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岛市科技发展战略定位的分析

青岛市科技发展战略定位的分析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诸多优点,DEA方法现已成为管理科学、系统工程与决策、评价技术等领域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分析工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DEA模型的选择

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通常都采用相对比较的方法,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效用函数对科技创新效率加以评价。有些学者曾经提出用生产前沿函数、利润函数、成本函数等作为科技创新效率的衡量标准,但对多输入、多输出的情况,确定具体的函数形式十分困难,建立效用函数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入了较多的主观因素,使得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而且对科技创新这种需要多部门、多机构、多平台合作的情况,某些指标是很难用价格或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

选择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估方法,除了要考虑到方法本身的优点外,还应从科技创新的特点出发。对科技创新效率的研究,每个城市都可以作为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特点的待评价个体;而且由于科技创新的特点,很难准确地找到一种具体的函数形式来确定其生产函数。对这一类问题,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很难解决的。另外,本研究目的之一是为青岛市达不到相对有效的因素提供科技创新效率的改进信息和管理建议,因此,本研究采用前沿面分析手段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法是由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基于“相对效率”思想提出的系统效率评价方法。它将工程效率意义上的分析模式运用于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多输入、多输出的效率相对有效性评价中。DEA的思路可以追溯到1957年Farrell提出的数据包络思想,因此DEA方法有时也被称为非参数评估方法或Farrell有效性评估。

DEA对DMU的评价是在输入不变的情况下,令输出最大化;或者在输出不变的情况下,令输入最小化来实现的,因而相对有效的DMU必然处于帕累托最优的前沿面上,即DEA的有效性分析与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特点的目标问题的帕累托最优解等价。

从另一方面看,DEA是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它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在效率评价上具有一定区别。传统的统计方法是从数据中拟合出样本整体的趋势,从效率评价角度上看,它将相对有效的样本和非有效的混在一起分析,因此其拟合出的函数本质上是平均态势下的函数,严格地说不符合效率评价的要求。而DEA对前沿面的非参数估计则是运用数学规划方法,从数据中分析出处于相对有效面上的样本个体,因此得到的相对有效前沿面本质上是最优的,这可以克服传统统计方法存在的事先设定函数错误的风险,并解决了拟合平均性趋势的缺陷。另外,DEA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在效率评价方面还具有以下优点:DEA以DMU的输入、输出为变量,直接进行前沿面的非参数估计,这就避免了事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DMU进行评价不需要考虑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某些统计显性关系,较好地弥补了传统统计手段的结果失真缺陷;DEA的结果与指标的量纲无关;能给出非DEA有效的DMU相对无效性原因和改进路径及幅度等等。由于诸多优点,DEA方法现已成为管理科学系统工程与决策、评价技术等领域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分析工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较,对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采用DEA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第一,DEA致力于对每一个城市科技创新的DMU进行优化,而不是对DMU集合的整体进行单一优化。通过n次优化运算得到每一个城市的优化解,且在同口径下可以对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排序,得到更切合实际的效率评价值。

第二,DEA方法直接采用输入、输出指标数据进行计算,不需要预先给定生产函数的形式,避免了生产函数形式的确定错误风险,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对科技创新效率评价引入过多的主观因素,使得结果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第三,应用DEA对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时,可以对每个未达到相对有效性城市的输出和输入变量进行无效率比分析,从而得到针对性更强的效率改进建议。

第四,由于DEA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考虑生产前沿的具体形式,仅需要投入、产出数据,因此其模型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扩展。科技创新与其他经济管理问题相比具有特殊性,运用DEA方法进行评价可以根据科技创新的特点扩展模型形式,使DEA模型更符合科技创新的实际。

第五,DEA可以同时求出DMU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对规模报酬情况进行判断。这可以排除科技创新的规模效率,以纯技术效率判断科技创新效率的相对有效性,符合当前科技创新粗放型增长的现实。对某些城市可能出现的规模报酬递减现象也可以明确地显示,对科技服务部门的盲目扩张作出警示。

