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岛市财政科技投入分析报告

青岛市财政科技投入分析报告

时间:2022-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2011年山东省科技统计数据,青岛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16.1亿元,科技局管理的科技拨款5.0亿元,均位居全省17个地市第一位。但与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及山东省烟台、济宁等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财政科技投入占比偏低、争取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相对较少、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够和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2011年青岛市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达到16.12亿元,较2010年的9.87亿元增长了60%,但

青岛市R&D投入分析报告

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即通常所说的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是国际通用的科学术语。R&D活动是科技活动中最具创新性的部分,是保证创新活动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对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上通常采用R&D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山东省也将R&D投入强度和投入强度的增幅列入各级政府科技进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以此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对创新的投入。

一、青岛市财政科技投入现状

2012年青岛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17.29亿元,比2011年增长7.3%。其中,青岛市科技局管理的政府科技拨款4.26亿元。依据2011年山东省科技统计数据,青岛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16.1亿元,科技局管理的科技拨款5.0亿元,均位居全省17个地市第一位。2012年,青岛市争取国家和省科技经费超15亿元,其中青岛市科技局直接争取超5亿元。

表1 山东省内城市2009~2011年科技投入情况 (单位:万元)

img48

续表

img49

二、青岛市R&D经费投入现状

R&D经费是指全社会实际用于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的经费。R&D经费按来源可分为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指来自企业以外单位的自有资金、国内个人的捐助或赠款等)四个部分。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划分可分为研究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四个部分。R&D经费的来源和流向可参见下列示意图

1.青岛市R&D经费投入总量

img5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岛市对R&D活动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根据统计局初步测算,2012年青岛市全社会R&D投入达到190.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倍,年均增长率高达40%。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2011年青岛市R&D投入排名第7位,较2010年上升了一个位次(见图1)。

img51

图1 2011年副省级城市R&D投入总量(单位:亿元)

2.青岛市R&D投入结构

(1)R&D经费按来源分类。R&D经费按其来源可分为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2011年青岛市R&D经费中企业资金137.92亿元,占83.93%;政府资金23.37亿元,占14.22%;国外资金0.96亿元,占0.59%;其他资金2.07亿元,占1.26%(图2)。

img52

图2 2011年青岛市R&D经费来源情况

自我国2000年开展R&D统计以来,在山东省内17个地市中,青岛市R&D经费投入总量一直保持排名第一。2011年,来自政府和企业资金也排在第1位(表2)。

表2 2011年山东省内城市R&D经费按来源分类情况 (单位: 万元)

img53

(2)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类。R&D经费的支出部门主要有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其他事业单位。2011年青岛市R&D总支出中,企业128.57亿元,占78.25%;科研机构15.96亿元,占9.71%;高校6.51亿元,占3.96%;其他事业单位13.27亿元,占8.07%。近年来这四大部门的R&D经费支出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企业始终占到80%左右,科研机构和高校加起来不到15%(图3)。

img54

图3 2011年青岛市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类情况

3.青岛市R&D投入强度

R&D经费投入强度(R&D/GDP)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首选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青岛市R&D经费投入强度2005~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以来扭转了这一局面,以平均每年0.2个百分点的增幅逐年上升,2012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61%(见图4)。

img55

图4  2005~2012年青岛市R&D投入及投入强度

2011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R&D投入强度排名第七(图5)。在全省17个地市中始终保持排名第一的位次(图6)。

img56

图5 2011年副省级城市R&D投入强度 (单位:%)

img57

图6 2011年山东省各地市R&D投入强度 (单位:%)

4.青岛市R&D投入强度增幅

R&D投入强度的增幅就是本年度R&D投入强度减去上一年度R&D投入强度的百分数,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出R&D投入强度的增速。从表3可以看出,2011年青岛市R&D增幅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上升了4个位次。其他上升速度较快的城市有武汉、西安、济南、沈阳等,而R&D投入强度一直保持高位的深圳、厦门等城市增速明显减缓。

表3 2011年副省级城市R&D投入强度增幅排名

img58

续表

img59

表4是2011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R&D投入强度增幅排名。青岛市R&D投入强度增幅由2010年的第7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3位,上升了4个位次。烟台、济宁、聊城等城市增速较快,济南、潍坊、威海等城市增速较缓。

表4 2011年山东省内城市R&D投入强度增幅排名

img60

三、青岛市R&D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010年以来青岛市R&D投入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R&D投入强度扭转了2005年之后逐年下滑的趋势,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但与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及山东省烟台、济宁等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财政科技投入占比偏低、争取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相对较少、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够和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

1.政府科技经费占比偏低,政府R&D资金偏少

(1)政府科技拨款比例偏低。财政科技拨款是指财政支出中用于科学技术活动的资金总和。它不仅用于支持R&D活动,也用于支持地震、环保、科普等方面的公益性科技活动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方面。2011年青岛市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达到16.12亿元,较2010年的9.87亿元增长了60%,但是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45%,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九(图7),深圳、杭州、大连、宁波等城市该比重自2008年以来持续超过4%左右。另一方面,R&D经费中的政府资金是财政科技经费中的一部分,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的多少直接影响政府R&D投入经费总量,并影响到全社会的R&D投入水平,青岛市2011年16.12亿元的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虽然较上年有很大的增长,但是大部分资金进入科技环境建设环节而非研发领域,财政科技经费投向R&D的比例仍然偏低。

