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岛市“十三五”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目标选择

青岛市“十三五”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目标选择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岛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产生大量的创新成果,建立先进的制度机制,形成优良的创新环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对区域科技创新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明确“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发展模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任务,确立创新驱动在全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为指导,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市情,以人为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主线,以颠覆式业态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创新模式转变,将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社会治理改善作为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二三六”战略,将青岛市建设成为全球创新节点城市、区域性(东北亚)创新中心、蓝色科技领域全球创新枢纽、充满创新活力的智慧之城。

围绕创新驱动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以颠覆式业态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创新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下全球化的两大重要表征引领的创新模式转变:颠覆式业态变革创造改变世界的大企业,推动政府引导下的大企业联合创新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催生原创性新兴产业,重塑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金融链,带动线上、创客、创业的小微式包容性创新。

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一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高端化发展,以创新驱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以创新驱动农业生态化、现代化升级。二是创新驱动城市功能优化,将创新作为城市的本质特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城市功能,以生态科技助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公共服务创新。三是创新驱动社会治理改善,彰显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以大数据技术支撑社会治理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清晰各主体的治理空间,以创新驱动社会治理的升级版。

(二)总体思路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吸引科技人才和科技公司,加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探索主要由市场决定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传导扩散的新机制,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政府企业创新对话、咨询制度,扩大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创造良好的市场与政策环境,加大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税收和金融政策、保护知识产权、调节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牢牢把创新环境作为集聚优势科技资源的第一吸引力,促进青岛科技发展水平提高。

推进协同整合创新。确定若干重点领域与优先发展技术,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自主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协同整合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坚持有限有为,集中用好政府创新资源,重构企业主导、政府推动、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实施的创新模式,建立上下游企业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的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大企业整合“三链”的能力,提升重点骨干企业对全球创新链、资金链和产业链的协整配置能力,鼓励配置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走出去”并购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

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将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全市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环节,加快建立以应用为导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机制,努力在推动成果转化上实现突破。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国家海洋技术交易市场和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完善科技成果确权、评估、交易、激励机制。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的开发和储备,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库,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协同发展互动机制,构建鼓励转化的利益导向机制,推动技术、设备等科技资源入股企业,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引进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信贷资金、风险投资支持创新,探索股权众筹等支持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加快技术经济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展,支持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构建专利池。

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青岛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产生大量的创新成果,建立先进的制度机制,形成优良的创新环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对区域科技创新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青岛市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理念统领全局,突出蓝色硅谷、红岛高新区、西海岸新区的科技研发和转化能力建设,担当好区域经济增长极、科技创新引领者、蓝色经济先导区、创新创业首选地、多元文化融合都市等责任,利用国家政策优势,优化科技布局,增强科技资源利用与整合,促进区域科技合作,带动山东半岛区域协同创新,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创业资源环境,激活存量创新创业资源,促进创新创业要素的加速聚集,打造一个集服务链路扁平化、资源获取便捷化、机构服务标准化、管理决策精细化、数据采集自动化于一身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三)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原则。明确“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发展模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任务,确立创新驱动在全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和应用奠定基础。

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凝练一批战略性和针对性强的科技难题和需求,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和十大科技工程,选择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力争快见成效,以局部的突破和跨越带动青岛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坚持机制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科技创新有赖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科技创新。要在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注重消除创新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科技惠民。牢固树立人才是科技创新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大力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和领军型人才,大力引进和培养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引导企业用好人才。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科技惠民理念,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普通百姓。

(四)发展愿景

创新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实现创新模式转变,大企业联合创新和小微式包容性创新活跃。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创新已成为城市的本质特征之一,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率先实现科技创新现代化,初步将青岛市建成为全球创新节点城市、区域性(东北亚)创新中心、蓝色科技和白色家电领域全球创新枢纽、充满创新活力的智慧之城。

全球创新节点城市—抓住全球创新链空间转移的机遇,努力提升青岛科技创新的高端化、现代化、区域化和国际化水平,在全球知识体系、产业体系、创新创业体系、城市体系方面扮演节点角色,形成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节点城市。

区域性(东北亚)创新中心—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构建具有区域辐射力的创新中心,在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创新成果的影响力、新兴产业的引领力、创新环境的吸引力,以及区域创新的辐射力等方面确立区域性创新中心地位,围绕创新功能形成和创新活动需求,调整优化青岛城市空间布局,立足于泛黄淮城市群发展,构建形成东北亚区域创新体系,辐射带动山东半岛、泛黄淮经济带、乃至东北亚地区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蓝色科技领域全球创新枢纽—在蓝色科技领域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型升级,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集聚标志性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涌现具有标志性的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标志性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研究平台,具有国际化的科学研究人才、团队和机构,在国际相关科学研究、科学工程和科技组织中占有绝对竞争优势。

充满创新活力的智慧之城—在创新创业体系中,营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创新创业环境,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投资贸易体制,建立发达的科技创新服务业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以互联、高效、便捷为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灵魂的智慧城市。

(五)指标体系

创新驱动指标:产学研联盟数量;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知识密集型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每万人口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每年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各级重点实验室数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

科技创新制度环境指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文件数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文件数量);

创新绩效指标:全社会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每万人论文数、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

技术转化转移指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收入占GDP比例、科技成果转化率

人才发展目标:新引进国际一流的高层次领军人、高层次留学人员、高级管理人才的数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全社会每万人口中R&D人员数。

创新环境指标: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占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社会治理指标:公共服务指数、市民幸福指数、环境可持续指数、社会和谐度指数。

课题承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雷仲敏                 

课题组成员:姜 铭 吴 宁 周文鹏         

【注释】

[1]本文完成于2014年,相关数据尚未公布。下文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2]亩为非法定单位。但鉴于在生产实际中经常使用,本书中保留。1亩≈666.67平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