DEA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理论研究上看,人们分别从DMU的数量、决策者偏好以及信息不确定性情况下的相对有效性评价等多个方面对DEA模型进行了改进和扩展。从实践上看,由于DEA具有不需要预先估计指标权重和函数关系,算法简单,评价结果丰富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的相对有效性评价。因此,DEA的应用领域已遍布工业企业、金融、市政、环保、邮政、交通运输、医院、教育、军事等多个领域。除了事后评价以外,DEA也被用于对未来经济行为的预测、决策的事前评估与选择。而本研究将把DEA方法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到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

DEA要解决的问题是度量n个DMU的相对有效性,每个DMU都有m种输入,同时允许每个DMU有k种产出,因此第j个决策单元DMUj的输入指标xi的值为xij(i =1, …,m),输出指标yk的值为ykj(k = 1, …,s),j∈J = {1, …,n},记总输入指标为X =(x1,…,xmT,总输出指标为Y =(y1,…,ysT,(Xj,Yj)为第j个DMU的投入产出。可构造投入产出集

在此基础上,可以构造经典的C2GS2模型

模型(1)中,目标函数值θ表示在输出既定的条件下,输入向量Xi的最大可收缩程度,λYi和λXi分别相当于第i个DMU的输入和输出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该投影为包括第i个DMU在内的所有n个DMU输入和输出的最优投入产出面。若实际输出和相应的投影重合,则表示该DMU的效率位于生产前沿面上,即效率值为1,该DMU为DEA相对有效。

C2GS2模型是假定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基础上的,即认为所有的DMU在规模效率上都是有效的,而CR2模型放松了该假设。经典的CR2模型为

该模型和C2GS2模型相比,放松了一个约束条件:λj = 1,即对λ的取值放松了限制,其含义是度量第i个DMU的DEA相对效率时,同时与跟它规模接近的DMU做比较。因此,CR2模型中考虑了规模效率,它实质上是将C2GS2模型中的DEA相对效率值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规模效率,另一部分是剔除了规模效率以后的纯技术效率。三者之间关系为

总效率 = 纯技术效率 × 规模效率

显然,当且仅当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有效时,相应的DMU才达到DEA相对有效性。

(二)指标体系

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包括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交易活跃度、地方高等学校、研发机构和政府支持五类,共25个指标。具体指标设置见表1。

由于数据指标的可得性,我们这里选取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情况,技术交易活跃程度指标代表科技创新的市场情况,地方高等学校和研发机构代表科技创新的高校及研发机构等的情况,而政府支持则代表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就包括了科技创新的5个主体的25个指标,构成后续DEA分析的指标体系。

表1 科技创新效率的DEA模型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三)各指标统计描述

1.技术交易市场分析

青岛市2008 ~ 2013年技术合同平均成交额为74.82万元,相比其他城市略低(表2和图1)。其中重庆最高,为663.82万元,北京、哈尔滨约为300万元,天津、沈阳、上海、宁波、武汉、广州、深圳、西安的技术合同平均成交额也在100万元以上,大连(86.72万元)、南京(74.10万元)、厦门(91.23万元)、成都(64.75万元)和青岛的技术合同平均成交额低于100万元。这说明青岛市单项技术合同的成交额偏低,实现交易的技术多为小额技术,对科技创新效率的贡献度不高。

青岛市2008 ~ 2013年输出技术平均成交额为72.27万元,在16个城市中排名15,仅强于成都的62.13万元(表2和图1)。16个城市中输出技术平均成交额最高的仍为重庆(360.75万元)、北京(310.64万元)和哈尔滨(295.41万元);天津、哈尔滨、上海、宁波、武汉、广州、深圳、西安的输出技术平均成交额在10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处于中等水平;沈阳(99.15万元)、厦门(88.46万元)、大连(83.53万元)、南京(73.01万元)、青岛和成都的数值都低于100万元。这说明青岛市的输出技术平均成交额偏低,所输出的技术多为小额技术,技术输出规模有待提高。

