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青岛市经济形势分析

年青岛市经济形势分析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青岛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一季度达到609.43亿元,同比增长15.3%;上半年达到1202.92亿元,同比增长14.7%,比山东省14.9%的增长速度低了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达到1842.56亿元,同比增长14.7%,比山东省14.8%的增长速度低了0.1个百分点。

一、2012年青岛市经济形势分析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而2012年年初召开的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则进一步明确了青岛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全面部署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这两次会议对于做好今后一个时期青岛的各项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2012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的不利局面,面对国内区域和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青岛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总体思路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率先科学发展,努力实现蓝色跨越,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大,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预计全年将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1~9月青岛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十二五”规划中期的阶段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2012年青岛完成GDP,第一季度达到1449.44亿元,同比增长9.1%,比全国8.1%的增长速度高了1个百分点,比山东省9.7%的增长速度低了0.6个百分点;上半年达到3355.28亿元,同比增长9.6%,比全国7.8%的增长速度高了1.8个百分点,比山东省9.7%的增长速度低了0.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达到5165.74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全国7.7%的增长速度高了2.4个百分点,比山东省9.7%的增长速度高了0.4个百分点。全年预测将超过7000亿元,同比增长将超过10%,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2年前三季度青岛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48.3∶47.3,而同期全国为9.4∶46.8∶43.8,山东省为8.1∶53.5∶38.4。

2012年青岛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0.5%,比全国11.6%的增长速度低了1.1个百分点,比山东省11.3%的增长速度低了0.8个百分点;上半年同比增长11.18%,比全国10.5%的增长速度高了0.68个百分点,比山东省11.1%的增长速度高了0.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1.46%,比全国10.0%的增长速度高了1.46个百分点,比山东省11.0%的增长速度高了0.4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测将维持在12%左右,增速较上年基本持平。

2012年青岛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第一季度达到488.6亿元,同比增长23%,比山东省20.6%的增长速度高了2.4个百分点;上半年达到1799.9亿元,同比增长22.1%,比山东省20.4%的增长速度高了1.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达到3115.6亿元,同比增长22.3%,比山东省20.2%的增长速度高了2.1个百分点。全年将超过4000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超过预期15%计划目标。

2012年青岛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一季度达到609.43亿元,同比增长15.3%;上半年达到1202.92亿元,同比增长14.7%,比山东省14.9%的增长速度低了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达到1842.56亿元,同比增长14.7%,比山东省14.8%的增长速度低了0.1个百分点。全年将完成25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速度基本可以达到预期15%的目标。

2012年青岛市完成进出口总值(不含中央、省公司),第一季度达到16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上半年达到338亿美元,同比增长5.1%,比山东省4.8%的增长速度高了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达到527.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比全国6.2%的增长速度低了2.5个百分点,比山东省2.6%的增长速度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创汇总额,第一季度达到91.16亿美元,同比增长4%;上半年达到190.73亿美元,同比增长2.7%;前三季度达到30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外贸进口总额第一季度达到73.33亿美元,同比增长0.2%;上半年达到147.27亿美元,同比增长8.1%;前三季度达到277.52亿美元,同比增长5.6%。2012年上半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到账29亿美元,同比增长32%;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到账外资39.14亿美元,同比增长30.2%。受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订单数量下降、经营风险加大、利润空间缩减等不利因素影响,预测外贸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难度加大,但利用外资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12年青岛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第一季度达到164.6亿元,同比增长21%;上半年达到356.42亿元,同比增长19.7%,比山东省17.5%的增长速度高了2.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达到503.17亿元,同比增长20.0%,比山东省16.9%的增长速度高了3.1个百分点。全年预测将完成6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速度基本可以达到预期20%的目标。

2012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1%,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下降,下降幅度由1月份的0.2%扩大到8月份的4.3%,9月份下降4.8%;二手住宅价格降幅由1月份的2.1%扩大到8月份的3%,9月份下降2.8%。从环比看,9月份新建住宅价格下降0.4%,二手住宅上涨0.1%。