(2)政府R&D资金偏少。2011年我国R&D投入总量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平均为21.68%,而青岛市政府资金只占R&D资金总量的1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图8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科技经济较为发达,由于历史等原因,高校、科研机构和央属企业较为集中,来自国家大量的科技投入使它们的政府R&D经费投入都达到20%以上。而青岛市由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央属企业相对较少,每年争取到的国家和省的财政科技经费远远少于上述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岛市R&D经费投入总量和政府R&D经费投入占比。

img61

图7 2011年副省级城市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及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

img62

图8 2011年我国主要城市政府R&D投入占比 (单位:%)

2.企业R&D投入强度偏低,分布不合理

(1)2011年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总额为128.57亿元,企业R&D投入强度(企业R&D投入强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1.06%,高于大连的0.9%,低于南京的1.08%、杭州的1.19%和厦门的1.29%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才有较强的竞争力,2%只能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1%则企业极难生存。青岛市企业R&D投入强度整体偏低,超过2.5%的只有少数大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企业R&D投入强度低于1%。

(2)从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分布来看,开展R&D活动的只有二三百家,占企业总数的5.0%左右。按工业企业行业划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的R&D投入就占据了总数的65%,具体分析实际上是海尔、海信、澳柯玛、南车四方集团等一些大企业集团的R&D总投入占了全市企业的60%以上,它们的R&D投入强度也都在2.5%以上。可以说,R&D投入主要集中在大企业集团中,为数众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在R&D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甚至基本没有R&D活动。

3.全社会R&D投入强度增速变缓,但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研究发现, R&D强度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和增长的情况下,R&D强度的发展轨迹是一条类‘S’曲线(亦称逻辑斯蒂曲线,logistic curve),其中第一个拐点大约是R&D强度为1.0%,第二个拐点大约为2.5%。即R&D强度从无到有直至增长到1.0%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过了1.0%之后则进入一个较快的增长阶段,达到2.5%之后的增长会逐渐放慢”。据此,我们可以把R&D强度变化的总过程大致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缓慢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基本稳定阶段,或者说,R&D强度的变化大体遵循这么一个规律: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基本稳定。这个规律可称为“国际R&D强度增长一般规律”(图9)。国际上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初级阶段,R&D强度一般不超过1.5%;工业化中级阶段,R&D强度一般为1.5%~2.5%;工业化高级阶段,R&D强度一般大于2.0%。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美国R&D投入强度为2.9%、日本3.36%、德国2.82%、法国2.26%。深圳、广州、西安、南京、杭州等地近年来R&D投入强度保持高位趋稳的现象也印证了这点,而烟台、聊城、临沂等省内城市R&D投入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增幅较大、增速较快。目前青岛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GDP增长比较平稳的情况下,青岛市R&D投入强度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在接近3%后将趋于平稳,一般不会出现连续高速增长的现象。因此,应该理性看待R&D投入强度的增幅。

img63

图9 国际R&D投入强度变化一般规律

四、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的R&D投入强度,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继续加大政府R&D资金投入的比重。一是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按照《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的要求,市、区(市)财政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其中,市、区(市)财政安排的科学技术专项资金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3~5个百分点,以此形成稳定增长和投入机制。二是财政科技经费应当向R&D项目倾斜,不断增加政府R&D经费在全社会R&D经费中的比重。

(2)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科技经费。一是大力引进大院大所和央属企业入驻青岛。据统计,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等驻青央属研究机构R&D研究课题90%的经费来自于国家,只有10%来自于地方政府。大院、大所和央属企业的引进,可以从国家、山东省为青岛带来大量的R&D经费。二是应支持和鼓励青岛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技型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山东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拓宽争取国家、省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渠道。

(3)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R&D经费投入。一是鼓励和引导R&D经费更多地投入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来。二是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成效、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情况,要纳入负责人业绩考核范围。同时,市国资监管部门每年应安排不低于30%的国资收益,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活动。三是探索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及对R&D投入实现增长的企业才给予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等措施,实现投入方式多样化和运作方式市场化,推动R&D投入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加大有关扶持创新鼓励研发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贯彻落实政府已出台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激励、政府采购、政策性金融支持等鼓励创新的政策意见。并加强对各级政府、部门R&D经费指标的监测与考核工作,为最终实现R&D投入目标做好政策和措施上的保障。

(5)强化R&D统计基础环节,完善科技统计机制。加强科技统计培训工作,使基层统计人员正确理解R&D的统计概念,提高数据填报的准确率;加强负责R&D统计的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协调R&D统计数据调查、评估和运用,建立健全统计数据信息共享、联合发布和预警机制。

总之, R&D投入强度作为一个相对指标,其数值大小取决于R&D投入和GDP之间的关系,有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同于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很难逐年不断提高。青岛市的R&D投入强度虽已超过2.5%,虽仍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已进入平缓期增长期。今后一个时期,应该更加关注R&D投入的产出效率,R&D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成果转化,应着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条件保障建设,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谭文华.福建省全社会R&D强度变化趋势、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研管理,2007(01).

[2]金永红,吴江涛.我国R&D投入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8(03).

[3]谭文华,曾国屏.R&D强度的“S”曲线与实现我国投入稳定增长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5(01)

[4]唐德祥,孟卫东.R&D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基于我国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05).

[5]蔡翔,崔晓兰,熊静,刘同存.我国地区R&D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基于“科研产出成果转化”视角[J].软科学,2013(3).

编写:吴 宁    

编审:谭思明 蓝 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