青岛市2008 ~ 2013年吸纳技术平均成交额为99.05万元,在16个城市中排名11位,略高于输出技术排名,但从绝度数来看仍然偏低(表2和图1)。16个城市中吸纳技术平均成交额最高的为重庆(383.12万元)、南京(292.43万元)、武汉(230.11万元)、哈尔滨(224.19万元)、沈阳(215.87万元);广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略低,数值在10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青岛、西安(85.71万元)、成都(78.66万元)、厦门(72.15万元)、宁波(63.91万元)、大连(61.98万元)水平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从城市角度来看,若其输出技术成交额高于吸纳技术成交额,输出技术大于吸纳技术的额度可以看作技术市场交易的收益,说明城市的整体创新性更强。在2008 ~ 2013年的统计中,北京、哈尔滨、宁波、广州、上海、深圳、大连、西安、厦门的输出技术成交额都高于吸纳技术成交额,说明北京的技术创新水平最高;而青岛市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3位,略优于武汉、沈阳和南京。

表2 2008 ~ 2013年16个城市技术交易指标的均值

图1 16个城市技术交易比较图

消化吸收经费是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人员培训、测绘、参加消化吸收人员的工资发放、工艺开发、必备的设备配套、翻版等经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原始创新,更是我们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中最终的努力方向。企业在引进技术后,适当增加消化吸收经费,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若用于技术消化经费偏少,说明企业的“二次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是企业在报告年度进行技术改造而发生的费用支出。技术改造是企业在坚持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产品、设备、工艺等),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技术,用先进工艺设备代替落后工艺、设备,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全面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从2008 ~ 2013年16个城市的数据来看,吸纳技术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比例最高的是西安,达到695.55%。这一比例最低的是大连,为19.73%。青岛市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的比例为92.46%,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1位。吸纳技术方购买技术后,需进行技术改造以适应大规模生产需要,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的倍数,最高的是哈尔滨,达到97.20倍。经费支出倍数最低的是上海,仅为6.32倍。青岛市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的倍数为15.71倍,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1位(表3和图2)。

表3 2008 ~ 2013年16个城市技术消化吸收和改造经费均值

图2 16城市技术改造及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比较图

2.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

2008 ~ 2013年青岛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收入为4 195 660元,在16个城市中排名14位;而这一数值最高的是北京,为53 483 730元,其次是天津、上海、武汉、广州;最低的是宁波(3 739 340元)和哈尔滨(3 304 770元)(表4)。这说明青岛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收入方面的水平并不高。

2008 ~ 2013年青岛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科技活动人员数为113人,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6位;而这一数值最高的是深圳,为201人,其次是沈阳、南京、武汉、重庆;最低的是宁波和北京,分别为68人和61人。从人员结构上看,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为34.65%,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3位;西安和沈阳排名最高,分别为94.38%和91.80%;排名最低的是宁波,为23.67%。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人数和比例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之处。

2008 ~ 2013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平均R&D经费内部支出为9 773 200元,在16城市中排名第8位;大连和哈尔滨最高,分别为15 980 850元和15 677 610元;宁波和重庆最低,分别为4 093 270元和1 357 360元。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R&D经费内部支出上也不存在较高的竞争优势。

表4 2008 ~ 2013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各项指标均值

续表

从人均技术收入和支出来看,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人均技术收入为37 010元,人均R&D经费支出为86 210元,分别在16个城市中排名14位和9位,人均技术收入和经费支出的矛盾较大(表5和图3)。16个城市中,人均技术收入减人均经费支出后可获得净收益的城市有北京、天津、西安、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武汉、南京、深圳;其中北京最高,为790 360元。简单相减后净损失的城市有宁波、厦门、沈阳、青岛、大连、哈尔滨;其中哈尔滨净损失最高,为120 010元。