2012年青岛市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季度达到8253元,同比增长13.5%;上半年达到15586元,同比增长13.4%;前三季度达到23441元,同比增长12.6%;全年预测将超过30000元,同比增长速度超过10%的预期目标。2012年青岛市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第一季度达到3976元,同比增长18.1%;上半年达到7709元,同比增长18%;前三季度达到12257元,同比增长16%;全年预测将超过16000元,同比增长速度超过8%的预期目标。

(二)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充分发挥蓝色经济战略的带动作用,坚持走向深蓝、走向高端,全力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和红岛经济区建设,加快形成链条完善、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蓝色经济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总体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在区域发展层面上,从2012年6月起,青岛市与东营、潍坊烟台、威海、日照先后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开拓了巨大的区域发展空间。在市域宏观层面上,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将形成三大载体:2012年2月市政府正式印发《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将实施“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引擎以及青岛滨海科技新城;3月又正式印发《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将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统筹海陆资源,构建“一心五区”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建设国际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国际航运枢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导区。在已先期启动开发的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基础上,青岛正在加快制订红岛经济区发展规划,范围包括青岛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及城阳区红岛街道、河套街道。在功能区建设层面上,根据《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青岛市在规划的50个工业产业集聚区中将布局蓝色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7个,包括黄岛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集聚区、即墨女岛船舶及配件产业集聚区、胶南董家口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城阳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即墨生命科学产业集聚区、胶南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青岛高新区生物与医药产业集聚区。

2.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建设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目前西海岸已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家电、石化、汽车、机械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家电电子产业园、国家级船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海藻加工基地。中德生态园建设全面启动,各项专业规划正在展开。前三季度青岛港吞吐量超过3.08亿吨,同比增长8.6%;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8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董家口港获批国家一类口岸,累计总投资额超过700亿元,已入驻项目约20个,港区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区、保税物流园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石化LNG、海晶化工等项目加快建设。目前,蓝色硅谷核心区已确定发展海洋新材料、深海技术与装备、船舶装备与仪器仪表、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蓝色农牧化和海水综合利用八大产业方向,着力打造公共研发平台,突出科技孵化和创新驱动综合服务,高标准建设百万平方米孵化器,促进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区在建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195.5亿元,年内争取开工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约120亿元。高新区引进软件创意设计产业园等17个项目,总投资56亿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3.蓝色经济改革发展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涉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2012年前6个月,全市规模以上主要海洋产业共完成产值1126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海洋经济同比增长近20%。2012年以来,全市初步筛选确定了125个蓝色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1300多亿元,其中半数以上已开工建设。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青岛推进了15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光谷海洋科技城、山东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在重点园区建设方面,青岛市重点推进董家口港口物流园、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崂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多个海洋特色园区。2012年以来,青岛市加大引进蓝色经济外资项目的力度,临港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蓝色经济领域项目引进取得重大进展。上半年,全市共引进涉海领域总投资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16个,投资总额12亿美元,占全市引进外资项目的14.4%。青岛保税港区二期2.02平方千米封关区域正式开关运营,实际运营面积达5.44平方千米,成为继上海洋山、重庆两路寸滩之后,运营面积全国第三的保税港区。

(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工程加快启动,服务业呈现出实力显著增强、结构优化升级、布局日趋合理、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初露端倪

1.服务业总体上实现较快增长,一些支撑项目进展迅速

201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在上半年还提出了规划建设金融、总部商务、科技、商贸、物流、软件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设施、人才公寓、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等领域“十个千万平方米工程”的战略举措。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占GDP比重提高到46.6%;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占GDP比重提高到47.3%。城阳总部基地国际港等281个高端服务业支撑项目完成投资290亿元,开工在建面积850万平方米。投资过10亿元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有60个,投资额占服务业重点项目的2/3,带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青岛农商行成立,新引进中信证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6家金融机构;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0.5亿元,同比增长17.8%,在全市各行业中增速最快,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5.43%,占服务业比重11.48%;金融业税收增势明显,全市纳税百强中有近1/4是金融企业,2012年前9个月,全市金融业实现全口径财力69亿元,同比增长59.6%,比年初高9.5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力48.1亿元,同比增长64.8%,比年初高19.3个百分点。

