校后不久就明确了所要研究的课题内容,他们在进行课程学习等过程中就会很有针对性,能有充足的时间积极地思考、研究和论证相关问题,为学位论文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师应指导学生深入讨论论文的内容和实施细节,制订出详细的、可行的论文工作计划。学校要严格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查、监督和评审,如果对论文提出异议,则要求论文重新修改后再组织评审,以保证论文质量。

日常管理中,为使工程硕士教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培养单位应不断完善工作标准和管理细则,如《工程硕士管理工作规定》、《软件学院奖学金评定细则》等有关规章制度,以便有力地保障工程硕士教育的顺利开展。在具体做法方面:考勤方面,工程硕士在上课和集体活动中必须严格考勤,将考勤的记录作为评选各种先进的指标;在违反校纪校规等原则问题上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在评优评先方面必须严格条件,使之对研究生的成才成长真正起到导向作用。

(三)建立双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导师在整个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要坚持实行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制,使校内导师的理论优势和企业导师的实践优势得到互补,学生能够获得不同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训练。工程硕士的培养应以校内导师为主,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论文选题和论文的实践部分。在培养过程中,校内外导师应明确职责,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其次,要优化导师知识结构,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岗前、岗中培训,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有关企业去挂职锻炼。要支持教师到国内外参加有关课程的培训和研讨,提高理论和教学水平。要鼓励教师从事与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兼职,以丰富实践经验。工程硕士导师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

(四)加强工程硕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工程硕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教育内容和相关的组织活动,仅限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间歇灌输,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企业内部的政治学习和工作实践锻炼来代替,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影响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第一,工程硕士首先应具备与工科硕士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因此对工程硕士一样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

第二,抓支部建设,促班级活动,充分发挥工程硕士自我教育的作用。学生党建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加强工程硕士党组织建设,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比较过硬的骨干队伍是强化工程硕士自我教育、尽快成长的有效环节。工程硕士政治上比较成熟,具备一定的理论和政策知识,对他们来说,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和贯彻这些思想路线是进行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实践党的思想路线很大程度上依靠个体在实际工作中以党的思想路线为指导进行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工程硕士个体的自我教育作用。

第三,加强针对性教育。工程硕士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个人特点比较突出。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必须结合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有计划、有层次、分阶段地开展,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期效果。

第四,重视集体教育。我们发现,经常出现一个单位集体来攻读工程硕士的情况。那么,就应该通过集体中骨干的作用,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组织集体、教育集体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来影响集体成员的身心发展,最终达到1+1>2的教育成果。在工程硕士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尽量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第五,在生活和学习条件方面给予关心。工程硕士工作和家庭事务较为繁忙,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因此他们集中在校学习期间,各院系老师应深入到学员中去,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

第六,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对工程硕士的日常管理除学校制定的有关文件外,各学院还应自制有关工程硕士的管理制度。工程硕士必须严格遵守。

第七,努力探索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化。在教育形式上,一方面,将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和职业精神等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工程硕士的职业精神,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培养工程硕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五)创特色工程硕士品牌工程

高校应突出办学特色,把现有工程硕士教育办好,使学员真正得到企事业和社会的肯定和欢迎。同时要创新教学,强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服务。并通过报刊媒体加强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宣传,加深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学校工程硕士的熟悉度和了解度,提高工程硕士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创工程硕士品牌工程。

四、结束语

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工程硕士培养的生命线,把握工程硕士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对于加强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我们要明确工程硕士的培养标准,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教育管理方式,加强对工程硕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教育管理特色,把握好质量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推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