表5 2008 ~ 2013年16个城市人均技术收入和支出均值

图3 16个城市高新技术企业人均技术收入与R&D内部经费支出对比图

3.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分析

从2008 ~ 2013年高等学校R&D人员来看,青岛市的均值为3 956人,在16个城市中排名14位,在人员的绝对数上没有优势;排名最高的是北京,最低的是厦门(表6)。

而从R&D经费支出情况来看,青岛市的R&D经费内部支出29 942万元,R&D经费外部支出为2 483万元,分别排名14位和12位,说明青岛市地方高等院校在R&D经费安排上,用于自主创新领域的支出相比用于外部购买或委托研发的支出要少(表6)。

从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上看,青岛市分别为7 135篇和645篇,两项数据均在14位,在16个城市中的排名在中后位置(表6)。

表6 16个城市地方高校各项指标均值

4.各地区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分析

在研发机构的支出结构上,青岛市可借鉴各类支出规模和结构都较佳的城市,如北京、广州、深圳和大连。通过对这些城市的研发机构支出结构的分析,青岛市应当加大对境内研究机构的支出,同时应当适当控制对境外机构的支出,以优化研发机构的支出结构(表7和图4)。

表7 16个城市研发机构支出情况

5.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分析

2008 ~ 2013年青岛市企业使用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39 440万元,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2位;使用政府科技资金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和北京,分别为292 568万元和167 097万元;使用资金最少的城市深圳和厦门,分别为18 784万元和10 106万元(表8)。

火炬计划的授权数上,青岛市2008 ~ 2013年获火炬计划授权59项,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1位;授权数最高的是北京和宁波,分别为226项和188项;授权数最少的是厦门和哈尔滨,分别为42和23项。但青岛市的火炬计划自有技术为41项,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0位(表8)。

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减免税上,青岛市2008 ~ 2013年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为48 096万元,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9;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最多的是上海和北京,分别为524 283万元和320 715万元;最少的是哈尔滨和西安,分别为23 815万元和10 212万元(表8)。

图4 5个城市研发机构支出情况比较

对一般性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青岛市2008 ~ 2013年享受21 444万元,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0位;最高的是上海和天津,分别为294 199万元和116 152万元;最低的是厦门和哈尔滨,分别为8 993万元和7 506万元。

可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更多地投入到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青岛市的政府支持水平较高,但也应从自身角度考虑,争取更大的政府支持。

表8 16个城市科技创新的政府支持情况

续表

(四)青岛市科技创新战略的DEA效率测算

1. 16个城市DEA总效率测算

根据DEA的模型分析,将城市新增知识产权授权数作为科技创新效率的输出值,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收入(代表企业主体输入)、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代表市场主体输入)、地方高等学校科技论文数(代表地方高等学校主体输入)、各地区研究与开发机构支出(代表研发机构主体输入)、企业使用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和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代表政府主体输入)作为科技创新效率的输入值,DEA计算结果见表9。

表9 16个城市DEA总效率情况测算

续表

由上表可知,各城市DEA效率的总体测算中,北京、哈尔滨、上海、深圳、沈阳、武汉、西安、厦门、重庆9个城市达到DEA有效。青岛市的总效率得分为0.25,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5位。其中纯技术效率得分为0.85,排名第12位;规模效率得分为0.30,排名第15位。纯技术效率得分较高,总效率的损失主要因为规模效率低。青岛市技术创新各输出要素的结构配比及促进效率水平尚可,需整体提高科技创新规模,扩大科技创新面,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科技创新。

从各主体输入的改进率来看,研发机构主体的支出要素改进率最高,为97.78%,表明青岛市的研发机构科技创新经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欠缺,需大幅度改进;其次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改进率为92.92%,说明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掌握、应用等后期研发工作投入不足;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的改进率为89.44%,企业研发费用的减免税力度不高;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改进率为83.89%,企业对提高技术水平,改造落后工艺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其他方面的改进率相比而言不如上述指标的改进率高,但仍然需要进行大幅度改进,如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收入偏低,地方高等学校的科技论文数量较少,企业使用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匮乏。