2.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42.56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城市市场实现1533.78亿元,增长15.1%;农村市场实现308.78亿元,增长12.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98.91亿元,增长13.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3.65亿元,增长20.1%。节庆消费成为扩消费的新增长点,2012年元旦、春节、“五一”三个主要节假日,全市十大商贸企业(集团)分别实现销售额6.93亿元、6.75亿元、5.3亿元,分别增长16.5%、18.1%、15.7%;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相连,全市十大商贸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14.6亿元,同比增长16.8%;十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2100万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婚宴消费占餐饮营业额的比重达到40%以上。在商贸区建设方面,2012年共有支撑项目64个,总建筑面积474万平方米。其中,年内开工的有市南区华润中心、市北区合肥路佳世客、四方区万科广场、城阳区贵爵广场等16个项目,总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在建续建的有市南区泛海国际购物中心、四方区青建太阳岛、李沧区山东银座等31个项目,总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预计年内完工的有市南区金街购物中心、四方区尼斯酒店、李沧区伟东乐客城等8个项目,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已经完工的有市南区大信购物中心、李沧区万达广场、苏宁胶东半岛总部、开发区维客购物中心等9个项目,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

3.旅游设施推进方案出台,项目投资呈现新变化

2012年5月,青岛市“千万平方米”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设施建设推进方案出台。根据方案,到2016年,全市建成旅游休闲度假设施800万平方米,会议展览及配套设施200万平方米,包括配套建设25个左右符合国际标准的度假酒店和度假村,在七区五市城区规划建设20个高端酒店。2012年以来,青岛旅游项目投资呈现新特点,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多元化特色突出,涵盖度假、文化、海洋、生态、住宿和餐饮娱乐等多个旅游业态。目前青岛的休闲度假项目26个,总投资713.5亿元;文化旅游项目15个,总投资185.1亿元;海洋旅游及基础配套项目3个,总投资4.8亿元;乡村生态旅游项目8个,总投资69.7亿元;星级酒店项目20个,总投资148.5亿元;娱乐餐饮项目9个,总投资238.4亿元。所有大项目中,投资金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38个,累计投资121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额的89.6%。截至9月底,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561.73万人次,同比增长12.24%;实现旅游总收入613.49亿元,同比增长17.04%。2012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6.2万人次,同比增长26.8%,日均接待游客3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37.2%。

4.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商务区建设顺利推进

在北京社科院发布的《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2012—2013)》中,青岛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位列副省级城市第8位。在六大指标体系中,青岛基础条件排名第11位,商务设施排名第10位,政府服务排名第9位,开放程度排名第13位。2012年以来,全市重点培育发展香港中路、市北商务区、崂山全球财富中心、西海岸、高新区和城阳六大总部商务集聚区,积极推进“千万平”总部商务区建设,努力打造与青岛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国内外知名的区域性总部商务区。截至目前,青岛市“千万平”总部商务区建设共有支撑项目42个,总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其中,年内开工的有市北区海运大厦、卓越大厦二期、中央广场、城阳区总部基地国际港、首创控股总部中心、天安数码产业城等21个项目,总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在建续建的有市南区财富中心、远洋大厦二期等10个项目,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预计年内完工的有市北区欧亚中心、诺德广场、高新区综合商务中心、西海岸经济新区城市展览馆等11个项目,总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

5.会展经济影响力增强,展会规模逐步扩大

近年来,青岛市以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坚持以全球化视野确立青岛会展业的发展定位,以国际知名会展城市作为青岛会展业的参照目标,充分发挥会展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先导作用,大力实施“会展兴市”战略,先后荣获“中国会展业年度大奖”、“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中国十大品牌会展城市”、“全国会展业‘金五星’优秀会展城市”等荣誉称号。青岛目前在用的会展场馆主要有: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室内5万平方米,室外5万平方米)、位于即墨市的青岛温泉国际博览中心(室内12万平方米,室外6万平方米)、位于市南区的青岛银海国际会展中心(室内4000平方米,室外8000平方米)、位于城阳区的山东国际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2.5万平方米)。截至2012年9月底,全市共举办各类展会、节庆活动189项,用展面积112万平方米。举办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第二届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第十五届国际机床模具展览会等89个大型展览,用展面积97.8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比增长2.9%。青岛市会展业联盟现有会员单位33家,包含青岛知名会展公司、酒店等。