从输出角度的增长比来看,青岛市的科技创新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新增知识产权授权数需提高2.92倍才能实现DEA有效,需要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产出水平,提高科技创新的规模、效率。这对总效率值提升作用的敏感度要大于对输入主体的改进。

2.高新技术企业主体的DEA效率测算

以技术收入、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为输入指标,以新增知识产权授权数为输出指标,根据2008 ~ 2013年16个城市的样本数据,高新技术企业主体DEA计算结果如表10。

表10 各城市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主体的DEA效率测算

在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主体的DEA效率中,北京、哈尔滨、沈阳、重庆4城市实现了DEA相对有效。青岛市的总效率得分为0.30,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4位;纯技术效率得分为1,实现了纯技术效率的DEA相对有效;规模效率得分为0.30,排名第15位。说明青岛市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交易、科技人员投入、科技活动支出、R&D支出等方面的效率水平较为理想。最大问题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交易规模、科技创新投入规模上差距较大。在保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的前提下,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水平提高,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实现规模效益,能有效地提升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的DEA效率水平。

从输入主体的改进率来看,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的改进率为88.20%,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大投入科技经费的总量;科技活动人员指标的改进率为78.29%,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到科研活动中的人力资源不足;技术收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等指标均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从输出主体的提升指标来看,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产权授权数的贡献需提升2.32倍方可实现DEA相对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仍非常大。

3.市场主体的DEA效率测算

以输出技术成交金额、吸纳技术成交金额、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为输入指标,以新增知识产权授权数为输出指标,根据2008 ~ 2013年16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市场主体DEA计算结果如表11。

表11 各城市科技创新市场主体的DEA效率测算

可知,各城市在技术交易活跃度方面的DEA相对有效性中,北京、沈阳、西安、重庆4个城市达到了DEA相对有效。青岛市的总效率值为0.56,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5位;纯技术效率值为0.94,排名第11位;规模效率值为0.60,排名第15位。说明青岛市现有的技术市场活跃度较强,输出技术和吸纳技术指标所反映的技术供需较为活跃。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交易的规模仍需大幅度提升。同时,在技术交易后,吸纳技术企业在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不大,影响了引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从输出主体的改进率来看,青岛市技术需求企业在购入技术后的消化吸收方面改进率最大,为92.94%。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需增强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的意识,提升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政府部门应出台鼓励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以形成鼓励再创新的良好氛围。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的改进率为84.63%,企业需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企业决策人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R&D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另外,青岛市在输出技术成交金额、吸纳技术成交金额、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等指标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

从输出主体来看,新增知识产权授权数的提升率为78.48%,青岛市技术市场的活跃度仍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递增作用,应进一步提升技术交易的活跃程度。

4.地方高等学校输入导向的DEA效率测算

以R&D人员合计(人)、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R&D经费外部支出(万元)、发表科技论文(篇)、有效发明专利(件)为输入指标,以新增知识产权授权数为输出指标,根据2008 ~ 2013年16城市的样本数据,地方高等学校主体DEA计算结果如表12。

表12 各城市科技创新地方高校主体的DEA测算

可知,在高等学校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的DEA效率方面,16个城市中,北京、深圳、沈阳、重庆等4城市达到了DEA相对有效。青岛市的总效率值仅为0.04,在16城市中排名第15位;纯技术效率值为0.20,排名13位;规模效率值为0.19,排名第12位。这说明青岛市地方高校在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从输入主体改进率来看,R&D人员合计、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外部支出、发表科技论文、有效发明专利都需要较大幅度的改进。

从输出主体增长率来看,青岛市若仅从提升新增知识产权授权数规模来改善DEA效率,则需提高25.26倍。

从发展趋势看,地方高校将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机构,提升大学科技创新水平的需要将更为迫切。而我国大学科技创新有两个问题仍未能在法律和实施层面解决:一是大学及科技人员对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权属问题;二是缺乏专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

5.研发机构主体的DEA效率测算

以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对境内研究机构支出、对境内高等学校支出、对境内企业支出、对境外机构支出为输入指标,以新增知识产权授权数为输出指标,根据2008 ~ 2013年16个城市的样本数据,研发机构主体的DEA计算结果如表13。

表13 各城市科技创新研发机构主体的DEA测算

续表

在研发机构的DEA相对有效性方面,哈尔滨、厦门达到了DEA 相对有效。青岛市2008 ~ 2013年的总效率值为0.01,与大连、沈阳并排最后一位;纯技术效率值为0.04,排名第13位;规模效率值为0.32,排名第10位。这说明青岛市的研发机构在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对境内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支出以及对境外机构的支出效率水平较低,研发机构对科技创新效率的贡献率仍需大幅度提升。研发机构的规模效率虽然排名较靠前,但也处于规模递增阶段,可以依靠规模的提升增进效率。

从研发机构输入主体的改进率来看,青岛市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对境内研究机构支出、对境内高等学校支出、对境内企业支出、对境外机构支出等各项要素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从输出角度看,若仅依靠提升知识产权授权数规模来改善DEA效率,则需提升71.99倍才能实现DEA相对有效。仅靠规模的增大来提升总效率并不可行。

6.国家支持主体的DEA效率测算

以企业使用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火炬计划专利授权数、火炬计划自有技术为输入指标,以新增知识产权授权数为输出指标,根据2008 ~ 2013年16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国家支持主体DEA计算结果如表14。

表14 16个城市科技创新国家支持主体的DEA测算

续表

在国家支持主体的DEA效率方面,北京、西安、重庆实现了DEA相对有效。青岛市的总效率值仅为0.06,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5位;纯技术效率值为0.64,在16个城市中排名第12位;规模效率值为0.10,排名最后。这说明青岛市应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中的政府支持力度。

从输入主体的改进率来看,青岛市在企业使用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火炬计划专利授权数、火炬计划自有技术等指标上的改进率都较大,需切实提升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从输出的改进率来看,若青岛市仅依靠扩大科技创新规模来提升DEA效率,则需增加15倍的知识产权授权数。仅靠规模的增大来提升总效率并不可行。

(五)青岛市科技创新效率优劣势分析

(1)青岛市科技创新的总效率水平并不高。根据总效率 = 规模效率 × 纯技术效率,相比而言,青岛市科技创新的纯技术效率状况要略优于规模效率,说明青岛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较高,但创新规模仍然不大。

优势:科技创新基础较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较高。

劣势:科技创新范围和规模较小,集中程度不高,难以满足科技创新驱动的要求。

(2)高新技术企业主体角度来看,其纯技术效率达到了DEA相对有效,但规模效率仅排在15位,说明青岛市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研发、科技人员投入、科技活动支出、R&D支出等方面的效率较为理想。最大问题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研发规模、科技创新投入规模上差距较大。在保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的前提下,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水平提高,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实现规模效益,能有效地提升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的DEA效率水平。

优势: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基础较好,人员、科技活动、支出等方面的配比较理想,掌握了一批优势自主知识产权。

劣势: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研发规模、科技创新投入规模上存在差距,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3)从青岛市的科技创新市场状况来看,青岛市现有的技术市场活跃度较强,输出技术和吸纳技术指标所反映的技术供需较为活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交易的规模仍需大幅度提升。同时,在技术交易后,吸纳技术企业在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影响了引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优势: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较强。

劣势:技术交易规模不大,吸纳技术后的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4)从青岛市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来看,除了高校R&D人员数量需改进的幅度较小以外,其他的几个指标经费的内、外部支出、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和有效专利的数量都需要大幅度提升。从规模效率来看,青岛市地方高校的规模效率仍呈递增状态,可以通过增加高校数量,鼓励高校科技创新来提高效率。