6.中介服务业增长态势良好,新兴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2012年上半年,青岛市中介服务业共实现增加值99.4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整个服务业高近5个百分点。其中:运输代理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6亿元,同比增长21%;房地产中介实现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8.9%;租赁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长17.7%;科技中介12.8亿元,增长8%;金融保险中介3.9亿元,同比下降40%。在青岛市中介服务业中,运输代理服务和商务中介服务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上半年共实现增加值70.8亿元,占中介服务业的70.3%,同比增长近18%。在中介服务业中,文化艺术经纪代理、会展服务、科技交流与推广等新兴中介行业尽管经济总量偏小,但发展势头却十分强劲,增长近50%,为中介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鲜血液。上半年,青岛市金融服务业中的证券经纪与交易、证券分析与咨询、保险辅助服务、金融信托与管理等金融保险中介行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同比下降40%,拉低了整个中介服务业增速近5个百分点。

(四)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为导向,坚持集群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符合青岛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1.产业布局调整速度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优势

2012年3月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产业发展领域和十大行动措施,对指导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7月青岛市正式发布《全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计划发展50个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864平方千米。其中,优势产业集聚区2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22个。该规划是青岛市首次实施的工业产业园区的布局规划,对市属五市三区工业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了定位,对蓝色经济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和全市重点培育发展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规划界定,为进一步优化全市工业园区布局,实现园区产业差异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奠定了基础。9月青岛市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岛市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强家电、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等五条现有千亿级产业链,加快发展形成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五条新的千亿级产业链。10月市经信委印发《青岛市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2—2016年)》。至此,青岛市在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能级等方面的调整基本到位,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有望实现双跨越。

2.工业总量实现新跨越,重点项目建设明显加快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6%;完成产值10743.2亿元,增长16.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下同)2.9%,集体企业增长0.7%,股份制企业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9.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重工业增长12.1%。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33.97亿元,同比增长3.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02元,比上半年减少1.91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31%。前三季度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在副省级城市中,工业增速位次持续上升,8月份已上升到第4位。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县域五市对全市工业增长拉动明显。二是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等七大重点产业运行平稳。三是重点推进的家电、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十条千亿元级产业链发展较好。四是工业投资同步较快增长。五是经济效益保持增长。2012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共230个,总投资400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03个,拟新开工项目127个。上半年工业项目新开工31个,竣工12个,完成投资150.3亿元。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成就,重点领域不断壮大

2012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579.59亿元,同比增长16.8%。从行业看,海洋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增速放缓。全市上半年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青岛静远投资创业有限公司获国家参股5000万元,国家参股基金达到2只,全市参股基金规模已达7.5亿元。同时,围绕电子信息、自主创新领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争取到国家资金5200万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青岛市还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青岛科技大学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国家600万元资金支持,山东六和等创新能力项目获国家批复。在全市150个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上半年已有86个项目开工在建,开工率达到57.3%,五菱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点项目纷纷在上半年竣工或投产,预计到年底,全市在建项目将达到130个。同时,日本NEC软件有限公司、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招商局软件创意产业园、中德蓝色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陆续落户青岛。10月,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为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

4.民营经济得到新发展,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当前青岛市民营经济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12年7月,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3.3%,已经形成了布局结构相对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规模和质量不断增长、逐步确立起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明晰发展战略的民营企业群体。民营企业成为青岛市境外投资主力军,2012年1~7月青岛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达25个,中方投资额71244万美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88.5%,境外投资呈现制造业、服务业、资源开发和并购四业并举的格局。在8月公布的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录中,青岛有五家企业上榜,分别是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有限公司、新华锦集团、欧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世纪瑞丰集团有限公司,上年入选榜单的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青特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滑出了榜单。9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14号文件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涉及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降费减负、融资支持、放宽登记、创业辅导、促进创新、开拓市场、园区建设等62条政策。目前青岛市小微企业大约有14万家,仅就工业而言,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完成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为48.3%,实现税金占44.6%,就业占42.1%。

5.品牌经济形成新优势,涉蓝品牌增长明显

2012年5月,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全面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向品牌产业链和品牌聚集区发展。截至6月,青岛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5.2万件,全市共拥有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57件、山东省著名商标303件、青岛市著名商标326件。尤其是一批围绕蓝色经济的涉蓝驰著名商标的产生,提高了青岛市产品、服务的知名度,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和促进了青岛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以来25件中国驰名商标中,青岛港、亿路发、浩源、明月海藻等9件均来自涉蓝企业。全市57件驰名商标中,涉蓝商标达19件;629件省、市著名商标中,涉蓝商标达219件。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青岛有9个品牌入选,比上年减少1个,海尔以品牌价值825.29亿元居第12位,与上年持平,排行入选青岛企业的首位。其他依次是:青岛啤酒631.68亿元(第22位)、海信170.42亿元(第78位)、崂山啤酒43.65亿元(第315位)、哈德门34.36亿元(第356位)、崂山矿泉水29.17亿元(第386位)、半岛都市报27.18亿元(第399位)、圣元23.56亿元(第434位)、喜盈门17.55亿元(第493位)。

(五)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产学研资深度合作的创新模式,促进城市向创新创业、内生活力增长型转变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取得突破,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

2012年10月,《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及特色园区发展规划》(2012~2015)正式发布,将集中力量打造和完善六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将集中建设32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此外,青岛市还将全力推进千万平方米孵化器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大科技专项攻关、科技金融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培育等工程,将高新技术产业与特色园区的规划落到实处。2012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64%。前三季度,青岛市发明专利申请4842件,较上年同期增长74.7%,增幅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申请量在副省级城市的位次由第9位升至第8位;青岛市发明专利授权1136件,同比增长35.7%,增幅居第3位;通过PCT途径向国外申请专利111件,居副省级城市第6位。8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下发批复,青岛被列入第二批TD-LTE扩容工程试点城市。根据方案,中国移动将在青岛规划建设910处宏基站,550处室内分布系统,主要覆盖区域包括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全部区域,崂山区的高科园区域,流亭机场周边区域。

2.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创新体系加快建设

2012年以来,青岛市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主线,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目前青岛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06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8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50家,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型企业建设梯队;构建了2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统筹安排科技专项资金3400多万元、带动社会投资5.1亿元用于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有效带动了重点产业的加快发展。为加强科技宏观统筹,建立了“科教兴市”领导机制,协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科技资源,加强与行业部门之间的联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互动,共同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和专业技术平台,逐步形成了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合力。为保障各项改革工作的实施,调整了科技计划结构和使用方向,科技计划重点用于支持以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了以大院大所、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企业国家研发机构、国际合作研发中心、大型企业技术中心和综合创新服务、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科技中介专项服务等十类创新载体建设。

3.软件产业增速较快,发展重点进一步确立

2012年2月,青岛软件园成为首批8个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之一;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认定软件企业372家,累计登记的软件产品1396个;上半年,全市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58.8亿元,同比增长59.6%;前7个月,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7.2%,增长速度居副省级城市首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1~9月,青岛软件企业达到281家,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14位;软件业务收入400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列第10位,同比增长57.6%。其中,软件产品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25.4%;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57%;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98.2%;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75.9亿元,同比增长80.7%;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65.1亿元,同比增长45.1%;IC设计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8.8%,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依次为第13、11、9、9、3、5位。目前,青岛市已经明确了软件产业的发展重点,即创新发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基础软件;加快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潜力产业;着力培育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高端服务外包产业。

(六)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强化国际意识和规则意识,营造国际化商务和居住环境,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由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加快建设