优势:高校具有一定的研究人员基础,特别是个别学科,如海洋科学、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人才优势。

劣势:高校的数量和规模仍需提升,需要鼓励高校积极参与科技创新,高校的科研经费需要进一步增加。

(5)青岛市的研发机构在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对境内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支出以及对境外机构的支出效率水平较低,研发机构对科技创新效率的贡献率仍需大幅度提升。青岛市的研发机构的规模效率虽然排名较靠前,但也处于规模递增阶段,可以依靠规模的提升增进效率。

优势:研发机构的规模具有比较优势,已搭建起较为健全的科技研发平台。

劣势:需要加大对研发机构的引导力度,提高研发机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在推进产学研科技合作方面的作用较弱,需要强化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

(6)在政府支持方面,青岛市政府在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纯技术效率水平相对较高;现有的政策支持也可以带来较好的效果。当从规模效率来看,青岛市科技创新受政府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规模报酬效率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政策引导和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作用。

优势: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和引导较为重视,在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科技资源上比较有优势。

劣势:政府支持力度和规模仍有待加强,科技研发资金、税收减免和科技计划项目上投入不足。

(六)政策建议

1.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1)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长态势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大幅度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并保持一定的科技研发和交易额度。

(2)高新技术企业需进一步提升各类投入,包括:对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投入,其中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种类型;对科技教育与培训的投入;科学技术服务过程中的技术开发投入;对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投入,包括设计与试制、小批试制、工业性试验等;与科技活动有关的其他投入。

(3)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可加大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科技教育与培训及相关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力度,并强化外单位委托的科研活动。

2.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建立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多了解国外先进技术的机会。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采取财税、金融等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国内急需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大政策扶持,保障重点技术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投入,支持重点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企业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给予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府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

培育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主体。鼓励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鼓励大中企业将技术向中小企业扩散,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外资的技术溢出。制定促进外资技术溢出的支持政策,鼓励外商转让关键技术,通过开放型的创新活动,鼓励外资参与国内科技研究合作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

(2)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企业决策人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R&D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加快构建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应尽快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切实增加科技经费投入,着力解决资金短缺的羁绊。尽快建立和健全市场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科技投入制度环境的营造,特别是应当围绕青岛市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技术化,通过引资、合资、自筹等渠道,加大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

加快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运用产业政策、资源配置、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引导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鼓励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出资和参与收入分配政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研究、规划制定和公共服务,围绕市场需求确定科研方向和重点,引导企业参与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的实施,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项目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风险承担和创新受益的主体。在全市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要把政府的组织力、科研机构的创造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融汇起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明确政策导向,通过资金、政策等引导机制,激励工业企业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研发投入,建立企业研发投入体系,确立企业成为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主体。

加快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3.优化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环境,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1)在青岛市现有大学科技部门的基础上选择几所重点扶持的大学和重点技术领域,引导和推进地方高校的基础性研究和科技创新。

(2)制定法规细则,进一步明确承担青岛市政府资助的研究开发项目的大学和研究人员对研究成果拥有全部或部分知识产权的操作规程

(3)建立青岛市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在现有大学科技研发的基础上,通过试点,建立一批专业化的大学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这些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可以建立在大学外,也可以建立在校内;可为本校和其他学校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对大学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给予税费上的减免政策。

4.加大科研机构支持力度,建设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1)加大经费投入。科技投入不足是导致科研产出少的制约因素之一,而目前国家对于科研经费投入还是主要支持科研机构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议青岛市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有所调整,逐步加大对科技创新需要的试验型研究、应用型研究的支持力度。

(2)完善能够激励科技产出的政策法规、机制建设。青岛市可制定规章,规定研发机构每年必须提供一定额度的经费用于科技创新。改变科研机构的考核指标,纳入科技创新的相关指标,加大有关科技创新的奖励激励、引导等政策力度。同时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3)选择适合的模式。