1.外经贸发展速度低位运行,省级以上开发区贡献突出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2012年1~9月,全市进出口完成全年进度目标的67.5%,进出口总额(不含中央、省公司)527.55亿美元,同比增长仅3.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4个百分点。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62.66亿美元,增长11.5%;加工贸易出口123.3亿美元,下降7.8%。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保持进出口、进口额第5位,出口额第6位。2012年以来,青岛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对外开放载体作用明显,产业集聚效果显著。截至8月份,全市14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实际到账外资12.5亿美元,占全市35.99%;进出口额199.26亿美元,占全市42.93%。其中,进口额98.69亿美元,出口额100.5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49.21%、38.15%。其中,1~8月份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到账外资6.82亿美元,进出口额125.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19.65%、26.97%;省级开发区实际到账外资5.68亿美元,占全市16.34%,进出口额74.05亿美元,占全市15.95%。2012年1~9月份,全市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5.84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9.9%、249.5%。2009年以来,青岛市服务外包已经连续3年多实现“倍增”。

2.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发展,制造业仍为外商投资主体

2012年前三季度,青岛市新批及增资外商投资项目742个,合同外资40.88亿美元,同比增长8.15%;实际使用外资48.25亿美元,在全国利用外资下降3.8%的形势下逆势增长32.1%,其中到账外资近40亿美元,超过上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0.2%,高于全省增幅21.8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45%左右,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由上年底的第6位提升至第2位。前三季度到账港资近17亿美元,占全市的43%,为青岛市到账外资的最大来源地;韩资到账超过5亿美元,同比增长66%,为青岛第二大外资来源地;日资到账超过4亿美元,同比增长1.9倍;美资、欧盟资金到账分别增长了5.1倍和63%。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到账外资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82.4%,洋马发动机、东碧履带、东丽医疗增资、庞巴迪运输设备、太平洋恩利、现代造船等重点项目年内将完成投资建设;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到账外资近8亿美元,增长5.9%,韩国釜山银行青岛分行、日本山口银行青岛分行、兴亚财产保险山东分公司等正式落户。

3.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资额持续增长

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完成8.8亿美元,同比增长150.4%;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完成24.4亿美元,同比增长115.1%,增长实现翻番,双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前三季度,全市境外投资过千万美元大项目14个,中方投资额7.7亿美元,占全市境外投资总额的86%,同比分别增长133.3%和196.2%;全市境外增资项目7个,中方增资额2.35亿美元,占中方投资总额的26.7%。前三季度,全市对东盟投资项目1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个,占全市境外投资的22%;中方投资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5%,占全市中方投资总额的43.2%。全市新核准投资性公司6个,中方投资额3.7亿美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42.1%。境外投资性公司主要分布在香港、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集中于电子家电、房地产和资源开发等领域。前三季度,全市新签过5000万美元项目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个,合同额12.6亿美元,占全市项目总额的89.1%;新签过亿美元项目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个,合同额10.9亿美元,占比77.4%。

(七)坚持全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协调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1.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达到新水平

自2004年起实施的百万亩粮食、百万亩蔬菜、百万亩花生和百万亩果茶示范区建设工程,目前粮食和蔬菜示范区已全面建成,花生和果茶示范区已步入尾声,在全市形成了四大产业优势布局:以平度南部、莱西西部、即墨西北部和胶州北部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产业区,以大沽河流域为主的优质蔬菜产业区,以平度、莱西北部山区和胶南丘陵区为主的花生生产区,以大泽山、崂山、珠山山区为主的果品产业带和茶叶产业带。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方面,重点抓好了“一带、两区、百园”建设。“一带”就是大沽河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2012年重点建设了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区”就是平度、莱西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百园”就是在全市打造100家集生产经营、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市级示范园区47个,全市已建设各类示范园区282个。在农业产业化方面,青岛围绕花生、蔬菜、饲料、肉类、水产五大优势农产品,培育扶持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58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家、省级达到4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

2.推动全域统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2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将以四方区、李沧区为重点推进七区统筹,以平度市、莱西市为重点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县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乡镇(街道)合并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城乡互动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国家东部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2012年以来,青岛市全面加强供排水、电力、燃气、供热和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实现村庄全覆盖,统筹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交通等设施建设,农村实现了镇镇有敬老院、卫生院、综合文化站,村村有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学校建设、生均经费和师资队伍实现了城乡“三统一”。此外,青岛市还建立了城乡统筹的财政、土地、社会管理等体制机制,大规模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全市6000多个行政村(社区)全面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近三年累计完成农房建设22.5万户、危房改造2.2万户。目前,青岛市正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社区特色经济园区“两区共建”为重点,着力打造“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区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心村融合型的新型农村社区。