大学和一些专注于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更易于产出发明专利,这些机构可以更多地参考专利许可的模式。

对于一些重点进行产业化关键技术或应用技术研究的院所,产学研联合研发的模式更为适合。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一方面要重视政府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科研机构自身应加大“开放、流动”的意识,要有意识地参与一些产学研合作的活动,并且有意识地在研究过程中邀请企业共同参与课题的研究。

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可以成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根据自身机构科研人员的特点,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通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把研究室里探索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进一步扩大到应用层面,解决产业化前的工艺和技术放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4)合理规避和减少中试风险。目前,国家对技术的前期研发支持比较多,对于技术成熟后的应用往往采用的是用少量的资金做引导,真正实际生产用的大量资金还是需要应用企业去承担。这样就存在一个矛盾,企业的运作要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所以企业不会投入大量的经费去做没有把握的二次开发,而当科研单位研究出来的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市场,又没有后续资金支持其完成对成果的扩大试验时,谁来对这一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担?加之一些科研成果未经充分验证便应用后以失败告终,更加打击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青岛市对科技经费投入的安排中,应考虑到中试风险,尽可能争取一些对成熟技术后期应用的资金支持,合理规避和减少企业的中试风险。

目前对于成果的鉴定、技术的审查,企业作为技术应用方参与过少。因此,对于一些有前景的新技术,政府应该起到引导和架桥的作用,可以在成果实际应用前,联合各方的专家对技术可行性和风险进行充分分析论证,并邀请企业参加。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企业直接听到专家对技术的评断;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企业现场提出一些工业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引导科研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技术实施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5.完善制度、服务环境,争取科技创新支持

(1)完善市场制度和环境。青岛市需要形成公平竞争、讲究诚信的市场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创造的法制环境;培育社会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尊重个性、恪守诚信、公平竞争、激励探索、提倡冒尖、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

(2)制定实施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

科技创新涉及的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主要包括技术产权归属和分配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进出口政策、军民双向科技创新、大学和科研院所支持等等。

在激励政策方面,下放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国家资助形成知识产权的成果归完成单位所有。通过权力下放来提高完成单位的积极性,提高科技创新的动力。同时,允许发明人分享知识产权成果的收入,能够通过自主科技创新得到收益。

(3)组织和提供专业的服务。通过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建立机制组织和提供专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一是对科技创新的程度进行等级的评价,对一项技术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为企业提供判断标准;二是提供担保的制度,完善合同程序。

(4)争取国家科技创新试点。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创新集聚区试点,积极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深入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政策试点,积极推动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加大科技创新人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力度,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研发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推动技术创新。积极争取国家探索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系统性政策体系,解决科技创新后的确权、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无形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等关键问题的试点。

(5)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青岛市可以借鉴国外做法,与民间资本共同组建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作为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投融资平台,按市场机制和规律推动科技创新。

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对创新活力强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加强各类征信机构发展,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促使商业银行给予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并改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营造激励自主创新,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环境的形成,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保障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积极给予企业各种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服务,增加保险品种,完善保险种类,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优惠;最后,为了有效地激励技术创新,还应给予技术创新主体贷款的安全保障,加强风险控制。

(6)规范高新技术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和支持红岛高新技术开发区、蓝色硅谷、西海岸新区的发展,除了给予各种政策优惠外,还应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一谷两区”对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成为青岛市经济增长重要一环。对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资金、信贷、基本建设、进出口业务、人事管理、产品价格等方面。

大力发展科技创业园区,加强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科技创业园建设,催生一批高科技产业新业态,促进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持续涌现;加强园区资源整合,推动服务内容和运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孵化能力和孵化效率;加快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园区投资、建设和管理。实现各类创业园区孵化面积翻番,孵化高科技企业、单位产出效益大幅提高,成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最活跃的载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