3.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但在全省的优势不明显

2012年8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的意见》,涵盖战略目标、发展原则、空间布局、体制创新等各个环节,点明了青岛县域科学发展的突破点和大方向。《意见》全力推动县域成为先行先试、体制创新的排头兵,推动即墨、胶州、胶南率先提升,平度、莱西加快突破,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点经济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2012年以来,郊区五市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和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合理确定主导产业、重点园区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上体现错位竞争和优势互补,县域经济取得新成就,已经占据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基石、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的生力军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上半年,全市县域五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524.9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高于全市工业8.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8%,较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但青岛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的5个县(市)包括龙口、邹平、寿光、滕州、诸城,却没有青岛的市郊五市,表明加快青岛县域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

(八)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体系初步建立,金融、财政、证券等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

1.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领域持续拓展

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426.9亿元,比上月新增171.7亿元,同比多增69.5亿元;比年初增加929亿元,同比多增78.9亿元。9月份全市各项贷款较快增长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拉动,一是市场信心企稳;二是董家口、地铁等重点项目带动力度加大;三是个人消费贷款的快速增长。2012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到9月末向小微企业投入的本外币信贷资金比年初增加180.5亿元,月末余额达1309亿元,占各类型企业贷款的22.8%,比年初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房地产类贷款方面,楼市升温带动个人购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双双快增。9月份,个人购房贷款当月增加16.9亿元,同比多增9.8亿元,月末余额1052.3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7.4亿元,同比多增5.7亿元。在当月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中,有78%的居民享受到低于基准的优惠利率,同比大幅提高72.6个百分点。

2.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开始启动

2011年以来,青岛市先后有海立美达、东方铁塔、东软载波、恒顺电气、赛轮股份5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2012年上半年,新华锦国际、海上嘉年华、英诺包装实现借壳上市。与此同时,高校软控、汉缆股份实现了再融资,赛轮股份、恒顺电气再融资申请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批。青岛市通过完善上市企业梯队培育计划,系统梳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商业银行重点授信企业,将有意向上市的企业纳入培育范围。截至目前,青岛市拟上市企业储备规模达到260家,呈现数量多、结构优、质量高、后劲足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青岛市“新三板”试点筹备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已确定开展“新三板”试点的企业33家,其中9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推荐,后备企业资源储备达到100多家,备案资格券商25家。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实现新突破,已发行和待发行债券130多亿元。2012年以来,已完成直接债务融资38亿元,其中城投集团、华通集团、泰能集团分别发行企业债券17亿元、10亿元、5亿元,即发集团发行短期融资券6亿元;已上报或待发行企业直接债务融资61亿元,其中企业债券5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1.2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6000万元,公司债券9.2亿元。

3.财政支出结构加快调整,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2年,市本级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等各项体制结算收入33亿元,市本级一般预算财力为27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275亿元。其中,专项资金安排184.35亿元,包括:用于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出共安排14.26亿元,同比增长36.5%;用于支持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发展,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出共安排23.7亿元,同比增长67.1%;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宜居城市建设的支出共安排14.12亿元,增长6.7倍;用于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共安排69.78亿元,同比增长38.6%;用于支持城市建设与维护,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支出共安排48.89亿元;用于支持交通事业发展,提升公路交通运输承载能力的支出共安排13.6亿元。2012年9月,青岛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将确保实现2012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7%的目标,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根据《意见》,各区(市)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应达到:市南区16.4%、市北区22%、四方区28.7%、李沧区25.1%、崂山区21.3%、城阳区26.6%、黄岛区15.7%、即墨市26.8%、胶州市22.4%、胶南市19.5%、平度市23.2%、莱西市16.2%。截至9月末,全市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完成79.1亿元,同比增长1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